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4:13:00

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

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graduate thesis of economics of sev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Hunan Province, the principle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nomics graduate thesis are determined by the idea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graduate thesis of economics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aduate thesis is buil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quality for economics graduates.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指标

Key words: total quality control;graduate thesis;evaluating indicator

中图分类号:C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224-02

0 引言

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是反映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情况的重要参考因素,国家有关部门先后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也为提高现阶段我国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状况做出了新要求。探索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中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探索研究生毕业论文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

选题时敷衍、写作时词穷、审查时恐惧,是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最开始选题范围的不恰当,使得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无法顺利完成,有些学生只是简单堆砌前辈的研究成果,不能提出新观点、不能突破前人。而还有些仅仅只是提出了某种观点、说法或模式,缺乏背景评述,容易让人忽视它的创新价值。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一些高校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保证仅仅停留在结果控制。本文拟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相对系统、完善的经济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经理费根堡姆(Feigenbaum)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思想的概念。国内学者刘波(2015)将TQM的基本内涵简要表述为保持质量持续改善和根据事实来管理,并将其核心特征归纳为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管理的“三全”思想[1]。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具有普遍适用性。

3 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构建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

3.1 研究方法

首先收集汇总湖南省内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相关信息,研究各学科研究生毕业论文现有评价体系的特点、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实证研究部分运用抽样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获取的相关样本数据系统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相应的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明确不足后改进方案。用实践检验理论,积极进行创新,以弥补认识上的不足。

3.2 样本收集

确定研究对象:湖南省内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数据方法:通过电话访谈,被选取大学的官方网站收集资料以及查找期刊或研究报告等资料获取相关数据。

3.3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构建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指标

Ludmila N.(2015)认为取得TQM成功的关键在于发展新的形式和方法的教育活动、建立新的联系、了解有效的管理的所有过程[2]。Madalina Militaru(2013)提出引入TQM到教育教学的管理环节能够帮助培养单位掌握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和建立自己的想法[3]。宋明和张传燧(2012)认为“全面”的定义不仅限于最后产品质量的“全面性”,还包括“全过程”的培养和“全体人员”的参与[4]。

本研究以湖南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三所高校的经济学研究生论文评价指标为蓝本进行系统分析后,建立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 结语

本文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综合考虑了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各个环节,对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然而,由于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过程十分复杂,本文针对经济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所构建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还存在着一些尚未完善的方面。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应在大量丰富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在实践不断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对指标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波.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6):149-152.

[2]Ludmila N. Larin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215):9-13.

[3]Madalina Militaru, Gabriela Ungureanu, etc. The prospects of implementing the principles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in education[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93): 1138-1141.

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条件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品德。

2.申请者必须修满本学科、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学位课程学分,考试成绩及格或补考通过。

3.硕士研究生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⑴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⑵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同时在国内外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4.博士研究生按不同学科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

⑴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

⑵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

⑶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5.本条款的3、4两项中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发明人)。在国际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大会上宣读论文、在新华社或人民日报内参上发表的文章可以替代一篇SCI论文。

6.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研究生导师予以说明,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申请论文答辩的程序

1.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成稿并交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出答辩申请。

3.答辩申请者须将《研究生答辩申请报告》、《学位论文摘要》、在学期间的获奖证明、发表文章的全文或录用证明等其它证明材料于规定时间之前一并交人事教育处,过期或材料不齐全者不予受理。

4.申请者所交材料经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初审合格后,交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专业组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及论文书写文字和格式等项目的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5.研究生答辩之前由答辩秘书将毕业论文送至有关专家评阅。硕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3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5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6.由人事教育处或答辩秘书负责收回评阅人的评阅意见,评阅意见对申请人保密。若评阅人对论文没有提出异议,则可组织答辩。由答辩秘书领取《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答辩选票》、《答辩记录纸》等并组织实施。若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持反对意见,则不能组织答辩,但可保留申请资格,将论文修改后可以重新申请答辩。保留资格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7.答辩秘书应提前二天向全中心通报答辩事宜(内容保密者除外)。

8.硕士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至少由5名具有副高级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至少由7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9.如论文内容确属保密,则由主管领导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指定有关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在内部进行评审和答辩。

10.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11.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由所在研究室负责组织。具体答辩程序按照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进行。

12.答辩秘书应认真做好答辩记录,答辩结束后由答辩秘书将所有答辩材料在一周内交人事教育处存档。

13.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将发给其学位证书。

三、答辩者或答辩秘书需提交的材料

1.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一式二份)

2.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一式二份)

3.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4.专家评阅意见(各一式二份)

5.答辩选票

6.答辩记录

7.毕业论文(硕士生交4本,博士生交5本)

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条件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品德。

2.申请者必须修满本学科、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学位课程学分,考试成绩及格或补考通过。

3.硕士研究生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⑴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⑵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同时在国内外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4.博士研究生按不同学科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

⑴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

⑵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

⑶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5.本条款的3、4两项中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发明人)。在国际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大会上宣读论文、在新华社或人民日报内参上发表的文章可以替代一篇SCI论文。

6.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研究生导师予以说明,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申请论文答辩的程序

1.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成稿并交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出答辩申请。

3.答辩申请者须将《研究生答辩申请报告》、《学位论文摘要》、在学期间的获奖证明、发表文章的全文或录用证明等其它证明材料于规定时间之前一并交人事教育处,过期或材料不齐全者不予受理。

4.申请者所交材料经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初审合格后,交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专业组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及论文书写文字和格式等项目的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5.研究生答辩之前由答辩秘书将毕业论文送至有关专家评阅。硕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3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5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6.由人事教育处或答辩秘书负责收回评阅人的评阅意见,评阅意见对申请人保密。若评阅人对论文没有提出异议,则可组织答辩。由答辩秘书领取《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答辩选票》、《答辩记录纸》等并组织实施。若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持反对意见,则不能组织答辩,但可保留申请资格,将论文修改后可以重新申请答辩。保留资格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7.答辩秘书应提前二天向全中心通报答辩事宜(内容保密者除外)。

8.硕士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至少由5名具有副高级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至少由7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9.如论文内容确属保密,则由主管领导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指定有关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在内部进行评审和答辩。

10.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11.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由所在研究室负责组织。具体答辩程序按照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进行。

12.答辩秘书应认真做好答辩记录,答辩结束后由答辩秘书将所有答辩材料在一周内交人事教育处存档。

13.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将发给其学位证书。

三、答辩者或答辩秘书需提交的材料

1.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一式二份)

2.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一式二份)

3.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4.专家评阅意见(各一式二份)

5.答辩选票

6.答辩记录

7.毕业论文(硕士生交4本,博士生交5本)

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条件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品德。

2.申请者必须修满本学科、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学位课程学分,考试成绩及格或补考通过。

3.硕士研究生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⑴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⑵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同时在国内外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4.博士研究生按不同学科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

⑴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

⑵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

⑶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5.本条款的3、4两项中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发明人)。在国际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大会上宣读论文、在新华社或人民日报内参上发表的文章可以替代一篇SCI论文。

6.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研究生导师予以说明,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申请论文答辩的程序

1.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成稿并交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出答辩申请。

3.答辩申请者须将《研究生答辩申请报告》、《学位论文摘要》、在学期间的获奖证明、发表文章的全文或录用证明等其它证明材料于规定时间之前一并交人事教育处,过期或材料不齐全者不予受理。

4.申请者所交材料经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初审合格后,交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专业组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及论文书写文字和格式等项目的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5.研究生答辩之前由答辩秘书将毕业论文送至有关专家评阅。硕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3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5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6.由人事教育处或答辩秘书负责收回评阅人的评阅意见,评阅意见对申请人保密。若评阅人对论文没有提出异议,则可组织答辩。由答辩秘书领取《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答辩选票》、《答辩记录纸》等并组织实施。若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持反对意见,则不能组织答辩,但可保留申请资格,将论文修改后可以重新申请答辩。保留资格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7.答辩秘书应提前二天向全中心通报答辩事宜(内容保密者除外)。

8.硕士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至少由5名具有副高级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至少由7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9.如论文内容确属保密,则由主管领导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指定有关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在内部进行评审和答辩。

10.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11.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由所在研究室负责组织。具体答辩程序按照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进行。

12.答辩秘书应认真做好答辩记录,答辩结束后由答辩秘书将所有答辩材料在一周内交人事教育处存档。

13.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将发给其学位证书。

三、答辩者或答辩秘书需提交的材料

1.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一式二份)

2.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一式二份)

3.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4.专家评阅意见(各一式二份)

5.答辩选票

6.答辩记录

7.毕业论文(硕士生交4本,博士生交5本)

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选题 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C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35-01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如何保证和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是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问题。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体现,是衡量其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1]选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关键,反映研究生科研水平的高低。

一、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意义

研究生毕业论文是训练研究生形成系统思维、运用科学知识、培养其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应能反映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或提出的新见解。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首要环节,应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较大的理论或实践价值。常言道:“好题一半文”。选题对于科学研究具有普适性价值,选题关系着研究质量的高低。中国正值快速转型期,社会问题错综复杂。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研究生是否能选好时代命题,“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二、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标准与程序

俗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同理,无标准不易选题。标准和程序有助于研究生集中精力直奔主题。

选题一般采用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合适性标准。重要性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是理论意义,也可以是实践意义或社会意义,或兼有之。创造性又称创新性或独特性,指在选择确定和确定研究课题过程中具备的特点。可行性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的各种因素,包括自身因素以及外在因素。合适性主要指选题是否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宜考虑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外部因素的前提下,结合自身能力、经验阅历、知识结构、操作技术,遵循“以小见大”原则,从熟悉的领域发现问题,运用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进行研究,重视“小课题”,以小见大。

选题一般遵循如下程序。研究生从感兴趣、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提炼问题原型,接着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初步确定研究问题,然后进一步查阅专门文献,从而将研究问题明确化。同时,对研究问题进行他评和自评。即在听取权威专家、前辈、同辈意见和看法的基础上,不断实行自我修正,使研究问题日渐成熟。最后,确定毕业论文选题。

三、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来源与方法

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来源有二,自选题目或导师承担的课题。自选题目具有较大自由度,选题水平和个人生活阅历、研究能力关系较大,呈参差不齐之态。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稳定,能把握研究方向,但研究生自身缺乏自主性、灵活性。研究生可根据个人情况择优而从。勿论何因,“问题”意识是研究者不可或缺的要素。

研究生能否从琐碎的生活世界挖掘选题,取决于自身的人生经验与阅历。“学校-学校”型研究生群体生活经验尤为单一,是不是束手无策?不然。研究生保持“同理心”对待生活世界,同化他人的间接生活经验亦是对自身有限直接生活经验的无限补充。个人能够直接感受或认知的部分只是生活世界的一角冰山,更为广阔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完成。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分析”“二次分析”来激发“灵感与火花”,获得选题。

四、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习惯的训练

选题思维在于怀疑,“问题”意识在于发现。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当然,怀疑并非毫无根据,而是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缜密思考基础之上,既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又是新研究的开端。“问题”意识并非人人有之,也不是生而有之,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研究生欲向毕业论文要质量,就要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习惯的训练。

恰当运用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加芬克尔“常人方法论”,有助于研究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根据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研究生可以培养这样一种心智品质,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看清世事以及事情的全貌,即个人对时代生活的自主性把握。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论从日常生活中,破坏“理所当然”的常规,发现常规背后潜藏的社会事实。

此外,宜“勤”宜“懒”,“问题”长存。“勤”指遇事勤思考,拓宽思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懒”指大胆创新,学会偷“懒”,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总之,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有章可循,“问题意识”是关键。“问题意识”是研究的开端,创新精神是研究的生命力。研究生要注意“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习惯的训练。

注释:

①董鹏,王滨,孙业全.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与论文质量关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

【参考文献】

[1]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3).

[2]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赵国玲,哈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

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品德。

2.申请者必须修满本学科、本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学位课程学分,考试成绩及格或补考通过。

3.硕士研究生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⑴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⑵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同时在国内外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4.博士研究生按不同学科最低应达到下列条件:

⑴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

⑵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有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

⑶博士生在SCI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同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

5.本条款的3、4两项中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发明人)。在国际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大会上宣读论文、在新华社或人民日报内参上发表的文章可以替代一篇SCI论文。

6.如遇特殊情况,可由研究生导师予以说明,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申请论文答辩的程序

1.研究生应按时认真完成学位论文并按照本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成稿并交导师审阅通过后,方可提出答辩申请。

3.答辩申请者须将《研究生答辩申请报告》、《学位论文摘要》、在学期间的获奖证明、发表文章的全文或录用证明等其它证明材料于规定时间之前一并交人事教育处,过期或材料不齐全者不予受理。

4.申请者所交材料经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初审合格后,交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专业组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及论文书写文字和格式等项目的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5.研究生答辩之前由答辩秘书将毕业论文送至有关专家评阅。硕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3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至少有5名评阅人的意见,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6.由人事教育处或答辩秘书负责收回评阅人的评阅意见,评阅意见对申请人保密。若评阅人对论文没有提出异议,则可组织答辩。由答辩秘书领取《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答辩选票》、《答辩记录纸》等并组织实施。若返回的评阅意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持反对意见,则不能组织答辩,但可保留申请资格,将论文修改后可以重新申请答辩。保留资格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二年。

7.答辩秘书应提前二天向全中心通报答辩事宜(内容保密者除外)。

8.硕士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成员至少由5名具有副高级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1名是外单位专家;博士研究生答辩委员会至少由7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有2名是外单位专家。

9.如论文内容确属保密,则由主管领导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指定有关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在内部进行评审和答辩。

10.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11.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由所在研究室负责组织。具体答辩程序按照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程序进行。

12.答辩秘书应认真做好答辩记录,答辩结束后由答辩秘书将所有答辩材料在一周内交人事教育处存档。

13.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将发给其学位证书。

三、答辩者或答辩秘书需提交的材料

1.本学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一式二份)

2.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一式二份)

3.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4.专家评阅意见(各一式二份)

5.答辩选票

6.答辩记录

7.毕业论文(硕士生交4本,博士生交5本)

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位论文 研究生 综述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迅速地扩大。研究生数量的扩张未能带来其质量的同步提升,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是质量的下滑。其主要表现是作为文科研究生质量主要标志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明显下降。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

文科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不如意,突出地表现在大部分研究生论文缺少不为任何功利因素所左右、单纯探求真理的学术精神。首先在学位论文选题上,存在选题创新能力不够,理论深度不够,大小不合适,不新颖,简单重复前人的研究,不善于发现亟待研究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文献综述基本上是简单的罗列,看不到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独到的见解和学术理性分析。把论题的新颖与观点的独创混为一谈,在开题报告中提不出一个贯穿论文始终的、统领全篇的独创性观点;参考文献更是一个多多益善的大杂烩,把与论题看上去有点关联的著述统统纳入其中,遗漏了虽书名与论题无关但其学理却对本项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术著述;研究方法同样也是想当然地列举若干,以充门面。论文本身质量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创新性、独创性不足,把论文当做散文来写,或者把学术论文写成领导讲话稿。关于计量和统计学基本知识的缺乏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另外,管理制度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选题不尊重学生自身学术爱好和兴趣,开题报告、预答辩流于形式。论文评审专家碍于情面,给论文的评价普遍偏高,而没有对论文的不足提出实质性的修改意见。此外,诚信与道德问题也时常出现。一些人抄袭拼凑学位论文,甚至,形成了不良的学术风气。

二、引发文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对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研究生自身因素。大学生考研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的就业压力,因此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怠于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没有转变为学术研究者。部分研究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很少查阅外文文献,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不敢挑战权威理论。

其次是导师的因素。导师终身制使得一些导师因缺乏竞争丧失了进取心,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生多师少形成“放羊”局面,一些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导师往往是本学科的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多,没有精力指导学生。一些高校热衷于聘请一些行政官员作为学校的研究生导师,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第三是学位论文管理制度的因素。学校研究生的招生制度、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情况、研究生参与具体科研项目机会、答辩过程的监督机制都是也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另外,研究资源匮乏、经费短缺也会造成论文质量不高。

三、解决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的对策研究

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要防止片面,克服为保障论文而保障论文的倾向,要将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纳入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之内。学位论文质量保障需通过外界干预和社会评价来促进高校内部保障活动的开展和深化,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位论文乃至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的。

其次,要发挥导师和研究生的双方面作用。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导师要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科学地设置课程,传授给学生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并介绍本学科最新进展,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再次,论文写作环节的各项制度要重视起来,发挥作用。中期检查制度和预答辩制度,这对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应做到实处。

第三,做好论文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从论文写作环节、评阅环节、答辩环节、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等方面建立标准化制度,以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除了上述规范化制度的建立外,还可以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于学生的论文写作也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建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优制度,学校对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生颁发奖状,予以表彰;对优秀硕士论文的研究生导师也有相应的奖励。对于连续在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中论文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后将暂停招生或取消其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王薇,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讲师,博士生)

参考文献

[1]辛逸.文科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培养――以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2]周晓红.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有关对策[J].高教论坛,2011(4)

[3]刘沫茹.法学专业加强实证研究提高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9)

[4]王则温,赵张耀.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3)

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1987年我国首个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落户于华东师范大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从无到有,至今,经历了2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短短的20年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是初步形成了适应性的人才培养规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6年11月公布的第十次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情况来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点增加到10个,硕士点增加到48个,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开始走上正规发展的轨道。二是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逐步构建了一个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然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一些存在的问题也相应出现。

问题

学位点布局不均衡

首先是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和中部中心城市。根据统计数据可以得知,我国研究生招生的A类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位点共31个,比例为63%,B类地区学位点17个,比例为35%,而C类地区仅有1个,比例为2%。A类地区硕士点数目是C类地区的31倍,是B类地区的近2倍。博士点也多数集中在A、B类地区,C类地区仅一个。

其次是学校类型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目前我国的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承担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总数合计达34所,比例占整个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学校的79%,而在10个博士点授予单位中,仅天津大学为工科类院校,其余9所全为普通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及农林、财经类院校职业教育硕士、博士点寥寥无几。

研究方向不聚焦

2007年全国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26所学校,研究方向数达94个,其中21所学校设有“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方向,比例占22%;15所学校设有“比较职业教育”方向,比例占16%;13所学校设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方向,比例占14%;12所学校设有“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方向,比例占13%;11所院校设有“职业技术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比例占12%;5所学校设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向,比例占4%;另有18个其它方向。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教育多偏重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并没有根据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属性确定强势研究方向,聚焦程度不够,未能从全局上形成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方向的战略布局。

论文选题不切实

笔者从中国知网(CNKI)职业教育学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中搜集到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892篇,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博士论文21篇。以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例:

进入新世纪,职业教育的研究日渐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从2000年开始,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优秀硕士论文逐年增多,但是,通过对这些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分析,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诸多问题。首先是重原理轻实证现象严重。我们可以发现,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论文的选题关注到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诸多核心问题,如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比例占24%)、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比例占21%)、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比例占16%)等,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借鉴。这些问题需要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加以构建和检验,但谈及这些问题的很多论文只是停留在理论构建层面上,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因此也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其次是存在一定的浮躁心理,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功利、浮躁心态严重,许多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心不在焉;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我们目前职业教育研究薄弱,相关创新性研究较少造成的。

对策

形成均衡的学科布局

首先要平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博士点的区域分布。为贯彻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研究生培养的政策、资源与人才扶持的力度。一些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由于缺乏工程技术或专业背景,难以完成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因此,这就需要在今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位点审核过程中,考虑到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这一发展趋势,适当放宽理工科院校、农林类院校的审核标准,适当增加这类学校学位点的比例,以求能够逐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的发展方向。

提炼特色的研究方向

我们认为今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方向的设置应当由过去的“追求一致”的模式转为“特色发展”。这种特色发展,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本质特色。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定位首先要考虑其本质特色,使其突出职业教育实践性、应用性学科的特色,与其他教育学科区别开来。二是地方特色。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背景,而各培养单位人才培养多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因而必须凸显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方向设置上,更应突出所在地区的地方特色。三是校本特色。职业技术教育学人才培养的方向建设上应当进一步分类指导,凝炼聚焦,明确各自的主攻方向。避免重复研究,从而形成特色的研究方向。

选择合理的论文选题

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抄袭;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68-03

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交流都是以科学家和各界学者的诚信为基础。然而,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当代科学研究中,科研学术诚信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学术诚信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学术抄袭现象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近年来,关于抄袭的报道屡见不鲜。信息全球化,互联网的出现,使资源分享更加容易,也加剧了学术造假事件的发生(贾冠杰等,2014)。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2003年和2010年671篇英语硕士论文,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和产生差别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论文的抄袭与剽窃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学术资源,败坏了学术风气,已成为学术界的一大公害。为了肃清学术界的这种不良的风气,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重复率的研究。Esra Eret(2010)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在高等教育中的抄袭现象,结果表明,尽管受试者反对抄袭,但是他们仍会有抄袭行为。为了了解人们对于抄袭的看法,Paulo和Ana(2014)调查了来自欧洲七个国家的170位老师和334位中学生,结果表明,学生和老师都知道抄袭行为是可耻的不合法的,学生把抄袭的原因归结为便捷的网络资源获取途径,老师们却把原因归结为学生技巧的缺失、迫于获得高分的压力、懒惰以及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国内的学术抄袭现象也比较普遍,这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曲梅(2007)分析了学术造假的影响因素,指出急功近利是导致学术造假的直接原因,熊壮(2011)调查了硕士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导师因素、学术教育因素、工作预期因素等是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润生(2013)以某省部分高校320篇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具有较为明显的抄袭现象。目前,国内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抄袭的实证研究成果很少,只看到贾冠杰等(2014)的论文,这篇论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本文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1)2003年与2010年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总体抄袭程度如何?并存在什么样的差异?(2)2003年与2010年不同抄袭材料来源有什么异同?

2.研究材料。本研究材料来自自建语料库的一部分,主要收集了2003年和2010年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671篇的正文部分,删除了论文的摘要、致谢、参考文献等部分。2003年335篇,其中“985工程”学校112篇,“211工程”学校111篇,普通高校112篇,同时包括理论语言学84篇,应用语言学84篇,翻译83篇,文学84篇。2010年336篇,其中“985工程”学校108篇,“211工程”学校95篇,普通高校133篇,同时包括理论语言学84篇,应用语言学79篇,翻译80篇,文学93篇。

3.研究工具。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论文重复率检测软件是中国知网的“AMLC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软件,如PaperPass、万方、知网期刊、维普等,这些软件对中文文本抄袭率检测比较专业。而全世界最著名的英文文本抄袭率检测系统则是Turnitin平台系统。它具有领先全球的防范剽窃与提供丰富反馈的技术,适合外语检测,留学生,语言种类涵盖了中文(或繁体)、英文、德文、韩文、法文、日文、阿拉伯文等语言。Doctor Dorothy Bushnell说过“我已经使用Turnitin数年了,而它完全改变了我学生的研究写作的知识真实性、诚实性和准确性”(Turnitin白皮书2012)。通过Turnitin检测系统,我们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抄袭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

4.研究过程。在语料库基础上,组建了2003年和2010年两个小型语料库,包括671篇英语专业硕士论文。数据收集后,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这些数据上传到Turnitin检测系统,得到一系列的数据,包括总抄袭率、资料来自网络的比例、学生论文比例、出版物比例等。最后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7.0和相关国内外文献以及笔者自己的理解分析所得到的数据。

二、结果与讨论

本节分析了2003年与2010年总体抄袭情况,然后对抄袭材料的不同来源进行分析研究。

1.抄袭的总体情况。本节针对2003年和2010年总体抄袭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与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的重复率的均值是23.69%,而2003年重复率的均值是28.39%,这表明2010年较2003年总的重复率有所下降。2003年的均值标准误是0.753,2010年的均值标准误是0.481。这表明2003年总的重复率数据与均值相比更分散。

表2显示,Levine齐性方差检验表明变量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小于0.05,就说明这组在两个变量上的方差不等,因此需要查看“假设方差不相等”一栏的数据作为t检验的结果数据。由于2010年在变量上的平均值低于2003年变量上的平均值,因此t值和均值差值都为负值,Sig.(双侧)为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这两组在这个变量上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表明2003年和2010年在重复率这个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2003年和2010年总体的抄袭情况。2010年与2003年相比,抄袭率明显下降。

2.不同抄袭材料来源比较。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世纪的到来,论文抄袭来源的渠道繁多,本节重点讨论学生抄袭材料的三个不同来源。

表3显示,来自互联网的抄袭率明显高于出版物和学生文稿。在671篇样本中,复制来源取自于网络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另外两种来源。其平均值分别是22.75%和19.59%,位列第一。学生文稿来源的平均数位列第二,分别为13.8%和11.96%。然而,出版物来源作为最权威的来源,其平均值为9.77%和8.53%,是三者中最少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合理性,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大量学生反映查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纸质文献。因此,学校应当提供更多方便学生接触阅读最新最权威出版物的机会和阅读文献。同时,研究生自身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如何合理复制并减少抄袭行为,学会创新。2003年来自互联网、出版物和学生文稿的抄袭率分别是22.75%,9.77%和13.8%;2010年分别是19.59%,8.53%和11.96%,总体呈减少趋势。这和近几年来学术诚信的重视和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密不可分。学生如何正确引用,知道什么是引用,什么情况下要引用,怎样引用是至关重要的。

从表4可以得出,Levine齐性方差检验表明变量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小于0.05,这说明这组在两个变量上的方差不等,因此需要查看“假设方差不相等”一栏的数据作为t检验的结果数据。Sig.(双侧)为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在这个变量上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表明2003年和2010年在抄袭来自互联网这个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

表5显示,Levine齐性方差检验表明变量显著性概率(Sig.)为0.001小于0.05,这说明这组在两个变量上的方差不等,因此需要查看“假设方差不相等”一栏的数据作为t检验的结果数据,Sig.(双侧)为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在这个变量上的显著性概率为0.015,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表明2003年和2010年在抄袭来自出版物这个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6得出,Levine齐性方差检验表明变量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小于0.05,这说明这组在两个变量上的方差不等,因此需要查看“假设方差不相等”一栏的数据作为t检验的结果数据,Sig.(双侧)为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在这个变量上的显著性概率为0.002,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表明2003年和2010年在抄袭来自学生文稿这个变量上有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针对四个研究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1)2003年和2010年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普遍存在,但抄袭的程度不同。2003年与2010年在总的重复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与2003年相比,2010年,总的抄袭率明显下降。(2)2003年抄袭材料来源于互联网、出版物和学生文稿与2010年抄袭材料来源于互联网、出版物和学生文稿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论是2003年还是2010年抄袭来源取自于网络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另外两种来源。

参考文献:

[1]Esra Eret,T. G. 2010. Plagiarism in Higher Education:A case study with prospective academicians[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3303C3307.

[2]Paulo C. D.&Ana S. C. B. 2014. Plagiarism phenomenon in European countries:Results from GENIUS project[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16):2526-2531.

[3]Turnitin白皮书[OL].2012.[2014-06-10].http://.

[4]方润生,方冬,郭朋飞.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18-22.

[5]贾冠杰.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抄袭行为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4,(8):23-28.

[6]曲梅.从学术造假看科研中的急功近利现象[J].医学与哲学,2007,(7).

教育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文科生;本科毕业论文;院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09-02

毕业论文是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升华与检验。近年来,大学校园作假、论文剽窃等现象越来越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下降,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是否保留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论,主要原因在于文科生不够重视,投入时间不足,创新思维缺乏,指导教师科研能力不强,精力投入不足,责任意识缺乏,而学院相关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执行不严。因此,本文将从学院管理层面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文科生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文科生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文科毕业生不够重视

每年年底和第二年3、4月份,是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集中时间,正好冲突。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的最K目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虽然毕业论文是大学阶段最后一个环节,但学生往往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走形式,更重要的还是要找工作。尤其对于文科学生而言,找工作相比理工科学生更困难些,所以他们急于找到一个好企业,或者是考取公务员或者是考上研究生。因此,很多时候导师联系学生探讨论文写作却被拒绝,借口没有时间,有的学生干脆就联系不上。对于找工作的学生来讲,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和参加各种面试、公务员考试,往返于人才市场和招聘公司之间。对于他们而言,只有合同签了心才能静下来,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东拼西凑出一篇论文应付完成毕业论文。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为了完成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相关科目花费了大量时间。按照学院安排,一般考研结束之后很快就进行开题写作,因此很多考研学生没有时间好好研究选题就仓促开题,致使毕业论文根基不牢,而在后期写作过程中,也因为考上研究生而被学院或导师要求去做其他工作,而真正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很少,最终论文写作质量一般。同时,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文科生更多的是死记硬背,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本科生授课中,文科生不像理工科学生那样启发式授课和实践课程比较多,导致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差,影响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最终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二)指导教师能力不足或投入不够

一方面,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毕业生论文写作的好坏。好的导师能够保证选题准确,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能够培养与激发学生的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写作。相反,能力欠缺的导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自然也不高。另一方面,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投入不够。导师除了承担指导学生的工作,自身还有大量教学、科研和其他学术活动,学校评定职称等工作主要与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等挂钩,所以导师相对轻视指导学生论文工作。一般导师还要同时指导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精力主要放在指导研究生身上,而忽视本科生,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无关紧要,论文字数少,要求也不高,更不会像研究生论文那样还要被省里和国家抽检,所以只要找个助教或研究生指导就行。因此,往往学生想找老师指导却见不到老师,有的导师只是派一个研究生或助教帮其指导,或者只是通过电子邮件沟通,师生间很难见面,直接影响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三)院级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

一方面,文科学院缺乏详细的管理制度,一般只有毕业论文写作的总体规章制度,但在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正式答辩、二次答辩等环节缺乏细化的管理制度,只侧重最终提交的论文格式是否正确、材料是否齐全、形式是否符合要求,而忽视毕业论文写作本身的质量,缺乏对毕业论文整个过程的全面监控;另一方面,无论是校方还是院方一般认为文科毕业论文写作仅仅是一个形式,只要按要求提交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就可以了。过程管理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评定要求不严格,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修改后几天就可以进行二次答辩,且多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因为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而不能毕业的学生,而学生一届一届相传,一些学生就会认为毕业论文写好写坏一个样,不会因为毕业论文而毕不了业,所以学生也越来越轻视毕业论文写作。

二、强化文科生本科毕业论文院级管理的措施

(一)增加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文科学院应该转变观念,不要一味地看每年的就业率多少、升学率多少,而要真正关注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让导师和学生明白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而毕业论文写作正是检验这一成果的关键。学院要积极引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好坏可以检验其是否完成了大学教育的目标,更可以影响其是否可以顺利毕业,并非写好写坏一个样。另一方面,使指导教师认识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跟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同等重要,在职称晋级、绩效考核中占有一定比重,不能顾此失彼。同时,学院在制定文科生四年教学计划时应该结合大学培养目标,开设一些能够促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课程,也可以适当增加实践和实习环节,切实提高文科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

文科学院要根据学生在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正式答辩和二次答辩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做出详尽的要求与规定,尤其对于指导教师指导不力、学生答辩不通过等情况作详细的说明与相应措施,切实加强细节管理,同时学院可以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做一套毕业论文写作流程图,方便师生了解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及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文科毕业生不像理工科学生那样需要做大量实验,论文写作起来更容易些。但是可以借鉴学习他们的工作方式,从开题期间开始,建立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例会制度,每次例会实行导师和学生双向考勤制度互相约束,日常学生与导师的各种方式的联系也都记录在案,留有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将来都作为考核指导教师投入是否足够的证据。具体在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环节中也要按照学院要求填写相关表格,学生和导师进行双签字,学院留存相应的材料。

(三)改善毕业论文管理措施

现在很多高校都进行大类招生,学院可以在大二分专业后,实行全程导师组制,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到了大四开始写作毕业论文才分配指导教师。通过进行双向选择,导师可以提前带领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进行相关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可以根据研究方向选择一些课程,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进行学术研究,最终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导师在整个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作用,除了指导学生选修一些课程,还可以结合自身科研项目,推荐其去一些政府部门进行社会实践或实习,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院也可以适当调整论文写作的时间和方式,如论文写作时间适当提前,毕业论文最终形式可以改成论文、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通过实行全程导师组制,一个导师同时指导几个学生,这几个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联合开展调研,形成最终的研究报告,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兴趣,导师再根据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参与的程度进行考评。

(四)加大执行力度

一方面,针对学生,学院应切实按照相关规定与政策执行,从开题报告开始,到中期检查、预答辩、最后答辩,各个阶段都要做到严格遵守学院规定和时间节点,例如什么阶段开始进行开题就要严格遵守时间规定,一旦开题不通过,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二次开题。学生中期检查也不要走形式,一定要遵循学院管理规定执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推迟答辩或答辩成绩评定为不合格,答辩不合格则坚决执行二次答辩或者不通过即不能毕业,从而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学院要将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工作量和最终毕业论文成绩适当与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等相挂钩,指导学生成绩突出或学生获得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可奖励其绩效津贴或在职称晋升中起到一定作用。而指导学生不力的导师将给予处罚,几年连续有不合格学生的导师将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在检查导师与学生考勤表等材料中如果发现导师有指导不到位的情况,学院要根据管理规定进行处罚或者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

参考文献:

[1]戴卫东.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3,(9):72-75.

上一篇: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前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