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7:53:23

教改类论文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16702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0JXGGB1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梁志红 (1977-),女,硕士,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闵兆娥(1977-),女,硕士,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0 引言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Java语言设计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能力方面存在差距,为了让培养的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高校都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活动。因此,进行相关学术研究论文计量分析,探求目前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现状及进展,对进一步教改研究的方向给出建议是很有必要的[1]。

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是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 (2003-2013年),选取了《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采取了跨库选择,选择了期刊、特色期刊、博士、硕士、国内会议、国际会议、报纸、学术辑刊等检索项为“主题”,检索式为“Java AND 教学改革”;时间:2003-2013年;匹配程度:精确;检索时间:2013年3月25日。共获取论文1 000余篇,通过统计整理,去除了不相关的干扰论文,最后得到相关学术研究论文871篇。对871篇论文进行了年代分布、作者分布、作者单位分布、期刊分布、主题词分布等计量分析。

2 论文计量结果及分析

2.1 年代分布计量分析

对2003—2012 年共收集到与Java教学改革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按年代分布进行分析,绘制出了近10年来Java教学改革论文的年代分布计量分析图。从图1可以看出,整体上来说,从2003—2012年论文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其中2008年和2010年增长率最高,分别为126%和58.6%,而从数目来看,2012年数最多,为193篇,其次为2011年,论文数为190篇,2010年论文数为173篇。由此可见,各个学校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对Java教学改革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图1 2000—2012年Java教改论文年代分布

2.2 作者分布计量分析

(1)作者发表分析。 本研究收集的871篇学术研究论文,其作者总数为 1 365 人, 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3篇,作者数1人,发文2 篇的有 27 人,其余作者都只有1篇论文 (包括非第一作者)。 这个结果一方面是由于本研究的选题仅为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范围较小,另一方面, 可能与检索词的设定有一定关联, 有一些论文主题中虽然不包含相关检索词,但是其研究内容可能包含。 尽管有这种检索策略和客观数据的限制, 但由统计结果依然可知[2],Java程序设计的教改在许多高校还是引起了关注,但也发现了单个作者论文数量不高,多数还只是停留在1篇上。

(2) 作者合作情况。 从数据统计结果看, 作者合作撰写的论文有 220 篇数,占25.2%,论文研究还是以个体研究为主,合作研究的程度不高,出现的合作者也都是2~3人的小团队,数量大约有10余组,在2篇或以上,人数最多的是与Java精品课程建设相关的论文团队,一般人数为5人。

2.3 作者单位分布计量分析

通过对作者单位分布做计量分析,可以从中发现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机构。初次对作者单位分布做计量分析后,发现分析结果不是很清晰明了,原因是此次研究包含了硕士博士论文库,如果一起进行分析,得出的数据会掩盖不同作者群的差别,分析结果不精准。所以在此,将作者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一类为硕士博士生,分析他们的学术科研论文,更精准地得出相关观点。表1的数据来源为剔除了硕士博士论文库后的数据,作者群体为教师或科研人员,从中可以看出最多的院校,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5篇,宁波大红鹰学院5篇,安徽理工大学论文4篇。经统计,发表文章的前10所学院中,职业技术学院占60%;前20所学院中,职业技术类学院占50%,由此可见,职业技术类院校更重视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和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这两组数据对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总体上来说,学生和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比较注重Java程序设计课程,Java程序课程重在技能培养,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和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更注重技能培养。

2.3 主题词分布

主题词分布,共整理出了1 000个主题词。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同类合并后得到300个主题词。具体如表3,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排名前三的是 “项目驱动教学法”,频次为131,“教学方法改革”,频次为105,“实践教学”,频次为90。这个排名说明Java程序教学的教改方向基本上还是比较明确的,再次体现了Java程序教学的教改主要是在技能的培养方面。具体的方法集中在“项目驱动”和“实践教学上”,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

2.4 期刊分布分析

2003—2012 年共收集到与Java教学改革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871篇,按期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论文分布在343种不同的期刊上,其中发文量在 20 篇以上的期刊共有 7 种,占该领域所有论文数量的 27.3%[3],《计算机教育》、《电脑知识与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发表Java教改论文的数量均在30篇以上,已经成为Java教改论文投稿方面的重要期刊。此外,对现有数据按学校学报进行统计,共统计出有214个大学学报都发表过Java教改论文,由此可见,学报是发表Java教改的重要期刊。表4例出了前20位期刊的名称和频次。

3 结语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研;发挥;青年;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92-01

1.农村学校青年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角色意识

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是学校,学校的主导力量是青年教师,校本教研的主干更是本校的青年教师,是整个青年教师群体。纵观目前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已成趋势,许多基层学校教师平均年龄都在30岁左右,他们思想新,精力足,热情高,本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只要他们形成气候,学校的教研教改一定会硕果累累。可目前的农村学校,大多数青年教师却并没有发挥骨干的作用,相反有时还会成为一些工作的障碍。

农村学校教研教改滞后的主要原因就是青年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对教研认识不到位,思想上存在很大的懒惰、畏难、落后、消极等错误倾向,没有真正起到自己在教研教改中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是借口上"没时间"。一些青年教师认为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工作繁忙,节奏紧张,哪有时间参加什么教研。二是认识上"没必要"。一些教师已习惯于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简单模式,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为了让学生考出高成绩,教研教改是科研人员的事,与己无关,内心深处排斥教学改革。三是兴趣上"没意思"。一些教师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认为什么论坛、交流都是老一套,把别人的拿来改头换面没什么新意,因而活动没精打采,提不起兴趣。四是行动上"没条件"。一些青年教师认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普遍滞后,图书资料不足,信息技术落后,"请不进来","走不出去",理论上缺少指导,实践中没法操作,于是搞教研就成了高不成低不就。五是观念上"没用处"。一些青年教师教法单一,工作按部就班,多年已形成习惯,平时又懒于思考,不求上进,只要学校一搞教研活动,就怨声载道,甚至散布落后言论,阻碍学校改革步伐。所以,农村学校要实实在在搞教研,必须扎扎实实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

2.发挥青年教师主要作用的途径

青年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近几年来,随着一批青年教师踏入学校之门,青年教师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他们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但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在教研教改方面认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和引导。

2.1艺术培养。由于年龄的关系,青年教师往往在规章制度的遵守上与学校不十分合拍,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在教育培养青年教师时一定要讲究艺术,注意方式方法,多关心青年教师的个人生活,提倡上门谈心,力诫大会通报。青年教师工作有失误时一定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有效的帮助青年教师扬长避短,使他们健康和谐成长。同时要在学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青年教师积极锤炼师德,认真为人师表,每周要结合学校当前工作深入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党政法规,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向教学能手、先进教师学习活动。通过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等途径,培养和塑造青年教师优秀的师表形象。

2.2多措并举。要加强校本培训,组织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尤其是专业知识,必须夯实功底,课堂教学,必须加厚基础,使他们在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技能精通,业务熟练,工作上手,效果突出。要持之以恒的开展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练好一手"三笔"字,讲好一口普通话,设计好一份教案,上好一堂公开课,掌握好一项技能,带好一个班,辅导好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写好一篇教育科研论文的"九个一"活动。同时要多管齐下,为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尽量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函授或自考;有条件的学校一定给每个老师配备一台办公电脑,教师办公室争取接入互联网,全方位为青年教师创设一个研修的好环境。同时可以通过邀请教育行家来校辅导报告、在校园媒体上介绍教研教改、学校争取承担片区教研教改活动等途径,使青年教师提供开阔眼界快速成长的舞台,从而激发学校教研教改的活力。

2.3大胆任用。要有目的地把一些重要的、有难度的任务交给青年教师,让他们挑起重担,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公开教学、承担课题研究、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担任学校咽喉学科和短腿学科教学等工作,都会使他们得到很大的锻炼,帮助他们全面的成长起来。当然在这方面,学校一把手一定要破除青年"办事不稳"的偏见,树立后生居上的观点,按照教育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放下心来,让他们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从而为学校教研教改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

2.4搭台比武。要给青年教师创造公平竞争机会,为之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他们冒尖,并给青年教师设立更多受奖机会,加大鼓励力度。实实在在地开展多种竞赛比武活动,如"三笔"字书写展评、普通话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比赛等,通过才艺展示,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体验付出换来回报的喜悦感、成就感,从而焕发出巨大的工作激情和活力。

2.5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自己身边的榜样。每年年底学校要结合教师实绩考评活动评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要树立先进典型,在青年教师中掀起争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从而创设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推动学校教研快速、实效发展。

总之,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事业,神圣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完成。一群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教研教改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学校必须高度认识,努力培养,人尽其才,让青年教师真正发挥新生力量,这也才是一所学校的未来和希望。

作者简介: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3篇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的科学规划发展

近年来,九江三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近期发展和远期发展相统一,外部建设和内部建设相统一的原则,在充分调研、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九江三中2007~2012年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个更新,两个优化,三个狠抓”的具体工作思路,确立了“市内先发展,省里树品牌,国内有影响,国际能知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个更新”,即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德才至善,人文见长;全面发展,体艺双馨”的素质教育理念。“两个优化”:一是优化德育的内容和形式:以“诚、敬、勤、勇”四字校训为德育内容之纲,以“爱”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以良好习惯养成为德育的基本形式和教育目的;二是优化文化育人的环境:通过组织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美术等各类活动,弘扬三中精神,创建三中校风。实现“校园、花园、乐园”合一的学习生活环境。“三个狠抓”:一是狠抓和谐校园构建;二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三是狠抓教学科研。

二、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契机建设过硬的科研队伍

为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科研队伍,九江三中从健全并规范“分管校长――教科研处――教研组――科研组(教师)”的教育科研管理运作网络体系着手,注重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经过多年科学的发展,九江三中的教师已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教改科研队伍――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28人,其中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人,特级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国家骨干教师7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2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

三、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升科研工作效率

近年来,九江三中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以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校教改科研工作效率。2009年,学校采取补贴的方式,为全校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手提电脑,并在每个办公室配备办公用机,学校电子图书馆有电子图书4万多册,配置了卫星远程教育资源等教学平台与Internet宽带网,教师在办公室、备课室、计算机房用电脑备课或作课题研究,随时可以迅速上网查阅所需资料,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以扎实的科研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教改科研工作的有序展开,为九江三中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学校先后制定了《九江三中课题管理暂行办法》、《九江三中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条例》、《九江三中“启明星工程”章程》、《九江三中首席教师评聘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了教改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使学校教改科研工作纳入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轨道。学校申报国家、省、市教改科研的课题,来源于教学中的问题,因此,教改科研的成果反过来可指导老师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扎实的教改科研成果和经验,为教育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智慧源泉,一年一期的、具有九江三中校本特色“谷雨诗会”这一校本课程,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已连续实施九年了。“春潮带雨碧芳草,诗情画意入校园”,“谷雨诗会”,不仅赢得了上级领导、媒体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肯定和赞誉,而且已成为学生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张开翅膀放飞心灵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创建校本课程的同时,九江三中还编辑出版了旨在展示教师科研成果和凸现学校办学理念、方针的校刊《教育科研》,至今已出版12期,已经成为与全省20多家兄弟学校及九江市教育学会、心理学会、九江市教研室等单位交流教改科研信息的平台。

五、以丰硕的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中人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在构建和谐中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新跨越,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据不完全统计,九江三中教师近几年在部级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有10多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40多篇;在市级刊物或报纸上发表的论文有100多篇;每年有教师获奖论文40余篇;30多位教师优质课、教案评比获奖;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辅资料的编写。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8年,九江三中中考取得大丰收,高考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高考,文理总计上一本线84人,二本线172人。尤其要提到的是,首届文科实验班参考人数46人,上一本线35人,一本上线率达76%;上二本线45人,二本上线率达98%。理科胡明、文科冯潇颖获得殷氏奖(殷氏奖奖励每年高考全市应届理科前六、文科前四,文理均有学生获奖,在三中办学历史上尚属首次)。市级各大媒体都用了较大篇幅进行了报道。省市领导先后给市三中发来贺信、贺词,向市三中表示祝贺。2009年万金陵校长被评为首届“江西十大人民满意校长”。我校2009年中高考分获“2009年全市重点中学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优胜单位”、“2009年市直中学初中教学质量评估优胜单位”。

六、以不断的自省保障教改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的确,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充满了喜悦与自豪,但是,三中人却始终保持这一份冷静,因为与其他一些名校相比,九江三中还有一定差距。三中人明白:在前进的路上,“慢进则退,不快则废,不进则亡”的道理,因此,三中人会经常自觉地进行必要的反思。那么,在创造这些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的过程中,三中人要汲取的教训是什么呢?

首先是要注意加强校与校、教师与教师、学科与学科、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有机合作、交流,促进优势互补。

第二是要注意做好教改科研成果的展示、存档工作,注意做好推广教改科研成果的应用,避免出现一些获奖的教改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的现象。

第三是注意做好提升教改科研成果的获奖层次,不仅立足于九江市,而且还要争取在江西省、在全国核心刊物发表,以促进教改科研成果的交流、促进教改科研水平的提高,扩大精品学校教改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 C41 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背景及意义

1、实施背景

(1)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

(3)随着现代科技和生产组织形式的不断发展,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改革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提高教学效益,提升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现阶段各地探索的项目教学法强调按职业活动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任务完成为目的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

(4)通过在实践中对项目课程任务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探讨职业学校如何构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力求在教师转变角色、技能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有所创新,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经济建设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2、实施项目课程任务教学模式的意义

(1)“做中学、学中做”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所在,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职业经验的根本途径。

(2)通过由教师设置的虚拟情景或任务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实际操作训练,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3)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兼顾生产性经验和学习性经验的获得,这正是职业教育追求的基本目标.

(4)根据工作实践中真实任务设计所形成的项目课程,有利于学生对工作岗位任务的真实性、整体性的理解,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行为养成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工作和合作学习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咨询者,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5)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化”等基本理念的现实需要。

本改革实施方案分可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二、准备阶段

1、工作目标

本阶段做好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抓好对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学习、资料的收集。制定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2、主要工作

(1)成立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小组,加强教学改革实施研究。

在学校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小组,小组成员为课改核心课程责任教师。

(2)做好教改小组成员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认真组织教改责任教师学习与本教学改革有关的教学理论。如:《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等材料。学习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掌握其特点和具体应用。请有关单位的专家来学校作关于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等方面的报告。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教改小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3)收集、研究相关教改资料

搜集与教改有关的资料,为教改实施研究做好准备。

(4)多次召开教改小组成员会议,探讨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内容、方法、步骤。

(5)确定实施方案

教改小组成员根据学校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完成课程的模块名称、内容、项目情景、工作任务等的设计。以及依据阶段重点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6)完成学校实验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确定的实验对比班的摸底调查。

三、实施阶段

1、工作目标

在前一阶段探索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和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模式的基础上,对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开展全面实践研究;编写基于项目工作过程对应工作任务完成学习所必需的核心课程校本教材;构建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培养的研究;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变。通过实施、检测、分析、推理形成结论,撰写实施新教学模式的教改研究论文、案例。

2、主要工作

(1)确定研究班级,专业及课程

选择确定的实验就业班级首先在《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两门核心课程进行新教学模式实践,同时把各年级高职方向的班级确定为对比班。第二学期将新教改模式扩大到其他核心课程的教学。

(2)项目教学设计原则

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建设项目工作过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按照施工先后顺序编排课程(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3)选取教学项目的标准

该项目可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与建筑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管理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4)编写项目学习任务书

核心课程责任教师应提前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编写项目任务书,其主要包括项目的任务情景描述、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自学过程、成果等三个部分组成。它是学生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指导性文件,在编写时必须结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5)完善考核标准和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研究探讨项目教学的考核评价在评价方式、在评价标准、在评价主体的实施以及在评定时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和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6)研究项目教学中师生关系

教师要重新审视项目教学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首先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同是解决问题的探究者,面对工程情景,师生双方同是学习者、探索者,地位是平等的。然而在项目教学中,尽管教师与学生是共处于问题情景中的主体,但师生的互动作用并不是对等的。教师是项目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都要高于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以引导学生探究与尝试,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7)适时鼓励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想法,鼓励他们说出来,指导他们去探索、去尝试,通过学生自己查资料,论证,找出答案。

(8)对研究成果和教学过程及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9)探讨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保障问题

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所必需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师资队伍,校本实训教材以及实训教学课堂化,实训室既是生产工地,又是教学课堂。

(10)积累典型示范录相课、案例及阶段教改论文,做好有关资料的存档工作

(11)、做好阶段总结工作

组织教学改革小组成员全面收集整理资料,并做客观的分析。对本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把教改的中的经验和成果在学校内进行推广。

四、总结阶段

1、工作目标

在前两阶段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各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已初步具备教改推广的条件。本阶段精心收集、整理教学改革过程中各种资料,做好教改实施资料数据的定量、定性分析,保证科研效果的严谨性。通过进行研究成果的归类和总结,形成可推广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促进作用的考评机制,把项目教学在全学校范围内进行整体推进,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达到新的水平。

2、主要工作

(1)召开教学改革小组成员会议,对上阶段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布置本阶段工作

在上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切实安排好本阶段的重点工作。

(2)精心收集、整理、分析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

收集整理教改实验中的各中材料和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充分利用课堂记录、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数据,对教学改革效果、教师的转变、学生能力的提高,进行对比分析,对教改的实施得出科学的结论。

(3)总结研究成果,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

各核心课程负责人根据教改实践的积累,整理出课堂教学新模式、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转变等方面的经验,以总结、论文等形式体现出来。

(4)聘请专家对教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性指导,相关成果的出版、展示等

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聘请专家对教改的总结进行阶段性的指导,加强成果的系统化和专业化以及可推广性。

(5)优秀论文,教师研究个案、项目设计、项目成果、教学实录等资料结集

收集教改小组成员在教改实践中发表的论文、研究个案,项目设计、项目成果、教学实录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进行结集推广学习。

(6)加强教改成果的示范推广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5篇

一.自觉地置身于研究状态下工作

(一)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传递了五个核心信息:第一,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是“祖国语文”,而不是其他的;第二,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第三,这些能力是“实际需要”的能力,而不是高级能力;第四,学生要获得的语文素养是“基本”的,而不是高层次、全方位的;第五,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是“逐步形成”的,而不可能在某一阶段完全形成。

在短短的六年中,中学语文教学只能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最基本方法,使他们在进入大学或走上社会的几年里能运用这些方法,较好地学得他们以后赖以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这些最基本的方法,为以后漫长的学习、工作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服务。

(二)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现状

1.研究语文教学改革试验和语文教育研究学派

全国比较有影响的语文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很多。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三主四式”教改试验,“卡片教学”和“初中语文能力过关”教改试验,“初中语文能力过关即管用”教改试验,“六课型教学法”和“培养自学能力”教改试验,“点拨”教改试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教改试验,“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教改试验,“课堂教学模式”教改试验,“反刍式单元教学”教改试验,“导学式”教改试验,“课内外衔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教改试验等。

全国已形成了众多的“语文教育研究学派”。有以“求实、创新、去弊、兼容”为其特色核心的福建学派。有以追求“新锐”“专业”“沟通理论与实践”“植根于社会文化背景”的浙江学派。有在语文教育史研究、语文教材研究、语文美育研究、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实证研究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学派。有“学术气氛活跃,学术主张纷呈,注重学理建构;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彰显海纳百川、开拓创新的学术气派”的上海学派。有“开创了语文教育文化学、语文教学解释学、语文教学本体论、语文教学智慧论、语文阅读活动论、语文阅读体验论等理论新模式”的山东学派。有以“立足湖南、服务民众,开创湖南语文教育的致用学风;博采众长,融汇百家,建立湖南语文教育的开放机制;改善条件,营造气氛,建设富有活力的语文教育环境;求异创新,与时俱进,走湖南语文教育的科学之路”为理念的湖南学派。有以构建“语文学”为突破口,同时又直指语文教学实践,一方面彰显出浓厚的学理气息,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力图切实解决语文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求实”风格的北京学派……

2.研究目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其治理的办法

对教学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目前主要存在四种问题:“教育规律取消论”,认为有一定知识水平就能教好学生;“远水不解近渴论”,认为教研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能让眼前的学生得高分;“教研神秘论”,认为教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故而强调条件不够,工作繁忙,存在畏难情绪;“实用至上论”,只看现实教学常规,墨守过时落后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与教学研究方面,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教学活动程式化,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薄弱,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教学研究还未形成特色,教研形式还比较单调,教研力量还比较分散,教研课题的设置还未形成完备的体系等。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研究“综合治理”的有效办法。

(1)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语文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2)明确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情操。(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4)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5)把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做到课内外有机衔接。(6)以品味和运用语言为教学重点,注重语言训练和语文训练,加强思维训练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训练。(7)教法与学法结合,课型多样化。(8)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三)研究写作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规律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有知识型、经验型、研讨型、评述型和学术型五种类型。

写作知识型论文,着重介绍、阐明、分析以及矫正语文教学中的某些知识,或对教材体系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研究而后得出的结果。写作经验型论文,注重介绍在获取教育教学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把那些收获最大认识最深做法最有效的东西条理化,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阐述。写作研讨型论文,主要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解决的意见、方案和措施。写作评述型论文,立足于对教育教学领域里在一定时限里的活动、情况、现象、论争和做法等问题进行专项评述或分析。写作学术型论文,重点论述系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理论问题,表达科研成果和阐述学术观点。

二.在善于“述而且作”中推进“三化”

善于“述”且能“作”,这是对教师素质及其专业化发展的一个较高要求。所谓“述”就是教学,就是口头表达。所谓“作”,含义是多方面的,本文在此讨论的只是写作教研文章的“作”。

这里的“作”与“述”,是相互促进的。经常写,容易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长处与缺陷;经常写,能更积极主动地吸纳别人的最新教研成果;经常写,能对各种纷繁的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这里所说的“三化”,是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实践知识理论化,把理论知识实践化,把日常工作问题化。

怎样才能做到在善于“述而且作”中推进“三化”呢?

(一)留心观察仔细分析

留心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是一个把实践知识理论化的过程。

学生课堂作文,常有不爱写老师给定的题目而自己命题,且自命题大都季节性很强,常常是“新学期的打算”“假期见闻”“纪念五·一”“庆祝五·四”“国庆颂歌”“元旦献辞”之类的。究其原因,与八股式、程式化的教学有着直接关系。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想办法纠正过去不当的教学模式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又可积极构思“作”,或谈论教改,或针砭时弊,或总结所得。

虚情假意,无病;言辞偏激,牢骚满腹;盲目求新,不近人情;格调低沉,消极颓丧:这是个别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研究切实有效的纠正方法。经过实践证明其方法确实有效,便可将其述诸文字。

(二)认真阅读勤于思考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会经常阅读一些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假若发现谈得最多的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问题,便可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如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素质教育的关键不仅在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而更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怎样才能教会学生做人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运用哪些教育原则才有效?如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统一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统一原则,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原则等。这些原则,是单项应用还是综合应用?是阶段性应用还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

认真阅读并勤于思考且精心实践,“作”出的文章才会有见地,才会有理论知识实践化、实践知识理论化的特点,才不会去“云”人之所“云”。

(三)努力实践及时总结

一个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的家境、经历、条件、性格、认识水平、知识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有甲乙两组学生,甲组来自城镇,乙组来自农村。面对老师的提问,两组学生的反应有明显不同。甲组积极思考,主动回答,并希望多有这样的机会。而乙组则不然,他们有的会竭力避开老师点名时的视线,有的甚至视被提问为受到惩罚,有的带着明显的抵触情绪对付老师提问,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就是简单地“答不出”“不知道”了事。这些学生,或许是他们以往缺乏锻炼,过于紧张,或许是他们思考还不到位,确实答不出来,或许是他们误解了老师的善意……

教师“作”时可以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谈如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问题,谈课堂提问的技巧问题,谈教师学生的相互理解问题……通过对具体工作问题化的精心研究与实践,教学会明显好转。这样,“作”起来也就更有话可说了。

三.需要有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的精神

在权钱都有极大诱惑力的今天,能安下心来“述”,已实属不易,能静下心来“作”,就更难能可贵了。潜心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要达到在善于“述而且作”中推进“三化”的境界,非淡泊名利耐得寂寞不可。

曾经见过一句这样意思的话:寂寞给人的不仅只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凡最有成就的人,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的人,但首先最耐得住寂寞。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能充分体现教师素质和新课程理念的“述而且作”,尤其重要且尤为必要。“述而不作”,不应成为现代教师的基本状态。倘若教师走好了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能以“述”见优并兼有“作”之长,那他的语文教学就“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吕叔湘语)”了!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6篇

——××中学200年度工作汇报材料

××中学现有教学班*个(初一*个、初二*个、初三*个),在校学生××××人。教职工××*名,其中女教师××人,××*名教学人员学历合格率为100%。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受上级嘱托,我校仍从抓《常规》入手,卓有成效地做了如下工作。

一、强化《常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

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强化常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

1、抓学习,明要求。我校每期开学都要抓《常规》和学校各项制度的学习讨论。通过此项活动,让全体教师明确学校对各科备考辅改考评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对于新走上教学岗位的人员,每次学习都要做好“三个一”,人手一本《常规》和《学科常规》;每人一个笔记本;每人一篇心得体会。还要求教师对照《常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反思过去的工作,制定改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抓检查,促落实。如何把《常规》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我们着重抓了“检查”,深入持久地开展日查、周查(抽查)、月查,加大了中间管理和终结管理的力度,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日查,值周领导查坐班、查考勤、查课堂教学,对于违反《常规》及各项制度的现象给予严肃处理。办公时不准干与教学无关的事,违者批评教育。课堂教学坚持“四不准”,不准迟到或拖堂;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无教案上课;不准抽烟和坐着讲课。周查,查周例会会上安排的工作是否落实,质量如何;查初三中考备课,取舍是否科学,进度是否合理。月查,则主要围《常规》查教师一月的备、教、改、考、评是否按要求落实。期查主要查全期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按学校要求撰写教学小结、思想工作小结。这项工作采取教师个人针对“教师一百分”自查、学校检查、教辅站督查相结合的形式完成。

3、抓小结,树典型。我校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小结上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进行工作评比,以利提高、完善。对于工作做得好的予以肯定,给予表扬;违反《常规》的予以批评、惩处。以正面引导为主,学有典型,赶有目标。每期抓好两次评估:质量评估、任职评估。质量评估主要是对教师一期教学工作的全面评估,采取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任职评估是根据平时的表现,评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并按有关规定与职称评定挂钩。一期一评,完善了民主监督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得民心,顺民意,增强了教师竞争上岗的意识与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常规》管理,促进教改教研

抓教研教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经。心系教研、情系教改是教师们的共识,我们把教研教改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突破口,在这方面,我们狠抓了“三化”:

1、教研教改制度化。每学期初,经全校教师讨论通过,出台教研教改制度,如《奥赛辅导细则》、《教师教学论文获奖奖励办法》、《学科教研活动规定》等,并开展系列教研教改活动,几年来硕果累累。教师论文、说话比赛成绩卓著:××的《愚公移山,愚公到底愚不愚》获县小论文创作二等奖,××*、××、××*的说课比赛均获县二等奖(分别是英语、语文、政治),这使得教研教改工作开了花、结了果。

2、教研教改经常化。每期开学第一周,以教研组为单位,落实教研活动时间、教研课题、责任人。做到了每周一次活动,每次活动和每个课题都有责任人,并且有活动详细记录。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撰写教研论文。

3、教研教改系列化。本年度,我们注重培优转差相结合,在培优方面,开办了数外物竞赛辅导班,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进行系列讲座。主讲教师精心备课,认真辅导竞赛,成绩斐然。××*、××*分别被评为省优秀物理辅导教师、市优秀化学辅导教师。培优的同时,也注重转差教育。实行教师“三包”,跟踪调查、跟踪管理,包差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差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变苦学为乐学,稳定了差生,巩固了普九成果,保持了我校的优势。我校向县教研室呈报了学校教研课题,即“三体教育”模式,已认证立项,各教研组将围绕课题展开教研活动。

三、强化《常规》管理,确保质量稳步上升

围绕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主要抓了两点:一抓课堂管理。领导、教研组长深入课堂听课,查课,看教师上课准备是否充分;二抓教师上课,要求课堂教学达到以下标准:(1)知识学习、能力训练、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明确、恰当;(2)传播正确、重点突出、难点攻破;(3)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4)面向全体,实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三抓“三课两法”,过关课、标准课、优质课,教法、学法的探讨,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四、认准目标,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围绕教学工作这个中心,注重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为培养和造就学生良好的言行举止,围绕“文明守纪、团结、创新”的校训修订了《××中学创文明班风,做文明学生评比细则》,举行“双文明”有奖知识竞赛,围绕方案,学校拟订以值周领导为中心的,以值日教师为主导,以值日学生为主体,对照方案量化积分,公布当日班积分、文明分、两操分、最佳寝室、值周小组分类累计以学月为单位计算并排出每学月文明分、两操分、最佳寝室的次数授予“文明班级”、“两操最佳班级”、“示范寝室”的匾牌。每期评选“文明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干部,今天受表彰的就是同学们中的代表,通过此活动的开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使我校真正做到了校风正、班风浓、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文明守纪,勤奋学习的学生大量涌现。

与此同时,我们在学生中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乒乓球比赛、体操比赛、纪念长征征文活动、和谐社会的读书活动、走进敬老院活动、创《*中小报》、兴《*中之声》等,使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7篇

目前,我校已为2004级至2011级共8届中医教改实验班学生开设了名医医案精华选讲。此外,从2011级开始,名医医案精华选讲不再局限在中医教改班,扩大到整个中医学专业。通过听取、参与和主讲这8届中医教改实验班及2011级中医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体会。

1.1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与自学、分组讨论相结合为主。具体到个人,仍然有区别。前几届教改班学习名医医案精华选讲,主要是教研室高年资老师授课。他们临床经验丰富,除了能结合教材讲解外,还能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予以发挥、拓展,讲解的内容和讨论的内容比重持平,甚至讲解的内容稍占上风。他们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选取的病案总量并不是太多。后期本人参与并主讲课程,发现不能完全照搬这种模式。源于自身学识有限,还做不到高年资教师举重若轻,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的程度。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授课形式上,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学生讨论的比重,降低讲授的比重,更侧重于启发和引导。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综合运用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给予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例如:将班上学生分为4组,既可以由4组同时分析讨论一个病案,选出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点评评分;也可以每2组分析一个病案,另2组分析另外一个病案,选出代表发言后再交叉评判评分,最后由教师分析点评评分。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利用不同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新鲜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1.2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选择部分《伤寒论(案例版)》中名家医案,及自编教材中李培生、梅国强等全国知名中医学家典型医案为重点讲授内容。《伤寒论(案例版)》体例与《伤寒论》教材类似,以六经统括病案。自编教材《名医医案精华选讲》是以医家来统括病案。个人在听取、参与和主讲课程中发现,如果学生事先得知病案,往往会缺乏讨论的积极性。故在授课过程中,打乱原有框架,以症统方,以专题形式讨论病案。例如设立“发热”专题,选择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桃核承气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以发热为其中主症的病案。虽然取材源自以上教材,但是因为打乱了顺序,学生不易找到答案,增加了神秘感,从而提高了讨论的积极性。同时亦是紧扣临床,体现中医药在治疗发热类疾病中的优势,并帮助学生比较分析,掌握辨证的关键,学会辨证的思路。

1.3教学效果的反馈

在名医医案精华选讲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发言,并及时完成课上讨论作业。因为在形式上采取与过去授课不同的方式,内容亦紧扣临床,病案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和不确定性,所以学生兴趣较大。学生课下及线上提问较传统讲授课程有提升,部分学生尝试临床并收获宝贵临床经验。其中,教改班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撰写联系《伤寒论》有关内容的心得体会,并形成论文。论文在导师帮助下修改完善,多篇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在院刊《青菁杏苑》上发表。在和同学们交流中,多数同学认为开设名医医案精华选讲有其必要性,对于深入理解《伤寒论》,体会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尤其是六经辨证思维有较大帮助。

2名医医案精华选讲的课程反思

作为一门开课时间不长,底蕴不深的新课,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深入。就教材而言,《伤寒论(案例版)》条目清楚,分析详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内容过于细致,不利于课堂的演示和讨论,缺乏一点“神秘感”。而自编教材《名医医案精华选讲》选择的名老中医比较集中,便于学习其辨证思路和用药经验,但亦有选材不广、内容局限的弊端。就授课的规模而言,名医医案精华选讲课程适合小班教学,人数不宜太多,以不超过40人为宜,这样能给更多的同学更多的机会,而不仅仅局限于少数人的参与。就授课形式而言,以课堂讲授与自学、分组讨论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主要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亦会有所提升,因其在课前需要认真备课,并设计好课程的布局。同时教师要加强本学科中西医理论、临床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以便有效解答学生问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练好基本功,为今后教学、科研、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总之,在伤寒论案例教学中,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宗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医临床辨证思路,能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为今后走向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8篇

1、强化通识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002年暑假以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通识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把握新课程。

2、分组参与式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2002年-2005年,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主要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每个教研组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如从《人民教育》、《山东教育》等期刊上选印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的材料和优秀课例供老师们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实验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实验教师在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所有任教一年级学科的教师上了2至4节新教材研讨课。课后,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评课、议课、说课,对新教材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老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4、充分利用教育网络,扩大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荣成教育资源网、人教网、园丁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扩大教育资料,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淡化对教材的依赖,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5、合理调整教研机制,强化对教研教改工作的领导。为了使教研工作更好的为课程改革服务,几年来,我们根据本镇实际,强化了对教研工作的领导。

(1)学区成立了小学教研领导小组,将各校校长及教导主任纳入领导小组,并作了明确分工,与此同时,要求学校领导带头搞教研、写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2)在布局得不到及时调整的前提下,学区打破学校限制,成立镇级教研组,由学区统一领导教研教改工作。

(3)强化激励考评机制,将教研教改工作直接与教师年终百分考核挂钩。我们规定,教师每上交一篇论文,交到中心完小,即奖0.2分;推荐参加联谊校评比,奖0.4分;参加市评选,奖0.8分;获奖,再视级别加倍奖分。参加优质课、课件评选,依此类推。镇教研组长也按学校教研组长的双倍计分。

(4)改变教研形式,今后,我们在学校教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学区教研,这样可以使全镇的同年级同学科有时间集体教研、集体备课。镇教研组间周活动一次,为双周的周四,每次半天。

二、立足学区实际,以教研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镇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经过统计,小学教师60%的是老教师,剩下的4

0%的中青年教师也大都是初中教师淘汰下来的。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制约着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

针对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现状,几年来,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达标、教师资质认定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他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在镇教研组交流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

三年级教师全员参加市级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参与联谊片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区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教案与作业检查由学区统一组织人员按计划进行。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首先,我们要求人人要上教研课,参加教改的教师要上展示汇报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在此基础上,学区与各学校合力抓好校级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选拔与推荐优秀教师参加联谊校、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类比赛,进一步培养我镇的骨干教师。其次,充分利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各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上课指导,把提高教师上课和评课水平落到实处,带动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最后,要求教师及时积累材料,总结得失,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一得或教学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三、实现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摘果实,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老师们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

0%的中青年教师也大都是初中教师淘汰下来的。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制约着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

针对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现状,几年来,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达标、教师资质认定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他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在镇教研组交流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

三年级教师全员参加市级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参与联谊片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区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教案与作业检查由学区统一组织人员按计划进行。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首先,我们要求人人要上教研课,参加教改的教师要上展示汇报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在此基础上,学区与各学校合力抓好校级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选拔与推荐优秀教师参加联谊校、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类比赛,进一步培养我镇的骨干教师。其次,充分利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各校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上课指导,把提高教师上课和评课水平落到实处,带动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最后,要求教师及时积累材料,总结得失,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教学一得或教学论文,每学期不得少于2篇。

三、实现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摘果实,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老师们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支点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B-0031-04

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42卷中,分析了“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的人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存在:生存、享受、发展。我们以此来分析语文教师的生命状况,基本上也可以分成这三类。生存型语文教师在职业理想上把教语文看作是养家糊口,职业定位是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情感是应付;享受型的语文教师在职业理想上把教语文看作是享受工作的快乐,职业定位是获得内心的满足,职业情感是对语文充满热爱;发展型的语文教师在职业理想上把教语文看作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完善和发展,职业定位是做反思者和研究者,职业情感是使师生不断地实现对当下的超越。显然,具有第三种职业状态的语文教师更能够把生命融进职业之中,并从职业中不断地获得生活的快乐和专业的发展。从“生存”到“享受”,再到“发展”,教师的职业生命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着。

要做一个“发展型”的语文教师,既要“育人”也要“育己”。“育己”既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也是为了更好地“育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自觉地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育己”的过程就是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育己”的过程中,需要搭建四个支点。

第一个支点:以读书丰盈生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读书应该始终伴随着专业的发展。阅读是对生命的丰盈和润泽,是对生命的刷新和洗礼。书读多了,生命丰盈了,才能够托起专业的理想,不断刷新专业的目标。我40多年的语文教师职业生涯,始终伴随着读书。年轻时读打好语文基础的书,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修辞逻辑、文学理论、文学史之类,也读古今中外名著。

中年以后,我有“五读”:

一是围绕着教学任务读。看到节选读原著,如教《在烈日和暴雨下》,我就把《骆驼祥子》再读一遍;教《〈论语〉八则》,我就把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再通读一遍。看到单篇读全集,如教《故乡》,就通读《呐喊》;教《长江三日》,就通读《刘白羽散文选》。学校开设校本课程,我选了“汉字文化”,先后给高、初中学生开设过“汉字文化”校本课。在开课过程中,我围绕着“汉字文化”读书,先后读过盈九等编著的《汉字文化大观》、唐兰的《中国文字学》、邹晓丽的《基础汉字形义释源》等20多本书。这种扩展性阅读,能够使知识面不断扩大,学识日益增长。

二是围绕着课题实施读。如我承担了省级课题“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先后读了冯建军的《生命与教育》、叶澜的《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肖川的《生命教育引论》、潘新和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李家成的《生命关怀: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等10多本专著。这种主题式阅读,学以致用,理论思维的空间不断敞亮。

三是围绕着自己兴趣读。读书是非常个性化的,不同的语文教师有着不同的阅读兴趣。我喜欢美学,就经常购买一些美学专著来读,如《宗白华美学与艺术文选》、李泽厚的《美学四讲》、叶秀山的《美的哲学》等等。

四是围绕着素养提升读。作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应该有自己对世界的信念、对人生意义的态度、对伦理价值的看法,这就是教育哲学。但是对自己的教育哲学,大多数名师认识不足,或者缺少系统的提炼整合,不懂得在教育过程中把握自己的立场,依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作出判断和抉择。要想建立属于自己的教育哲学,就需要读书和反思。我结合实际情况,先后阅读了张楚廷的《教育哲学》、陈建华的《基础教育哲学》、周庆元的《语文教育哲学研究》、靳健的《语文教育的哲学转向与实践创新研究》等专著,对于提升批判和反思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非常有帮助。

五是围绕着论文写作读。确立了一个好的论文题目,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和重心,列好了写作提纲,需要读与写作有关的语文教育专著,以便把握研究现状,明确学界主要观点,进一步调整研究的视角。我在撰写《语文走向与主流话语的百年演进》一文时,先后读过周庆元的《语文教育哲学研究》、饶杰腾的《语文学科教育学》、于龙的《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叶秀山的《美的哲学》、李杏保、顾黄初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等近60本书和30多篇论文,长达两万余字的论文直接引用的著作有50本,引用的论文16篇。阅读始终伴随着写作,阅读不断地刷新着写作的思想和情感的境界。

读书的方法是非常个性化的。就我本人来讲,年轻时读书喜欢摘抄和背诵,中年之后喜欢评点和概述,晚年喜欢圈点勾画,并以旧体诗表达读书体会。读汪裕雄《意象探源》,我写了一首诗:“意象由来有探源,巫风远古聚霜天。山川鸟兽遗形状,日月星辰绕紫烟。甲骨一出洹水响,爻辞半肯楚云翻。图文玄妙生情境,精气神藏事态间。” 读陈伯海《回归生命本真》,我写道:“春日读书眼未花,神游捧卷赞奇葩。和实生物穷形态,天人合一荡烟霞。启智北斗悬河汊,临窗明月照芳华。不求浩荡争神韵,直怕虚名被俗夸。”写诗时,往往要概括文意,思考角度,选择韵脚,遣词造句,推敲平仄,无疑是对读书的深化。

第二个支点:以教改愉悦生命

语文教学改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师要对一节课进行整体设计,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增强人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欣喜,感受到了成长,教师也获得了生命的愉悦和发展的快乐。

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一直在赣榆县中学担任高中文科班教学,比较早地设计了“自学、引导、练习、总结”四课型语文教学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实验报告于1990年获全国中语会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1990年秋,洪宗礼先生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要在连云港市推广使用,我从市语文教研员程华老师那里翻阅了初中第一册课本,非常喜欢,就主动要求到初中使用这套教材。带着教学改革的热情,我担任整体教改班初一(4)班实验组组长,并设计了整体教改实验方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基础情况,设计了“初中语文‘预习、教读、自读、总结’四课型‘引读法’教学实验方案”,第一轮实验报告在南京师范大学《语文之友》s志上发表后,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理事、南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张中原先生称赞这个实验报告“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吸收了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实验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也有力地证明了该项实验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特级教师洪宗礼先后两次在省编教材试教经验推广会上介绍了该项实验报告。1993年年底,这项实验报告荣获江苏省第二次(1989-1993)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我被评为“省编语文教材优秀试教者”。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我又进行了第二轮实验,实验报告获省论文评比一等奖,我被江苏省教委评为“优秀教师”。1995年12月,江苏省教委在徐州召开“江苏省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汇报会”,邀请我介绍了自己的教改实验成果和经验。1997年3月,在第三轮实验时,连云港市教委组织了特级教师示范课活动,我执教《飞向太平洋》一课,教学录像参加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录像评比荣获二等奖;同年5月,在全国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第13次年会上,我又执教了《梅岭三章》一课,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同行听了我的引读教学课。第三轮实验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力求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学生心理素质同步发展。1999年8月,第三轮实验报告荣获全国中语会优秀教改成果评比一等奖,发表在《江苏教育学院学报》上。

在平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中,我几乎了生命的全部,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9年的教改实验,我任课班级的学生发表和获奖作文近200篇。每当看到学生收到几元、十几元的稿费时,我和孩子们都感到特别的快乐。

第三个支点:以课题引领生命

教改和课题有联系也有着区别。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教师的教学改革,更多的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课题是要尝试、探索、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侧重于解决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一的问题。课题引领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可以把课题研究实践化。语文教师要想主动、积极、有成效地发展,就要善于把教学改革转变为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学会文献综述,学会调查研究,学会分析学情,学会研究方法,学会反思和提炼,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解决一个一个重要的问题。

课题可以引领生命的宽度。我曾经和特级教师黄厚江聊过,一个真正的语文名师,应该具备“六个一”:一节在省市有影响的好课、一场省市语文界可以记起的学术讲座、一本在省市有影响的教辅、一本体现自己理念的语文教学专著、一本吟唱生命的文学作品、一本展示语文底色的学术著作。这“六个一”中后面“两个一”,就体现了语文名师的生命“宽度”。我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曾巩研究”,其中“曾巩资料汇编”被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列入《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研究成果由中华书局出版。我所知道的还有程翔出版了《译注》、黄厚江出版了《〈论语〉读人――黄厚江老师解读〈论语〉》,都展示了语文名师的生命宽度。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语文特级教师张丽钧提出了具有生命宽度的宣言:“追求美的教育,撰写美的文章,营造美的家庭,铸就美的人生。”她先后出版个人文集如《生命的暗示无处不在》《蝴蝶的一个吻触》等19部,这更是生命宽度的体现。

课题可以引领生命的深度。课题研究带有方向性和探究性,坚持一个研究方向,矢志不渝,就会不断地丰富生命的内涵,形成生命的深度。我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着力打造以学习知识和掌握教学方法为主的“知识课堂”,“模式”“教法”“习惯”是我前期教改研究的着力点;到本世纪,则追求生命化语文课堂,先后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课题“中学语文学习心理研究”,“十一五”课题“中学生言语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十二五”期间则有两个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高中生命化语文课程基地的实践研究”,先后在《中国教育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诸如《语文“生命化课堂”本源探索》《生命化课堂的价值、内涵和实践样态》等长篇论文,这鲜明地反映了我在课题引领下语文生命的深度发展。

课题可以引领生命的高度。课题的研究往往是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加以探究,从而形成研究成果,因此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往往代表了名师的生命高度。黑龙江特级教师董一菲长期从事“诗意语文”研究,在高中语文教师中独领,其研究的成果有《诗意语文行》《仰望语文的星空》《雪落黄河静无声》等五本语文著作,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解读了她的诗意语文。这些Z文著作代表了董一菲的诗意生命的高度。清华附级教师王君,多年来执着研究“青春语文”,与一批“粉丝”同道而行,让语文在“语文湿地”里不断绽放出青春的花朵。她先后出版了诸如《一路修行做老师》《一路修行做女人》《一路修行做班主任》,在语文生活中把语文课题做到了生命的极致。

课题可以引领生命的长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当语文名师在语文园地里辛勤地耕耘,其语文品格、语文精神便能够长久地在语文世界里丰富着、生长着,这就是语文人的生命长度。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正在建设“百年中国语文人博物馆”,在长达百年的中国语文史中选择了300名著名语文学者和语文名师,介绍他们的事迹,张扬他们的精神,搜集他们的研究资料,目的就是让语文人的精神品格得到传承,这也增加了他们的生命长度。张家港的特级教师蔡明主张“生态语文”,以“生态”的视角审视和观照语文,用“生态”的方式触碰和探寻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培养了一大批特级教师和名师。在这一过程中,蔡明的语文教育理念连同他的语文生命,无疑也增加了长度。清华附中的赵谦翔坚持研究“绿色语文”这个课题,先后出版了《赵谦翔:绿化语文》《赵谦翔与绿色语文》,“绿色”就是一种生命的延展与超越。

第四个支点:以论文升华生命

语文名师必须写论文,因为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实践的过程,没有对实践的反思就没有思想的升华;撰写论文的过程还是一个提炼经验的过程,没有经验的提炼就没有经验的凝聚;撰写论文的过程更是一个驱遣文字的过程,没有文字的驱遣就没有生命质量的提升。教学经验的积累要凝聚,教学改革的成果要展示,课题研究的报告要表述,这些提升语文教师生命素养的关键,都必须通过论文来物化成果。

论文的写作伴随着强烈的生命情感活动,这种强烈的生命情感活动体现出语文生命对事业的挚爱;论文写作融合着正向的生命达成目标,这种正向的生命达成目标展示出对语文生命的不懈追求;论文写作运用着综合研究的多种方法,这些研究的综合方法的娴熟运用提升了语文生命的高标。优秀的语文教学与研究论文,无不展示出语文名师的爱心、情怀、品格、精神和境界。通过这些论文,我们可以看出名师的生命宽度、高度,当然也决定了名师的生命长度。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支点,能够丰盈语文教师的心灵,实现语文教师的专业超越,造就语文教师的职业人格,敞亮语文教师的人生世界。

Abstract: Developmenta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educate students as well as themselves, and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ng themselves, four fulcrums need to be constructed: reading enriches life, teaching reform pleases life, projects direct life, and papers heighten life. Only by consciously perfecting themselves can teachers facilitate student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教改类论文范文第10篇

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大环境相关。上世纪90年代,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的概念开始出现在教育界。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新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增加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适应社会需求、动手能力强、基础宽的多面手”。它包括如下涵义:“(1)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以基础为主;(2)在知识结构上要求面比较宽;(3)在综合素质上要求实践能力强;(4)在培养方向上以社会适应性为主要特征”。应用型人才的概念与应用型本科大学概念密切关联。1998年我国将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式列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近期发展目标。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接近15%。随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了更为明确的表述: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从现在的9%提高到15%。而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在长春召集了一批国内高等教育专家学者、大学校长专事研讨关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问题。2013年11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东莞理工学院调研后,指出高校应当把“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理念转化为实践过程,办出自己的特色。基于上述高校文学类课程群教学实际和国家教育大环境的转型,为促进本校中文专业建设,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学生文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概念,所谓“学生文学专业应用核心能力”具体内涵为: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本科文学专业学习,能获得一定的文学经典阅读面,掌握基本的文学批评能力,能熟练运用中文进行常见文体的写作,同时还能进行一定水准的演讲、朗诵等。

目前传统中文专业学生综合文学素养日益下降,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即文学阅读能力、批评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存在很大的不足。具体包括:或经典作品阅读太少,不喜欢阅读,不了解经典,文学审美体验钝化、审美想象能力不足;或常见文学文体如诗歌、散文以及应用文写作有困难;或毕业论文创新不足、质量堪忧等。经过调研,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一是文学类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式讲授教学为主,教学效果不佳;二是文学类课程评价体系科学性不足,各文学课程对学生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缺乏针对性考核;三是学生受视觉文化影响太大,阅读视觉化倾向明显,喜欢电影电视、MTV,不喜欢经典读物;四是社会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学生很难静心阅读。与此同时,国内高校对文学类课程群教改研究深度和力度还有待拓展,特别是结合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进行的综合性教改相对较少。为此,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对文学类课程群教学改革与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对高校文学类课程群教学教改情况作分析,找出教改存在的不足;再如调查法,通过对文学专业学生文学素养进行调查,找出学生文学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再如讨论法,通过文学类课程群教师的广泛争鸣,探索培养学生文学核心能力的具体教改思路和策略等。教改实施两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反思和总结文学类课程目标设置及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深入践行高校文学类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实施策略。通过课题建设,本专业在重庆高校中率先确立文学类课程教学“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理念,建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读研写演”教学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改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特色:一是理念的创新,提出文学类课程教学“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实践性教学”等理念;二是实践的创新,以学生文学核心能力培养为宗旨和“实践性教学”的新理念重构文学类课程体系,提出并实施“读研写演”实践教学模式;三是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中,既注重各文学学科对具体学科教育规律(特殊性)的研究,又注重超越学科的整体性(一般规律)的研究,从而加强各学科间的渗透、互补和融合。

二、“读研写演”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围绕文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培养,精心打造“读研写演”四位一体课改培养模式,我们重点改造相关核心课程,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学概论课程。其核心专业能力是,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素养,具有一定的文学欣赏、文学批评能力。在课程教学实施时,课前开列必读文论、美学书目,布置阅读任务,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广泛阅读文学理论专著、文学作品,让学生研读寻找理论问题,分小组讨论,形成观点,再撰写研究报告,每堂课前进行10分钟的读书报告演讲,教师随堂点评其理论性问题以及演讲技巧问题。古代汉语课程。其核心专业能力是,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其次,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研究,在“研”中获取能力(非教师讲解后听懂的,而是自己研究后明白的)。比如在学习词类的活用一节,教师并不以概念化的讲解告诉学生什么叫词类活用,而是出示几个词类活用的例句,让学生研究讨论句子中哪些词的词性非常态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发生这种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再次,写教案、写故事、写剧本、让学生当小老师等,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争取机会带领学生到中小学课堂观摩优秀示范课;依托重庆市儒学研究会的网络平台和国学院平台,带领学生参与古代文化的交流、研究和推广。

基础写作课程。其核心专业能力是,具备一定的写作素养,具有独立表达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教学实施时,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对文史哲多种知识的积累,强调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收集写作资料,向名家名著学习写作方法,并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先在小组交流,再在辅导课时推荐优秀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教学别针对应试弊端,强化写作理论知识学习,提出“用心写作,抒写个性”的写作宗旨,加强逻辑思辨能力训练,提高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写作能力。教学中还特别注意把写作与生活实际结合。强调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有经历才有觉悟,有觉悟才有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多途径发表自己的文章,把写作当成学习的必须。现代汉语课程。其核心专业能力是,系统掌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向学生传授语言理论,更重视训练学生掌握语言规范,并在训练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实际教学操作中,强化听、说、写、思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达到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内化融合。教学中进行了分组学习。小组长成为老师的助教,利用辅导课组织各组同学复习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各小组每学期有一次教师指导下的语言现象分析汇报,学以致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分析、表达能力。在内容的选择上,现代汉语课程和相关课程相互照应,相辅相成,努力把各门课所教授的知识和能力融成一个整体,提倡交叉,防止重复,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如“语音”部分的教学与普通话、教师口语、口才训练、语言学概论等课程相关知识点整合;语音训练与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等文学类课程的精选篇目相结合;“文字”部分的教学与书法课程相关内容相衔接;“词汇”、“语法”部分的教学与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写作课程内容衔接;“修辞”部分与写作课相衔接等。通过现代汉语课程内容改革和大量的语言实训,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三、教研结合互动模式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核心能力,我们实行教学、科研双向互动模式,提倡课程教学与科研的有机链接。如文学概论课程,推荐学生阅读《白夜行》《朗读者》等经典书目,让学生阅读、思考、写作读书报告,课堂前即兴演讲,老师最后点评。老师将点评及思考整理延伸,系统梳理形成论文,《白夜行中雪穗形象的精神分析》,再反馈课堂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文学批评能力的提升,形成良好的教研互动。如古代文学教学中以《红楼梦》作为经典作品,教学时引入教师红学科研成果《论〈红楼梦〉中的戏曲及曹雪芹的文学观念和悲剧精神》,对教学大有裨益。再如:将唐宋文学教学与唐诗研究结合,将论文《唐代“诗史”思想探微》对唐代的“诗史”思想的研讨融入等等,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四、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的教改项目的实施

“文学类课程群与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与研究”教改项目提出“读研写演”四位一体实践培养模式,形成专业教师教学共识;精心打造文学概论这一课程作为核心示范课程,实行“读研写演”四位一体实践培养模式,辐射整个文学类课程群。“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接轨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作为经典学科课程群教改实施的典范,实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课程群改革,打破课程间藩篱,实现学科有效沟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古代汉语课程教改实施过程中,明确了三个关键点。其一,学生今日之“学”和明日之“工”结合的思考;其二,关于跨学科结合的思考;其三,借助行业协会等平台,发挥传统文化积极因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条件下,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研究古代汉语应注重如何将其积极因素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通过行业协会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宣传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建设服务。“机测背景下师范生普通话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普通话课程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入探索分层合作的实训内容、实训平台等,强调学生合作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以期根本上解决普通话学习氛围不佳、教学针对性不强、学习课堂内外脱节、教学效果不佳以及学生普通话过级难、计算机智能测试后学生普通话过级更难的问题。教改过程中体现了三大特色:1.教学内容更新;2.师生主体地位变化;3.学习空间、时间被拓展。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分层合作完成任务,任务形式开放化、时间开放化、地点开放化,任务贯穿在学习整个过程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的同时,学习时间空间均被拓展,不局限于教室、课内。这一教改项目在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重点解决演的问题,学生在其他文学学科读研写的文学积淀基础上,运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及合理的演说技巧,予以展示。

总之,在这些教改项目的推进实施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核心能力理念日益清晰,“读研写演”的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五、学生文学核心能力有效提升

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我们精心打造文学核心能力第二课堂:依托团组织、依托学生社团,通过学生文学语言类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建构第二课堂,进一步实现文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如举办多种有助于提升文学核心能力的活动,如好书分享沙龙、读书心得征集、征文比赛等,搭建学生表现的舞台。此外,在学生进行见习、实习时,教师关注学生对文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精心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积极推荐与文学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等等。通过第二课堂的打造促进文学核心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办公室、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文建设》编辑部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语言基本功大赛”中,本系学子斩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第二届读书活动月“享悦读、溢书香”读书心得比赛中,本系学子收获一等奖两个,二、三等奖各三个;在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的“人生需要正能量”四校联合演讲比赛中,本系高钰娟、潘夷同学获得三等奖,姜静同学获得优秀奖;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3年“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国精神”新生演讲比赛中,本系学子潘东立获得第一名;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第二届读书月“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中,本系学子荣获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在本校第一届、第二届辩论赛中本系学子均夺冠;本系创办的太阳雨文学社被校团委评为甲级社团,演讲与口才协会被评为乙级社团。由于对文学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视,许多毕业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多名毕业生成功考取研究生,多名毕业生进入重庆名校(人民小学、谢家湾小学等)执教,多名毕业生因文字表达能力优异,成功考取公务员。学生工作能力增强,就业率提高。众多成绩已充分说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学生文学核心能力方面已初见成效。

六、结语

坚持科学的专业发展观,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文学应用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以资料和设备为保障,积极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断发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必将成长为本校乃至重庆市高校具有较大影响的示范专业、标志专业。

上一篇:高中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