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6 00:32:27

检验医生工作计划

检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根据院长负责制原则,全面负责院内的各项管理领导工作。

2.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规定,不断深化改革与完善院内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制度本院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总结工作,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

3.负责领导和组织检查全院医疗、护理工作,定期检查和了解情况,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尚。

4.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引进新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不断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5.认真组织实施辖区内的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

6.组织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和目标管理计划,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7.加强院内人事、财务、后勤管理工作,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8.以法人身份,签署对外各项协议、合同,并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

二、副院长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根据具体分工,分管院内相应工作。

2.负责分管范围内各项规章制度的拟定,并经常检查督促医疗制度、医护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3.组织检查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转诊、会诊、疫情报告及医疗、预防、保健和卫生宣教保健工作,定期分析,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组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学习,领导信息统计工作。

5.根据院内实际,全力协助院长决策,及时提供意见和建议。

6.认真做好院长或上级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三、门诊医师职责

1.认真接待每一位就诊患者,平平等待人,认真检查,正确诊断,妥善处理,并认真填写有关医疗文书。

2.对危重症病人应全力以赴积极抢救或转诊,及时向上级医师或院长报告。

3.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合理诊治。对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上报,不漏报、错报、重报、误报。

4.做好防病治病、爱国卫生、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四、急诊值班医师职责

1.负责本班的应诊和急诊,留观病人的诊疗和抢救工作。

2.及时对就诊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3.遇有危重及疑难病人时,要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会诊。

4.对留观病人要及时巡诊,并书写病历。

5.严格执行急诊工作制度和首诊负责制。

6.严格执行抢救程序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7.严格交接班制度,急诊病人转病房和手术室,急诊值班医师需亲自交班。

8.员有大批抢救病人同时就诊时,应在抢救的同时报请院领导妥善处理。

五、正(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指导院内医疗、科研、技术培训和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死亡病例的讲座会诊。

3.指导本科主治和住院医师做好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定期参加门诊工作,担任村级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

5.运用同内外先进经验和服务技术指导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服务质量。

6.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六、主治医师职责

1.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负责服务范围内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掌握病员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病危、死亡、医疗事故等主要问题,并向院领导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人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协助护士做好病房管理工作。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方法。

8.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和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和进行学术交流。

七、住院医师(士)职责

1.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诊疗工作,担任住院、门诊、急诊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好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

3.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病历一般应在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负责病人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病人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及病情变化情况,提高需要转科、转院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应全面负责,下班前应做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危重症病人,要向值班医师交班。

6.参加科内查房,对新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上级医师查房或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人病情和治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8.认真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

9.随时了解病人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八、护师(士)职责

1.在院领导或上级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工作。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查对和交班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4.认真做好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

5.协助医师进行各种诊疗工作,负责采集各种检验标本。

6.拟订病房工作计划,加强病房管理。参加本病房组织的护理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

7.定期组织病人学习,宣传卫生知识和住院规则。经求病人意见,改进护理工作,在出院前做好卫生保健宣传工作。

8.办理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手续及有关登记工作。

9.做好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物资、药品、相关材料清领、保管、发放等工作。

九、药剂士(员)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工作。

2.负责药品的预算、请领、分发、保管、采购、报销、回收、下送、登记、统计和药品制剂、处方配发等工作。

3.主动深入科室,征求意见,不断改进药品供应工作,检查科室药品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管理毒性、麻醉、精神、贵重药品,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5.负责处方调配和一般制剂工作。

6.经常检查和校正天平、冰箱、干热灭茵器及注射过滤装置等仪器设备,保持性能良好。

7.负责科室清洁卫生和值班工作。

8.药品要建帐建卡,做到出入有据、帐物相符、定期盘点、各种收支凭证应分类按月保存盘查。

十、检验师(士)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亲自参加检验工作,检查核对检验结果,负责检验技术操作和试剂的配置、鉴定、检查,定期校正检验试剂、仪器设备,严防差错事故。

2.负责实验标本、材料和器材管理,制订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收集和采集检验标本,发送检验报告单。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随时核对检验结果。

5.做好检验器材的清洗、维护和保养,检验室消毒隔离工作。

6.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改进检验方法,开展新项目,提高检验质量,并做好有关登记、统计工作。

十一、放射师(士)职责

1.制订工作计划,认真实施。

2.负责X线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及时诊治病人,按时完成诊断报告,遇有疑难问题,及时会诊和向院领导汇报。

3.参加会诊和临床病历讨论,加强与临床科室联系,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4.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按照医师要求,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放射防护工作。

5.负责X线投照、洗片、治疗等具体工作。

6.负责机器及附件、药品、胶布等物品请领、维护、保养、保管及登记、统计工作。

十二、B超室工作人员职责

1.热情接诊患者,需预约患者,要详细为患者交待清楚注意事项,取得病人合作。

2.检验者必须持有申请单及交款单,仔细了解患者病情,对传染病患者应排在最后检查,检查完毕应做好消毒工作。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定期保养、维修、检测机器。

4.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遇疑难问题应与临床医师联系或报告院长,妥善处理。

5.各种检查记录要及时登记,分类归档。

十三、心电图室工作人员职责

1.根据申请单的要求,及时完成心电图检查。

2.热情接待病人,做到文明服务,取得病人合作与信任。

3.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注意仪器保管、保养,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4.及时完成急诊病人心电图等检查。

5.做好其他兼职工作或院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十四、会计职责

1.搞好会计核算,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控制预算定额。

2.负责各项会计事务处理,做到科目准确,数字真实,凭证完整。装订整齐,记载清晰,日清月结,报帐及时。

3.及时、正确地编制会计报表,做到帐表对口,并认真分析说明,经院长核准按时上报

4.经常检查收支情况,分析费用增减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

5.严格执行结算纪律,及时清理债权债务。

6.收集整理,装订会计档案,归档备查。

7.分类编制收支报表,做好经济核算,加强院内经济管理。

8.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财经政策,严格财经纪律。

十五、出纳职责

1.做好银行存款及库存现金收付,并随时记帐,每日下班前向会计提交银行存款及库存现金日报。做到日清月结。

2.逐笔核对当日收付款项,随时核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

3.做好各项有价证券及收据的保管,发放及收据存根的回收管理工作。

4.每月收入的现金要及时入库,当日存入银行。

5.经常核对定期抽查收据存根。

6.保证库存现金不超过银行规定的库存限额。

7.认真做好差旅费审核报销工作。

十六、保卫门卫人员职责

1.负责医院治安、消防等具体工作,努力完成院领导及公安机关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严格交接班及夜间值班巡视制度,及时发现和查处不安全因素,负责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3.负责全院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内部治安管理,依法行使保卫人员职权,确保医疗秩序及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4.负责全院门卫、传达、收发、车辆出入、环境卫生等管理工作。

5.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执行交接班及填写值班日志,严格作息时间,负责迟到、早退、私自外出等违纪人员的登记工作,每月下旬报院办。

6.应坚持工作岗位,不准在值班室下棋、打扑克或酗酒,不准在值班室寄存院外人员的物品,保持室内整洁,严格出入车辆及自行车管理。

十七、妇幼保健人员职责

1.掌握辖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开展孕产妇、儿童保健、妇女症普查普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搞好幼儿园等卫生保健指导。

2.宣传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有关方针政策,宣传指导妇女五期保健和婴幼儿卫生及节育方法。

3.掌握本乡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基础资料和各项统计数据。

4.定期召开乡村医生例会,了解情况,部署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督促村级卫生服务人员落实各项工作。

5.有计划地培训乡村医生,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术水平。

6.开设妇女、儿童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门诊,并接受妇女儿童患者住院治疗和产妇住院分娩。

7.深入村级卫生组织进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的业务指导,检查各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并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8.接受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并及时反应情况,报告工作。

十八、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责

1.认真做好辖区内有预防接种工作。

2.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及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

3.指导有关单位和群众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和环境卫生工作。

4.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5.承担服务范围内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工作。

6.定期召开村级例会,培训乡村医生,提高服务质量。安排部署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7.承担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公共卫生监管职能。

8.接受上级业务技术指导和交办的其它工作,及时上传下达工作进展情况。

秘书岗位职责

1、负责组织起草全院性工作规划、计划、总结、情况汇报、交流材料与领导讲话稿、工作报告等文件,办理以学校名义的有关行政事项的通知、通告、通报等;

2、负责医院公文的收发、审核、办理工作;

3、负责搜集、汇总医院有关的工作计划、总结、汇报等文字材料。

4、完成医院行政管理机构职责和工作规范的起草、修订、审核和汇总、编辑工作;负责对医院行政规章制度和重要文件的合法性提出审核意见。

5、做好医院有关活动、会议的文件、资料的准备工作及会务工作;负责有关行政会议的记录、录音,草拟会议纪要和会议决定,整理有关资料等。

6、协助做好医院行政工作计划、会议决定事项、有关公文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查督办工作。

7、根据领导指示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搜集材料,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8、负责《年鉴》、《大事记》的编写工作。

检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对南京市某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发放105份问卷,收回96份,有效问卷为87份,卷有效率为82.9%。对该院的医生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95份,回收83份,有效问卷75份,卷有效率为79.0%。按同样的方式,在该院的护士中发放95份问卷,回收89份,有效问卷81份,卷有效率为85.3%。

2.研究工具。本研究以黄希庭和张志杰(2001)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为原型,由于测量群体差异性而进行了适当修改。问卷采用Likert5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5分。量表有44道题,由3个分量表构成,包括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观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对新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测得α系数如表1所示,可见该表信度良好,可以反应该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子维度的特征。此外,要求研究对象填写性别、年龄、工龄、学历、是否兼职临床工作等资料。3.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对数据进行录入,并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研究结果

1.该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子维度、各因子上的得分。

1.1该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时间管理倾向均值为3.9060,得分较高,时间管理情况较好。

1.2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得分均较高,说明他们普遍有较为正确的时间价值观,已经意识到时间的短暂性,重视时间对个人以及社会的价值。

1.3与其他两个维度相比,在时间监控观维度上,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得分相对较低。在其中五个因子中,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在设置目标和反馈性两个因子上的得分较低,说明他们目标不清晰,反馈性较差。优先级和时间分配两因子的得分较高,说明他们能比较好的认识事情的优先顺序,也能做出合理分配。而计划这个因子则处于中间。

1.4在时间效能感上,得分也较高,表示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对时间管理的信心较强,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也较为充分。

2.分别以性别和是否兼行政工作作为自变量,以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子维度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3和表4所示,经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得男女两组、是否兼行政两组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子维度上的得分均满足方差齐性;进一步分析得该院不同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在时间管理倾向及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两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兼临床则对该院行政人员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子维度的得分没有影响。

3.学历、年龄、工龄与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子维度得分的相关分析该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与其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监控观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而与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相关;该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年龄、工龄与其时间管理倾向及各子维度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相关。

4.该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医生和护士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子维度上的差异。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子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该院的医生和护士组得分。由表7和表8可知,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得分与医生和护士两组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而后两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同理,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上的得分与医生和护士两组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医生与护士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处不再赘述。

讨论

1.时间监控观有待提高。该院行政管理人员普遍重视时间的价值,有较强的信心利用好时间,对时间管理行为的估计也较为充分,但他们在时间监控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是时间管理倾向这三个维度中可操作性最强的一个,是一个人进行时间管理的具体的实施阶段,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时间管理的技巧正是在这一阶段中具体体现出来[6]。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在时间监控观上的问题,正意味着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时间管理技巧有待完善。

2.性别差异。该院行政管理人员中,男性在时间管理倾向及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两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虽然同在公立医院的行政管理岗位,但男性和女性的工作存在一定差异,决策层中男性的比例较高,负责制定目标和安排任务,而女性更多的是处于执行层,较多地是执行上层指派的任务,实际运筹和管理时间的能力相对较弱,也较少得到锻炼。另外,由于生理和社会分工的差异性,相对男性而言,女性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家庭方面,时间紧迫感更甚,用于制定目标、交流反馈等的时间更是挤不出来,时间管理情况自然要比男性稍差一些。

3.学历影响。本次调查显示,该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与其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监控观的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的得分不存在显著相关。学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个体的知识储备,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学历越高的人可能更容易接受和运用新知识,思维更具开阔性,自我控制能力可能也较高,能运用较为系统的知识妥善处理各事务之间的关系,更善于安排计划和设置目标等,故而在时间监控观维度上的表现要较低学历者更胜一筹。

4.该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时间管理能力优于医生与护士组。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及子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医生和护士组,说明较临床工作人员而言,他们更加重视时间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管理时间的能力和信心都更强。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他们作为管理人员对于“时间”这一管理要素自然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也更能为自己所用。他们也会在非工作时间自主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正响应了公立医院改革中倡导的管理队伍职业化的要求。

建议

时间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人的自我管理,学习时间管理的目的,是加强自身管理,而不是单纯地提高工作效率。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时间管理上的行为习惯也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5]。时间管理研究已经证明,可以在后天的培养学习过程中不断改善时间管理倾向。试图将该院行政管理人员在时间监控观上的问题迅速解决是不切实际的,时间管理技巧的培养应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个体和医院两个角度来培养他们建立适当的时间管理策略,着重用时间管理知识武装自己,从而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1.加强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对时间的自我管理

1.1明确目标。通过调查显示,该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目标不清晰,甚至没有目标。汉语字典中,对于目标的解释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没有明确的目标,则往往缺乏导向性和内部动力,这是造成该院行政管理人员时间利用效率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制定目标往往需要结合自身能力、性格和科室工作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应当遵循SMART法则:specific明确的:即目标的范围是明确的而不是宽泛的;measurable可度量的:即最终实施的目标需简化为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attainable可实现的:目标应当是可实现的而不是理想化的;result-based结果导向的:目标应该基于结果而非基于行动或过程;Time-based时效性:即目标应当有时间限制。

1.2制定计划。众所周知,管理是有计划、有目的过程,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可以大大节省时间。任务分析是制定计划过程中颇为关键的一步。可以运用“色拉米战略”,将任务分成多个单独的部分,根据每个部分所需的时间及其重要性安排出处理的先后顺序,然后逐步完成任务。对于各类工作的具体协调和处理,则应当学会运用艾森豪威尔原则,即:(1)对于重要又紧急的突发事件,要管理者本人亲自、立刻处理;(2)对于重要而不紧急的,则要管理者本人花最多的时间去进行战略规划;(3)对于紧急而不重要的工作,要减少对其所花费的时间,也可以酌情委托给下属去处理;(4)对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工作则可以不去处理。在分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初步估计每项工作需要耗费的时间,进行时间定量分配,制订出时间消耗标准。最后将时间分段,尽量将需要集中精力、重点的、难度大的事情安排在精力旺盛的时段完成。

1.3实施控制。有了计划之后,需要控制行为予以支持,确保所制定的目标和工作计划得以落实。彼得.德鲁克提出通过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和集中自己的时间来进行时间管理。时间管理的起点是明确了解时间消费的现状,利用记事本将每天的时间花销记录下来,如同记账一样,按时间先后做成时间表,使得工作内容和时间花费都有案可查;同时也要保持时间利用的连续性,管理好电话和电脑等通讯工具,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1.4增强反馈性。每天工作结束后,检查记录时间消耗的记事本,对全天的工作进行整体回顾,反思工作完成情况,与原工作计划的差异,剖析时间的使用情况,评价时间花费的有效性等等。积极找出其中的问题,在必要的地方进行及时修正和调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利用医院内部网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彼此的时间管理技巧,相互监督,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2.医院在促进时间管理方面的作用。环境对于个体时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公立医院应该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时间管理的教育活动,提供平台来指导他们对时间进行妥善管理,并规范其时间管理行为。

2.1强调制度建设。目前,在对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中,还没有针对时间管理行为的内容。时间管理能力的优劣应作为考核行政管理人员的指标之一,对于表现优异的职工可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强化其改善时间管理行为的内部动机。在医院行政管理中应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人,使行政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公立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有其特殊的周期性,医院每年的教研活动和聘用工作等都会呈规律性、周期性变化,通过制定详细的制度来指导和规范各项管理工作,可以帮助行政管理人员节约大量时间。

2.2培训。公立医院应该增加时间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开设短期时间管理培训课程,将职工进行时间管理技能训练作为培训的新视角。培训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自主学习活动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帮助行政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自主制订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掌握时间管理策略,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检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全面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组织体系保证是前提。在2008年创二级甲等优秀中医医院的活动中,我院调整和改革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新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院长兼任,成员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组成,在原有院感科专职人员管理基础上,增设了相关科室的兼职工作人员。要求药剂科药剂医师和检验科检验技师,配合院感科对抗生素的使用统计分析和消毒效果及环境卫生的监测。同时各临床科室设立了院感监控小组,由护士长和科主任负责院感质量监控工作,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每季度召开一次院感工作委员会议,反馈院感管理质量检查的结果,找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并追踪整改的效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的成立,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明确了院领导以及各部门的职责,建立起长效机制。

二、夯实预防基础,建立健全院感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院感规章制度,制度健全执行是根本。我们先后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感质量监控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方案》、《院感知识培训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突发应急预案》、传染病各种相关管理制度项及相关措施等,有规矩的基础上求方圆,并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年有工作计划、月有工作重点、周有工作安排;制定了急诊科、内、外、妇、儿、骨科、手术室、供应室、肛肠科等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和考核标准。为了进一步落实系列制度,要求重点科室制定院感工作计划和培训计划。院感科将这些制度和考核标准及计划做成院感质量管理手册,下发到相应的科室,要求监控小组的负责人每月对照标准逐项自查一次,查看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对存在的不足立即整改,并记录在院感质量管理手册上,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下午,院感科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对照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进行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的结果随即召开院感例会反馈,进行综合剖析评分,说明扣分理由,院感科提出持续改进的要求。次日院感科将其会议内容写出一份院感院讯的报道发放到各相关科室,科室负责人利用晨会组织学习,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三、组织知识培训,增强全体医户人员意识

增强医护人员包括患者的预防观念,加强培训提高是抓手。院感科和各临床科室分别制定了院感知识培训计划,参加培训人员包括全院在职医护人员、新上岗的职工、实习生、进修生、保洁员。我们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分期分批地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有:各临床科室在院感工作中的职责、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应急预案、医护人员防护制度、洗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院感质量控制考核标准等。培训的方式采取院内培训和科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结束后院方进行考试验收。院内培训由院感科主任备课,采取幻灯形式,每季度授课一次,考核一次,合格率达95%。遇有特殊流行性的疾病,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随时组织培训。如对防控技术的培训,2008年甲型H1N1流感防控技术培训6次。科内培训,每月开展一次,由护士长或科主任备课,利用每月第一周学习日组织培训,每季度考核一次。经过考试,参加人员的合格率达98%以上。通过一系列培训,进一步强化了医护人员包括患者的预防意识和理论知识。临床医务人员通过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后,充分认识到加强个人防护对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分级防护标准。院内配备了齐全的防护物品和消毒用品。从2008年元月到2009年12月发生针刺伤10例,对伤口进行了消毒,并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有效处理,未发生伤口感染等现象。

四、实施精细管理,落实监控责任体系

加强日常现场监控,各环节细节监控是关键。一是现场查看。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天8AM到临床科室督导检查无菌操作。二是晨间护理。手部卫生执行情况;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将检查情况做好记录。对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事情不清楚不放过、原因不查明不放过、责任人不明确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形成人人重视、环环相扣、处处落实的良好氛围。三是消毒效果的监测。每月第二周星期二2PM(采样物表、手指)和7PM(采样空气);项目:空气、物表(诊断床、治疗桌、产床、手术床、镊子、毛巾、消毒包、牙钳等)、手指。科室:检验科、口腔科治疗室、急诊科治疗室、换药室、儿科治疗室、儿科肌注室、妇产科产房和治疗室、内科治疗室、骨科治疗室、外科治疗室和换药室、手术室大、小手术室间,供应室无菌室、胃镜室、发热门诊等科室。四是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院感科每天下科室查房,了解各科室的住院病人数和感染病例数,要求住院医生在24小时内上报院感病例到院感办。查找感染源,对症治疗,并对感染病例进行跟踪随访。每月收集、整理、分析、评估感染病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五是抗生素使用监测。医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生能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密切观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检验科提供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开展药敏试验率<30%,未达到耐药菌株监测的标准。.院感科制定抗生素使用登记表下发到病区,要求护士按照住院号、姓名、诊断、药名、分类、计量、使用天数、何种手术、手术前使用天数、预后情况进行登记。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抽查处方,统计使用率。院感科每月1日收集抗生素使用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计算使用率。六是手部卫生。

检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正常分娩 应用研究

临床路径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对特定的诊断做最恰当的、有序的和时间性照顾计划[1]。临床路径满足了医院、患者两方面的需求,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规范诊疗护理手段,加强医疗合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2]。将临床路径应用于正常分娩的产妇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月~2011年8月收治正常分娩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正常分娩产妇100例,作为试验组。两组产妇均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综合并发症,并且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制定临床路径表格:由医生、护师、护士长等专业人员,根据正常产的具体情况,参照现有的护理常规,体现以产妇为中心的原则基础上,根据住院天数设计表格,使其活动的顺序及时间的安排达到最优。②临床路径的内容:以表格化的护理流程图来表示,此图分为5部分。即一般资料、产前准备及宣教、产后当天的观察及护理要点、产后1、2、3天的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出院指导。③实施:对照组沿用传统护理模式,按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从产妇入院到出院,按每天表格内容进行标准化护理。若产妇的病情沿路径方向发展,责任护士便在临床路径表上逐项打“√”,若病情有变化时,未按路径发展,则打“×”。管床医生、责任护士在每天的路径图上签字,各班工作责任到人。遇到“×”标记时,护士必须在护理记录中记载病情变化,并通知管床医生、护士长[3]。对存在的问题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及时做出治疗方案的调整,以总结经验,减少变异。

评价指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产妇满意度。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结 果

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经t检验,P

医疗纠纷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实验组0,对照组发生2例(2%)。两组满意度比较,见表2。

讨 论

实施临床路径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实施临床路径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从而降低住院费用。实施临床路径使医疗和护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明确规定了每天护理活动的内容,使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安排达到了最优化,避免了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上的浪费,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满足了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实施临床路径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使医护人员知道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何时做、怎样做,规范了宣教程序,使宣教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减少了医疗护理行为的随意性、盲目性,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了护理服务零投诉。由于医、护、患都按路径表的时间顺序要求操作,使整体护理与整体医疗有机的结合,融为一体,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4]。

检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后;医院感染;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80-01

产后感染是院内感染群中的一种,随着现在西方医学的引进,产后院内感染的高风险发生率已成为管理中的难题。现代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及诊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大量的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操作的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放疗、化疗的广泛应用,使得医院感染更成为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因素[1]。有数据显示中国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率约为8%,每例院内感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14天,花费增加6542元人民币,全国每年因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因此有效控制和预防产后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产后院内感染风险、保证医疗安全的必要保障。现就我院对于产后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1资料与原因

1.1一般资料:在2006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收集我院生产后感染的产妇193例。年龄在22~41岁,平均年龄在28.6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4例,会阴切口感染69例,腹部切口感染13例,泌尿系感染26例,生殖道感染37例。乳腺感染34例。2007年、2008年、2009年产后感染率分别是11.5%、9.8%、1.5%。无l例产妇因产后感染而致残或死亡,也无产妇没有发生交叉感染。

1.2产后医院感染风险性高的原因:

1.2.1 内在原因。孕产妇生殖道内有大量的病原体,妊娠晚期及临产后,生殖道原有的生理防御机制被破坏,如阴道的自净作用,宫颈粘液等。其次分娩过程中体能大量消耗、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失血、慢性疾病、孕妇贫血、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大量出汗、抵抗力低、产程中的焦虑情绪以及妊娠晚期性生活均可成为产科感染诱发因素,使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多。

1.2.2 外在因素病房管理混乱,没有形成健全的制度,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没有做到责任到人,责权分明;科室工作人员感染知识匮乏,医护手段流于程序,没有做到个性化服务。全员参与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不强,没有意识生产后感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医生对抗生素使用不规范,不按《抗菌素使用管理规范》给药。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给产妇做健康指导不到位或没有向产妇做健康指导。同时产妇和家属感染知识缺乏,封建旧思想严重,家属不允许开窗通风,至室内空气混浊。不允许产妇洗头、洗澡、刷牙等,产妇个人卫生差,产后身体虚弱,大量出汗等因素使抵抗力降低等均可导致产妇产后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不换衣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诊疗器械、接触患者、频繁的侵入性操作,如:肛查,阴道检查,人工破膜、导尿、分娩助产操作。会阴切开,产钳,剖宫产消毒不严等;种种因素导致整体环境差。探视人员过多等均是引起产后院内感染的外在因素。因此,为了降低产后院内感染的风险必须做好护理。

1.2.3 新生儿感染亦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这种感染往往来自产前、产时和产后。产前多为宫内感染。母体内的肝炎、风疹等病毒通过血液循环直接进入胎儿体内,也叫母婴垂直传播:产时感染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了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多为大肠杆菌感染:产后感染多来源于外界环境、医护人员以及家人之手。

2 护理策略

2.1 责权分明,建章立制。护理部成立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工作计划;承担监督、检查、指导工作的责任;负责完成预防医院感染护理方面的培训,以及每月一次的手术室洁净级别检查的监查工作和每季度一次的质量通报任务。各科室设有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和组长;并且组长参加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组织。它根据护理部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工作计划,制定季度工作任务和月工作重点;组长负责监督指导,并组织参与完成工作;每周向全科通报一次本科院内感染控制执行情况。各科抗感染小组长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有关感染知的学习情况,做到检查有结果、考核有成绩、学习有笔记、整改有措施, 以杜绝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2.2 培养医内感染防范意识现阶段院内感染的严重性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医护人员按照传统观念、传统流程进行医护工作。这是相关知识不足的体现。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可以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由科护士长、科主任或质控员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抗菌素使用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知识,使医护人员培养抗感染意识,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所有医护人员都了解预防和控制产后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2.3 合理使用抗菌素在科主任的控制下,每位医生格执行《抗菌素使用规

范》。医务科和院内感染组织定期抽查医嘱和用药处方,对不按《抗菌素使用规范》用药的医生进行批评教育,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2.4 健康指导对产妇和家属进行现代产科护理知识培训。告知产妇和家属产后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手术切口、乳腺、泌尿道、生殖道、呼吸道)、原因、防范措施、感染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性。鼓励产妇及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利于恶露的排除,预防生殖道感染。鼓励并帮助产妇做好会护理,指导产妇养成定期排尿的习惯,保证摄入充足的液体量,督促产妇每4小时定时排尿一次,预防泌尿系感染。

2.5 洗手管理:在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中,护士的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护士为病人进行晨问护理后,从她们的双手采样作细菌培养,带菌率为100%[2]。而每1项护理操作都要通过护士的手去完成,加强手的清洗是控制外源性医院感染的主要措[3]。护理部规定每项操作前后及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认真按照科学六部曲洗手法洗手。

2.6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无显著意义。

3 结果

将表1数据,用卡方检验,2008年感染发生率比2007年,p<0.05,2008年感染发生率与2009年比较p<0.001,疗效上均有显著性差别,认为通过护理,有效的预防了感染的发生率。

4 总结

在防范产后院内感染的工作中,护理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为产妇产后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为此,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的培训,“慎独”作风的培养,是护理部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坚持不懈的重要任务;监督检查、质量管理是护理部常抓不懈的核心工作;“预防为主,预防在先”是护理部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指南;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是我们控制医源性感染,努力探索的目标和方向[4]。

参考文献

[1] 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26

[2] 张磊,王艳.医院感染环节的调查分析与质控对策.华医院感染杂志,1995年,(特刊):127

[3] 尹汀毅,胡建安,张国秀.卫生洗手的监测效果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 (5):382

[4] 董建文. 某院预防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措施革。浙江预防医学,2003,15(3):63

检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摘 要】目的:应用临床医疗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32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对照组16例,分别运用临床医疗,一般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在监考知识的知晓率、执行健康教育计划情况和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妇产科临床应用临床医疗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字】临床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健康教育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导致母亲及胎儿围产期死亡率与病率的主要原因。展开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路径又称临床程序(clinical pathway),是为已确诊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以别人为中心的,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的妊娠高血压患者32例,均为初产妇,单胎,年龄18-40岁,平均29岁;均确诊为妊高征,均无其他并发症、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运用临床医疗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16例,运用一般方法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和入院时高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参与研究的临床专家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经过专门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对妊高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统一(含疾病知识、预防保健措施、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

1.21 实验组:运用临床医疗路径开展健康教育。①临床医疗路径的制定:临床医疗路径小组,共同制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健康知识问卷和路径图。②临床医疗路径的实施:患者填写知情同意书、基本情况调查表后使用临床医疗路径图进行健康教育。路径图包含健康教育时间、内容、方式、效果评价、执行者及记录。由责任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并解释临床医疗路径图,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科主任定期按路径图抽查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1.2.2 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的方法,患者入院后由责任医生热情接待,每周两次健康宣教,内容与实验组相同。

1.2.3 评价指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出院前1天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为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执行健康教育计划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发放问卷32份,无效文卷0份,有效文卷32份。采用电脑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3 结果:出院前1天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执行健康教育计划情况和满意度的比较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讨论

健康教育在直接影响到妊高症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临床医疗路径由患者的每一个诊断的医疗常规综合而成,能够指导医生有预见性、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医疗目标,自觉参与到医疗过程中来。

2.1提高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临床医疗路径的运用使健康教育制度化。一般的健康教育方法,缺乏有效监督。按照临床路径,医生有计划性、预见性对妊高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的方式。

2.2使患者对医生更加信赖,医患关系融洽:临床医疗路径的运用使健康教育规范化。强化医生的健康教育职责,培训医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指导医生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育能力及交流技巧。按照临床医疗路径对妊高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培养医生的成就感,体升医生的自律性,提高医生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医生是主动的,可视性、针对性、标准化进行医疗工作,曾进医患关系。

检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1.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杜绝“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受“红包”和乱收费的行为,严禁接收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2.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弘扬高尚的医德医风。

3.在每月一次行政查房的基础上,建立医疗主管院长、领导、科室主任医疗大查房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4.进一步简化门诊流程,完善门诊各种便民措施。

5.加强病员满意度调查的力度和强度,提高病员满意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病人满意度的指标作为指导医务工作的金指标。

(二)工作计划

1.月底月初,医护及检验科室制定本部门的行风建设计划,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纠正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部署和要求,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自查自纠。各科室结合要求以及三甲医院创建标准等,深入开展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对自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医护及检验科室全面督察。

2.月份开展“扶贫光明行动”,和慈善总会合作,组织白内障组医护人员下乡,为贫困地区的150名人员进行复明活动。

3.下半年计划举办“医患沟通”交流会:使患者了解医疗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通过交流增加患者的信任度。

4.定期举办“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安全医疗宣教(辩论或讲座形式)。

(1)医疗法律法规安全医疗讲座: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医疗质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医疗质量。

(2)防御性医疗与循证医学:有效合理的检查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并可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医疗纠纷。

(3)门诊的质与量:提高门诊医疗质量,有利于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4)与病人交流的艺术和技巧:与患者及时沟通,讲究说话方式,可以改善医患关系,使患者相信医生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理部关于行风作业建设的工作计划

护理部在行风建设中,将以行风建设为契机以承诺服务为载体,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让病人真正感受到人性化的温馨服务。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工程"。具体计划如下:

(一)讲学习提高创建认识

积极开展每月一次的护理业务学习,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要求每两月一次进行网上交流,并提高网上交流内容的可读性。组织各级护理人员外出学习,交流。人次为2-3人,时间为月份,地点为全国先进的眼科中心。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新观念。提高护士的文化素养。月份举办《护士与法》讲座,内容是护士法和医院常见护理纠纷分析。使全体护士提高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

(二)树目标强化责任意识

针对年初护理计划,树立目标,并把各项护理目标落实到人,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精神。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抓服务质量的新观念。

(三)抓落实勤督查出成效

护士长每周一次行政查房,护理部每月一次护理行政查房,把行风建设与创"三甲"结合起来,针对上半年举行的护士礼仪培训,有重点、有目标进行检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的实效真正落实到工作中。针对不足,积极整改。切合实际,提高护理质量,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内涵,完善服务功能。

对于我院护理人员存在年轻、经验不足的特点,不断强化护士安全意识,带教实行准入制度。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时采取护理部与科室相结合的原则,护理部重点强调护士素质、礼仪要求及继续学习和培训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增强新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发挥年轻人的热情和干劲,用实际行动为促进医院行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科室在新护士的培养上,须固定带教老师,并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考核,制订带教计划,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实行带教者与考核者分离的原则,提高带教质量与效果。护理部不定期对科室的培训计划与实施进行督察。对新护士单独上岗要实行严格把关。每月两次操作考核,不断增强护士操作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临检中心行风建设计划

临检中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医德规范、卫生部公布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八不准”,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纠正医疗服务领域中收受“药品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不断增强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促进学院、医院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特制定以下行风建设计划:

一、组织全岗人员认真学习国务院[26号文件《关于年纠风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医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建设的通知》,深刻理解和领会文件精神。

二、全岗人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用“热心、耐心、爱心、善心、责任心”,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杜绝“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的现象发生。

四、做到公开透明,大胆接受每位患者的监督。在墙壁显眼的地方张贴主要收费标准;医护人员身份公开,佩证上岗;每个检查室及主要仪器张贴明显指示标志。

五、服务上力求使病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提供人文关怀、个性化的服务。并严格制定中心的文明服务用语。我们如对待亲人般热情地接待每一位病员极其家属,消除他们对各项检查的陌生与焦虑。做好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教育,使病员了解检查前后注意事项,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认真听取病员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总结改进。加强形象工程建设,为患者创造清洁、舒适、和谐的检查场所。尽量使服务做到最细处,乃至关心病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加强宣传,做好各类标识:如“注意保管好贵重物品”。

六、利用载体,加强宣传。

检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患实行手术治疗、急救的重要场所。为了探究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月实施的手术252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126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实施手术病患(改进组)及126例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手术病患(对照组)。在126例改进后手术病患中,男75例,女51例,年龄范围为25~69岁,平均39.2±3.5岁。在126例改进前手术病患中,男73例,女53例,年龄范围为23~65岁,平均37.6±3.1岁。2013年~2015年,手术室中护理人员72人未发生变动,其年龄范围为20~45岁,平均27.9±3.1岁。在护理人员72人中,大学本科59人,所占比例为81.25%。副主任护师5人,所占比例为6.94%,主管护师17人,所占比例为23.61%,护师30人,所占比例为41.67%,其余为护士。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管理方式

对对照组病患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即常规手术护理、日常管理、护士长手术室检查等。

1.2.2 改进组护理管理方式

对改进组病患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一)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参与至在职教育学习中,积极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增强自身专业素养。依照不同资历护理人员对其实行层级培训,认真制定落实培训计划及目标,积极建立好一个科学合理化的培训考核体系,分层级的实行手术室护理人员理论及技术培训。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专科手术护理配合、特殊的安全摆放、专科仪器设备使用等。科学运用晨会时间,护士长每日工作前向全体护理人员提问术中注意事项及手术配合操作[1]。每周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在不断的培训学习中,促使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可接受到有目标、针对化的系统培训,胜任手术工作岗位。

(二)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对手术室中的传统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做修订处理,有机结合实践工作,制定实施全新的规章制度,如手术室工作防护、工休会制度、科研制度等。对手术室护理标准做完善处理,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流程、医疗废物处理等。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工作流程的建立,岗位职责的明确,可使得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趋于制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

(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在手术室建立好护理质量管理组,主要包括:护理文件书写组、9个专科护理小组、药品管理组、仪器设备组、护理质量控制组、科研组等。各护理质管组需制定好针对化的工作计划及规范标准,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至管理组,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好改进措施,以此帮助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四)手术室工作量化管理。需依照手术室工作特点邀请相关人员参与讨论,制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评分内容包括:护理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操作考核、手术医生满意度、劳动纪律等。对护理质管模式实行量化管理是在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体现出多劳多得分配制度,以此帮助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紧迫感,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学习。如此一来,可在帮助增强病患对于医护人员信任感的同时,增强其对于手术科室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医生、病患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其护理管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2.1 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对比

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对比(x±s)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改进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39.63±5.32min要少于对照组的53.55±7.26min。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

2.2 两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对比

两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对比[n(%)]

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改进组病患的医生、病患满意度88.89%及97.62%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及80.16%,两组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只有持续性的进取、创新才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目的是增强病患及医生的满意度,确保护理质量的稳步提升[2]。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可帮助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意识,全面掌握各项手术配合。持续质量改进在现代护理管理中属于核心所在,在其应用中可避免出现计划性、目的性缺乏的问题,主要特点为:将服务对象作为中心,将测量标准作为最低的起点,持续不断改进,对护理质量实行全面化的管理,尽量使得全体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出自身潜能,提升护理质量。另外,由于质量改进属于一个持续循环的活动[3]。因此,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中,还要求手术室护理团队具备较佳的团队协作精神,对细微之处也不可掉以轻心,各护理人员需对自身职责及应采取的工作方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得护理质量持续优良,增强病患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改进组病患的手术等待时间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医生、病患满意度则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庆香.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377-378.

[2]任素珍,刘秀兰,支洪敏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2,25(5):420-421.

检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行政管理;工作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228-01

医院行政职能部门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机构,其工作效能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社会声誉。医院行政职能部门工作效能的提高,是建设责任、法治、服务、和谐型医院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医院管理体制的具体体现。在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着力提高医院行政职能不能的工作效能,无疑是强化管理、创优服务、提升形象、推进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医院行政职能部门工作效能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医疗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提高医院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效能,提升医院服务水平,是当前医院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其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医疗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的需要。随着医疗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看病难”一直是群众反响强烈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医疗卫生单位亟需解决的难题。这其中就涉及到行政职能部门工作效能问题,若能得到有效改进,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疗单位社会形象和社会满意度。因此,医院行政职能部门应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向社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2)提高医院行政职能部门工作效能,是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作为临床一线,更需要行政职能部门提供高效的工作指导和服务,特别是在学科发展、科室运营、科学管理等方面给予专业化的工作指导、政策咨询、管理支持等服务,让临床科室专心致志投入临床服务工作。

(3)提高医院行政职能部门工作效能,是帮助职工成长成才的需要。行政职能部门规范高效的工作环境、科学管理工具运用等等,都是职工成长成材的有效约束和帮助,特别是对刚刚步入职场的职工更会产生深刻影响和帮助,有利于职工树立职业生涯目标,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创造优秀的工作业绩。

二、提高医院行政职能部门工作效能的途径

从前文分析可知,提高医院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与对策来实现,则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谈以下看法与建议:

(1)开展科室岗位职能分析,明确职责要求。做好医院行政工作,首先要岗位设置合理和个体分工,才能提高个体责任心和能力、增强整体工作效能。应对行政职能岗位职责范围进行分析定位、归类定档。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合理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岗位分析,具体负责哪些工作、达到什么要求、什么时间执行、需要哪些资源等明确的细则要求。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又积极倡导分工不分家、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人尽其才、彼此支持和帮助的格局,以实现个体能力的发挥和整体效能的产出。

(2)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医院行政工作服务质量,取决于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个别行政人员因自身素质不高,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因此工作状态不是很好,导致一线人员的不信任。因此,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要摆正位置,要强化服务意识,要善于换位思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将管理职能寓于服务之中,讲效率,重质量,为一线排忧解难。各职能科室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相互协调,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3)加强工作计划,规范工作流程。由于医院系统工作繁杂且容易变化,因此如果缺乏计划性,直接影响着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效能。加强事前、事中管理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因此,要加强工作计划,从时间安排、目标要求、配合部门等方面,组织院领导、职能部门根据年度工作目标每月制订计划,通过月初召开职能部门例会讨论协调,明确各部门当月工作计划要求并接受监督,同时通过会议加强协调达到部门合作支持。同时,要规范工作流程,结合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建议、总结分析具体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完善,形成相对规范、固定的工作制度、流程。最后,应建立工作台账,许多日常工作有其基本规律,但往往由于疏漏、遗忘等原因,影响正常工作开展,可以通过建立每天、每周、每月等阶段性工作台账,确保常规工作定期、有效开展。

(4)实施和谐绩效评估,增强工作主动性。绩效评估,就是对工作活动的效率、效益、效果和能力、成绩的衡量与检验,它既是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导向。管理、协调、服务工作是否得到认可,必须通过绩效评估来检验。同时,可以促进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因此,和谐的绩效评估是提高效能的重要手段。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规范、到位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精神、物质奖励;对于与组织目标、制度要求存在一定偏差的,应当加强重视和支持,重点指导、先进帮带、工作交流等形式,帮助其改进提高,最终营造科内内部良好的工作氛围。

(5)从能力上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是医院行政职能科室的主体,他们的工作素养水平必然会对行政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行政主体的工作素养对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应积极组织行政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要定期进行业务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知识的培训,加强他们了解本职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同时,要强化政治修养、职业心理素质培训,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提高工作效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效能的提高,是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在现实情况中,存在着一些有待改善之处,这需要我们重视行政职能部门工作效能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为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褚守祥,常爱琴.建立多元激励机制 推动医院发展[J].中国肿瘤,2007(11)

检验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在医院的管理中统计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医院的综合管理中,统计学是其重要的依据,医院的医疗全过程皆涉及统计工作,其覆盖范围甚至涉及到各个科室和病区。在医院决策部门制订该院的工作计划和有关政策时,医院统计数据是一项重要依据,也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节点。其次,可以通过统计学来检测医院的管理效果。医院管理包含了多种知识,统计学可以被用来检验医院管理者的管理有效与否。通常来说,若管理得当,就医者满意度会不断提高,门诊诊疗人次、住院人次、手术数量及医院效益会不断增长,并且病床的周转速度加快,总体住院时间缩短,同时好转和治愈率提高;反之,则说明管理上存在某些失误及漏洞。最后,可通过统计学来加强提高医院的质量控制工作。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医疗方面的效率,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如何,可以在其医疗服务的优劣和医疗水平的高低中直接体现,并且这也可以从每一个统计数据中得到体现。通过医院的总体质量管理目标,把病床的周转次数以及出入医院患者的例数、诊断合格率、治愈率、病死率等控制指标明确到科室,使其明确指定目标。通过以上总体叙述,现代化的医院统计可以时时达到领导对各统计数字和量化指标的既定要求;院领导者可以通过医院的综合统计,实时掌握院内医疗需求,了解医疗的发展方向,及时对医疗布局和院内人、财、物及工作重点做出合理调整,进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获得更为优越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统计工作在医院的管理、工作计划制订及调整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统计部门要定期进行各个专题的分析。实现医院的现代化,不但要突破传统设备、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局限,更应该把统计方法充分运用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

2医院管理统计工作的问题

衡量医疗工作数量的标准不统一,例如医院管理中的医疗质量管理的统计,这也是目前很多医院存在的共同问题,譬如统计方法不当造成的门诊诊疗人次、出院人数等指标无法体现每一年医院门诊和工作量的涨跌幅度,而这些数据的统计和搜集能够为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做出很大的贡献,很多医院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3统计学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3.1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统计学在医疗综合评价和加强医疗质量监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在质量管理中起到归纳、分析问题,显示事物客观规律的作用,而不是具体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就像医生为患者诊断疾病,体温表、血压计、X线透视机、心电图仪、B超仪、核磁共振仪等仪表器具,只是帮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的工具,其诊断并不等于治疗。要想治病,还应服药打针等。因此,统计方法的作用是在质量管理中探索质量症结所在,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但要解决质量问题和提高产品质量还需依靠各专业技术科室和管理者制订的措施。

3.2门急诊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把门诊数据库中的就医人群按年龄、职业和性别进行合理分析,以此来了解就医者的需求,帮助管理者做出有关政策来强化急诊的现代化管理,以实现门急诊管理中的统计学应用。譬如利用统计学进行门诊预约,实施预约挂号、然后就诊、最后付费的方式,来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服务质量。利用统计学针对门诊病谱广泛且种类复杂的特点进行分类,构建病种数据库,管理者可通过这些数据来考虑科目建设和预测发展趋势,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不同挑战,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3.3医院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调整院内医护人员的配置,科学的组织人力资源,防止人力资源浪费和缺乏现象的产生,确保医院所有科室的日常运转。随着医院革新的逐步深入和患者选择治疗者制度的实行,合理地安排床位已日趋重要。管理人员可通过统计学方法提前安排床位,实现床位的利用最大化。譬如一些医院把空床位统一汇总,交给协调处,由协调处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入院。再如对医护人员分级别、分职能进行统计对比,利用统计学找到最佳的调配分配比例,科学合理地利用医院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4结语

总之,合理地运用统计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帮助医院领导做出合理决策,有利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上一篇:医生轮岗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医生质控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