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科技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16 15:14:27

光电子科技研究

光电子科技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70-02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本专业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并详细介绍了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目前,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庞大的微电子、光电子、光伏和新能源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分布不均,分类较细,且发展变化较快。另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存在。

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工程技术人才。并且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微电子和新兴光电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三、本科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参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及专业下设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培养方向的思路制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工程能力,使毕业生能满足长三角地区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需求。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专注于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则偏向于光电信息、光电材料与光电器件方面。

四、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

要实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并结合我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对省内外几所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培养方案的模块化设计。在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时,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和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下,专业培养方案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三个模块,下设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前两年学习相同的课程,到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选修各自方向的专业课。由于两个方向的不同培养要求,因此在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设置限选模块,每个专业方向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

2.改革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在保留了原有电子信息类专业通常所开设的电子类课程外,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如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删减了原先与物理类相关的一些课程,如物理学史、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并删减了一些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如C++程序设计、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分方向限选模块,两个专业方向对应有不同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3.优化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整个专业教育中的主干部分,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开设有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半导体测试技术、现代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等课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围绕光电材料和光纤通信方向,开设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传感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课程。另外专业课程里面还设置有专业实验,通过加强实验环节,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五、与省内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别

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大高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服务于不同的区域经济,这就要求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区域化、差异化。我们分析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这五所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不仅使我们能学习到其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也可以发现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各个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区域经济要求确定专业的发展定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定位于能从事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乃至电子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光通信、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在培养能够在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等领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南京理工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是突出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定位在培养能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服务长三角地区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培养能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系统、电子集成系统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通信电子电路、EDA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现代DSP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的能力,开设了电路原理、模电数电、通信电子线路、集成电路设计、光纤通信原理、光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线路CAD实验、单片机综合实验、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微电子基础实验、半导体器件仿真大型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大型实验等实验类课程。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子线路CAD、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基础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信号与电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等实验类课程。南京理工大学培养学生从事光电子器件、光电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光学、光电信号处理、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光电成像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显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线路、电视原理等专业课程。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能力,开设有信号与系统、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伏材料等专业课程,以及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制备能力,开设有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原理、MEMS技术、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薄膜材料及制备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以及近代物理实验、专业实验等实验类课程。

3.人才培养特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注重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方面能力的培养。浙江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纤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苏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电路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南京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能力的培养。我校的人才培养注重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鹤鸣,范红,施伟华,徐宁.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A]//电子高等教育年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7-20.

[2]罗胜钦,王遵彤,万国春,张志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89.

光电子科技研究范文第2篇

此举,对江苏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来说,令人振奋;对科技部正在“十城万盏”万盏工程来说,同样提振人心。

回顾“十城万盏”工程实施一周年的历程,我国的半导体相关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做出了许多可圈可点的贡献。仅以上海为例,上海拥有同济大学与照明艺术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上海光机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国家光学仪器质检中心等科研院所、检测机构。

近年,上海已在绿色照明光源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在半导体照明材料的制备、工艺、器件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上海市LED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其中,上海市的科研院所、检测中心功不可没。

同样,各试点城市取得的成绩,军功章上也有科研院所及检测机构的“一半”。但面对成绩,科研院所及检测机构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虽然时间过去了两年,但提及“337”事件、提及那位令人发怵的“美国老太太”,半导体照明产业从业者们依然如鲠在喉。

目前,我国的半导体照明研发中,依然存在诸多需要反思的问题。众所周知,作为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要想实现半导体产业的利润最大化,掌握其核心技术,是必然的选择。

然而,反观我国半导体产业现实,半导体照明行业的核心专利中绝大部分都被日亚、丰田合成、科锐等国外LED企业所垄断。我国LED企业所申请的专利主要集中于,保护范围较小。目前除南昌晶能光电外,其余芯片企业的技术或多或少都涉及一些专利侵权。据了解,目前我国LED封装所用的两类荧光粉YAG:Ce 和YAG:Tb 的专利也分别为日亚、欧司朗所掌控。

因此,加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材料的研究,对相关科研院所来说,迫在眉睫。

从长远来看,如果无法打破国际LED巨头的技术垄断,则那位令人发怵的“美国老太太”导演的LED行业“337”事件,将会一次次地重演。

2010年1月11日,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紧密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信息网络、生命科学、空天海洋地球科学等领域,推动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相信,相关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定能不负重望,在未来的“十城万盏”工程推进中,担负起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研发的重任,力争打破国际LED巨头的技术垄断,促进我国的LED产业健康发展。

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是国内宽禁带半导体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

物理学院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研究组1993年起在国内最早开展了MOCVD生长GaN基材料与蓝光LED的研究工作,成功地研制出GaN基蓝光、绿光和白光LED,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aN基LED制备关键技术,在上海依靠自己的技术建立了北大蓝光公司并成86计划产业化基地。中心在半导体照明用大功率白光LED研制和GaN基脊型LED研制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光电子技术实验室

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光电子技术实验室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部级工程中心。中心主要从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有色金属半固态加工技术、喷射成形技术、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先进雾化技术等研究开发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有色金属半固态加工技术、喷射成形技术、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凝固气雾化技术、超声雾化技术、快冷铸带技术、金属纳米制备技术等。

“九五”以来,产业建设取得较快的发展,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SMT焊粉和粉末触媒2条生产线,形成了焊粉、焊料、喷涂粉末、触媒等具有特色的高技术产品。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集成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集成光电子实验室是国内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及其在光纤通信与网络中的应用技术的主要研究基地,在许多重要的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

实验室重点研究基于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低维纳米结构材料和石英光纤的各种新型光电子器件以及集成器件,研究上述器件在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信息处理与平板显示系统中的应用技术,及其未来高速、宽带光纤通讯与网络技术。

自1999年10月起,实验室开始GaN基蓝绿光LED研究,在GaN基LED材料的MOVCD外延生长、器件制备、管芯封装以及系统应用技术的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是国内从事电子专用设备技术、整机系统和应用工艺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的专业化科研生产单位,传承50年半导体专用设备研发经验,在微电子学、精密光学、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精密机械、液压、气动及系统工程等诸多技术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

目前,研究所已形成以IC关键工艺设备“光刻机”为龙头,晶圆加工设备、芯片封装设备及电子元件设备等门类齐全,系列配套的产品。由我所研制的材料加工、光刻、清洗、中测、划片、键合设备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并已具备规模生产能力。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等。

近年来,物理所新型化合物材料实验室利用MOCVD设备,进行超高亮度GAN基光二极管关键技术研发,具有完善的研发和测试设备。近年出色地完成了多项国家计划、973计划、科学院创新计划等项目。目前正致力于提高LED材料发光效率、深紫外材料、非极性材料、单芯片白光材料等领域的研究。

中科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经几年的基本建设,已经成为半导体照明科学技术的创新中心及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辐射中心和产业服务平台。中心在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和知识产权。

中心在半导体照明重大设备、材料生长、器件工艺、重大应用等方面与国内外相关研发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通过技术辐射,增强了国内外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半导体照明用LED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六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半导体材料和光纤材料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的专业科研单位之一。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壮大,我所目前已形成三大专业科研领域,主要涉及半导体电子功能材料、特种光纤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电子材料检测,并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该所质量检测中心是信息产业部专用电子材料质量检测中心,主要承担对电子材料的检测、检测技术改进等任务,将建成部级电子信息材料的检测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试验中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试验中心国家半导体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信息产业部半导体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家首批规划的100个部级中心之一。

中心曾多次承担以高频、超高频低噪声晶体管和微波晶体管为主的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生产许可证确认试验、仲裁试验、创优试验和鉴定试验。同时还是全国半导体标准委员会主任单位、IEC/TC 47的归口单位及国际标准化工作网秘书单位,曾多次承担或参与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及标准的验证工作。

吉林大学

有机白光器件(WOLED)是下一代节能照明型技术之一,WOLED具有以下特点:是一种面光源,实用于高性能照明设备的制备:进一步发展的柔性WOLED在民用与国防照明方面应用前景更为广阔;工艺简单、有益环保、原料丰富、与无机LED有互补性。吉林大学在有机白光材料与器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以知识创新和高技术创新为主线,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多学科综合性基地型研究所。

该所在以王大珩院士、徐叙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的带领下,在发光学、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精密机械与仪器等领域先后取得了1700多项科研成果,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台大型经纬仪等十多项“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经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

在“光电功能高分子与塑料电子学”方向,研究所以发展光电功能高分子的可控合成、微加工攻器件组装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核心,围绕平板显示、照明光源、光通信组件等应用目标,以“分子工程―凝聚态调控―微加工方法―器件工程”研究链条为主线,在高分子设计与合成、高分子薄膜生长与调控、微加工方法学、器件工程等方面开展具有重大科学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首批被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并被列入国家财政立项资助的"211工程"和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地方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九五”以来,同济大学围绕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汽车制造、机电一体化、环保等高新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高新技术重大科研成果。

同济大学正在承担着近百项“863”项目及国家攻关项目,一大批高新技术和科研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

上海光机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强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信息光学、量子光学、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等。

经多年的努力,上海光机所在各种新型、高性能激光器件、激光与光电子功能材料的研制方面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以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干学科,部分覆盖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光学与光电子学和有机化学两个博士学科点。部分覆盖的研究机构有南京大学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南京大学光通信系统与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交叉与支撑研究机构有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分析中心、固体物理研究所等。

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和开发中心,一个材料、电子、物理和化学学科交叉的高素质信息功能材料人才培养基地

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杭州师范学院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实验室,从1991年开始从事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教育部系统最早为国防军工配套的民口研制单位之一、中国氟硅材料工业协会(硅)理事单位、中国材料网副理事长单位,现为杭州市、浙江省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可进行有机硅及硅酮塑料等有机材料的研制、开发,也可以进行由原材料到产品的性能检测及结构和性能关系分析等工作。还建立了“863”项目转化基地,实现了产业化技术开发批量生产,为用户提供有机硅材料、制件、产品技术。

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早在1985就初具雏形,其中无线电计量与测试是学校最早的专业之一。2000年8月,信息工程学院由原信息工程系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组成而建,现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学院设有3个学科性研究所:电子信息与通信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和计算机软件研究所。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半导体物理学科曾经创造过许多国内第一,包括全国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第一个GaP红色、绿色、黄色的平面LED,第一台平板示波器等,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研发,尤其在具有光电子功能的半导体研究方面,拥有雄厚的研究力量。

曾经在晶体管收音机、平面LED、平版显示器、ZNS场致发光、LED测量、半导体材料设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为国家半导体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有光电子功能的半导体研究上,形成了VI族、Ⅲ-V族、Ⅱ-Ⅳ族材料和器件门类齐全的研究力量。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主要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

目前,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发展成由材料学、凝聚态物理两个部级重点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化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支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科技成果辐射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以来,先后有LAP、KTP、双掺杂TGS、KNSBN、KTN、NdPP、NYAB、LT、DKDP、KDP、MHBA、BN等晶体材料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微光机电系统研究部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科技部于2003年11月批准筹建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汉.中国光谷”的创新研究基地。在光电子研究方面,实验室着眼于解决国家光电子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推动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原创性、实用性科研成果;为推动民族光电子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升我国光电子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和技术支撑。

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简称光电所)在高分子发光材料及器件、高分子光伏材料及器件及高分子场发射材料及器件三个国际前沿领域展开特色研究。

目前承担的科研任务以部级项目为主,包括科技部提出的国家高技术重大研究计划项目(86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和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项目等,光电所是973首席科学家单位。此外,还有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重大或专项项目。

国家半导体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半导体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于1986年,为国家首批规划的100个部级中心之一,1990年通过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并授权开展工作,成为对半导体器件产品进行检测工作的第三方中立机构。

中心曾多次承担以高频、超高频低噪声晶体管和微波晶体管为主的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生产许可证确认试验,仲裁试验,创优试验和鉴定试验。同时还是全国半导体标准委员会主任单位,IEC/TC47的归口单位,国际标准化工作网秘书单位,曾多次承担或参与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及标准的验证工作。

中心可按照GB、GJB、SJ、IEC、MIL标准对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微波组件、小整机、微型计算机、印制电路板等进行测试、筛选、DPA试验、老化试验以及鉴定检验和质量一致性检验。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部级照明电器专业检测中心,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中心下设办公室、光源检验室、电器附件检验室、灯具及灯头灯座检验室和寿命检验室。中心于1995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按ISO导则25),并在2002年按ISO/IEC17025标准变更了质量体系。

检测中心的主要业务是对照明电器产品进行产品安全认证、节能认证、验货检验、委托检验,以及承担国家、北京市相关部门下达的照明产品质量抽查、新产品技术鉴定、产品质量仲裁等检验任务。是中国电光源行业中专业水平最高、技术能力最强、经验最丰富、设备设施最齐全的专业检测中心之一。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于1992年成立,行政上隶属于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中心是专门从事电光源等照明设备的检测机构,授权检测能力共79项184个标准。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是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实验室、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CCC认证检测机构。

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可对LED模块用直流或交流电子控制装置等附件、固体发光光源(LED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发光材料、EL平面可弯曲发光材料)等光源产品进行安全、性能和节能指标的检测,同时能提供照明产品的EMC检测服务。

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元器件检测中心)是中国第一批获得国际/国家认可和授权、专业从事电子元器件检测、鉴定和评价的非盈利性第三方检验机构,是按照ISO/IEC17025建立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的部级实验室。目前,试验室已在上海、并将在深圳、北京设立办事处。

中心依托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在电子元器件测试、试验、评价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采用国际一流设备,与国内外著名专业技术机构合作,计划建设成具有年测10亿片封装集成电路和30万片集成电路裸片测试能力的中国最大的集成电路综合测试基地。

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江苏省工矿及民用灯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江苏省工矿及民用灯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位于华东地区最大的灯具批发市场-江苏省常州市邹区灯具城旁,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4800平方米、建有灯具光度分布性能、灯具配件、紫外辐射、电光源、环境、电磁兼容、灯具安全等实验室。

光电子科技研究范文第3篇

《红外》(CN:31-1304/TN)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红外》除刊登综述、研究论文外,还设有新闻动态、相关学术会议消息等栏目。本刊的宗旨是及时向读者传递和反映国内外红外与光电子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信息,并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园地,以促进我国红外与光电子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光电子科技研究范文第4篇

那么,你是否了解微电子学真正的含义?再进一步,面对专业列表中无数带有“电子”两个字的专业,你是否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你会不会也有“顾名思义”所带来的误解与疑问?本期的院系就将为你讲解“信息科学技术”方面的一大项――电子类专业。

电子类“亲如一家”

在国内,像北大、复旦、南开等很多大学都有一个招生大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里面光计算机专业就可以招来上百甚至几百学生。相形而言,其他带“电子”字眼的专业招生规模就小多了。但你可能有所不知,严格来说,计算机和电子类各专业的具体方向并不相同,而且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它们之间“隔行如隔山”。

以我所在的南开大学信科院来说,当时共有六个系(后来又有增加),计算机、自动化从大一开始上高数这类大课时便在一起,而我们的微电子则与电子、电信、通信在一起上大课。第一学期的课程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同,第二学期就忽然感到了差异:我们四个系要上物理(一),力学、电学两门课程单上,期末考试则综合在一起才算是完成了物理学分(坑爹啊有木有),而计算机和自动化则不用学那么“没人性”的课程――物理从高中到大学的跨越,不像从初中到高中那样只是深化一下的重复,而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高中几乎不会把微积分用在物理上,但大学的物理从一开始就要用到高数思维,需要快速适应。

也就是从那时起,计算机和自动化越来越偏重于智能方面,比如计算机语言类课程,而我们这些不是带电就是带信的系,则越来越走近物理,连相关数学科目也和前者有所不同。以我的眼光来看,我觉得在这一阶段,后者的课程,无论是物理还是数学(如数理方程),都相对要难一些,语言则相对容易掌握(反正大家都要学C++,汇编语言的学习也只是先后之分而已)。不过,大二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则是所有信息学院的学生都要学习的真正与自己专业开始挂钩的基础课程,绝对的基础。

这里不妨多说一下这两门课程,如果做个比喻的话,模拟电路是“现实主义”,而数字电路则是“理想主义”。模拟电路更务实,需要计算真正的量;而数字电路更像是玩“游戏”,注重于算法的设计。所以数字电路相对简单一些,实验也更加好做,因为只要思路清楚,电线插头接对地方,很容易做出结果;而模拟电路的实验则多数要靠示波器的“帮忙”(对我来说示波器总是起到帮倒忙的作用)。

大二可以说是进一步分化专业方向的一年,计算机和自动化仍然向着智能方向迈进,向着计算机应用靠拢,而电子类专业则一边要继续苦逼地学习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三门综合到一块才完成的物理(二),一边要跟各种电路和电子器件打交道。

到了大三、大四,不要说电子类和计算机不同,就是电子类几个专业内部,也开始了专业定向学习。这时,出乎我的意料,微电子是与通信划在一起,电子则与电信在一起。除了概率论、固体物理、量子力学、verilog语言、计算机理论、信号与系统这些还有一定交叉的课程,我们的微电子还有一门“绝技”,一门无论是题目里的数字还是计算出来的数字都堪称天文数字的课程,一门基本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而是靠人为设定理论、公式的课程,那就是半导体物理。什么,你觉得可以混过去?对不起,你想做一个合格的微电子专业毕业生吗?或者你想再进一步深造学习微电子吗?那么请一定学好半导体物理,因为它是各高校考研中专业考试的重要内容。

这里插播一个花絮,也不知是我们半导体物理教材的用胶不好,还是我们过于刻苦,抑或兼而有之,到了期末的时候,几乎每个人的这本教材都散了架,迎风能飘出好多页……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每个系都会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我就听说电子专业的一门数学选修课有很多人听不懂。

学习方面的情况大致如此,其他方面,八卦一下,信息学院里男女生的比例体现了理科的一般水平。比如四五十人的一个系,差不多有十来个女生,其他都是男生,比例小于1/3而大于1/4。但和文科生不同,直到大四,这十来个女生中也只有少数几个有BF。也许现在要开放一些,但我觉得应该和以前没有太大变化,因为课程压得很紧,每天自习室、教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实在少有多余的空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以外的方面。而且理科MM,你懂的……

那么你说,为什么这个大学要上得如此辛苦?那些课程不求明白只求考试通过混下来行不行?对此我可以很痛快地回答:不行。大学的课程绝不是混一混就能过去的,至少理科不能混。混的结果,比如我们系大一第二学期末,一个男生因挂科超过15学分而被劝退,大二又一个男生因挂科累积超15学分被劝退。其他系也都有被劝退的人。至于考试前,老师是会划范围的,可即使如此,对题目内容也要理解才行,不理解就凭死记硬背,很有可能背不出来。

另外,我毕业的时候微电子还算是理科,不晓得现在有没有变化,一般来讲电子类专业大多数是工科。

总之,电子类专业这么多年来始终都比较热,招生人数也比较多。但是否适合学习电子类专业,因人而异。建议在填报志愿之前,先具体查询一下,再确定自己的志愿会更好。

电子类专业小百科

各高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具体专业设置有所不同,专业数量或多或少,有的会有合并或细化。而像清华、天大这样的理工见长的院校电子类专业设置更加有所不同。总之,大体上为分以下几个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 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与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综合技能,掌握信息提取、处理与显示技术,及相关材料、器件的研制和应用技能,能够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信息显示技术与系统、信息传输技术、图象处理、光电子学等。

推荐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 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电子系统设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胜任在通信、微波、网络、信息检测与控制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工作。主要课程有信号与信息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等。

推荐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

微电子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微电子专业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集成电路、集成系统及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在微电子学领域从事研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晶体管原理等。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

通信工程(通信) 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计算机、外语和数理的基础,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通信系统分析与研究能力,能够从事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计算机通信、宽带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信号与系统等。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信息安全 一门新的交叉性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安全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网络与大型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专门知识,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与大型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工程开发与系统管理,信息安全理论与法律法规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推荐院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光电子技术科学 信息科学领域近年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融合了光学、光学工程、电子学技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是信息技术科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光电子科技研究范文第5篇

范教授是国内最先从事氮化镓蓝色LED发光材料研究和MOCVD技术研究的光电子专家。早在1972年,他就开始以氯化物法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GaN基蓝光材料和器件,积累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学科的丰富经验。他作为副组长承担的863计划光计算机项目“II-VI族超晶格结构光学双稳器件研究”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他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nSe/ZnS光波导研究”被评为优等。他先后在国内和英国设计组装了8套MOCVD系统,其中1986年设计建造的II-VI族MOCVD系统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范广涵教授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科技大学和东北威尔士学院工作六年多,从事II-IV和III-V族化合物光电子材料的MOCVD生长研究,并作为唯一的外籍专家参加了英国四个大学和三个公司组成的联合攻关项目。

1995年5月范广涵教授应南昌大学校长潘际銮院士邀请回国,担任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以自己设计组装的MOCVD系统和配套测试设备,承担了国家863材料口的“氮化镓基蓝色LED研制”项目、“江西省重大攻关项目”等项目, 用自己设计建造的高速涡轮旋转MOCVD系统制备出高质量的GaN、GaInN材料。

1998年范教授来华南师范大学后,带领团队建成了MOCVD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攻克了四元系组份控制、双异质结构和多量子阱结构制备等一系列难关。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做出了超过项目规定指标的红色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还试制出橙色和黄色的UHB-LED,申请了多项LED的发明专利,带领全实验室和公司人员超标完成了“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UHB-LED)半工业化试验”重大攻关项目。

2005年以来,他作为“广州市LED工业研究开发基地”项目负责人,建设了包含氮化物MOCVD实验室、LED芯片研制实验室和材料、芯片、器件特性多功能测试分析实验室的基地研发中心。在华南地区建立起以半导体照明为主攻方向的光电子材料和器件学科的产、学、研示范基地。2010年他负责的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发光二极管(LED)外延片材料和生长方法,被验收评定为国际先进。MOCVD项目已被列为广东光谷的“主攻方向”之一、“近期引进的重点产业项目”之一和“近期可产业化的本地科研成果”的首选项目。

在繁重的科研工作之余,范广涵教授还担任了博士和硕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硕士、博士和专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有的被引用30余次。已获授权专利7项。

光电子科技研究范文第6篇

旨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热情,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发挥特长、增进友谊的平台,也为了增强学生体魄、普及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和挖掘院内优秀乒乓人才。

二、活动主题

燃放乒乓热情,打出敏锐节奏

三、活动时间

待定

四、活动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全体师生

五、主办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学生会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研究生会

六、活动安排

(一)、比赛项目

本次比赛分乒乓球男子团体赛(每个年级各出2支队,每个班1支,每支队伍不超过4人,分a、b两组,每组前2名出线,奖前4名)、男子单打(可自由报名)、女子单打(自由报名)。

(二)、报名工作

4月初开始做前期宣传工作,主要由学生会所有成员、班级班干部负责,同时接受报名,由班级体育委员负责报名工作,教师的报名由研究生级负责,并于4月20号前上交到学生会文体部。

(三)、赛事安排

(1)比赛场地定在体育馆2楼(乒乓球体育课上课之处)

(2)比赛一律采取常规比赛规则来进行,团体赛每组前2名出线,单打在8强之前一律采取淘汰赛

(3)其他

裁判方面,邀请华南师范大学乒乓球协会的干事来担任,每张台一名,记分员则有学生会干事或者各班体委或者对乒乓规则有所了解的人担任。

另外设维持秩序2名,由学生会文体部成员担任,主席台3名(2名全权负责当天场馆秩序和比赛结果的统计,1名技术顾问,可由乒协干事担任)

(四)、比赛规则

1、团体赛一律采取每局3盘2胜的11分制,哪一队大分先到3分哪一队胜出,每队派出3名选手参赛。组内采取循环比赛,决出前2名,出线四支队伍有a组第一名对b组第二名,b组第一名对a组第二名,每组队伍名次决定采用积分制,胜出记1分,负方0分,如遇同分,则看两队交战情况作决定。

2、个人单打赛在淘汰赛一律采取每局3盘2胜的11分制,决出8强后采取5盘3胜的11分制,总决赛采取7盘4胜制的国际标准赛,在前8强出来前一律采取淘汰赛,决出8强后采取排名赛

(以上比赛的得失分一律采取国际惯例来进行,球台才用体育馆内标准高质量球台,乒乓球采用双鱼3星正式比赛用球,或由参赛选手一方提供,不过需征求双方同意,球拍建议自带,暂停次数理论每位选手每场比赛都有一次机会,团体赛则每队仅有2次机会,时间最短1分钟,最长3分钟,如时间紧迫,暂停时间由裁判定。)本次比赛最终解释权归主席台所有

(五)、奖项设置

奖团队奖前4名,个人单打奖前8名,前3名可获精美礼品一份

团队赛第一名:奖团体锦旗一张,每人一份荣誉证书,每位参赛队员2桶双鱼3星乒乓球(3球装)

团体赛第二名:每人荣誉奖状一张,每位参赛队员1桶双鱼3星乒乓球

团体赛第三名:每人荣誉奖状一张,每位参赛队员笔记本一本

团体赛第四名:奖班级荣誉奖状一张,每位参赛队员签字笔一支

男女子个人单打第一名:个人荣誉证书一本,双鱼三星乒乓球2桶,乒乓球拍套及保护套装一份

男女子个人单打第二名:个人荣誉证书一本,双鱼三星乒乓球2桶

男女子个人单打第三名:个人荣誉证书一本,双鱼三星乒乓球1桶

其余选手获个人荣誉证书一本

(六)注意事项

1、各裁判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2、如遇争议球,需听从裁判决定,如裁判难以决定,可向主席台反映情况,由主席台决定,主席台一经决定,结果不能再更改

3、团体赛分组一律采取抽签制,时间待定,如遇一组有事不能前来,学生会文体部有权代其抽签。

4、个人赛按随机排序方式配对,配对过程工作人员一定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5、如选手出现侮辱对手、攻击他人身心的行为,一经裁定,马上取消参赛资格,对方马上进入下一轮比赛

6、维护秩序的工作人员应该注意观众与选手距离不能太近

7、如遇时间紧迫问题,一轮比赛结束后选手的休息时间会相对减少,由主席台宣布每位选手下一轮比赛时间,一经宣布,理论上如该名选手超过10分钟不到,视为自动弃权处理。

8、比赛完毕各裁判注意对比赛用球的回收

七、可行性分析

(一)举办时期甚好

夏天将至,运动又是减轻压力,锻炼身体的一个好方式,乒乓运动能够锻炼人的反应能力,又有一定的运动量,不容易受伤,想必老师们.同学们的运动积极性会因此增加了许多,同时这也是一个调动更多的老师.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

室内场地,环境基本不受影响。

(二)活动意义及影响深远

本次比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强本院师生的交流,这无疑给许多的同学提供一个了解社会信息及如何学习的平台,增加了参赛的积极性及意义。这是一个长远的想法,对将来学院的师生工作的开展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注:由于个人爱好不同,球拍与饮用水需由选手自带。

策划书:院学生会院社团联合会

光电子科技研究范文第7篇

微型化和智能化始终代表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主要发展方向。微电子、微机械、微光学等一连串“微工程”的兴起和发展,将科学技术带进了一个全新世界。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由光学与微电子、微机械、纳米技术互相融合、渗透、交叉而形成的前沿学科―微纳光学,因其独特优势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微纳光学在基础研究和设计制造技术方面的进步,变革了传统光学与技术的发展路线,促进了光学系统微型化、集成化的发展,在生命科学、生化、通信、数据存储、新能源利用等领域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付永启,多年从事微纳光学研究,在微细加工、纳米加工、衍射光学、微光学、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及近场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始终参与和推动着“微世界”中的无限精彩。

立足前沿,引领尖端研究

“微纳光学”顾名思义分为微米光学(简称微光学)和纳米光学两部分,即微米和纳米尺度上的光学研究。”付永启在接受采访时,首先谈到了微纳光学的研究情况。

据付永启介绍,微光学是基于微细加工技术、研究微米尺度的微光学元器件设计、制作以及应用的学科。而纳米光学主要研究光的空间传播范围在纳米尺度时的倏逝波特性,并通过基于近场光学结构的纳米探针来描述和控制的过程及应用。

“在纳米光学研究中,作用于近场的光学系统突破了传统的衍射极限限制,能够对纳米光学结构进行空间分辨率在纳米量级的分析;同样,通过基于亚波长光学结构或器件,能够实现高密度的数据存储,不但可以实现微米范围的成像,也可以实现高清晰度的相位合成、单分子探测以及局部区域光谱分析。”

正是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微纳光学自产生之日起,便始终处于研究者关注的中心,并愈发活跃。

虽然我国在微纳光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国际相比,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转化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总的来看原创性技术太少,能够转化为产业、推动光电子产业发展的更少。

付永启认为,要使微纳科学与技术为人类造福,必须从基础研究做起,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紧密结合产业领域发展需求,准确把握市场方向,重点攻关,进而带动全面发展。

而付永启的研究成长过程,也恰巧暗合了微纳光学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以点带面的发展路线。

世界微纳光学蓬勃发展的1990年代,付永启走进了这一领域。

1994年,付永启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读博士,“当时是跟导师一起做国家航天‘921’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动态目标发生器’的研究,我主要负责曲面光刻的研究。”那是他接触到微光学并逐渐对微光学元器件的设计制作产生兴趣的开始。

在博士后研究阶段,付永启又接着在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制作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随后为了开阔视野、提升研究能力,付永启于1998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精密工程与纳米技术中心作研究员,借助当地优越的软硬件条件继续深入开展微光学以及后期纳米光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在新加坡,通过与科研院所及工业界的合作,付永启开展了多个横向和纵向项目研究,接触到了微电子、微机电系统(MEMS)、微纳加工、纳米计量、及生化分析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先后完成了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

2001年,付永启将目光专注到了一种新的微纳光学元件一步加工制作方法―聚焦离子束制作技术上,经过两年的反复研究、实验,终于获得成功并使技术逐渐成熟。

付永启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实现了微光学元件与光电子元/器件的集成一体化,即利用聚焦离子束技术直接一步将微光学元器件甚至纳米光子元器件与光电子器件集成于一体,从而达到直接控制光束的目的。这一技术摆脱了传统的采用离散光学元件对激光束进行准直或聚焦的方法,不但减少了系统元件数,而且节省了空间,更容易实现系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对微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他还发现了两种材料,它们在聚焦离子束轰击下具有材料自组织成型特性,该特性可直接用于微光学元件的结构成型。以该技术为基础,能够制作出几种特定的微光学元件,包括微正弦光栅、微闪耀光栅等。

此外,付永启还利用聚焦离子束直接写入法和辅助沉积法成功实现了微光学元件与光电子元/器件的集成一体化,为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微型化、平面化提供了制作技术保障。该集成一体化元/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生化、通信、数据存储等领域,至今仍在应用,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离子束技术在微电子行业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微电子工业上材料、工艺、器件分析及修补的精度和速度,目前已经成为微电子技术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由于它集材料刻蚀、沉积、注入、改性于一身,有望成为高真空环境下实现器件制造全过程的主要加工手段。

毅然回国,助力产业发展

2007年,付永启放弃国外优越的待遇和生活,带着累累硕果和先进理念回国,受聘于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9年的国外工作和生活经历,使付永启真正体会到“国家”二字的含义,而回国发展也正是其心之所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转变,目前国内微纳光学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特异性材料的微波天线、隐形技术、纳米光刻等几部分,研究趋势也朝着更加实用性发展,包括军用和民用。而在产业方面,付永启认为应重点结合能源和生命科学等热门领域的需求,积极探索,主动推进,研发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如高效率光伏电池、光热疗法治疗癌症、多通道微型生化传感器等。

在学校和所在团队的支持下,付永启在纳光子结构、元器件及其应用方面取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目前主要在纳光子结构的精细聚焦及成像研究,包括基于纳光子结构的超分辨聚焦成像、负折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近场表征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推进其尽快走向应用。

多年从事理工科学研究的付永启,处处透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他看重学生的做事态度胜过考试成绩,鼓励学生积极与其他学科的人员交流,在学科交叉中探寻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新的研究切入点。

他认为创新更加需要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和多维度的思维模式,有源之水才能长久,有本之木才会繁茂。

他喜欢历史、地理、天文、摄影等偏重人文的内容,注重精神层面的丰富与充实,并认为这才是人做事的动力和源泉。

他热爱音乐、喜欢旅游,在音乐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大千世界里感悟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可贵。

光电子科技研究范文第8篇

据了解,今年8月14日和9月5日,500kW发电车移动式、25MW站间移动式两类装置先后在贵州电网铜仁供电局和都匀供电局安装调试完毕。今年内贵州电网还将完成对500kV息峰变电站等8个地点的直流融冰装置安装工作。

目前直流融冰对于覆冰架空导线是最直接、有效,可靠的融冰方式之一。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针对今年初的冻雨覆冰灾害特点和网架结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直流融冰技术方案,并根据不同应用需求提出了固定式、站间移动式和500kW发电车移动式三种类型直流融冰装置方案。其中,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容量为60MW,主要用于500kV线路融冰,站间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容量为25MW,主要用于220kV线路融冰。

随着一项大电流试验的融冰电流以400A/min速度升至4000A,试验线路和直流融冰装置各设备运行正常,15min后500kV福施Ⅱ回线路最高温度达到43℃,各项试验数据均达到计算值,整个试验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山东电力研究院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日前,山东电力研究院化环所周少玲高工负责的《炉水中微量氯离子测试方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磷酸盐中氯化钠含量的方法》两个项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获得两项发明专利。

针对火力发电厂运行机组炉水中氯离子含量高易引起设备腐蚀、损坏和降低机组热效率,而现场测定炉水中氯离子含量又非常困难的实际问题,周少玲提出了适用于现场的炉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同时针对炉水中氯离子超标,导致汽水品质恶化、增加排污率等问题,周少玲又发明了一种易于操作,能够快速准确测定磷酸盐中氯化钠含量的分光光度法。

通光镀银高强度合金线芯TG系列电线电缆通过鉴定

近日,中国人民某军事代表室在江苏海门主持召开了通光镀银高强度合金线芯TG系列电线电缆鉴定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3研究所,哈尔滨理工大学、江苏通光电子线缆有限公司及用户共6个单位的2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成立了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江苏通光电子线缆有限公司所作的《产品研制总结》、 《质量分析报告》、《试验情况》、《标准化检查报告》、《经济性分析报告》、《鉴定检验报告》、客户提供的《用户试用报告》、《军代表室鉴定意见》,会议审查了相关资料,进行了充分讨论,最终一致认为由江苏通光电子线缆有限公司研制的镀银高强度合金线芯TG系列电线电缆满足国军标要求;技术文件资料完整齐全、符合标准化要求;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运行有效: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完好,工艺稳定成熟,能满足生产、测试要求;原材料供应有固定来源,供应渠道有保障,满足批生产要求;产品的性能参数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要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以替代进口。因此,该产品通过鉴定。

光电子科技研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半导体照明;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90-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我国建成一大批新型城镇,各城市的亮化工程以及居民如火如荼的家装工程都推动着照明产业的迅猛发展。随着全球对发展低碳经济取得共识,在照明产业方面,传统的白炽灯、气体放电灯等照明设备因能耗高逐步被新兴半导体照明替代。半导体照明是使用LED作为光源的照明。作为目前全球新一代光源,LED因其节能、环保、显色性好、寿命长等优点,被称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照明光源。我国的LED产业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引导下,实现快速发展。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统计,我国各类LED相关规模企业已超过6000家,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其中封装、应用类企业总数已超过5000家,2011年国内总产值已超过1500亿元,十二五期间将超过5000亿元。

二、半导体照明产业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分析

半导体照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学科跨度大、产业链长、技术和应用更新快的行业,人才需求量巨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新增将超过200万人。其中,复合型高端产业领军人才的需求约5千人,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约5万人,专业技术和研发人才需求约20万人。预计到2015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从业人员将超过400万人。然而,由于LED半导体照明技术尚属于新兴技术,涉及的专业门类比较繁多,包含了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微电子、光学、热学、机械等诸多方面,我国高校尚没有相应对口的专业设置,因此当前我国半导体照明企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人才紧缺是当前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1]。就半导体照明产业而言,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人力资源配置、人才供应不足,无法满足产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2)产业链高端的核心技术人才匮乏,制约了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进步。(3)教育资源的不足与职业训练体系的缺位,限制了人才引进以及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提高。(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企业综合成本提高,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从宏观上看,企无人则止[2]。半导体照明行业缺少企业的发展和支持就失去了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必须要找到解决行业人才短缺的办法。

三、构建产业联盟-企业-高校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人才培养的出路在于要内培外训,坚持培养,半导体照明产业业内多名专家和学者已经达成共识: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LED产业人才培养也只有在产学研合作的框架下才能满足企业需求。因此,为应对半导体照明产业人力资源短缺的难题,作为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开发体系的建设者、相关政策制定的推动者的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联合300余家会员企业与国内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在LED封装、芯片制备、LED产品测试、照明产品光学设计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探索。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在深圳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五邑大学、杭州中为光电等具备LED研究设备和研发能力的单位建立了11个半导体照明培训认证基地,培养半导体照明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搭建如图所示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左图所示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实际上是基于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学院合作框架简历的人才培养系统。整个系统围绕人才培养核心任务,CAS产业联盟作为企业和高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在高校和企业建立的人才培养基地从高校选择学生培养后输送到企业,也从企业选拔员工进行技能提高培训后反哺到企业,可以源源不断地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联盟与高校及研究所对应的学院和研究团队开展LED研发、测试、产品应用等方面的合作,既提升了企业的研究水平,又能促进科研机构的研究产业化。笔者作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骨干教师,负责了三期一共160名学员参加的半导体照明封装及应用工程师培训、认证及就业推介工作,三期学员在联盟从高校、企业、研究所聘请的半导体照明专家的带领下系统学习了LED产品生产、研发、测试、应用相关知识,在通过联盟认证考核后获得了半导体照明工程师资格证书,并被深圳瑞丰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宁波升谱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宇极芯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半导体照明企业录用,走上了LED研发和应用研究的工作岗位。

结合桂电人才培训基地的成功为行业培养160余名研究人才实际情况来看,CAS产业联盟联合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的11个半导体照明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确实为半导体照明产业输送了大批研究人才,缓解了企业研究人才短缺的局面。笔者相信随着CAS产业联盟在全国更多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更大规模和更多数量的人才培养基地,随着高校及企业更加坚定走产学研合作道路的信念,随着高校陆续开设LED相关专业,企业加大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定可大大缓解并最终解决半导体照明产业研究人才短缺的问题。

四、结论

半导体照明行业人才培养尚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半导体照明行业作为快速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新兴技术行业对人才有大量需求,为了适应产业的发展,必须结合产业背景,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产学研结合的优势,才能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燕生.LED人才培养切忌急功近利[N].中国电子报,2012,(4).

[2]高铁成.半导体照明人才培养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6).

光电子科技研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光电倍增管 性能研究 应用研究 研究进展

光电倍增管的缩写为PMT,其是一种基于光电子发射、电子光学以及二次电子发射等理论,将微弱入射光转变为光电子同时得到一定倍增的一种高灵敏性的增益器件。对于光探测领域而言,光电倍增管拥有着独特超高的灵敏度,同时还拥有快速响应等众多技术优势。而光电子技术一定会发展成新的知识经济,以此在新技术领域产生更多的生产力。

1 光电倍增管具有的特性

第一,暗电流。光电倍增管即使在没有光入射的情况下,也有微弱电流流过。将其称为暗电流。作为微小电流、微弱光使用的光电倍增管,希望暗电流尽可能小。因热电子发射受到光阴极面的直接影响,因此使光电倍增管所具有的温度加以降低,可以有效地降低暗电流。但是用冷却法降低暗电流时,只能减到漏电电流的水平,并不是可以无限制的降低暗电流。

第二,时间特性。对时间分辨率有较高要求的试验,要求时间特性一定要好。一般上升时间被定义为输出脉冲高度值从10%达到90%的时间。下降时间则反之,输出从90%回到10%的时间。在响应时间测试过程中,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测试条件很苛刻。脉冲输出信号会发生波形失真的现象,容易引起误差。而渡越时间是指从入射光入射到光阴极面起,到输出脉冲出现为止的时间。

第三,稳定性。稳定性受到其自身特性、环境条件、光阴极面种类以及工作状态等众多因素所决定。造成光电倍增管出现输出不稳定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光电倍增管内残余碱金属、残余气体、焊接不良、接触不良、跳火、结构松动以及极间放电等。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测试稳定性时,使用连续入射光,记录直流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一般,光电倍增管的稳定性在工作初期变化较大,随时间推移而稳定。因此应用时建议先将光电倍增管稳定(预热)30分钟后再进入工作状态。

第四,脉冲线性,光电倍增管所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便是脉冲线性,出现空间电流、电压再分配、光电阴极所具有电阻率、信号电流导致的负载电阻出现负反馈等均会造成非线性状况的发生。如果正常合理使用时,多数的光电倍增管可以实现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线性工作。诸如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R364型号的光电倍增管,当其输出偏离2%时,脉冲线性可达100mA以上。可应用于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

2 光电倍增管应用研究进展

人们对于光电倍增管已经研究了几十年,其应用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如光学、自动化等领域。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其生产工艺、设备、技术水平也会逐步随着更新,在参数上也得到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之上,还会出现很多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光电倍增管。

杨昆(2013年)[1]提到,多阳极倍增管是一类新型光电输出元器件,因其具有紧密空间构造、低噪声以及高增益等独特性能,使其在列探测器以及位置探测器中拥有着非常广泛的使用,特别是采取金属通道结构的倍增极结构之后,多阳极倍增管所具有的性能获得了极大的改善,每条输出存在的串扰不大于2%,已经实现大量的应用在阵列探测器中。日本HAMAMATSU研制的R5900系列的金属通道形式的倍增极结构是最为典型的器件,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买买提吐送・买买提明(2013年)[2]提到,任何生物都是一个发光源,只是由于不同生物发光的能力都相对较弱,人们肉眼通常都看不见,才会认为生物不会发光。一般光强在几百光子以下时,被人们称为是超微弱光。生物体所发出超微弱光的光强都是恒定不变的,如果光强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生物体发生了病变。因此,在医学领域研究通过利用光电倍增管制作探测光强的仪器,并利用生物体的这种特性来测试生物体是否发生了病变。所制作出来的这种仪器通常都会将设备前端制作成一个暗室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生物体所发出的光较为微弱。

表面污染监测仪包含全身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C2门)、手足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和便携式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之前该类产品采用的探测器为流气式正比计数器,相比于闪烁计数器,其优点是无本底。但由于需要充气,需要携带储存工作气体的钢瓶,进而对仪器工作寿命和便携性带来了不足。现在表面污染监测仪逐渐采用闪烁计数法,通过光电倍增管和复合闪烁体(塑料闪烁体+ZnS(Ag))来对监测对象表面α、β进行计数,进而实现表面污染检测。

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小型端窗双碱光电倍增管CR332型光电倍增管,采用环形聚焦+直线聚焦结构(Circular and Linear-focused ,C+L),这个结构兼具了环形聚焦结构的紧凑与直线聚焦良好的线性特性,并且迎合市场小尺寸便携式表面沾污仪的需求。受到市场的一致好评。CR332型光电倍增管具有高增益、高信噪比、高稳定性、时间响应快、低本底、能量分辨率好等诸多特性集于一身,主要应用于核辐射测量、液位监测、核素识别、手脚表面沾污仪、体外诊断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光电倍增管作为诸多领域研究的重要探测工具,诸如分析化学、天文学、分子物理学、医学成像以及高能物理学等。随着今后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电倍增管能够应用的领域也将不断地扩大,而其对科技进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Photomultiplier Tubes. HAMAMATSU (2015).

[2]杨昆,刘新新,李晓苇.基于硅光电倍增管探测器的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3,06(13):95-96+98.

[3]买买提吐送・买买提明.光电倍增管在磷酸液声致发光实验中的应用[J].应用声学,2013,04(04):325-331.

上一篇:中医调理教学范文 下一篇:环境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