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蛋白范文

时间:2023-03-06 01:04:44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术

国内外研究发现,non-HDL-C/HDL-C比值对糖尿病心血管病的风险预测优于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而对于non-HDL-C/HDL-C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non-HDL-C/HDL-C比值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67例,男141例,女126例,平均年龄(62.97±9.66)岁。冠心病诊断标准根据国际通用的直径法,即冠状动脉造影至少一支冠脉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者确定为冠心病,即冠心病组;冠脉造影各支冠脉管腔直径狭窄

基本资料:每例入选患者详细记录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冠心病高危因素,如吸烟,口服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他汀类药物等。

生化指标测定:入选患者于入院后第2日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5mL,肝素抗凝,以氧化酶法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用直接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如果TG

冠状动脉造影及结果判定:所有对象均采用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的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多投照,结果由3位冠心病心导管专业医师评定。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3组,单支病变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任意一支狭窄程度≥50%。双支病变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任意二支或左主干狭窄程度≥50%。多支病变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均有病变或左主干合并右冠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测。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各组间具有方差齐性且符合正态性分布的,采用t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绝对数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non-HDL-C/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non-H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

结果

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BMI、SBP、DBP、脉压、平均压、TC、TG、LDL-C、VLDL-C、APOAl、LP-a、GLU,口服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他汀类药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APOB、Hs-CRP、UA、LDL-C/HDL-C、nonHDL-C/HDL-C、Gensi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各亚组non-HDL-C/HDL-C比值比较。亚组分析显示,non-HDL-C/HDL-C比直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

non-HDL-C/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及Spearman相关分析均表明,冠心病组non-HDL-C/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284,P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Gensini评分为应变量,以年龄、TC、apoB、Hs-CRP、GLU、UA、non-HDL-C/HDL-C比值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non-HDL-C/HDL-C比值与Gensini评分独立相关(P

讨论

non-HDL-C是指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外的所有脂蛋白中的胆固醇总和。2002年Vera Bittner等研究显示151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的患者,随访5年,结果显示non-HDL-C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的独立预测因子。特别是对甘油三酯正常的患者,non-HDL-C的预测价值优于LDL-C。2009年Robinson等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该Meta分析纳入了包括4项他汀药物试验、6项贝特类药物试验在内的30个降脂试验,共132 021例对象,结果显示,对他汀组人群,non-HDL-C每降低1%,冠心病相对危险降低0.99%,降低non-HDL-C与减少冠心病两者之间有着1:1的关系。2014年,国内张鹏睿等发现血糖升高组的Tc、LDL-C、HDL-C、TG、non-HDL-C均较血糖正常组显著升高(P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血脂比值在全面评价机体致动脉粥样硬化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平衡状态方面要优于单项血脂指标。2012年Jung CH等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单项血脂指标,non-HDL-C/HDL-C比值可更好地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病和预后风险。2013年SeWon Kim等证实non-HDL-C/HDL-C比值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葡萄糖耐量受损的重要预测因子,也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血脂指标m。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组non-HDL-C/HDL-C比值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non-HDL-C/HDL-C比值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P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第2篇

我们身体里的血脂像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都是不溶于水的物质,它们都要和特殊的蛋白结合才能在血液中如鱼得水,畅行无阻。就像有人喜欢红色法拉利,有人钟情加长林肯那样,不同的脂蛋白上的乘客也各有千秋。脂蛋白用超速离心法主要分为4大类: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转运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负责把肝脏合成的胆固醇送到全身,而高密度脂蛋白呢,它像一部环卫清洁车,负责将身体各处的胆固醇带回肝脏处理并通过胆道排泄。每天都是这些忙忙碌碌的勤劳的小东西在打扫我们的“血管大街”,不然的话许多垃圾就会堆积如山,渗入血管内皮细胞铺成的路面,久而久之就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大量临床资料已经证明,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现在您明白了吧,这高密度脂蛋白并不是无关痛痒的小人物。因此,如果您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或是有吸烟、肥胖、周围血管病变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1.0毫摩尔/升(mmol/L)就需要积极治疗。那么,具体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呢?

调整生活方式

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缺乏运动、吸烟、超重、喜欢甜食都会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因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过一种健康自然的生活显得至关重要。要是您想离冠心病远一点,下面这几点建议会有帮助:

1.低脂饮食 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甜食和精制食品;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多吃植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以及鱼类,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

2.加强体育锻炼每周有氧运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除了跑步外,其他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游泳、跳健身舞等也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体力活动能够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又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但老年人活动量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

3.减轻体重

4.戒烟吸烟者(每日超过20支)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所以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

5.少量饮酒很多人平时喜欢饭后喝点红酒,因为饮酒可剂量依赖性地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但是酒精热量很高,很容易造成热量过剩而导致肥胖,长期饮酒对肝脏也不利,所以不提倡大量喝酒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药物治疗

如果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后收效不显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降脂药物。

1.贝特类(如非诺贝特、吉非贝齐)在降低甘油三酯同时也升高5%〜20%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特别适合甘油三酯偏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又偏低的人。

2.烟酸类可以提升15%〜3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目前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最有效的药物。

3.他汀类(如立普妥、舒降之等)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同时也升高5%〜10%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适合那些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又偏低的人。

4.噻唑烷二酮类(如文迪雅)可以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5.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ω-3和ω-6脂肪酸,深海鱼类里面含较多ω-3脂肪酸,而豆油、核桃里含较多ω-6脂肪酸。我们平时可以多吃这些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它们可以加速脂肪分解,促进胆固醇通过胆汁排泄,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治疗高密度脂蛋白减低

的病根

临床上能引起低高密度脂蛋白的疾病很多: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感染,一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类固醇激素、孕激素制剂等都会引起低高密度脂蛋白。

血液中的血脂异常可能只是潜藏疾病的冰山一角,所以,我们拿到异常的血脂检查报告,应及时咨询医生,而不是盲目吃药。只有这样,调脂治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建平教授每周一下午在上海仁济医院东院有特需门诊,每周二、五上午在上海同仁医院有专家门诊)

封面专家

刘建平教授,医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上海市同仁医院(仁济医院长宁分院)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任中国农工上海市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三届委员等职。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第3篇

山西 邢国柱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是动脉管壁的脂质浸润和炎症反应。因此,纠正血脂异常对防治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当前医学界公认的干预靶点就是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好评,并成为防治血脂异常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目前仍有60%~70%的心血管事件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流行病学的研究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40毫克/分升即可成为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HDL-C每升高1毫克/分升,则可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2%~3%。既往的研究已证明,他汀类药物、烟酸等均能升高HDL-C的水平,但升高的幅度有限。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新药的研发,其中有关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Torcetrapib的多项研究结果已经公布,并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研究结果表明,血脂异常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同时,若联合应用Torcetrapib进行治疗可以使其HDL-C的水平升高50%~60%,并使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5%~20%。但令人失望的是,经过这样的治疗所获得的HDL-C水平的升高并没有给这些患者带来预期的临床结果,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依然在进展,而且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反而有所升高。这除了归咎于torcetrapib靶点外的不良反应外,也让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一直被视为好胆固醇的HDL-C。其实,将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并不十分确切,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3点理由:

1.HDL-C包括了两个组成部分,即HDL(高密度脂蛋白)和C(胆固醇),前者可将后者从动脉壁上运载到肝脏内分解,这一过程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极为有利。而胆固醇在这一过程中只是一种排泄物,无“好”可言。但由于对高密度脂蛋白的提纯或检测难度较大,当HDL-C将胆固醇排泄后,剩下的具有排泄胆固醇功能的载体(前β-HDL)却无法被检测到。因此,目前临床上只能通过检测患者的HDL-C水平来判断其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2.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中,高密度脂蛋白运送胆固醇到肝脏是持续进行的,如果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使这一过程受到阻抑,那么HDL-C的升高则无临床意义。

3.从适用的观点看,在没有外来因素干扰的前提下,一个人的HDL-C水平基本可以反映其HDL的水平。但由于大多数人都会通过服药来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他们的HDL水平又怎么能反映HDL-C的水平呢?总之,用药物干预HDL-C的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诸多影响因素尚待阐明。新药的开发应着眼于既能升高HDL-C的水平,又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目前的共识是,升高HDL-C水平应兼顾“质”和“量”两个方面,而对质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在众多新的干预靶点中,与HDL-C相比,载脂蛋白(如ApoB/ApoA1)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新宠,因为它更能有效地预测患者未来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冠心病; 血脂

The analysis on serum cholesterol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ZHAO Hong-j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uoyang, Henan 471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TC/HDL-C in the risk of coronary disease.Methods Patients with coronary disease were screened from January 2009 to January 2011, and then divided into SAP group and UAP group, besides, health group was set for healthy people. Blood lipid test results and abnormal rate of blood lipid index were analyzed.Results Patients with coronary disease and health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lood lipid test results and abnormal rate on TC, TG, HDL-C, LDL-C, and TC/HDL-C.Conclusion TC/HDL-C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dex in judgment risk of coronary disease, its sensitivity is higher than the single blood lipid index.

【Key words】 Total cholestero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oronary disease; Blood lipid

血脂主要是指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和类脂,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脂肪代谢紊乱已是冠心病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大量的研究发现,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风险性有着密切的关联性[1]。总胆固醇水平越高,患冠心病的风险性越大;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患冠心病的风险性为负相关性[2]。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可作为预测冠心病风险程度的指标。本文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评估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在冠心病风险性判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筛选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依照WHO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排除了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和肺栓塞等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2.9±8.3)岁;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63.2±8.2)岁。此外,收集整理同时期健康体检者64例为健康组,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63.4±7.9)岁。三组试验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均按要求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3],使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仪[4],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5]。血脂指标检测参考的正常值范围为:总胆固醇(TC)3.0~5.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3~3.1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1.55 mmol/L,甘油三酯(TG)0.4~1.80 mmol/L,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4.98。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Excel数据库,采用t检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的计量资料。χ2检验分析采用率表示的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 血脂检测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TC、TG、HDL-C、LDL-C和TC/HDL-C分别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脂检测指标异常率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脂检测TC和TG的异常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均显示,实验室血脂检测异常是判断冠心病风险性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2,6,7]。血脂过高容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血管管腔变窄,影响心脏供血供氧;与此同时,粥样斑块很容易脆化脱落,形成栓子,栓子小多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栓子较大阻塞冠状动脉,形成心肌梗死。然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本是一种保护性蛋白,在高血脂的情况下,促进了其在肝脏的灭活,使得病情进一步的加重。Kappelle PJ等[7]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主要的不良心血管事件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有密切的关系,而与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和蛋白尿无关。Song YY等[8]研究者发现,中国女性食用高胆固醇饮食会增加不利影响的风险性。血脂的变化伴随着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研究发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性预测指标之一[9]。大量的研究已经充分的肯定了血脂各个指标在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判断上的重要作用[10,11]。虽然本研究中将糖尿病患者排除在外,但是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威胁。Tohidi M等[12]研究者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依然总结出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是判断心血管病变的合理的血脂指标,这正充分说明该指标应用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判断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的结果显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浓度均高于健康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低于健康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均大于4.89。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脂检测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异常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异常率远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Maki KC, Davidson MH, Dicklin MR, et al. Predictor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wall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progression in men and women at moderat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J Clin Lipidol,2011,5(3):141-151.

[2] Adak M, Shivapuri JN. Serum lipid and lipoprotein profile abnormality in predicting the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attending NMCTH, Birgunj[J]. Nepal Med Coll J,2010,12(3):158-164.

[3] 缪云翔,王晶敏.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与胃癌的相关性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5):834-835.

[4] 顾汉信.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及其比值与结肠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5):974-975.

[5] 何守搞.85例胃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的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5):732-733.

[6] Manickam P, Rathod A, Panaich S, et al. Comparative prognostic utility of conventional and novel lipid paramete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prediction: do novel lipid parameters offer an advantage?[J]. J Clin Lipidol,2011,5(2):82-90.

[7] Kappelle PJ, Gansevoort RT, Hillege JL, et al. Apolipoprotein B/A-I and total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s both predict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dependently of nonlipid risk factors, albuminuria and C-reactive protein[J]. J Intern Med,2011,269(2):232-242.

[8] Song YY, Gong RR, Zhang Z, et al. A high-carbohydrate diet enhances the adverse effect of the S2 allele of APOC3 SstI polymorphism on the TG/HDL-C ratio only in young Chinese females[J]. Braz J Med Biol Res,2011,44(6):524-530.

[9] Liu YL, Qian HX, Qin L, et al. Serum LDL-C and LDL-C/HDL-C ratio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lymph node stages in male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1,58(106):383-387.

[10] 黄飞雄,吴晓.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预测冠心病危险程度的评价[J].临床荟萃,2010,25(19):1692-1693.

[11] Yokokawa H, Yasumura S, Tanno K, et al. Serum low-density lipoprotein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as a predictor of futu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ng men in a 2.7-year cohort study of a Japanese northern rural population[J]. J Atheroscler Thromb,2011,18(2):89-98.

[12] Tohidi M, Hatami M, Hadaegh F, et al. Lipid measures for prediction of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adults: results of the 8.6 years follow-up of 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J]. Lipids Health Dis,2010,23(9):6.

[13] Nair D, Carrigan TP, Curtin RJ, et al. Association of total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with proximal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detected by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J]. Prev Cardiol,2009,12(1):19-26.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尿酸;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LDL-C)增高是冠心病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已广泛用于降脂治疗第1目标[1]。2001年的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第31版成人治疗指南依据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提出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这一新的概念,并将其作为降脂治疗的第二目标[2]。另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清尿酸(UA)浓度增高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为进一步了解血UA、non-HDL-C及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笔者通过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7月的男性健康体检者,排除肝、肾、心脑血管疾病,无痛风病史218例。血尿酸浓度>380μmol/L为高尿酸组,血尿酸浓度

1.2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规定做好仪器校准和定标;分离血清用变频离心机。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测定均用酶法试剂及配套定标液。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质量控制,用Forst公式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non-HDL-C=TC-HDL-C。

2结果

本次共有218例调查对象,其中高血尿酸组117例,正常对照组101例。高血尿酸组的各项数据为:UA:431.65±50.5μmol/L;TG:1.26±0.62mmol/L;TC:4.35±0.69mmol/L;HDL-C:1.09±0.52mmol/L;non-HDL-C:3.31±0.71mmol/L。正常对照组各项数据为:UA:260.1±55.3μmol/L;TG:2.55±1.60mmol/L;TC:4.36±0.89mmol/L;HDL-C:1.55±0.53mmol/L;non-HDL-C:2.85±0.75mmol/L。高血尿酸组与正常组比较,non-HDL-C、TG有明显的差异(P

3讨论

高尿酸是指由于嘌呤代谢异常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而高脂血症与高尿酸血症有相似的致病因素。尿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取决于尿酸的生成和经肾脏排出之间的平衡关系,生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都将导致血中尿酸的增高[3]。血尿酸升高与TG、non-HDL-C的增高密切相关,与TC、HDL-C无明显关系。高尿酸血症常伴发代谢综合征,其原因为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会干扰脂质代谢,加重血脂代谢紊乱[4]。而血脂代谢分解产生的酮体又阻碍血尿酸的排泄,使血UA水平增高,同时游离的脂肪酸代谢诱导代谢综合征转变的副产物,降低了UA的排泄,使血UA升高。

高UA血症与血脂异常、肥胖之间可能有某些遗传或获得性遗传共同缺陷,使高UA血症常伴高血脂[5]。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是除HDL-C以外的所有脂蛋白胆固醇的总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动脉壁造成动脉壁增厚,可以诱发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与凝血过程,发生脂质浸润,最终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因此高尿酸血症与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血尿酸浓度。

参考文献

[1]刘梅颜,胡大一.高尿酸血症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冠状动脉风险的联合评估价值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06,(92)86:678-680.

[2]许翔,陆元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检验医学,2006,7(21):324-327.

[3]Jiang R,Schulze MB,Li T,et al .Non HDL cholesterol and apotipoprotein B predic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among 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2004,27:1991-1997.

[4]GRUNDY SM .Low-density lipoprotein,non-high-density lipoprote in,and apolipoprotein B as targets of lipid-low ering therapy [J].Cir culation,2002,106:2526-2529.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第6篇

【关键词】血脂康;洛伐他汀;HDL-C

【中图分类号】R5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052-01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年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III)认为,甘油三酯(TG)水平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旨在评价血脂康在治疗低HDL-C血症的疗效及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选择门诊未经治疗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31~76岁)。符合入选标准(ATPⅢ对血脂水平的分类:HDL

1.2 方法:入选血脂康组患者接受血脂康(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200mg/d;入选洛伐他汀组患者接受20mg/d。初试治疗1周,不能耐受初试剂量者退出试验。然后进入为期12周的持续期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前和(或)治疗中出现肝、肾功能障碍者剔出治疗组。达标后(ATPⅢ对血脂水平的分类,HDL>1.04mmol/L或>40mg/dl)长期维持治疗。两组患者只接受ACEI或ARB降压治疗(拒绝噻嗪类利尿剂降压,排除对血脂的影响)。

1.3 疗效判断标准:有效:经为期12周的持续期治疗达标者(HDL≥1.04mmol/L或≥40mg/dl)。无效:经为期12周的持续期治疗未达标者(HDL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参数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后有效率比较:血脂康组有效18例,有效率为52.9%,洛伐他汀组有效20例,有效率为58.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治疗后血脂变化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前HDL-C0.92±0.05(0.97~0.87)mmol/L,治疗后HDL-C1.64±0.45(2.09~1.19)mmol/L;洛伐他汀组治疗前HDL-C0.91±0.03(0.96~0.88)mmol/L,治疗后HDL-C1.71±0.44(2.15~1.27)mmol/L。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3 不良反应:血脂康组腹泻2例、皮肤瘙痒1例。洛伐他汀组发现肝功能损害1例,ALT轻度增高,其数值低于正常高限3倍。

3 讨论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会议(ATPⅢ)把低HDL-C血症分层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外的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包括其他主要危险因子在内(吸烟、高血压:BP≥140/90mmHg、早发性CHD家族史-男性直系亲属55岁)的高危人群,10年内患冠心病的危险>20%,即使尚未患有明确的冠心病,他们是冠心病危险性最高的人群(冠心病等危症)[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的反应是血管内皮功能受损。除了富含甘油三酯蛋白对血管内皮功能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外,高脂餐后HDL的保护作用的减弱,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全过程[2]。文献报道显示,服用血脂康平均4年,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RR)降低60.8%[3]。

本研究表明,血脂康除了降低LDL-C还能有效升高HDL-C,明显降低冠心病高危人群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危险率,这与血脂康富含洛伐他汀等多种羟甲戌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麦角甾醇、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其他协同成分的综合作用有关。在整个对照研究中,血脂康没有出现消化道肿瘤及肌痛、CK及ALT升高等毒、副反应。作为天然调脂药,与化学他汀药物一样,血脂康常规调脂也可明显获益。鉴于血脂康的良好性价比,用于社区老年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张立红.血脂康治疗80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信息报,2000,15(21):22

[2] 沈志卫,于善林,孙美珍,等.血脂康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6,76(2):156

[3] 杨文英,邢小燕,林红,等.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8):583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第7篇

方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00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152例健康查体者的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计算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比较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其他血脂数据在两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关键词:冠心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09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06-02

1资料与方法

1.1材料。观察组为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金乡人民医院确诊的300例冠心病患者,男159例,女141例,年龄46~88,平均年龄(59±10)。冠心病诊断依据有心肌梗死病史,或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ST-T改变,或外院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50%的狭窄,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152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88例,女64例,年龄50~89岁,平均

年龄(60±11)。该组所有人员均无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肝病、肾病等病史。采用BD公司真空采血器,空腹清晨采血4.0ml,30min内分离血清。

1.2仪器及试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ayer-1650型,由德国拜耳公司提供。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试剂均购自罗氏试剂诊断公司,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试剂购自北京朗道试剂公司。

1.3方法。采用酶法测定血清TG、TC、HDL-C、,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ApoA、ApoB。按美国CDC标准化要求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C=TC-(TG/2.2+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non-HDL-C)根据Frost公式计算:non-HDL-C=TC-(HDL-C)[1]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血脂均数比较在研究中发现,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G、TC、LDL-C、ApoA1、ApoB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不同性别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HDL-C、ApoA1水平高于男性冠心病患者,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男性患者。

3讨论

血清non-HDL-C水映的是除HDL-C以外所有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代表了所有的致病性胆固醇,这些致病性胆固醇共同作用于动脉内皮,诱发一系列内皮功能障碍[2]。本实验表明:冠心病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研究资料证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3],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在不同性别比较中,本组女性冠心病患者HDL-C、ApoA1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冠心病患者,这可能是由于激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因而,男性较女性更易患病。但确切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4]。

参考文献

[1]刘瑞杰.高脂血症和相关疾病,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55

[2]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Second report of the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fo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2 ment PanelⅡ)[J].Circulation,2011,89:1333-1445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06-01

〖HJ1.4mm〗引言: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因导致血压升高的病因不明而被成为原发性高血压。近年来,我国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者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因此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生概率做出早期判断,对于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1]。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对收治的300例EH患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对收治的300例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HDL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减低组,正常组180例,HDL浓度正常,其中男性123例,女性57例,年龄35―80岁,平均(60.3±10.5)岁;减低组120例,HDL浓度减低,其中男性87例,女性33例,年龄40―80岁,平均(65.3±11.7)岁。所有患者或家属均在研究报告同意书上签字,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

1.2方法:对两组患者3年前和3年后的以下指标进行检测对比:(1)HDL检测。(2)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检测。(3)利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心率变异(HRV)。

1.3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如果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HDL浓度对比:HDL浓度 3年前和3年后相比 减低组下降幅度比正常组明显要大(P

2.2两组患者主要指标比较:减低组3年后的SDDNN要远低于正常组(P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它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我国发病人数1亿多。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缓进型高血压,多见于中、老年人。HDL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及磷脂、胆固醇,能够通过酶和受体把周围组织内含的胆固醇转到肝脏,并对细胞结合起到抑制作用,同时摄取LDC-C,有效预防胆固醇沉淀到动脉壁,因此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可以作为评价EH预后危险性的一个重要指标[3]。最近几年的医学研究也已经证明,血清HDL水平和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血清HDL每增加1mg/dL,原发性高血压伴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就降低2%~3%,所以其对了解原发性高血压预后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和脏器损伤都有重要作用。HRV能反映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因素之一,而HRV恰能够反应出心脏自主神经活性,SDNN则能显示出自主神经是否损害,对心血管可能引起的猝死作出预测[4-5]。本研究中两组患者3年前、后HDL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正常组并没有达到参考范围以下,且两组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低血浆的HDL水平能够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可以帮助患者对心脑血管疾病作出预防。

参考文献

[1] 穆林,吴永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J].新医学,2011(11):1204-1026.

[2] 珠勒皮亚?司马义,陈玉岚,布海力且木?买买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预后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13(8):205-206;

[3] 李迎新,于文武,荆才玉.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0(21):423-424.

[4] 孔渝菡,秦新月,王永红.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04):156-157.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脂血症;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高密度脂蛋白受体

作为临床多发病,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常合并存在, 如何选择药物以更好的控制病情,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要。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对改善预后有协同作用, 具体机制不明。本文就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脂饮食兔肝脏HDLR的作用进行研究, 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实验动物为日本长耳兔(雄性)50只, 体重2.0~ 2.5 kg, 购自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 2 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美国罗氏日立生化仪Modular DPP;WMK-08型电热恒温培养箱, OLYMPUS BH-2型光学显微镜。主要试剂:HDL-C、LDL-C、TC、TG检测试剂盒, 购自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兔抗HDLR, 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 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 DAB显色试剂盒, 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 3 方法

1. 3. 1 动物分组与处理 50只日本长耳兔随机分为五组, 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氨氯地平组、辛伐他汀组及联合用药组, 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及药物组(氨氯地平组、辛伐他汀组及联合用药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 12周后改为普通饲料12周。药物组中12周后氨氯地平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kg・ d);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 mg/(kg・d);联合用药组给予氨氯地平5 mg/(kg・d)+辛伐他汀2 mg/(kg・d)灌胃, 自由饮水。

1. 3. 2 血脂 实验前后禁食, 后耳缘静脉取血, 测HDL-C、LDL-C、TC、TG浓度。

1. 3. 3 肝脏HDLR表达 抗原修复, 3%H2O2、封闭液孵育, 加一抗4℃过夜, 加二抗37℃ 孵育, DAB显色。按Fromowitz阳性细胞半定量分级法[1]观察结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兔血脂水平比较 对照组兔血脂实验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前模型组与药物组兔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末, 模型组兔血浆TC、TG、LDL-C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肝脏HDLR的表达 光镜下见胞浆内棕色颗粒。对照组阳性率90%, 强阳性率10%;模型组阳性率90%, 强阳性率30%, 较对照组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密度脂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 是机体胆固醇从肝外周组织逆向转运回肝脏的主要形式, 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抗炎作用等[2]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肝内HDLR可能通过促进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部位胆固醇的流出, 并摄取高密度脂蛋白(HDL)中氧化胆固醇酯以形成保护体系从而发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其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3]。

氨氯地平是常用的二氢吡啶类长效钙通道阻滞剂, 既往研究显示不仅可以平稳、高效的降压, 还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甚至逆转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 更加显著的减缓颈总动脉内-中膜的增厚 [4]。他汀类药物是作用极强的降胆固醇药物, 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 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等非调脂作用[5], 能有效减缓冠状动脉病变进展。Oqihara等[6]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 氨氯地平联合他汀类药物在稳定斑块、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等方面有协同、叠加作用。

综上所述, 氨氯地平对兔血脂无明显作用, 但可影响肝脏脂蛋白受体表达;辛伐他汀能升高血浆HDL水平, 使兔肝脏HDLR的表达增加。氨氯地平与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对血脂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作用, 但对肝脏脂蛋白受体表达的调节较单药明显, 提示两者联用可以更好的调节脂代谢。

参考文献

[1] Fromowitz FB, Viola MV, Chao S, et al. Ras p21 expression in the progression of breast cancer. Hum Pathol, 1987, 18(12):1268-1275.

[2] Lusis EJ. Atherosclerosis. Nature, 2000, 407(6801):233-241.

[3] 付宝才, 杨林海, 李强, 等. 脂蛋白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关系研究进展. 医学综述, 2005, 11(3): 208-211.

[4] 陈良, 张梅, 萧亚伟, 等. 超声技术评价美托洛尔和氨氯地平对易损斑块的作用.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7, 16(10):898-901.

[5] Yamakawa T, Tanaka S, Kamei J, et al. Pitavastatin inhibit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by inactivating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s1/2. J Atheroscler Thromb, 2003, 10(1):37-42.

[6] Oqihara T, Nakao K, Fukui T, et al. Effects of candesartan compared with amlodipin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s: candesartan antihypertensive survival evaluation in Japan trial. Hypertension, 2008, 51(2):393-398.

高密度脂蛋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51-01

冠心病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供氧失衡导致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知最主要的治病危险因素有: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进期研究表明: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极强的氧化剂。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也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胆红素概述

1.1来源;人体内的全部胆红素均来源于血红蛋白的降解(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包括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血清胆红素的测定方法有重氮法、改良J-G法和胆红素氧化酶法等。

1.2防止脂质氧化作用 血清中游离胆红素、白蛋白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均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防止脂质氧化,脂质的氧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胆红素是生理性的抗氧化剂,对人体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Yamaguchi等从人体尿液中分离和鉴定了胆红素的氧化代谢并做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得出结论都是胆红素具有抗氧化的防御机制。国外许多学者也有诸如此类的报道,Hopkins等的调查,结果证明早期的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1.3增加胆固醇的溶解 胆红素可增加胆固醇的溶解性促使胆固醇经胆汁排出,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浓度,阻止冠心病的发生。有作者认为胆红素具有抑制OX-LDL所诱导的单核细胞的趋化性,阻抑脂蛋白在血管沉积,减缓血管斑块的形成等。这可能是胆红素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进展

来源与组成 高密度脂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其次是小肠。其主要由磷脂、游离胆固醇、胆固醇脂和载脂蛋白A-I所组成。新生的高密度脂蛋白呈圆盘状磷脂双层结构。

高密度脂蛋白的血管保护作用机制 大量的基础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及其载脂蛋白具有直接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保护的作用,促进胆固醇的逆转运,高密度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包括动脉粥样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汁酸的形式排泄。通过胆固醇的逆转运可以减少脂质再血管壁的沉积。ApoAL可以防止LDL被氧化具有抗氧化作用。HDL还具有抗炎作用,由氧化的LDL衍生的氧化磷脂可以刺激血管壁细胞产生单核细胞进入血管所必需的物质,HDL通过抑制LDL的氧化可减轻炎症反应,HDL可以通过胆固醇的逆转运将胆固醇自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外流。动脉粥样硬变内的MCP-1和巨噬细胞的含量均减少也支持HDL及其载脂蛋白具有抗炎作用。

高密度脂蛋白还具有抗血栓、促纤溶的作用,调节内皮细胞。HDL-C是公认的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冠心病的发病率与血清HDL-C水平呈负相关。HDL-C升高能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时AS的危险性增加。血清HDL-C水平越低,发生AS的危险性越高。血清HDL-C每下降0.03mmol/L,冠心病事件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3%。

3胆红素与HDL-C相关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胆红素低于正常对照组。胆红素本生还能抑制人体纤维细胞内蛋白激酶C的活性,而血管壁细胞内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的许多效应是通过活化蛋白激酶C介导的,增高的血清胆红素能阻断低密度脂蛋白脂质过氧化,影响胆固醇的合成和清除并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保护血管壁细胞,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降低冠心病风险的作用。

近期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与HDL-C之间呈正相关。与HDL-C一样,血清胆红素能有效的抗冠心病的发生。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也是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增高的血清胆红素能明显降低血清脂质和脂蛋白,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经研究认为,血清胆红素、HDL-C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新的危险因子,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13]。

4讨论

综上所述:血清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两者联合参考,对冠心病的病情诊断、预后发展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血浆(清)TG增高也是发生心肌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TG的增高常伴有HDL-C水平降低及HDL-C水平升高对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评估冠心病风险时,TG/HDL-C较TG、HDL-C更准确,是一项有临床使用较好的预测指标[14]。

进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浆中低浓度的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5]。目前人们对胆红素水平的降低而导致人体病理生理改变的机理还未十分明了。在SR-BI表达障碍的动物中HDL-C水平升高却也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人类CETP缺陷往往伴随着HDL的升高,而冠脉疾病的危险性也增加[8,9]。

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很多。然而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之间显示了更强的相关性,两者综合考虑对冠心病病情的诊断、预后、病情的观察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是一项临床使用的较好预测评估冠心病风险的较好的预测指标。

由于迄今尚无预测冠心病发生的明确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参考值,将其控制在何种水平方能使其充分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又不至于对人体造成危害,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尹秋生 对胆红素的再认识[J]中华内科杂志 2001,40(5):350-351

[2]杜菊兰 万汝根 胆红素含量与冠心病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 26(10):624-625

[3]来自教材 生物化学检验 224

[4]黄维义 曹林生 贺立群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及其对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23-24

[5]李晶 韩进华 老年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关系研究 河北医药 2010年第15期

上一篇:铁蛋白范文 下一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