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会工作业绩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21:45:52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业绩评价

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为了衡量其既定目标的实际程序,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个人对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的一个评价过程。既是对过程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从会计的不同角度,对企业的业绩评价,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一、财务会计角度(外部角度)

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是现有或潜在的股东、信贷者、供应商,以及其他一些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评价。如,企业的所有者期望所投资企业的收益、现金流量和股利不断增长,股权的经济价值随之提升。因此,企业的所有者比较关注投资回报、收益分配,以及股票的市场价值。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除定期收取利息和本金外,不能分享企业经营成功所带来的回报,必须审慎地评估收回贷款,特别是提供的长期贷款所涉及的任何风险。因此,债权人主要关注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财务杠杆,以及偿债能力等。财务会计角度的企业业绩评价主要采用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财务杠杆、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以及市盈率、市净率等市场价值指标。

二、管理会计角度(内部角度)

企业内部的业绩评价,主要根据预算目标和企业战略来进行。企业的业绩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和经营单位,作为内部各单位业绩评价的依据。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评估经营效率、资源利用情况,以及战略和目标的实现程度,管理会计的企业业绩评价,即可采用贡献毛利、息税前利润、净利润、自由现金流、EVA等财务指标和企业价值指标,也可以采用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等级、送货是否及时等非财务指标。

三、业绩评价的指标

运用财务指标来评估企业的业绩,缺陷如下:

(1)有通过人为调整盈余等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的可能。如,收入的确认、固定资产的折旧、融资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等等。

(2)有短视的可能。如在短期限内,考核部门主管的业绩与部门利润,就可能倾向于短期利润,忽视长期股东的价值,就可能会减少或向后延迟研发项目支出、不培训或少培训、缩减内控支出等。

(3)不同类型的企业的指标设计和计算口径是不一样的。企业间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不存在可比性。

(4)财务指标不能揭示出经营问题的动因,属滞后指标或结果指标。如,收入目标没完成,原因可能是由于产品质量不好,也可能是配送不及时,或还是其他的非财务指标不好,导致订单减少?

(5)一般按月度、季度或年度报告财务指标。

(6)财务结果不能直接反应企业员工作的工作业绩。如,售后服务、客户代表、前台接待等人员的工作业绩。客户满意度、忠诚度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收入,但财务指标无法计量前台接待人员、客户代表和售后服务人员的业绩。

非财务指标包括企业在经营过程、员工管理、市场能力和顾客服务等方面表现的各种指标。良好的非财务指标必将促进企业未来获得良好的财务指标,促进企业的发展,较差的非财务指标必定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必将在未来的财务指标中体现。

四、成功企业的业绩评价

(一)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系统

设计并建立科学、合理、系统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特点如下:

1、指标体系有战略高度

指标体系以顾客为导向,通过学习、成长和激励,以提高员工满意度,通过理解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产品销售进行内部运营有效运作,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2、指标体系以财务业绩评价为立足点

除财务评价指标外,还有如成本费用降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社会贡献率、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增长率等,与财务指标相关联。

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融合

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等,这些财务指标报告企业的经营成果,揭示了企业今后的发展基础,新产品开发能力、顾客满意度等,这些非财务指标报告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当期的竞争力,预示着企业长远的发展能力。

4、突出知识创新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创新。为反映知识创新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需设置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知识与智力资产贡献价值增长率等指标,这些指标要求企业不断地对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加以改进。

5、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合作,紧密、优化

如供应、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研究开发、财务等,强化企业内部部门间能够有效地沟通、协调、合作,避免本位主义的现象,优化了资源配置。

(二)业绩评价的信息获取容易,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业绩评价需要信息支撑。与财务相关的数据可以由财务系统自动生成或对财务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获取,这类数据获取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非财务数据需要单独获取,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甚至需要购买相应的信息,就要从成本效益原则角度,设计非财务指标。

(三)业绩评价贯穿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

业绩评价工作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公司内部的大多业绩评价数据和信息,可随时监测、随时评价。通过考核、监督与控制,就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短时间内予以及时解决,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四)业绩评价结果得到及时应用

业绩评价的好坏,主要看企业业绩评价结果是否得到正确和及时应用,将个人的奖惩与对企业的业绩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个人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全球一体化经济日益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促使企业管理者愈来愈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管理的竞争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从管理会计的角度,设计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系统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业绩评价体系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范文第2篇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自觉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因此,我认真坚持学习公司制定的财管理规定,会计核算暂行办法,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新企业会计制度,研讨新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独立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履行职责,强化服务

工作中,我率先垂范,树立竞争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根据我公司原制定的各类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为进一步规范财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原定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完善,从而逐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为领导决策和管理者进行财务分析提供了可靠、有用的信息。

2、运用财务管理软件,做好会计辅助核算工作

扎实做好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会计辅助核算业务仿真演练和推广应用工作。认真学习会计辅助核算业务操作流程,熟练业务操作方法;通过使用会计辅助核算模块,坚持“优先保证”原则,力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达到了科学管理,提高效益,减少行政运行成本、推选定额管理的目的。

3、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现“阳光”财务建设

积极按照**公司年度审计计划安排,组织专人全面完成财务审计自查任务,及时上报财务审计自查报告。并就审计的问题和建议认真地进行剖析,找出存在问题原因,及时地进行整改。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回顾一年的工作,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个人方面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学习上还不够,业务上缺少创新。财政部门方面主要是:一是随着公司做大、做强,各项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二是风险控制力度欠缺。

三、2015年工作计划

(一)个人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在回过头的时候,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检查核对,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从怎样节约时间,如何提高效率,提高工作业绩,总结经验,从而在百尺杆头更进一步,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

(二)财务部门工作方面:一是当好领导的参谋,确保完成各项指标。重点围绕盘活资产,减少资金占用率,提高企业资产周转速度。二是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提高公司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做好风险防范管理,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范文第3篇

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有序、高质量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促进管理升级、实现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要求的核心基础和重要条件,因此,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是我们国有企业一项重要措施,而做好、夯实会计基础工作管理重点在于明晰职能、完善内容、健全流程、规范标准,有利于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和责任考核。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职责,完善考核评价内容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结合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职责,细化责权流程,完善、考核内容。

(一)制定管理职责明确责权内容

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资采购、实物消耗、成本费用预算、产品耗费的归集核算、分析管控、产品销售及留存等全过程,是一项多环节、多工序、相互紧密联系的系统工作。所以,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划清各级管理职责、明晰相关权利、义务和责任极为重要。

首先,要明确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是会计基础工作主管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在规范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同时负责指导检查考核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包括基层单位业务骨干组成的会计基础工作检查小组,下设综合考核办公室,对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以自查、互检方式进行季度、年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做出正确评价,并予以通报。

其次,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必须对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条例规定,加强本部门、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基础工作依法有序进行。规定各部门、单位负责人是财务管理第一责任人,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支持财务管理部门,规范和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各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完善本部门、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直接责任人,对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会计业务事项进行规范和整改,对违反会计制度行为要坚决制止或向上级报告。

(二)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内容完善评价考核方式

1、健全基础工作内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上级要求,不但要建立实施管理制度,还要结合企业会计工作实际健全、细化会计基础工作操作内容,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制度体系和基础管理两部分,其中制度体系中要包括制度建设和制度贯彻执行;基础管理部分包括会计基础、综合管理、亮点写实等内容。而会计基础部分又包括预算管控、工序标准成本管理、其他基础、会计机构和人员、会计核算、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监督、内控制度、会计档案、ERP操作等;综合管理包括劳动纪律、会计培训、所得税调增、中介、监事会、审计检查及上级处罚通报、内部绩效考核、会计业务知识应知应会等;亮点写实包括当期获得国家职业证书、省部级刊物,受到上级表彰,应用新技术,推进先进操作,管理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参加各项活动获得名次,被上级推荐经验介绍及其他业务和工作有突出表现等。

2、完善考核方式

根据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制度规定,每季度实行百分制考核。定期由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基础工作检查评价小组,组织检查并依据规定标准进行赋分评价。对在会计基础工作达到规定标准以上评为优秀单位给予奖励,规定在一定分数内的单位不奖不罚,对在规定分值以下的单位进行处罚,以此推动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评价流程,完善评价手段

为落实年度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部署,发挥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质、保量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目标,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建立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评价流程。

第一、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上级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体系,包括上级转发、单位承接和自行制定制度,并遵循全面性、有效性的原则加以完善。内控制度体系主要应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规范,会计人员回避及内部牵制制度、建立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额和计量验收制度,固定资产和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和资金管理制度、成本费用核算细则,财务分析、电算化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全面预算、存货管理制度及其他需要承接或自行制定的管理制度。其次,在贯彻执行制度方面,要落实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理和精细、严格、到位的管理理念。检查评价被检单位贯彻执行措施是否科学有效,重点检查学习执行制度痕迹,贯彻落实制度培训记录是否齐全真实,执行制度考核情况,检查会计岗位点评考核记录是否将制度执行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

第二、基础管理方面,按规定内容组织检查,将会计基础、综合管理、亮点写实按规定标准逐项评价,通过开展季度检查不断组织自查整改,总结通报,以此推动企业整体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这里是一个图片三、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标准,规范业务操作行为

为正确评价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业绩和财务管理水平,对会计基础工作确立的内容,应结合实际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实现财务评价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具体标准按内容划分为财务部门基础工作标准和会计人员岗位工作标准两部分。

(一)财务部门基础工作标准

1、制度体系标准

按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和责任落实履行职责方面逐项规范考核标准。

其中,制度建设上要求达到全面、健全并要以文件形式下达。制度建立要做到横向相互结合,覆盖全部专业管理要求。纵向承接有序落实到位,要体现科学、有效、权责明确,流程清晰、简明规范、奖罚分明符合实际。

在制度执行上,要建立执行制度信息考核平台,建立会计人员岗位绩效考核文档记录。要采取宣传、学习、培训等措施,确保全体财会人员财及时掌握、熟练应用会计政策、制度和文件规定,并建立文档记录,同时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责任问责制度,对违反制度规定行为严格进行绩效考核。

在责任落实上,明确专项管理权责范围,人员配备符合规定,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2、基础管理标准

基础管理包括,预算管控、工序标准成本管理、基础工作、综合管理等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逐项制定会计基础工作操作标准。

3、制定检查评价标准

会计基础工作有了健全制度、工作内容、操作标准还要根据要求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评价考核标准,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组织检查考核,进行公平、公正评价。根据需要可采用百分制,实行违规扣分评价方法,定期组织评价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业绩成果。

(二)会计人员岗位工作标准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不但要有健全的业务部门的工作标准,还要结合单位实际设置规范会计人员岗位并明确工作责任、业务内容,更重要的是制定科学的具有约束力的岗位操作标准,以考核评价会计人员业绩成果。会计人员岗位工作标准可分为通用标准和职责标准两部分,同时根据要求设置不同的会计岗位制定相应操作标准。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范文第4篇

一、勇敢报名等于成功一半

首先了解报考范围与条件,若符合条件不要担心年龄大、记忆差或是工作忙等原因,要树立信心和决心,勇于报考。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同负责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报名范围:从事财务会计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在职在岗人员。申报高会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水平、学历、年限,各地方的要求都会有些差异。一般要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取得中级职称后5年以上,学历越高年限要求越短;如是专科需要破格,在资历和工作实绩方面要特别突出。

二、考试内容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此外还需通过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一)高级会计实务考试

《高级会计实务》的考试时间为210分钟,采取开卷笔答方式。考试一般于每年的9月进行,5~6月报名,考试费100元。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分析、判断、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和解决会计工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高会考试会有两个分数线:一个省线、一个是国家线。一般国家线都是60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省线由各省自定,略低于60分,有效期1年。为了能顺利通过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在学习和考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计划得当。在备考中首先应制定复习计划,长计划、短安排,在完成繁重的工作同时精心准备。根据自己的情况订立学习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统筹兼顾各章内容,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学习全部知识。参加高级会计实务考试的考生,一般都是各个单位的财务负责人、业务骨干等,平时工作比较繁忙,所以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一方面不能耽误工作,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通过考试。

2.合理选取教材。最重要的教材就是《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但考试大纲没有解析,很难懂,建议到书店选购一本适合自己的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辅导用书,结合辅导书中例题加深理解。

3.积极参加辅导。参加辅导的好处是,掌握了重点、理解了难点、熟悉了答题技巧,随老师一起学习比自己看书效率高得多。参加辅导培训之前,要熟悉大纲,对大纲的脉络和各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以便带着难点、疑点去学习。培训时,要理清知识的脉络,记好笔记或进行录音,掌握答题的技巧。

4.分析历年试题和适当练习。通过分析历年试题,可以熟悉出题规律,理清出题思路,对考试非常有帮助。在复习过程中,应该80%时间用来研读大纲和辅导用书,20%时间用于做练习。适度练习能够避免考试时“眼高手低”,通过模拟题的练习,还可以提高自己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5.保持良好心态。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保持良好心态非常重要。许多考生已经多年没有参加考试了,现在猛然参加考试,难免有紧张焦虑情绪。如何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乐观心态,把考试当作一个项目进行管理,其他事能做好,考试也一定能做好。“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考试中充满自信,心情就很放松;“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考前拿出充分的时间进行复习,就能水到渠成,顺利通过考试。

6.考中沉着答题,合理安排时间,先易后难。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做题,而要根据题量,对210分钟的考试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一般每题20分钟,做完8道题控制在160~180分钟之间,留30分钟检查、补充。

(二)职称外语考试

高级会计师职称外语考试考综合英语B级或其他语种(每个省不完全一样,还要看当地的要求),每年12月份报名,次年的4月份考试,报名考务费每人54元。职称外语主要有以下6种题型:词汇选项、阅读理解、阅读判断、完型填空、概括大意、完成句子和补全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从其内容看,难度相当于四级。但不考听力,也不考写作,大多为阅读,只有少量的语法。针对职称外语考试题型特点,其复习方法主要是:

1.词汇选项:记单词需要早下手,坚持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背单词,然后再循环复习以前背过的,尤其对英语放手多年的学员;

2.阅读判断:把教材中的文章全部做一遍就可以;

3.概括大意与完成句子:应该重点关注教材新增文章;

4.阅读理解:复习的时候结合后面翻译的中文来看前面的文章,对尽快理解教材内容将会有更大的帮助;

5.补全短文:补全短文从教材出题的概率看在下降,但教材的文章还是不能忽视;

6.完形填空:此类考题要弄透书中的文章;

7.一定要做历年考题,而且要把A、B、C三类考题全做一遍。

另外,符合特别条件的还可以免试。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须按《类别表》要求,在第1.中文Windows 98 操作系统或XP;2.Word 97 或2003 、WPS或金山文字2005;3.Excel 97或2003、金山表格2005 ;5.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或Internet应用;以上类别科目(模块)中选取3个科目(模块)参加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另外还应根据各自岗位和从事专业工作的特点,在第4.PowerPoint97或2003、金山演示2005;6.FrontPage200或Dreamweaver MX;7.VisualFoxPro5.0;8.Access2000 ;9.AutoCAD(R14)或AutoCAD2004;10.Photoshop6.0;11.Flash7.0;12.Authorware7.0;13.Project 2000;14.用友财务(U8)。以上类别科(模块)中选取1个科目(模块)参加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报名费每人10元,考务费每人每个科目(模块)60元,一般是要求考4个模块,大多数人选XP,Word,Excel和用友软件,其中用友软件是必选模块。计算机模块考试对我们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相对不是太难,考试前看看模块的书,做几套模拟题,一般便可通过。另外,符合特别条件的还可以免试。

三、评审论文及上报材料

(一)有关论文事宜

参加高会评审,还需要由本人独立撰写或以第一作者署名的并在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的报刊上发表的财会类论文2~3篇,字数一般要求2 000字以上。且申报人撰写的宣传报道、会议发言稿、简报、资料介绍、考察报告、项目报告、教材、毕业论文、经济技术类报告、译文以及参与编写的工作计划、章程、办法以及事务性、操作性的具体工作方案等材料不能作为参加评审的论文送交评审委员会。对一般的财会人员来讲,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刊登是很不容易的,平常要做有心人,单位或个人可订阅财会类杂志和浏览有关网站,模仿写一些东西并投搞,尽量写些实务性的,避免涉及理论太深的内容。即使写出的论文不能被录用,对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也是有帮助的,只要持之以恒,也就成为可能。

(二)申报工作总结的写法

申报总结就是把取得中级资格后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具体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识水平、工作业绩以及获奖情况等。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写好总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

3.条理要清楚;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一般要求3 000字以上。

(三)申报高级会计师的程序与申报所需资料

申报高级会计师由个人向本单位人事部门填表申请,由单位人事部门将基本符合条件的推荐对象的有关材料报市会计系列职改办初审,再报经市职改办审查同意后,由市会计系列职改办负责汇总上报省会计系列职改办。材料报送时间为每年10月份左右,评审时间由省高级会计师资格主审委员会于12月份组织评审。

申报高级会计师一般应附以下资料:

1.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如学历证书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会计师(或相关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岗、继续教育记录齐全)、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全国合格证或省合格证证书原件;有效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或成绩单(原件)、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或有效证明(原件);

2.《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3.任现专业技术职务后的历年考绩卡片;

4.《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表》一式2份;

5.符合破格申报条件的,申报时须由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破格推荐报告1份,并由呈报部门核准并签署意见,加盖印鉴后上报1份(因获奖、成果破格的,奖项和成果应为财会方面的);改系列评审的(指同级别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表》一式4份,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或《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复印件)1份,并报送反映其工作变动后业务水平、业绩情况等证明材料;

6.接受继续教育证明材料;

7.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代表性著作、论文、作品、成果及奖励证书等(原件)。其中:《评审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情况一览表》中“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及受奖情况”(以下简称“成果及受奖”)栏填报数量不超过5件:“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作品等”(以下简称“论文、著作、作品”)栏填报数量不超过5件,其中代表性著作不超过2部;

8.推荐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六公开”监督卡》。

上述项目准备齐全上报后,需要耐心等待高评委评审。省财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公布后,就具备了高级会计师资格。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素质现状;培养;思考

在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做得如何,不仅关系着单位自身的正常运转和未来发展,还影响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而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又是影响会计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而现阶段很多单位的会计能力在整体下滑,其主要原因是会计不轻易换岗,他们普遍抱着“铁饭碗”的态度,没有危机意识,财务知识学与不学一个样,造成单位经济情况与收支反映不真实,不准确,不利于领导决策;同时很多会计做帐是以“领导”为准,监管制度流于形式,造成单位各种经济问题突出。因此,加强对会计能力提升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自身素质

一是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一方面,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如了解会计业务相关的新法律法规,学习会计基础业务,学习最新财务会计知识,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掌握最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加强理论知识对会计实践工作的指导,更新自己知识结构,不断夯实会计业务基础。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应加强电算化专业技能提升,熟练掌握新的会计软件,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此外,还有强化会计人员的货币时间意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资金的价值效益,从而为推动行政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

二、强化培训管理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事业单位应根据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注重培训规划,坚持长远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个别培训与集体培训相结合,加强与会计业务指导部门的沟通联系,如同系统或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可以轮岗:同系统或同单位会计人员就专业知识及在工作实务中遇到问题一段时间组织开个有实质意义的座谈会,还有让会计人员做心得体会等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促使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二是强化培训管理。为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培训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应保证培训内容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培训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且不能走过场,搞花架子,避免培训流于形式,从而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特别是要强化培训管理制度创新,用学分制代替满堂灌,用全程监督跟踪督查代替事后监督,并注重培训结果的运用,将培训结果与会计员的评先评优、升职加薪等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德法教育

一是加强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成效。如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问题,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没有坚守住职业道德底线,就可能会给单位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影响,也会严重损坏会计形象和发展前途。因此,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其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堂堂正正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二是加强法纪教育。会计是直接与单位财务相接触的核心工作,容易对会计人员造成巨大的诱惑和压力,如果处理不当,漠视法纪,就可能出现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失职渎职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法纪教育,定期组织会计法纪法规的学习,增强会计人员及单位领导干部的法纪观念,提高会计人员依法履职尽责的能力。此外,建议国家加强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设,及时废除、修订已有法律法规条款,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和新要求,及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将会计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根本上降低会计职业风险。

四、强化机构建设

作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是基础保障工作,更是关系单位经济命脉的核心工作。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从对行政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单位的会计机构建设。不论单位大小,都应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加强会计专业化队伍建设。会计队伍人员结构是影响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改善事业单位会计岗位设置,对会计人员的机构比例进行调整。作为会计人员,既要受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又要受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岗位等级和人员结构设置时,都应加强与财政部门和人社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得当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通过统一设置的方式,加强集中调控,使会计行业在事业单位形成岗位层次清晰,利用人才培养的结构管理体系,从而促使会计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

五、强化绩效管理

一是实行绩效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将会计人员工作绩效与个人绩效工资待遇相挂钩,与评先评优相捆绑,对于会计业务能力强,会计工作业绩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该予以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以此作为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会计业务较差,工作表现不优,业绩不好的人员,应该在绩效工资上予以体现,以此增强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二是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人性化关怀,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方位关心关爱会计人员,了解其困难和疾苦,帮助其排忧解难, 使其充分感受到单位的温暖和关爱,增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凝聚力,提升会计工作的战斗力,从而更好地为行政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财务保障。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能力的高低是影响会计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加强会计能力提升是新形势下做好会计工作的需要,是推动行政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作为会计人员,应该增强自我提升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自主学习和各种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单位,应该高度重视财务会计工作,为会计能力提升构建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卯萍.如何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素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74.

[2]张静.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75.

[3]陈淑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策略探讨[J].北方经贸,2014,09:137+139.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范文第6篇

摘要: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分析原因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及内部环境的影响。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应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产业机构,为管理会计的有效施行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意义,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会计应用水平。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办法和措施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其在利用财务会计历史资料和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分析、优化资源配置与使用、准确调节和控制各类经济活动、合理评价考核业绩等方面上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知识知之甚少,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管理会计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决策,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

一、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运行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供、产、销及人、财、物均纳入相应的计划,企业没有独立经营权,更不能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这一权力属于上级部门或政府机构。如此,由于权限所限,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尽管我国进行了多年的企业体制改革,但企业受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影响还依然存在。同时,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法律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不能造就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定了差别税率,对大小规模纳税人规定了不同的增值税处理办法,这些都造成了企业不平等的地位。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同时,在现实工作中权大于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非规范的会计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企业,这使得主要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只能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非正确的信息,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缺乏一定的保障。

3.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和厂长经理对会计工作认识有偏差,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那是企业领导的事,缺少必要的管理会计意识;同时,管理会计在评价业绩时要求赏罚分明,许多经营者深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影响,难以做到“罚”字。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作用很难发挥,从而影响它的推广应用。

(二)内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服务的,企业的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普遍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因素。

1.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这其中包括管理会计。而现阶段,多数企业经营者管理会计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和忽略管理会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2.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素质上。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严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会计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发展,从而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造成了管理会计在现阶段企业中应用滞缓。

二、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和办法

(一)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为管理会计的有效施行提供组织保障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像建立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那样,成立专门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来制定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对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情况进行评估,对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创办研究管理会计方面的学术刊物,让管理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工作者在这个沟通的平台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对管理会计理论问题及实务问题的探讨。

(二)加强基础理论特别是开展典型案例研究,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还仅限于对国外情况翻译介绍,缺乏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研究。因此,首先应以建立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为出发点,适度界定管理会计内容,规范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密切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以便更适用于操作。其次,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要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三)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科学划分企业和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权责,不仅要给企业自主经营权,更要赋予企业在重大经济活动决断的决策权,摆脱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拍脑门”、“想当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完善企业依据工作业绩实施的奖惩制度,建立企业发展形势定期预测分析制度,建立重大经济活动决策制度,使企业能够真正自主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经济效益。

(四)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

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首要的是要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管理会计机构对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把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做为业绩考核之一,促使其能够提升认识,真正把管理会计列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贯彻始终。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使管理会计成为管理中的常态工作,如在领导层的重大决策中,特别是涉及项目投资决策等重大问题上,建立管理会计的一票否决制。

(五)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是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基础

建立一支素质高、能满足需要的管理会计师队伍,才能架起管理会计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要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的再教育,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政策、知识的培训,加强知识的更新,保证管理会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化,使管理会计在实际中得以更好的运用。同时,按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设的设想,加强管理会计师队伍的建设,应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管理会计专业队伍,以促进管理会计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J]。会计之友,2006(5)。

[2]郑石桥,李宇立。关于管理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2006(5)。

[3]郭延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6(2)。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范文第7篇

摘要: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分析原因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及内部环境的影响。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应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产业机构,为管理会计的有效施行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意义,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会计应用水平。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办法和措施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其在利用财务会计历史资料和信息进行科学预测分析、优化资源配置与使用、准确调节和控制各类经济活动、合理评价考核业绩等方面上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管理会计知识知之甚少,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管理会计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营、决策,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

一、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运行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与企业外部环境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供、产、销及人、财、物均纳入相应的计划,企业没有独立经营权,更不能独立地进行投资决策。这一权力属于上级部门或政府机构。如此,由于权限所限,给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尽管我国进行了多年的企业体制改革,但企业受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影响还依然存在。同时,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法律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不能造就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定了差别税率,对大小规模纳税人规定了不同的增值税处理办法,这些都造成了企业不平等的地位。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同时,在现实工作中权大于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非规范的会计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企业,这使得主要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只能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非正确的信息,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缺乏一定的保障。

3.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一些会计人员和厂长经理对会计工作认识有偏差,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那是企业领导的事,缺少必要的管理会计意识;同时,管理会计在评价业绩时要求赏罚分明,许多经营者深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影响,难以做到“罚”字。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作用很难发挥,从而影响它的推广应用。

(二)内部环境的影响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服务的,企业的内部环境对管理会计普遍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因素。

1.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这其中包括管理会计。而现阶段,多数企业经营者管理会计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和忽略管理会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2.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素质上。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严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会计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发展,从而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造成了管理会计在现阶段企业中应用滞缓。

二、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和办法

(一)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为管理会计的有效施行提供组织保障

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像建立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那样,成立专门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来制定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对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情况进行评估,对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创办研究管理会计方面的学术刊物,让管理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工作者在这个沟通的平台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对管理会计理论问题及实务问题的探讨。

(二)加强基础理论特别是开展典型案例研究,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还仅限于对国外情况翻译介绍,缺乏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研究。因此,首先应以建立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为出发点,适度界定管理会计内容,规范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密切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以便更适用于操作。其次,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要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三)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必然要求管理会计的运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科学划分企业和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权责,不仅要给企业自主经营权,更要赋予企业在重大经济活动决断的决策权,摆脱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拍脑门”、“想当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完善企业依据工作业绩实施的奖惩制度,建立企业发展形势定期预测分析制度,建立重大经济活动决策制度,使企业能够真正自主运用管理会计,提高经济效益。

(四)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

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首要的是要增强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意识。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管理会计机构对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把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做为业绩考核之一,促使其能够提升认识,真正把管理会计列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贯彻始终。建立一定的约束机制,使管理会计成为管理中的常态工作,如在领导层的重大决策中,特别是涉及项目投资决策等重大问题上,建立管理会计的一票否决制。

(五)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是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基础

建立一支素质高、能满足需要的管理会计师队伍,才能架起管理会计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要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的再教育,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政策、知识的培训,加强知识的更新,保证管理会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化,使管理会计在实际中得以更好的运用。同时,按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设的设想,加强管理会计师队伍的建设,应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管理会计专业队伍,以促进管理会计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J]。会计之友,2006(5)。

[2]郑石桥,李宇立。关于管理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2006(5)。

[3]郭延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6(2)。

[4]赵莹,陈元东。我国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态势与发展阻力[J]。财务会计,2005(1)。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小金融机构 会计管理 会计基础

一、会计管理

1.三转变:以培养综合型、多面手的内勤主管为抓手,努力提升会计主管的综合素质,一是思路要转变。“多学”――向优秀的会计主管学习,向规章制度学习;“多问”――对于一知半解或不了解的业务知识,多向其他会计主管或会计部门咨询,纠正平常不规范的做法;“多思考”――对会计业务的规范、会计技能的提高要多思考,多提出新颖见解,为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出谋献策。二是管理要转变。“自我要求”――会计主管要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做好其他柜员行为标准的标杆,以强有力的执行力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他人管理”――会计主管要加强对柜员的管理,加强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业务,提高柜员合规性意识,抓好本单位员工的团结,以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提升柜面服务水平。三是作风要转变。会计主管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对会计工作中好的做法要多发扬、多传输,杜绝保守、不思进取的思想,对以前年度会计工作回头看,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打分,主动开展岗位述职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四创新:一是创新会计辅导模式。明确专职和兼职会计辅导员,实行划区分片辅导,坚持“各司其职、绩效挂钩”的考核原则,按月、按季、按年兑现挂钩绩效,根据“业务计划与辅导成效”的对比结果,实行综合考核、专项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通过“三级倒抓”机制求成效,即财务会计部负责抓好会计辅导员,会计辅导员负责抓好会计主管,会计主管主抓好柜员;二是创新等级员工考核。对会计主管、综合柜员分设六个等级,综合柜员通过“5项指标”考核等级水平,即上岗证、考试成绩、工作业绩、柜面服务与客户投诉、违规积分考核。会计主管通过“4项指标”考核等级水平,即上岗证、考试成绩、尽职考核(业务量、事后监督考核、审计稽核考核、违规积分考核)、违规查处。通过综合测评,按季评定工资系数,作为兑现薪酬的依据;三是创新服务效能考评。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两项措施,即限时服务测试和调阅监控视频,按照限时服务标准,突击检测柜面业务经办速度,对业务不合格的员工,采用简报方式通报全辖,三次业务测试不合格的,一律实行见习岗工资,限期达标上岗。通过调阅视频监控,检查柜面人员是否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服务态度是否端正,引导柜员树立用心服务的理念,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柜面服务质量;四是创新岗位履职考评。通过开发会计规范化标准平台,细分会计主管每日工作任务,通过对业务报文数据的抓取分析,对重点业务进行实时再审核、再登记、再监督,从而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量化、规范并监督会计主管岗位履职情况,从而达到防范风险、规范管理的目的。

3.五规范:一是会计规章制度规范化。对会计业务的各个环节制定合理严密的制度规定和实施细则,规范每个会计人员的行为,确保会计核算质量;二是会计监督检查规范化。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强化会计专项检查、飞行检查频率,做到有检查、有整改、有通报、有奖惩;三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化。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一项重要业务来抓,提高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使每个会计人员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的、综合的、精湛的职业技能;四是会计信息分析规范化。在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运用会计信息、数据资料,分析财务运营状况,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明确、可靠的依据;五是会计人才队伍规范化。积极推行上岗考试制度,根据会计人员岗位制定工作质量考核奖惩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培养一批在会计管理工作中既能从事会计业务,又能开展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推动会计工作发展。

二、会计考核

1.制度考核:考核会计主管执行制度情况,严格按照总行出台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予以考核,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会计主管,不仅要予以经济处罚,还要通报全辖以示警惕。对屡查屡犯的人员,加大处罚力度,第一次按处罚规定及员工行为规范标准进行处罚;同一问题在同一单位第二次违反的双倍处罚;第三次同一问题在同一单位再出现的在第二次处罚基础上翻倍处罚;第四次再发现对责任人实行下岗一个月处理。

2.千分制考核:考核会计主管所在支行(部)的履职尽责情况,采取工资和奖金分开考核方式。一是工资考核,会计主管每月拿出固定工资参与挂钩考核,财务会计部从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核算质量、会计主管在支行参与经营决策中的职能作用和尽职情况、劳动纪律、优质服务、环境卫生、业务量等七个方面进行考核得分,将会计主管的贡献与报酬相结合,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模式;二是奖金考核,包括综合奖和效益奖,月度考核得分列入年终奖金考核范围,存款奖金考核,要与会计核算质量、业务量结合,两项各占一部分权重,不与基层支行产生利益冲突。

三、会计活动

1.“三”加强:一是加强培训,财务会计部制订每个年度会计主管培训计划,开展专题课题培训,对新会计主管、新业务品种、新风险要点强化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素质,实现“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二是加强辅导,充分发挥会计辅导员的辅导职能,规范基层业务操作,通过检查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以素质求规范,以规范求管理,以管理出效益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强轮岗,实行各支行间的轮岗,在轮岗过程中,既要对被轮岗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又要对被轮岗单位的先进做法汲取借鉴,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防范操作风险。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内部控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2006年财政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准则的出台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理念,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提高企业信息质量水平其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当前,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较快,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特征性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提高企业业务运营的有效性和协调性,促进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不断提高。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2010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指出内部控制和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呈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执行好坏有助于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实现。可以看出,在新时期会计准则与内部控制的联系必然更加紧密,会计准则的出台可以推动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而内部控制的完善可以促使会计准则的全面有效执行,这种相互的促进和反促进管理,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对建立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探讨,以期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

一、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的必要性

1.经济环境的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主流,会计信息作为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的通用语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财政部在2006年2月日了《企业会计准则》,并逐年通过会计准则解释等相关文件制度予以不断的完善。通过新会计准则的完善,提高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逐步使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和国际接轨,有效地维护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大大地提高会计准则执行的全面有效性,提高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力度,进而减少会计信息因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核算信息不准确或失真。因此,建立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2.会计工作发展需要

会计准则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会计工作发展而不断的完善的过程,会计准则是不断变化的,管理当局需要根据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不断的进行准则的修订,以期满足核算工作的需要。2006年新会计准则拓展了会计计量的属性,增加了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这些新的计量属性的增加提高了会计核算的不确定性,以及增加了企业的自由裁量度,也为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进而为盈余管理提供会计准则制度准备。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通过内部稽核、岗位分离、审计检查等必要的管理手段,来促进企业的会计规范化水平提高,减少企业通过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出台虽然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加复杂,但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可以促进会计准则的全面执行。因此,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相辅相成,互为推动。

二、对建立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1.对内控制度实施定期检查

首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优化会计业务流程;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准确有价值的经营信息。其次,要加强授权审批控制检查。适当的授权批准,防止内部员工随意处理、盗窃财产物资或歪曲记录。对日常的经济业务或行为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自行办理或执行各项业务,例如仓库收发商品、管理部门规定的某些赊销政策,当符合规定的条件时,工作人员就可以按照规定进行办理。在授权审批时,应注意明确授权的目的、权限职责权利应适当、强化监督控制等。再次,要加强财产保全控制。企业财产是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对象,为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应严格控制对企业财产的接触和处置,通过建立对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以掌握企业资产动态。

2.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控制环境的前提条件下,企业应结合内控管理对经营风险防范的相关要求的基础之上,确定内控审计的评价范围,具体而言就是构建企业全套内控制度,这一系列制度至少应涉及内部控制、销售回款、采购付款、人力资源等等。内控审计评价的内容是坚持立足评价主体和评价目标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针对这一目标,企业应对每一个项目按照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分解,然后再将每一个要素分解为具体的评分内容,采用具体的内控审计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力求全面涵盖企业业务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控制点。同时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能够不断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完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指导作用,使内部审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加强对企业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的控制

企业要按照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性制度,并确保企业能够有效执行。首先,要加大执行力度,执行是内部控制的生命力,没有执行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为舞弊的“多发地段”,在执行中要注意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归纳总结,对发现的漏洞要及时修订和完善。要明确单位负责人为内部控制责任第一人,避免出现部门或个人间互相扯皮现象发生。其次,要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保证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一致。一方面要完善内控会计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的职责分工,业务活动的适当授权,确保完整无缺的凭证和记录,并设立一个经常性的内部检查机制,来确保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执行好坏和企业管理层工作业绩挂钩,确保执行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完整无缺的凭证和记录,并设立一个经常性的内部检查机制,来确保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想把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做好,需要企业高层的支持和推动,应该把内部控制执行好坏和企业管理层工作业绩挂钩,确保执行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和紧迫性。

4.以人为本,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企业内部控制缺失一般会导致企业财务混乱,而究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了对人的管理。事实上,人特别是关键岗位上的会计人员才是内部控制发挥功效的基准点。一是要随时掌握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思想行为状况。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需要对单位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二是实行内部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或实行“一带一”业务帮扶措施,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三是要注重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对违反规定的以教育说服为主,对坚持原则的要给予奖励。要根据会计人员岗位不同和职务的高低,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要点和责权范围,根据所担负的责权及工作的主动性和对单位的贡献,来分别给予不同的约束和激励,以强化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全体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萍.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J].商业经济,2010(07).

[2]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财办会[2008]7号.2008.

高会工作业绩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

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相对于过去事项而言的,它对未来事项往往无能为力。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的有效性。会计信息是决策的基础,这就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功能不单纯是对已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观念总结”,更需要对经营活动运行状态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反映,以提供系统、全面、完整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具有很强的离散性,所谓离散性意味着这些数据集是对经济活动各个部分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描述,反映的是投入产出的相对变化及其变动规律。因此,投资者及其管理者必须掌握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会计数据,才能对投资环境及市场潜力作出合理的判断。传统的会计理论所强调的是对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总结,是决策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决策活动最显著的特征,是对未来投资活动的筹划或规划,是一种包含有预期的经济行为,这就是说,如果会计数据仅仅局限于对以往经营过程的简单描述,便会形成会计数据信息的历史性与决策活动的未来性之间的不对称。未来事项由于受现在和未来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变化是模糊和不确定的。投资者投资的是一个企业的未来,而不是现在,更不是过去;企业内含价值的基本决策变量绝不是账面盈余,而是企业未来获取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企业实实在在地获取现金的能力是价值评价的基础,也是资本风险回报的前提。而目前的会计信息含量恰恰只反映了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事项,现有的会计标准也主要是对过去事项进行规范,而对未来事项缺乏起码的衡量标准。我们现在所说的会计信息真实,实际上只是就过去事项而言的,而对未来事项根本无能为力。

一、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主要原因

(一)因会计差错导致信息失真

是会计人员错误地理解错误地运用会计方法、会计程序、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定而发生在会计账户选定等方面的疏忽,从而可能引起相近会计指标或项目彼此消长的变化而提供了不符合要求的会计信息由这一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为失误性失真。

(二)因会计人员舞弊造成的信息失真

是指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或会计人员为谋取局部、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有时由经营者为追求财务收支在小同期间的均衡性也将收入隐藏,在以后各期,或者,实施短期行为该摊的不摊,该计支出的不计等。由这一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称为利益导向性失真。失误性失真与利益导向性失真虽均称为会计信息失真,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种不自觉、无意识的和无任何不良企图的失误行为问题一旦被发现或指出便会自觉地纠正;后者则是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有不良企图的、以会计为手段的谋利行为也就是会计作假。这种行为作假者不仅不会自觉地纠正相反还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掩盖。

二、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政府行为不规范

出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或某种特殊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会暗示企业提供预定的数据,甚至会与企业合谋,共同提供虚假的会计数据。

(二)企业领导的原因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以财务报表为主体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的经营者,财务报表所反应的不仅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也是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首先,企业经营者承担责任,当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时,为了保证以后年度的经营业绩,经营者常常会保守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反之,当公司的经营状况较差时,企业经营者为了避免企业被兼并以至自身被经理人市场淘汰,会利用制度漏洞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企业经营业绩的目的,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缺少有效的监督措施

首先对大量非国有单位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制度化监督,同时监督主体是多元化趋势,多个部门对同一单位会计工作进行交叉检查的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监督和再监督不力,少数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其监督职能难以施展,监督效力偏弱:外部审计独立性虽强,但也存在会计师事务所为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避重就轻。国家有关部门,如:政府审计部门、财政、监督、纪检等部门没有有效地实施对企业内部监督,即使监督也没有协调一致,无法形成合力,对作假者失去了威慑力,导致会计失真难以遏止。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的失真,使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话动情况,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危害。

(一)因为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会导致经济秩序出现混乱

会计信息作为衡量和评估经济发展重要标尺,实际上是调节经济活动的杠杆,准确的会计信息,符合经济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依据真实情况做出的决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相反,那些扭曲经济话动的会计信息,会降低或失去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经营和投资决策的重大失误,使国家无法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合理配置资源,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朱铭基曾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按“游戏规则”办事,经济秩序就会大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不可能实现。

(二)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当其冲受害的是国有资本大量流失

凡违背真实性的会计信息,通常都存有不可告人的“内幕”一些企业领导者,通过虚报瞒报企业实现利润或亏损,谋取小集团利益和个人私利,严重的分割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完善法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

法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叫选择性是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国所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给子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因此,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问题,只有通过内部审计或定的监督机制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叫选择性的空子,同时,对于行业相似的不同企业,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性范围应有所限制。

(二)进一步改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使之更加能够解决企业会计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实务中遇到的新问题,如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处理,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反馈信息作进一步修订。

(三)控制和引导经理人的行为

公司经营者对公司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经理人才市场的存在,对约束经营者行为起着很大的作用,能形成一个竞争机制。修订后的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现实情况看.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等行为,与多数单位负责人(经营者)有关,其目的不外乎为政绩考核,为偷逃税款,为融资筹资,为己私欲。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责任主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经营者认识到了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正确认识个单位的会计责任,才能正确认识会计信息质量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造假行为以至犯罪常有发生。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是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其次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要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更新会计知识,胜任日益提高的工作要求。会计信息来源于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的基础工作,会计人员只有以真实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对象,严格遵循统一的会计原则、会计制度,并依照规范要求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叫靠、叫信。严格会计核算要求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对于那些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信息失真是个历史性的问题,需要各方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才能消除,才能创造个真实的会计环境,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晓葵.《浅议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7.4

[2]曲占凤.《浅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集团经济研究》.2007.33

上一篇:市场营销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工作业绩总结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