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3 06:51:05

繁星教案

繁星教案范文第1篇

1、了解有关巴金的有关文学常识;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欣赏、品味课文,培养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学习过程】

预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本课需要掌握的字词。

字词读音解释

字词读音解释

字词读音解释

字词读音解释

2、从课文中找出运用以下修辞手法的句子,并运用其中一种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比喻:

拟人:

排比: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原名,是现代家、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等。

二、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时间地点对每晚的观感对星天的认知

从前

三年前

如今每晚

有一夜

2、课文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仰望星空所产生的感受,这些感受有什么不同?

3、作者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这是为什么?

展示

三、课内阅读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而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选文是按的顺序写的,具体表现在、两个词语上。

2、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却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3、文段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你从本段文字中找出文章的虚写部分。

4、选文第二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馈

课外阅读延伸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②早上我

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③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④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⑤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⑥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⑦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⑧我掩着面叹息。⑨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有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反复诵读全文,选择最适当表达需要的句子填入第4段中括号内。

A、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B、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B、像游丝样的痕迹何曾被我留着!D、我连像游丝样的痕迹也没留下。

2、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的叹惋和思考。

3、第1段中加点的词“他们”指代什么?

4、用“∣”把第3段划分为两层。

5、从第3段中依次摘抄标志叙述、描写顺序是语句,这些语句依次是:

6、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繁星教案范文第2篇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好几年了,在改革开始的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以新的课堂理念上课,我们展示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就是不同级别的优质课、精品展示课。注重课堂教学的以人为本,可以说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对与上课密切相关的教案、学案我们关注得不够,因此,我们把有效备课放在了最关键的地位,这对我们的教学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学案”代替传统的教案,在备课的环节就要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1)传统“教案”的反思。传统“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教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案普遍存在“五个忽视点”。①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案成了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②忽视了学生的多元智能,把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塑造成单一智能的人,教案成了教师塑造学生智能的“模具”。③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不同性格的学生转化成同一性格的人,教案成了规范学生行为的“尺度”;④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视为没有灵魂的机器人,教案成了教师限制学生思想的“遥控器”;⑤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体验,把学生培养成脱离生活的“书呆子”,教案成了教师隔绝学生与现实世界的“屏障”。使“把一切知识都交给学生”成了一句空话,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成了一句空话。

(2)“学案”的理论。学案有别于教案,它顺应了新课标关注生命的理念,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学案”是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备课忽视学生的做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一改往日的被动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示自己的优势,因材施教,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因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设计真正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案,这样,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学案”的构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历史与社会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十分密切,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学生的特色,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性格与个性发展的学习方案。如我在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辽阔的疆域》一课时,我采用学生喜爱的央视品牌节目“幸运52”的形式,以竞赛的形式设计学案,同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两个问题。A:为什么当乌苏里江的渔民早上八点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江里打鱼时,帕米尔高原的战士却顶着繁星在守卫祖国的边疆?B:为什么一月的海南瓜果飘香而哈尔滨却冰天雪地?结果学生的热情高涨,表现十分活跃,把一堂枯燥的介绍疆域情况的课演绎得十分生动。所以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要对学生调查,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让教师编制出更贴近学生的学案,课后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信息。每一节课结束之后,我都找课代表或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比如在上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不断变化的角色》时,学生就反馈这课内容很简单,教师不用花那么多时间来训练社会角色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反馈信息我都及时认真处理,这可使教师在编制下一个学案时避免同样的错误。③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现在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时间十分紧张,如果单凭个人的力量,每节课的学案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对教师的压力太大。所以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先由主备人拿出自己设计的学案,全体备课组成员讨论、修改、补充,再由主备人集中大家的意见修改学案,然后印发给大家,这样既节省了大家的精力,也使学案的设计更加合理。

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在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效率的现在,我们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把学生作为发展的、独特的、完整的个体来对待,我们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繁星教案范文第3篇

你就像微风给予柳树的拂动,就像点烁在空中的繁星点点,永放光芒。你用你无悔的青春书写着育才的画卷。

从不在身体上讲求衣着的品味,却能感受到你实在,宽容。一幅古老的大眼镜是你的象征。地一感觉就是个充满书卷味道的文人。你手上那本泛黄的教案,伴随着你走过多少个春秋。黑板上纷纷落下的粉笔尘是你默默付出的最好证明。从来都没有想过,原来我们的心可以这么近,几乎不用言语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想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使我们心灵相通。一直一来,你陪我走过了风雨,共见过彩虹。就是你--我敬爱的杨老师。

你没有柔情密意,但却取得女同学的欢心,男同学的嬉戏。从来你都会以你实际行动来证明做人的道理。是你教会我们做人要乐于帮助别人,使自己也收获到快乐。还记得有位同学因为在球场上比赛不小心跌倒了,腿的骨折断了,你每天不自己午修的仅仅一丁点时间挤出来,到他家补习,风雨不改,无愿无悔吗?星星之火可以辽源。乐于帮住他人,就可以在心中点燃起一个大火把。

在遥远的东方,人们在传递着奥运圣火。老师,你就优如这一把火,把火光传递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点燃了这帜热的火光。

繁星教案范文第4篇

一、为语文教师的教研提供帮助

1.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熟悉数学课程标准,掌握教学内容

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精神财富,就必须在教学大纲精神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进而牢固地掌握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网络也提供给我们这个环境。在网上,多名有识学者对各门学科的大纲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其优越性和不足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他老师可以赞同,更可以反对,自己的意见可以及时地反馈到网上。以前若是遇到知识上的盲点,其探讨的范围是狭窄的,而如今,只要你在网上提出疑问,诸多解释就会纷至沓来,转天便有大量的信息传来,使问题迎刃而解。网络使天南海北的距离缩短,各地老师足不出户、共同探讨已成为可能,使以前一位老师或是一个区域内的老师闭门造车的时代终结,而这些发表、探讨、争论等,其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教师对大纲的深入认识,具体掌握。

2.教师可利用网络掌握教材目的、要求和重点

教师驾驭教材,是指教师在钻研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作为自己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意识到所教的内容,是使学生明确什么,突出什么,解决什么,能抓住重点,解决疑点,突破难点,使教学内容有效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网络在此方面对于教师的帮助是巨大的。

3.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

备课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前闭塞的教学时代,教师通过固有模式的教育学,所掌握的无非是讲授法、讨论法等等,即便某位老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钻研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因为时间、空间的局限也只能“独自享用”了。但现在,只要你找到相关的网站,多种多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多如繁星,目标教学、实验探究、三点一线、三元式、创境导入……比比皆是,而相关的论文、探讨、专题研究更是堆成山的杂志所无法比拟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在网络时代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共享,为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准备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编写教案、制作课件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对于能否上好一节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拿语文学科为例,以前的教案无非是识字、阅读、分析、巩固,使得整堂课乏味、平淡,但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大量的历史、科技等最新资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认识文章背景,为德育的实施提供了环境,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二,网上优秀教师的教案更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为优化教案、转换思想提供了依据。

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创设情景,调动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2.唤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线索(比如搜索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学生通过网站,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会网上在线自学,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网上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三、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

现代的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多媒体教学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难题。。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有谁不希望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呢?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所要板书的内容就投影到大屏幕上了。决不会因为书写潦草杂乱而带来视觉困难,可以轻松地做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教师将板书的时间节省出来后,有充裕的时间讲解更多的内容,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在过去,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现在一个课时就能轻松完成,而且质量更好。特别是诗歌的教学,效率更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味诗歌的意境,这比用优美的言语去阐述诗歌的意境效果好,因为学生更相信自己的切实感受,并且通过自己的切实感受深层地领悟作者的情感。

繁星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生;创新思维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19-01

1.地理教学中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基调

课程不仅是教师预设的内容,并将它们按一定学科逻辑组织起来后,有计划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成的那些想法和将这些想法付诸于行动的过程。因此,实践地理的教学应更多地关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个体自主学习与受导学习的统一。因此,教师逐渐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逐渐成为自我未知的主体,例如:在学习《西亚和北非的居民和经济》时,我提问学生,本区的石油资源对当地经济、生活有哪些影响?同学们,想的想,议的议,有的说石油可致富,有的说,石油致富的途径,不仅仅是大量出口,而且还要用出口石油换来的钱一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如:石油深加工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使本区可持续发展,有的同学则说,用石油换淡水,有的同学大胆假设,老师,可不可以用石油提炼淡水和其它副产品?……学生们各自在寻求他们需求的知识。在个性的积极思维中体验探索未知的乐趣,也因此体验着团体共同设计教学,共享思维的乐趣。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

2.1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可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2.2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使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在实际中加以运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陶冶了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外活动。如讲《多变的天气》时,可组织学生长期坚持记录每一天的气温,最后进行汇总,以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这样既区分了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也加深了理解;在讲到"环境污染"时,可把学生带到当地工厂,如水泥厂,造纸厂,或印刷厂,了解污染的来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环境教育。

除此之外,地理教学同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历史等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地理知识与语言文学,思想修养,古今文化发展的源流知识融会贯通,变地理的“单一性”为“丰富性”,“开放性”,使其成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4.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

地理教案是地理教学实施方案,是文稿形式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行动纲领"。那么,优秀的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⑴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每一课的导入,是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直接影响这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⑵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制定适合我们班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地图,因此,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5.媒体授课、形式多样化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讨论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难度过大,否则会造成老师领着几个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不是不动就是乱动。可适当精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和风光片作为欣赏和调剂很有必要。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

其次,媒体要新、奇,特,这样才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如讲授《青藏地区》一课时,可以先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再配上相关图片。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既渲染了气氛,又易于集中学生精力。另外农业、工业各类产品,各区域地理风光特色等都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调动学生兴趣。

繁星教案范文第6篇

“网络演出直播在经济收入、用户人数、影响力等方面都呈现极高的增长趋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朱克宁说,“在很多演出领域,互联网已经从之前的‘试水区’成为‘必选项’。”

QQ音乐总法律顾问杨奇虎认为,互联网和音乐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摧毁旧的唱片工业体系的同时,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了产业升级。

互联网时代,和很多唱片公司式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草根音乐人的崛起。在摩登天空首席执行官、草莓音乐节创始人沈黎晖看来,互联网和选秀节目,是对传统音乐产业冲击最大的两个因素。但有趣的是,这两者都在为音乐产业输送创作人才,互联网则是近两年更加草根的一种渠道。一种模式仍然是网络直播,如酷狗音乐通过繁星直播平台吸引独立音乐人成为主播,在线传播音乐演出。“这让许多爱唱歌和歌唱很棒的上班族跨界参与,晚上唱歌当副业,增加收入,也可以让很多音乐人不需要到一线城市发展。”季声珊说,“在‘双创’背景下,我们相信这是平衡城乡人才的一个好方式,也希望以此输送一批比较优秀的音乐人才。”QQ音乐则代表另一种模式:音乐人上传自己的音乐到“QQ音乐原创音乐平台”,供网友试听、评判。

如果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为更广泛的音乐人提供了展示平台,那么已经有人利用互联网向上游延伸,搭建起音乐人才培养平台。歌手胡彦斌2014年创办线上音乐教育平台“牛班”,成为国内第一家“从线上到线下”的音乐教育机构,迄今已有200万注册用户,在上海、北京、深圳还有了实体学校。胡彦斌介绍,“牛班”是英文“New Band”(新乐队)的音译,用户通过明星老师视频教学,最终可以组建自己的乐队,目前声乐导师除自己外还有王铮亮、郁可唯、谭维维、丁当,且拥有一支30人的教案研发团队。“以前是谁掌握渠道谁厉害,但互联网的大众属性决定了,只有内容出色机会才更大。”他说。

繁星教案范文第7篇

很少有人能走到这一步。教师讲讲随笔的特点与意义,轰轰烈烈开场,容易;但高效“经营”,持续推进,很难。

如何为学生打开随笔这扇窗,“经营”好随笔写作教学?我以为关键是要找准随笔写作教学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这个切入口和着力点,就是加强随笔写作教学工具的研制与管理。写作教学工具对于写作教学就像农具对于农事一样重要。通过随笔写作工具的研制与管理,达到引导学生主体实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借助随笔写作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修炼写作技能,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写作能力,养成真诚作文、真诚做人的习惯。

本文将这方面尝试的做法与体会整理出来,以求方家与同仁指正。

一、工具的研制

(一)根本性教学工具

⒈随笔写作阅读教材——《精品随笔100篇品读》

意图:该教材既作为学案又作为教案,师生共用,使随笔写作逐渐走向科学、有序、高效和常态化发展之路。

编选:选文都是从内容及表达俱佳、可读性强、便于同学领悟借鉴的优秀杂文随笔中选出的,字数限在与高考要求基本一致的800~1000字之内。

体例:全书包括选文、美句抄录、读后感言、名师圈点几个栏目。“美句抄录”写下让学生眼睛为之一亮的文句;“读后感言”三言两语,留下同学读后的感慨感叹、领悟心得,或共鸣或赞叹或批评的思想火花、直抒心灵,促使学生开始学习体悟之旅;“名师圈点”要言不烦,直抵文章精华与精髓,以名师见解、体悟“指点”文章、指明方向、指点迷津、开启智慧或作师生对话参考。

这些栏目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主导的引领作用,由学生主体到教师主导,师生携手、扶放结合,使学生思维由浅入深。

施教:时间基本上一学期足够,以自读品悟为主、以指导讲解为辅。我们语文教师要学会“腌咸菜”,把学生放在随笔的咸菜缸里使其浸泡习得、领悟其内容及写作技巧等。

对于在模式写作教学下的同学来说,随笔是一种新生事物,学生知之甚少,更不理解;通过阅读、品味、模仿,学生就看到随笔的样式,初步感受其写作特点,粗知其写作思路。教师通过检查可了解同学的阅读、品味的程度,通过适当的调控与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揣摩并模仿,引导同学积累写作技巧和借鉴写作经验。

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两读两找两积”。

“两读”即学会赏读、品读。赏读就是要求同学:①说出自己欣赏和感受的内容;②圈划批注、美句抄录、读后感言;③坚持平时每天1~2篇、假期每天读2~3篇、一周5~10篇。品读就是要求同学:①不仅说清楚所欣赏内容及原因而且作出鉴别、评出高下;②在随笔本上写出600~800字感悟评析文(可以以一篇为对象评析,也可以以几篇为对象综合评析);③在一周赏读5~10篇后至少写出一篇品读文。

“两找”即找立意、找思路。旨在引导同学把握灵动随笔之“主线突出(一根主线贯穿)、层次清晰(生活-社会-生命)”的特点,立意上既要深入思考文章主题,又要尝试从新的角度思考写作话题、组建自己的“立意库”,思路上找出文章的线索、层次。

“两积”即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同学读后既要进行发散思维、建立相关联系,将相类似的素材记下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又要摘录优美语句、揣摩精彩写法,建立“语言库”。

⒉随笔实践练习本——统一规格的软面抄

意图:写生活随笔和读书笔记,积累素材,展示成果。

标准:①朴实大方、厚实耐用,够用一个学期最好,为的是满足写作需要、方便使用和便于保存,建议采用21cm×14cm规格左右的软皮抄;②留足空页,扉页写上“前言”或“自序”,第二至三页作为目录页码;③从第四页起写正文内容,建议学生每篇文章写完之后可根据情况适当插图(或自画或剪贴)以点缀,一本写下来就相当于自己编辑出版一本精彩的青春杂志,以此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④一本用完留页写好“跋”,一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回忆、总结和反思,另一方面为下一步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施教:每周至少写两篇、教师每周检查一次;先定时查后随机查,以督促指导同学读书练笔、养成习惯。

(二)过程性维护工具——《随笔周刊》

意图:及时把脉探索进程,诊治随笔写作教学问题,修正随笔写作教学方向,展示随笔写作最新成果,激发随笔写作热情,营造随笔写作浓烈氛围,为常态化随笔写作加油鼓劲。如果把随笔写作教学的常态化工程比作航空母舰,那么这就是发动机、领航机、加油机、修复机,是推进随笔写作教学的关键。

编选:每周一刊、一人统筹协调,老师轮换担任责任编辑,定期出刊、定时发放;按报头、正文(“繁星精华苑”栏 +“随笔蓓蕾园”栏)编写,选文以不低于800字为宜。这是我们倡导的“范儿”“榜样”,在启蒙阶段,是必须的,与随笔的“随性”特点不矛盾。

“繁星精华苑”的选文都是切合学生实际,可资同学借鉴的最新《扬子晚报》《中国青年报》等刊载的随笔文章,引导同学学习名家写法、观察现实生活。

“随笔蓓蕾园”的选文都选自学生优秀的随笔,引导同学阅读,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这些选文让同学感到分外亲切,作者均来自身边同学,年龄相似、能力相仿,一定意义说就会增强竞争意识,形成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热潮和无形的动力。

使用:利用早晚读时间适时点评、指导阅读《随笔周刊》上的文章,激发学生兴趣、领悟读刊门径。

根据需要随机出版赠刊号,正刊与赠刊相结合。

(三)辅教学工具——《随笔写作教学经典课型案例选编》

意图:供教师备课、指导时参考使用,以解燃眉之急。

繁星教案范文第8篇

远程教育设备的引入,为语文教学打开窗户、看到世界。教科书编排的大量图像和文本、活动中的阅读材料、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展示,增加可读性和说服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习方式。在今后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电子备课系统,参考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案示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素材等,根据学生及本校具体情况,遵循课程内容标准,适度扩充教学内容,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使教学活动不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而是“用教科书教”的过程。从远程教育资源引入语文教学活动来看,教师不宜过多的采用讲述、演示等方法,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听取陈述,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尊重学生,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条件,利用资源,收集信息、自制课件,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远程教育资源与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做学习的主人

目前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还是“就教材教教材”、“就案例学案例”,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教学重心仍然放在去记忆材料上,难以展现教学内容对课程标准的落实。现代教育设备多样化的展现手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利用图片、录像、动画等视听手段,鼓励、引导学生动口去表达、动眼去观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见解。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去学会探究、合作、参与、体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3.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远程教育的图片入手,激发兴趣,感知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远程教育的图片,激发兴趣。感受美。如:教学《小小的船》时,师介绍:它是一首写景的诗歌,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写了晴朗的夜空美丽的景色。以“闪闪的”、“蓝蓝的”等词语从动、静两方面描绘了一幅万里蓝天、群星闪烁的动人画面。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协调,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传统课文。怎样一开始就能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呢?从远教资源上动态的课文图片入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小朋友看见了什么?然后再分步观察:小朋友看见的星星和月亮是什么样儿的?这月亮像什么?让学生知道天空是蓝蓝的,星星是一闪一闪的,月亮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就像坐在两头尖尖的小船上。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蓝天星空的美景,激发学生兴趣,又为学生理解诗句打下基础。

4.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远程教育音影并用,创设情境,领悟夜空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远程教育音影并用,创设情境,领悟夜空美。如:教学《小小的船》这首诗,共三句话,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理解的重点,首先结合远教资源上的图片,帮助学生弄清月亮和小船的关系。为什么月亮像小船呢?引导学生边看图片边想象船的样子,学生一下子弄清了月牙儿和小船都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因为它们的形状很相似,所以联系在一起。从中学生也理解了这句话实际上是说“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结合图片理解了“弯弯的”、“小小的”等词语的意思。在教学第三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时,学生对“小朋友为什么能坐到月亮上去呢?”感到很好奇,于是创设情境,一边播放从远程教育网上下载的《小白船》乐曲,一边引导学生想象:假如现在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你坐在阳台上抬头看蓝天,看啊、想啊,想啊、看啊,眼睛不由的闭上了,这时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在此诱导之下,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孩子和月亮的关系,生:我好像插上了翅膀,飞上了蓝天,在月亮上遨游夜空呢。同时又借助远教资源上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叠词“闪闪的”,学生仿佛真的感受到了一闪一闪、忽明忽暗的繁星动态的美,对比之中学生也理解了“蓝蓝”一词,知道这不仅描绘了夜空的颜色,而且给人以广阔而寂静的美感。评析:音乐和图片的适时运用,使学生领悟到夜空不仅美,还充满了情趣。5.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远程教育图片显示,理清脉络,再现夜空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远教资源上的图片显示,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学生对诗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再次把学生带入意境之中,而后指着图片帮助学生理清脉络:这首诗先写了弯弯的月儿像小船,然后写了小船的两头是尖尖的,最后写了小朋友坐在“小船”里,他看见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接着就让学生看着图片背诵课文,最后让学生跟着音乐看着图片进行表演唱。评析:学生在学文时体验到的星空之美在表演中又一次展现出来。

6.语文教学活动中用远程教育图片启发,展开想象,描绘夜空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用远程教育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图片的具体形象美,领略诗的意境美之后,拿出找到的一张绘制各种星体的图片提问:当你坐在这只可爱的小船向四周望去,在夜空中除了星星以外,还看到了些什么?心情怎样?此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五彩缤纷的夜空,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创造。生1: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生2:看到了地球上中国的万里长城,为中国而骄傲……,由此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评析:远教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但可以使教学立体化、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乐学”的氛围,丰富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充分使用远程资源,激情引趣,启发诱导,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7.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获益非浅

远程教育系统是一个教学资源丰富、多样的教学网,通过教学网下载为师提供教学所需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访问从中得到大量教学资料,帮助更好完成教学;在师支教活动中,通过教学资源,获得大量教学所需课件,应用到教学中,得到较好评价。如:教学《黄山奇石》时,应用黄山奇石课件,把生引入到黄山美丽风景中,在各种变化多端的奇石情景中得到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教学效果;而授课教师通过参考互联网和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教案,完善自己教案,根据自己教案,完善课件内容,使教案与课件统一,达到教学目标,成功完成此课教学。另外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科技课件,帮助生理解课文。如:《看月食》,应用月食动画课件演示整个月食形成过程,让生一目了然,把一篇很难讲解的课文变生动有趣,生在观看过程中学到月食科普知识,达到教学目的。评析:目前远程教育资源成为师的好帮手,一线教师乐于使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繁星教案范文第9篇

富兰克林·D·罗斯福曾经说过:“幸福来自成就感,来自富有创造力的工作。”当你开始有创造力地做某项工作时,你就运用了智慧,你就找到了幸福。所以,面对永远不拘于八小时的工作时间,面对永远千差万别的工作对象,面对不断与时俱进的工作内容,我们必须注入智慧的灵泉,才能看到教育世界的五彩缤纷,才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最大的、最多的、最有价值的和舒心!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教学,不禁有了新的感悟。

一、引导个性阅读——激发学习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有着思想、人文精神和智慧的学科。学习语文,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积累。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不想阅读、不会阅读,阅读的实效不大。如何寻找突破口实现阅读质量的提升,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语文教学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从关注知识和技能走向关注智慧和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个性化的理解。我们每个教育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学生学语文,不仅仅是要获得一个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武装一副智慧的头脑。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现和创造,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入手。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1.话题阅读

教师事先预设话题,布置学生自主阅读,第二天交流成果,最后形成发言稿在班上集中展示。由于有了一定的阅读要求,学生的阅读方向明确,就不会如海上扁舟,不着边际。随着认识和体验的不断加深,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愈加浓烈。学生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阅读,从而使阅读内容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涵泳,披文入境,再通过讨论、交流、合作,互相了解,互相启发,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托尔斯泰说:“教育的唯一规范就是自由。”也只有这种相对自由的阅读,学生才能尽情地敞开心扉,放飞思想,泼洒情感,和周围的一切和谐地融为一体。这时候的读书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2.兴趣阅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空间,用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比如:当东方红日冉冉升起,万丈光芒射向大地时,可以从露水中一路欣然走来,嗅着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香味,欣赏不远处花坛里花儿正开得鲜艳,感受着身边一张张笑脸,涌动着向前。一边朗诵,一边漫步,一天的好心情就这样舒展开来了。又或者:静静的午后,忙完一沓一沓的作业,仿佛卸下了所有的负重。缓缓地起身,舒舒服服伸个懒腰,眺望远方缕缕白云,心底升起无比的轻松。手握一册《读者》,任思绪天马行空。比如当柔和的月光洒下来,独步于寂静的校园,仰望满天星辰,一天的繁缛和喧嚣慢慢消退。渐渐地,天地间回荡的就只是自己快乐阅读的声音,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月光拉长了身影,心灵似乎也饱饱地泡了个月光浴,一天的疲倦全都消散殆尽。

二、实现智慧碰撞——培养质疑的精神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品质,必须从培养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开始。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语言,而是独立的思想。恩格斯曾把人类的思维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啊,没有思想的生命是枯竭的,可悲可怜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学生塑造成没有灵魂的躯壳。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用心呵护和敞开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有了质疑和批判的意识,就有了智慧的碰撞,学生的思想就会丰富起来。

首先,鼓励学生敢于向教材质疑,不唯书。教材不是无可质疑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只能被动接受教材的接受者。教师要教学生带着质疑的心理和批判的精神去阅读,怀着求知和期待的心态走进去,带着审视和挑剔的目光走出来,敢于大胆地向教材挑战。如在学习《报任安书》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而用流俗人之言”中,用作何解?究竟是“采用”之意还是“因”之意?这位同学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他获得的认识就深刻。

其次,鼓励学生善于向同学质疑,不唯他。在语文教学中,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教师切不可匆忙下结论,要创设思维碰撞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他们有主见,会判断,不人云亦云、盲目顺从。例如,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教师让学生评价一下课文的结构。有的学生说:结构很好,由主到次安排材料。但也有学生说结尾有点乱,可以重新组合内容。

再次,鼓励学生勇于向教师质疑,不唯师。教学首先是师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师生是合作学习的伙伴,教师要为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学生勇于向教师和传统的观念挑战,大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最终丰富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三、鼓励突破常规——搭建创新的平台

史铁生说过:“差别永远是要的,存在本身需要它。”“多元”才能构成精彩的世界,有差异是再所难免的。孔子提出要因材施教,而我认为不光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师生都要勇于突破常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灌输和机械的操练,把记忆知识当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实施的是“搬”式教学:即教师把教材、教参“搬”进教案,把教案“搬”进课堂、“搬”上黑板,同时让学生“搬”进笔记,再“搬”进作业,最后作为标准“搬”进答案,“搬”进考卷,到老师那换一个相对不错的分数,致使鲜活的课堂教学变成了纯技术的演练,相当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个性化的理解。

在有些教师看来,教书无非就是知识的输出,就是把知识从书本装进学生的大脑里,就像是把书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因此,照本宣科、填鸭灌输是最容易不过的方法,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这样的教师,只能算是一个毫无思想、毫无创造性的“教书匠”,不仅不能使学生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从教师职业中得到幸福与快乐的享受。

其实,创新教育是真正完整的“人的教育”,教师的教学观应从知识本位、智力本位转变为人本位、创新本位。课堂教学所担负的重要职责也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革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学要把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最崇高的追求。正如山有峰,才显其险;针有尖,才显其锐;刀有刃,才显其利;智能有尖,才能突破创新;人有棱,才能脱颖而出。

因此,我更加坚信:教育需要智慧,智慧创造幸福。将来,无论我的人生呈现何种模样,我都要以“智慧”去演绎。我要尽情地把智慧挥洒成一道色彩斑斓的风景,诗意地从云蒸霞蔚的黎明走向繁星满天的夜晚,用不悔的虔诚托起一个美丽的梦!

繁星教案范文第10篇

课堂上有两个重要的对象:教学的内容和上课的学生。教学内容是根据需要讲授的知识点汇合成的集合,它既包括既定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堂实施中对既定课程内容的改造,还包括教师甚至学生在教学中所产生的课程内容;既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既定教材内容的重构——改编乃至增删、更换等,还包括其他途径的种种材料的呈现。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接收者,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承载者。如何使这些知识点快速有效地为学生们所接受、理解,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精心的安排。

例如,在讲授课文《纸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前面我们读、品《纸船》,知道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请你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或最适合你的学习方式来自读《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主题的诗歌,也可选择自己平时积累或搜集到的诗歌,也可在老师提供的诗歌中去选读。

由于提供可读的范围扩大,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提示学生结合生活中相关的经历体验,使学生自然回忆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正是由于情感的高度融通,有的学生在讲述中热泪盈眶,真情流露无余,很多学生的笔下流淌出对母亲充满深深敬意的文字:

如果母爱是根线,我就是那高飞的风筝,风筝飞得再高,总被爱的丝线紧紧相牵。

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

在洒满母爱的大道上,我们执著地前行,终会走出一个艳阳天。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流泪的红烛,不要因它无端入梦而惊讶。

在这次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了引导、点拨和激发,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现出来。此时,我的教学注意力很自然地从教学内容覆盖到了学生在课堂的精彩表现上。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没有再考虑其他的因素,就带着已有的成功,犹如导演一般,盲目且强制地将学生推入预设的剧本当中,试图想把“做好的课”复制式地重新演绎一次,却忽视了两个班级教学场景的差异和学生个性的差异。自然,“期待”中的“精彩”与我背道而驰。

老师的心理期待是双重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首要期望的是学生能把所有的知识完全理解、消化,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潜能,超越自我,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因此,老师的心中装着即将落实的教学内容走向课堂,心中的期待是期待预设,期待已知,亦即期待学生进入预先设想的储备中,按预定的计划全面掌握所传授的知识。与此同时,老师同样期待学生在课堂上能愉快地感受到来自各方的信任和鼓励,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知识之外的如胆量、勇气、自信、大方等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当中应该得到培养的素质。

因此,在讲授课文《纸船》时,我把诗中这几个句子找出来:①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②从舟上抛下在海里;③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④有的被海浪打湿,粘在船头。让学生通过揣摩句意,体会冰心此刻的心情。在某班教学过程中发问时,学生能很快就畅所欲言:第一句写数量之多,表明对母亲思念之深;二、三、四句中的抛、卷、粘三个字写出纸船最终的结局,暗示了纸船回不到母亲的身边了,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但是,同样这一个问题,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学生总是沉浸在思考中,未能及时回答,而我又自认为学生们本就应该知道,没有及时给与有针对性的引导、鼓励,相反在心里却产生了埋怨:“同样的问题,人家回答完完整整,你们却不会。”这样,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教学中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而忽略学生的个性特点,忽略学生的情感需求,显示出急燥、不耐烦的情绪,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教学双方的情绪在无形中紧张起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老师的教学机智在于能快速打通意料之外与正常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通道。教育教学机智是在具体的、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中自然迸发出来的。这首先要求老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做充分准备,考虑周全,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此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具体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把实时情景与授课内容快速有机地契合,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引导到正常的教学中来。

《纸船》教学接近结束时,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从教室的后面传来:“老师,能不能把纸船换成一只结实点的船或是别的物品呢?”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学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我。我快速做出反应:“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是不是很喜欢和父母在一起玩游戏?”话音未落,一个学生迫不及待站起来说:“我知道了,冰心可能想起了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叠纸船游戏,她借纸船想妈妈了。”另一个学生抢着说:“船是用纸叠成的,独放在水里漂不结实,容易坏,就像她远离父母,漂泊在外,无依无靠,她想通过纸船把自己思念带给母亲。人在孤单的时候是最容易想家的!”我继续追问,把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向课本实质处:“文中写了几种船?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两种,一只是她当时只身一人赴美读书乘坐的大船,一只是装满对母亲思念之心的纸船。”学生回答。我接着说:“对,纸船在这里已经赋予了丰富的意蕴,并给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暗示了冰心对母亲深沉的爱。这也就是不用结实点的船或是别的物品带替代它的原因。”在这样的特殊情境里,老师教学的灵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老师与学生的激情碰撞,智能与才干的发挥,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得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一节课下来,不仅仅收获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收获了学生在学习上坚持不懈的探求精神。

借助理论探索,结合新课改后的课堂实践,我渐渐地感觉到往日里四平八稳的课堂如同喝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无数次的课堂经历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欢乐的对话交流和互动碰撞,往往能够生成新知,并创造出个性化知识和智慧,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效果。课堂既是学生求知的天堂,也是学生成长的领地。一个高效率的课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又要密切关注教学内容,进而还要使这二者之间形成有机平衡,而掌握与运用期待艺术,是达成平衡的可行之路。

上一篇:团课教案范文 下一篇:印度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