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设计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13 16:58:00

房屋设计教学

房屋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

房屋建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一种建筑,在生活中房屋建筑除了需要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以外,还需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所谓的精神上的满足实质上就是为了使人们在欣赏建筑的时候感受到美。那么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该如何将美学规律融入到房屋中,使人们感受到美呢?本文,将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房屋建筑设计;美学规律;策略

在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美,美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它能够使人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建筑中所蕴含的美可以说是自古有之的,比如说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就十分的注重使人感受到美,而在西方建筑中也蕴藏有许多美学知识蕴藏在其中。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极为复杂,不同的人对于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详细的论述。

1房屋建筑设计注重美学规律的原因

1.1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房屋建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物品,居住环境的好坏,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1]。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购置房屋的时候,人们不仅注重房屋的空间、质量和地段,也开始注重起房屋设计的美感,关注房屋建筑设计中所蕴含的美学规律。在生活中一所房屋如果从外形和内部设计等方面使人感受到了美,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往往更容易吸引人,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从精神上感到愉悦,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使他们的居住环境更加的优美。

1.2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所蕴含的美学规律就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表现,在不同地区,房屋建筑工程中所蕴含的美学规律也大不相同,比如说在我国由于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更加崇尚含蓄美,这在建筑设计上也有所体现,如我国著名的苏州园林就是展现含蓄美的典型代表[2]。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欣赏简单大方的开放之美,因此,许多教堂设计的都比较具有美感,而且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不同时期和地域也会有明显的差别。比如说,北京的四合院和西方的哥特式建筑等。笔者认为,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注重将美学规模融入到建筑中,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们欣赏到美,享有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房屋建筑设计中融入美学规律,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优秀建筑设计文化的传播。

2房屋建筑设计中所蕴含的基本美学规律

2.1统一协调之美

统一性是艺术品所特有的一种特性,对于房屋建筑来说亦是如此,而相较于其他的工艺品而言,房屋建筑的统一性可能又会有所不同。因为,房屋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房屋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美的认识也会受身边一些事物的影响,但是如果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不注重统一协调之美,设计的时候,不考虑住户的实际需求,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意遵从统一协调之美,如在将几何元素运用到房屋建筑设计之中时,要注重其于主体建筑的统一,不能顾此失彼,过分的突出几何元素,反而使原有的房屋建筑失去了美感,这样的话很容易破坏房屋建筑的设计之美。此外,在房屋建筑设计的色彩搭配,建筑的基本架构等方面也要讲求统一协调。

2.2房屋建筑设计的均衡与稳定之美

一幢建筑物并不是由简单的一面墙或者是一块砖构成的,房屋建筑是由许多面墙和砖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而建筑物的不同部位构成材质也不尽相同,比如说有的部位可能会用到钢材,而有的地方则可能会用到铝材,这样就会使房屋建筑表现出不同的轻重感,而要使人们在欣赏和居住房屋的时候感受到其所蕴含的美学规律就必须要注重好建筑的均衡与稳定[3]。在进行建筑房屋设计的时候,所谓的均衡指的就是要注重房屋不同部分的轻重关系,不如说,在设立房屋的时候,设计者要综合的考虑到,哪些地方需要用到一些材质比较重的物品进行设计,哪些地方则会用到比较轻便的材质进行设计,灵活的搭配,使房屋不管是从外观看,还是在居住的时候,都能使人产生均衡感,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而房屋建筑设计在注重均衡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房屋建筑设计的稳定之美,稳定既是房屋安全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美的一种表现,试想一下,一座房子如果不够稳定,时时摇晃,必然会给人一种不安全感,连基本的安全都难以做到,更遑论使人感受到房子的美了。

2.3房屋建筑设计的比例韵律之美

所谓的比例指的是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谈到比例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谈到黄金分割法,这个比例可以说是最具美感的一种比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仅仅满足于房子只是居住这样的基本需求,人们对于房子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说,房子的比例该如何分配,主卧、次卧以及客厅阳台的面积各占多少比例最为合适,这些都是人们需要考虑好的一个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都有涉及到比例问题,分配的不合理既影响房屋的美感,也会使住户的居住舒适感大打折扣。韵律相对于比例来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词语,不同人对于韵律的认识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喜欢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加入较多的韵律元素,如房子的门窗形状重复构成韵律,而有的人对于韵律的认识比较浅薄,则可能会较为反感在房屋设计中融入韵律元素。但是笔者认为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不论是比例还是韵律可以说是缺一不可的。

3房屋建筑设计融入美学规律应注意的问题

3.1注重房屋建筑的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房屋建筑都带有独属于自己的地域特色,如东西方房屋建筑的差异,就是一种极为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在我国房屋建筑的地区差异表现更是极为明显,比如说在福建的土楼、陕西的窑洞就带有极为明显的地域色彩,这些建筑中所蕴含的美学规律与地区差异不无关系。此外,房屋建筑设计的美学规律还受地区的气候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我国的邻国日本,由于地震频发,房屋建筑的空间往往比较灵活,设计简洁,这样的话一旦发生地震也便于人们逃生。

3.2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俗话说“求同存异”近些年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在城市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而在乡村人们也建起了许多小洋楼,这些房屋建筑是经济水平提升的表现,但是也很容易给人一种同质化的感受,容易使一个城市和地区失去自己的房屋建筑特色,美学规律也在不知不觉间流失,如在北京四合院大面积的拆除就是一种表现[4]。房屋建筑既是人们用来居住的一件物品,也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我国的四合院、土楼、窑洞、竹楼等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时候,人们不尊重地区的文化差异,既是一座房屋设计的再漂亮,也难以使人感受到真正的美。

4结语

总之,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是无处不在的,不同的人对于房屋建筑设计的美,不同人的认识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房屋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在进行房屋设计的时候,如果一味地照抄照搬其他建筑中所蕴含的美学规律,这样可能人们不但无法感受到房屋建筑之美,可能还会使人产生一种建筑过于呆板的感觉。所以,在进行房屋设计的时候,还需有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胡静.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4)

[2]喻茜.模型教学在房屋建筑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

[3]刘芷含,张尧.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问题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09)

[4]邓英哲.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问题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

房屋设计教学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而室内设计作为房地产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手绘和电脑制图作为室内设计的主要手段,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决定着房屋的整体效果,本文通过对室内设计过程中,手绘与电脑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提出了提高室内设计效果的相应方案。

【关键词】室内设计 手绘 电脑表现手法 应用措施

手绘是室内设计的基础,可以完整地表现出设计师设计房屋的最初构想,是对房屋进行整体设计的第一步措施,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电脑制图的发展为手绘在室内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对室内设计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分别研究了手绘效果图和电脑制图的优缺点,并就如何将手绘与电脑制图结合共同进行室内设计进行了相关分析。

1 室内设计的相关概念

1.1 室内设计的含义

古老的室内设计是指单纯地应用相关设施进行房屋内部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居住环境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室内设计的含义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社会下的室内设计是指在充分了解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以及建筑标准的情况下,通过应用物质技术方法和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创造出具有合理功能和舒适环境的并能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双重需要的室内环境设计。现代社会的室内环境设计标准要求其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满足人们的居住的精神需要。

1.2 创造性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

决定一个室内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志是看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创造性在室内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为室内设计增加了较多的艺术色彩,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居住的精神需要。所谓创造性,就是个体产生的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一个从无到有、产生新事物的过程。由创造性的定义可知,一个室内设计是否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取决于设计师是否在室内设计的过程融入了自身的创造力。

2 浅析效果图

效果图就是指通过图片以及相关文字标注等媒介来表达作品的预期效果,并将与专业领域有关的想法具体化到相关图纸中。室内设计的效果图就是把室内设计作品展现到公众面前,是公众可以直观了解到房屋设计后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效果图通过将设计师对房屋整体和局部的设计理念具体呈现到图纸中,使开发商和用户更有效地了解其对房屋的设计理念。通过对效果图进行描绘和制作可以使设计师和非专业人员更加清楚地看到房屋设计完成后的效果,并且利于发现房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3 手绘效果图的优点与不足

3.1 手绘效果图的优点

3.1.1 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思维

手工绘制室内设计图是设计者创造思维的表现方式之一。在对室内进行整体设计前,由于相关的设计思路是不确定的,对整体房屋的设计构造是比较模糊的,因此需要设计师将偶然间出现的灵感迅速地记录到图纸上,将其对房屋的局部思维具现化,进而形成对房屋整体的设计理念。通过手绘效果图的方法可以讲设计师的抽象思维活动以绘画的方式进行再现,这样使用者在充分了解设计师构思的前提下,提出自己对室内设计的观点和意见,使其也参与到室内设计中来。

3.1.2 真实性强

手绘效果图效果图具有丰富、生动和表现力等特点,一方面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房屋在建成后的情况,另一方面房屋使用者可以通过手绘效果图对房屋在设计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设计情况进行了解。由于手绘效果图的绘制方法较多、限制较少、人为性和绘制风格比较多样化,所以其真实性较强,由于绘制手法和形式比较丰富,所以其表现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此外,不同绘制工具的使用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室内设计后的效果。例如,铅笔和钢笔的使用可以表现效果图的速写效果,而运用水粉笔绘制效果图可以增强图纸的空间性和立体感。

3.1.3 方便设计师与客户交流

手绘效果图的使用方便了设计师与客户在房屋设计上的意见交流。一方面由于手绘效果图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而可以反映出房屋设计在不同阶段的实时动态,方便将设计师在设计中各个时段的设计观念传达给客户,并通过与客户进行交流来进行设计方案的改进。另一方面,客户通过了解房屋设计的实时动态,将自己对房屋设计的相关意见传达给设计师,加强了房屋设计的合理性。

3.2 手绘效果图的不足

3.2.1 修改过程较慢

手绘效果图虽然在室内设计的前期过程中,可以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体具现到图纸中,但是在室内设计后期,对相关问题的改善进度比较缓慢,从整体上阻滞了室内设计的进程。例如对部分环节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则需要对该环节的整张效果图进行重绘,浪费了较多的时间。

3.2.2 设计资料局限

运用手绘对室内结构进行设计虽然较好地发挥了设计师的创造力,但是在对设计过程中的相关材料进行调用时产生了较大的麻烦。由于设计是个体所具备的的知识量具有局限性,因此不得不通过电脑进行设计资料的搜索,这样设计师一边要对图纸进行绘制、另一边又要通过电脑进行资料的查找,增加了室内设计的复杂程度。

4 电脑绘图的优点与不足

对于初学者来说,手工绘图与电脑制图相比,更加依赖与电脑制图,因为对电脑软件的学习和应用要比手工绘图的学习更简单一些,手工绘图需要大量的专业练习和实践,并且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相比之下,电脑制图较为方便,各类软件的运用又比较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所以相当一部分的设计者们选择电脑制图。

4.1 电脑绘图的优点

4.1.1 设计效果逼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室内设计制图已由手工制图向电脑制图方向发展。3D MAX和CAD等制图软件的应用,为室内设计增加了更多的立体感、真实感和空间层次感,使得设计的效果更加逼真。

4.1.2 节省成本

在对室内设计进行手绘效果图的制作时,通常需要如张、笔等较多的真实材料,通常需要在购进建筑材料时还要考虑对这些制图用具的采购,增加了室内设计的成本,而通过电脑制图可以用虚拟的材料代替真实材料,在加强设计效果真实性的同时也节省了室内设计的成本。

4.1.3 方便调用资源

由于手绘过程中设计师所具备的知识和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需要不断互联网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增加了室内设计的繁琐程度。通过应用电脑制图,可以将室内设计的制图过程和资源的调用过程一体化,更加方便了相关资源的调用,不仅使设计师获得较多设计信息,也加快了室内设计的制图过程。

4.2 电脑制图的不足

与手工制图一样,电脑制图自身也存在着相关缺陷,只有正视电脑制图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才能使其更好地为室内设计服务。

4.2.1 制图机械化

由于应用电脑制图进行室内设计时,相关的制图程序都是已经编好的,所以要求设计者必须按照规定的模式进行制图,因此运用电脑制图比较机械化且不能随意更改,使得设计师的一些创造性思维无法通过电脑显现出来,束缚了设计师的创造思维。

4.2.2 制图软件学习时间较长

学习并精通一类专业的制图软件少则需要2个月,多则需要3-5个月左右,短期的培训虽然可以使设计者了解一个软件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却无法使其了解软件的内容和详细的使用方法,使其在进行电脑制图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操作上的问题。

5 手绘与电脑制图的关系

为了使室内设计的效率和效果达到最佳,则必须了解应用手工制图和电脑制图的关系,通过正视手工绘图与电脑绘图,使其在室内设计中互相作用,相互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室内设计效果。

5.1 互相依赖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信息化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电脑制图对手绘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表现在现代制图对传统制图的分析,也表现在相关设计语言和设计方法上的冲击,而某些室内设计中仍然保持着手绘的设计方法较好地继承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说电脑制图是现代化的,而手工制图是传统的,由于二者在室内设计上各有优缺点,所以必须通过优势互补的方法来提高设计理念和设计效果。

5.2 相互促进

一方面,电脑制图以其方便性和快捷性提高了室内设计的效率,另一方面,手绘又以其真实性和灵活性加强了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避免了设计完成后相关问题的出现,因此,二者应该互相协调,相互促进共同为室内设计服务。

6 手绘与电脑制图的结合运用

6.1 效果图的优势互补

室内设计作为空间设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意和表达都需要不同的方式来是实现,这样一方面利于设计师打开宽广的设计思路,另一方面也使得室内设计的效率大幅度提高。由于手绘和电脑制图各自具有其优势和不足,同时也都是室内设计的具体变现形式,因此通过手绘效果图和电脑制图的优势互补是提高室内设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法。由于手绘方法具有偶然性、灵活性和实时性,而电脑绘图则具有准确性、可复制性和科学性,所以通过将二者的优势相结合,并改善其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可以使室内设计的发展更为完善。

6.2 手绘功能与电脑软件相结合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将手绘的相关功能与电脑软件相结合已成为提高室内设计效率的必然趋势和解决办法。由美国AUTO DESK公司研制的SketchUp软件是目前为止将手绘功能与电脑制图功能相结合的最好的制图软件,该软件在保留包括便于修改、方便操作以及反应室内设计实时动态的手绘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了电脑制图的相关优点大幅度的提高了室内设计的效果。

6.3 不同阶段下二者的结合应用

通过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将手工制图与电脑制图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室内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下文就室内设计的构思阶段和设计方案的表达阶段两方便对二者的构思加以分析。

6.3.1 设计构思阶段

在设计的构思阶段,设计师通过运用手绘的制图方法将其对房屋局部和整体的构思具现化到纸张上,并在图纸上描绘出其转瞬即逝的灵感,通过将设计师最初的创作激情融入到手绘图纸中,可以更加形象的反映出设计师的设计初衷,而通过一张张的手绘草图,设计师将不断完善自己对室内设计的构思和理念,并以最快的速度与客户的意见达成一致。而为了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得以实现,则需要借助电脑进行设计草图的建立并规范相关的设计标准,并从空间立体化的角度及时发现手绘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弥补,从而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设计思路。

6.3.2 设计表达阶段

在设计的表达阶段,通过手绘可以直观、清晰地将设计的方案呈现到客户面前,一方面可以让客户更直接地了解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由于对设计效果的表达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的,因此通过手绘可以清晰地了解设计师的设计能力。现代的室内设计效果需要通过将手绘的设计图纸通过电脑进行相关的完善和修改,从而确保设计效果达到最佳,有效地提高了室内设计的质量。

7 结论

本文通过引出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创造性在室内设计的地位,分析了以手绘和电脑制图为主的室内设计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室内设计中手绘和电脑制图的关系进行分析,从手绘与电脑制图相结合的角度为我国的室内设计提供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韩朝晖.室内设计中手绘与电脑结合应用研究[J].美术之友,2009,03(23):81-84.

[2]陈志东.电脑语境下的手绘建筑表现图[J].中外建筑,2009,10(12):64-65.

[3]杨熙.插画手绘形式的价值及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3.

[4]降波.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手绘与电脑制图的关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21):104+107.

[5]耿效彦.室内设计师不可忽视手绘[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8(02):120-121.

[6]黄磊.手绘图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15):119-121.

[7]吕红,孙延峰.室内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教学改革探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03(10):106-107.

[8]夏克梁.手绘表现图的创作技法和实践[J].浙江工艺美术,2007,04(28):35-39.

[9]张毅.手绘表现与电脑软件结合在设计表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4,04(11):89-91.

[10]矫克华,李梅.城市景观设计与手绘表现艺术的教学研究[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

作者单位

房屋设计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以人为中心可持续性

房屋和城市设计规划人们的终生,决定人们如何设计和建设它。现代的房屋和城市设计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是全球人居环境和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间借鉴

最近几年,亚洲的房屋及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尤其在韩国和。韩国已进入其第二阶段的城市发展时期,中国正处在其第一阶段的发展时期。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都要面临以下的问题:最好的发展策略是什么?发展的样式将会是什么?彼此的经验能否互相和借鉴呢?

以韩国,汉城市为例:

自韩战后,韩国在它的城市及房屋建设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战后以“快速而且”为准则的建设已经结束,重建和再发展的新纪元已经开始。便宜的低层建筑在汉城及其它主要城市已被高层或混合型的建筑取代。其结果是,提供了可持续的有品质的生活。

汉城的新任市长李明博先生,计划汉城建设成以人为本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和最适于人居住的最美城市。汉城市市长李明博态度很鲜明,如果开发和环境相冲突,就要采取环境优先政策。在他的倡导下,首先,恢复了横贯市中心长达六公里的河流———清溪川,这条河在1960年被填平改建成高速公路,而在600年前的朝鲜王国它是汉城的主要水道。尽管原高速路为市民提供了交通的便利,而且已经形成六万多个商店和二十万从业人员的大型商业圈,但考虑到道路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老化带来的安全问题,汉城市政府还是决定将其拆除,并努力恢复河流应有的生态空间。重建的河流状态比以前的河流好很多,其将先进的技术到水处理过程中,使水得以净化,从而确保其流域的野生物和鱼类的生存环境。其次,将市政大厦前的交通广场改变成绿色公园,每天大量的市民来这里休闲娱乐。除此之外,还为市民建设了许多森林公园和绿色地:如DUKSOM.中国的城市建设也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韩国政府的举措是值得借鉴的。降低空气、噪音污染和节约能源如:降低水的浪费,将创造出宜人的城市居所,城市发展的新纪元前景美好。

另外以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市为例:

火努鲁鲁的市长JEREMYHARIS在火努鲁鲁发起了一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由于日本游客的减少,夏威夷的经济在过去的12年中受到了影响。夏威夷拥有的是上帝赐予的美好的气候,干净的空气、美丽的沙滩、健康的食物和美好的环境。市长的目标是吸引更多的世界游客而不仅仅是日本游客。他要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同时他也发现一些城市已经推动了其中的一些,或是忽略了,或是被遗弃了,他要重新修复这些城市。他设立了目标,其主要功能就是计划和贯彻他的可持续发展之城市设想。在建筑师、设计师和工程师们的大力帮助下,他规划出新的土地使用方案,建设了更多的公共公园和公共交通系统,同时不鼓励私事的利用,他腾出了街道的一部分专门做为步行路,提高了存车的费用,限制城市的发展,用以鼓励公共交通事业。他重新翻新了许多遗弃的建筑物,重建了WAIKIKI海滩的步行街、喷泉和绿地,以便使之更加适合散步行走。建了新的公园和翻新的旧的公园,提供公共的沙滩,种植树木,沿街设置汽车站。重新翻新城市建筑物立面。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将能源消费降低了15%,努力的结果,游客增多,更多的人喜欢选择在夏威夷度假了。

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的中国正以巨大的速度快速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和以人为中心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和领导性的作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一直与保持和谐发展,“风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中国政府拥有这样的土地,也有能力成就这样的城市,试想,如果中国建设这样的典范城市,将会吸引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参观、学习,或是定居在这独一无二的理想城市,这是多好的机会啊。

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

随着历史变迁:比如变革、防御变革和近代的运输变革,我们的城市也随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人们还不断的建造新的城市,这样的新城有:中国上海的浦东地区,韩国的LANGHAM地区和KAZAKHSTAN的新首都ASTANA.

今天,评价一个新城建设的成功与否,经常取决于新城的车辆交通系统的设计的好坏,如:街道的宽度和线路的多少?从一个地到另一个地区有多快?无疑我们生活在一个汽车统治的世界,即使像日本东京这样的老城市都在市区内新建越来越多的车行线,甚至发展到多达3层的立交桥线路。问题是,将要建有多少的道路才能缓解交通拥挤的问题呢?道路建的越宽,车辆就越多,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就越来越严重,邻里和社区之间就越来越疏远。

众所周知,只考虑交通绝不是一个正确的城市规划发展方向,城市规划设计通常以城市土地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开始。确定城市功能区的位置和大小,如:学校、教学、公园、广场、步行街,商业及办公街,以及联系公众建筑区的街道和公路。地域的形状和自然地理形状如河流、山川和海洋在规划独一无二的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海边城市——夏威夷的火奴鲁鲁,海边丘岭城市——美国三藩市,平原环路城市——中国北京,千湖之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拥有更多的美丽的公共用地,休闲用地,步行街,博物馆,图书馆,酒店和商店的城市,常被认为是更加成功和更适合人居住的城市。

汽车可谓是当今社会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如此多的车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城市辐射及社区分离。难道我们不能离开汽车生活吗?也许可以,但这将会给许多的人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不是去限制汽车,而是要鼓励大众少用汽车。

地铁是解决大城市人口拥挤的最好的办法之一,北京有两条主要地铁线,纽约、汉城和日本解决交通问题的主要办法也都是靠地铁,它虽然造价昂贵有时客流量很大,但它仍为一可取的方法。

利用现有的道路,运行单轨铁路(也称作快速交通系统),它的造价虽然很高,而且设计不合理将会影响视觉,但它仍然能够帮助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许多问题。这使我们可少占用土地,而且可以直接利用建筑物的二层做为转换汽车的中转站。美国的明尼苏达因其“空中步行街系统”而闻名,处于建筑物二层之间的步行街道,提供了冬暖夏凉的交通通道,而且在二层进行的商业交易比在一层进行的更加成功。

在提高我们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大家做了一系列的尝试:“新都市化”是其中之一,该尝试由城镇规划师安德列·度宁(ANDRESDUANY)和伊丽莎贝丝·布赖特·贝克(ELISABATHPLATER-ZYBENK)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包含有品质的社区规划设计的13个设计规则和规范,对当代的城市发展影响巨大。

我在明尼苏达大学的二年中,我的课题是:快速系统试点城市,这种城市人口大约250,000,自给自足,完全可持续,完全自动化而且环境可以完全控制。这是MIT的梦中城市,同时也相信明尼苏达大学能够准许来它。试想,50年以后,将会实现这一梦想,这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迹。

世界房屋设计及趋势

人和动物一样都要长时间住在某个住处。在19世纪的革命之后,由于人口大量涌入,有限的土地上不得不容纳大量居住人口。房屋型式由平房发展成多层的楼房,人类不得不牺牲他们与/环境相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从工业革命以后房屋空间形式变化迅速,一般,房屋的形式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文化/变化——新的生活方式决定新的房屋设计形式。

2、变更——富裕和受的人口增加要求与其身份等同的独特建筑。

3、新的建筑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允许我们设计、建造更大、更好、更独一无二的房屋。

4、技术革新——新技术(汽车,HVAC——采暖、通风和空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化,尤其数字化技术的出现。

5、新的发展趋——单身和老年人口的增多,要求越来越灵活的房屋建筑形式:如家庭办公和家庭诊所。

6、新法规的出现——无障碍住宅。

以上的六个因素首先考虑技术因素。

汽车,今天的美国人离不开房子和车,两者相辅相成。这一形式也将迅速波及中国,人们是如此的依赖于它们以至于无法摆脱他们,我们必须找到控制它们的。在韩国,许多建筑物设地下车场,从而将大面积的地面用做公园和运动场。

采暖,通风和空调(HVAC)是现代伟大的技术,它使我们在任何气候环境中都能拥有舒适的状态。人类现在已越来越依靠这些技术,比如在阿拉斯加洲和亚利桑那州这些自然气候恶劣的地区,离开这些技术人类很难生存。

HVAC技术使得高层塔楼式的房屋建筑形式成为可能,与此同时,这一技术使得世界上建筑形式雷同,使得同时期的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和发展中,失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和与环境统一的独创性。更为遗憾的是,由于这些技术的,使得房屋开发商在房屋建设中只以造价为基础,而忽略自然通风和节能。

现代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技术,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能源,而现在所使用的能源不是一个“干净”的能源,这些能源来源于煤和石油,在利用它时产生的CO2,这使大气臭氧层变薄,导致地球升温,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减少能量损耗,如果不能阻止能源消耗,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灾难将会毁灭人类。

数字技术是当今的又一大发明,通过它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灯的开关、烹调和室内温度(节约能源),同时也能在家里、车上或办公室远程控制家门、窗和百叶以及安全系统,我们能在办公室互相看到、联系到或检查孩子在做什么等等,所有这些都在进一步的不断的发展。是:这些发明物中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呢?是系统控制我们,还是我们控制系统呢?如果系统失灵了,我们做了应急准备了吗?还是太依靠于技术离开技术无从下手了呢?

另外,要考虑的是社会生活的新发展趋势:传统的大家庭,正朝着中心家庭发展,独身生活形式在增多,同时高质量的生活导致人口的老龄化、全球化的发展。所有这些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房子内房间数量在减少,休闲的空间增大了,人们想拥有家庭影院、室和家庭办公室,还有就是考虑无障碍设施的房屋,所有这些不胜枚举,我们能满足所有这些要求吗?当然可以。设计的宗旨就是: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的舒适,安全,快乐和健康乃至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国际现代建筑的设计指导方针

1、与环境和谐:关键是和自然能和谐共生。人造的建筑物和景观将要提高和加强自然环境,在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日照、风、水和其它的自然资源以达到能源,提高健康和娱乐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生活更舒适更有质量。没人会异议,带着室外树叶和花草香味的新鲜空气比不上从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室内畅通的新风系统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极为重要的。

人造的建筑材料:如此多的人造建筑材料应用于房屋,容易引起房屋综合症,在美国环境法要求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同时在房屋起用前要有一个月的晾晒和空置阶段,我们要推广这一经验。同时尽量利用自然的,可再利用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2、正确的利用技术。前面已经详细的讨论了技术的正面和负面的因素,如今面对如此多可利用的新技术,如:温控技术(HVAC),安全技术,消防技术,视听及通信技术和数字,我们的努力是如何整合所有这些的单项技术成为一个全面的,可控制的系统,使之更方便于我们的生活。

3、适应性Flexibility:作为一种新的趋势,房屋的造型可以被认为是主人生活方式和自我的最终表现形式,业主想创造独特的空间来表达个人的感觉和观点,这意味着,房屋设计要满足不同人的要求。适应性在今后的设计中显得更加重要,在日本,一些房屋开发商人为的留下一些空间,让房主自己在这块土地上设计或建造独立形式的房屋,这是一个适应性的例子。

4、社区的意义Senseofcommunit.新的信息模式如电话、手机、电视和机将人和社区邻里孤立开来。过去人们间的相互沟通是通过中心广场和街边上面对面的交谈,今天,这种形式的交流已急剧下降,住在郊区低层或独立建筑中的居民彼此了解的办法就是走出家门,高层住宅中居民不会自己主动的联系,那么这些居民将会很少有与他人联系的机会。

因此,在高层建筑公寓的第三层楼板上需要建造一个“空中花园”或叫屋顶花园,提供一个共享的开敞空间,加强水平,垂直的房屋之间的联系,这将有助于邻里间的交流。然而,就是开发商强烈的想实现这一设想,但如果没有政府予以鼓励,其重要性将不会被认识到,也就不可能实现。这些令人愉快的观点将给高层塔楼中居住的人们带来高质量的生活,同时也会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商机。

房屋设计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建设计、结构设计、房建、设计

Abstract: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fittest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each part of the height of the house is sure, interior space proportion of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house, and the houses windowsill high overall structure design, section combination design, and so on, to be able to achieve daylighting and ventilated requirements and other basic requirements, make the building can realize the basic functions.

Keywords: fittest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endow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1.1 净高与层高

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其数值反映了房间的高度。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房间使用性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

房间的主要用途决定了房间的使用性质和人在其中的活动特征。

住宅中的卧室和起居室,因使用人数较少,面积不大,净高要求一般不应小于2400mm,层高在2800mm左右;

中学的普通教室,由于使用人数较多,面积较大,净高也相应加大,要求不应小于3400mm,层高在3600~3900mm之间;

同样面积的中学舞蹈教室,由于人在其中活动的幅度较大,虽然使用人数较少(一般不超过20人),但净高却要求不应少于4500mm,层高达到4800~5100mm。

房间内的家具设备以及人们使用家具设备所需要的空间大小,也直接影响房间的净高和层高。

如学生宿舍设有双层床时,净高不应小于3000mm,层高一般取3300mm左右;

医院手术室的净高应考虑到手术台、无影灯以及手术操作所必需的空间,而无影灯的装置高度一般为3000~3200mm,因此,手术室的净高不应小于3000mm。

1.2采光和通风要求

房间的净高应满足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要求,以保证房间必要的卫生条件。

进深大的房间,为满足房间的采光要求,常提高窗上沿的高度,此时房间净定亦相应加大。

为保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一定水平,保证必要卫生条件,对一些使用人数多,无空调设备,又经济关闭门窗的房间,每人应占有一定的空气量。如中小学教室3--5 m3 /人,影剧院3.5--5.5 m3 /人,据至可以确定符合卫生要求的房间净高。

1.3室内空间比例要求

房间的比例和尺度不同,人在其中的感受也各异。

通常高而窄的空间易使人产生兴奋、向上的情绪,且具有严肃感,使人感到不够亲切;宽而低的空间使人感到宁静、开阔、亲切,但过低又会使人产生压抑、沉闷的感觉。

房屋的使用性质不同,对空间比例尺度的要求也不同。

住宅房屋要求空间具有小巧、亲切、安静的气氛;纪念性房屋则要求有高大的空间,以创造出严肃、庄重的气氛;大型公共房屋的休息厅、门厅应开阔而明朗。

1.4房建窗台高度

窗台的高度主要根据室内的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家具设备的尺寸、人的视线及通风要求来确定。

在民用房屋中,一般的生活、学习、工作用房,窗台高度常取900~1000mm,以保证人的视线能望到窗外和书桌上有充足的光线。

托儿所、幼儿园的窗台,由于考虑到儿童的身高和家具尺寸,高度常采用600~700mm。医院儿童病房的窗台高度也较一般民用房屋的窗台低一些。

房屋中的某些房间,为扩大视野,丰富室内空间,常常降低窗台高度,甚至采用落地窗。

1.5室内外地面高差

房屋物室内外高差主要由以下因素确定:内外联系方便;防水、防潮;房屋沉降及经济要求;房屋物的外观要求。

大量性民用房屋室内外高差常取300-600,最小为150。房屋设计中,一般取底层室内地坪相对标高为±0.000。房屋其它部位及室外设计地坪的标高均以此为标准,高于底层地坪为正值,低于底层地坪为负值。

2房屋使用要求

房屋用途不同,使用对象不同,对层数的要求就会有差异。

如在幼儿园设计中,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特点、活动特征以及必要的安全性,房屋层数不应超过3层。

小学、中学的教学楼层数应分别控制在4层、5层以内。

影剧院、体育馆、车站等房屋,由于聚集的人数多,疏散时人流集中,为了疏散安全,也应以单层或低层为主。

3房屋结构设计、材料和要求

房屋结构形式和材料也是决定房屋层数的基本因素。

如砌体结构,墙体多采用砖或砌块,自重大、整体性差,下部墙体厚度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故房屋层数一般控制在6层以内,常用于住宅、宿舍、普通办公楼等大量性房屋。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由于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增强,故可用于宾馆、高层写字楼、高层住宅等多层或高层房屋

房屋防火要求

按《房屋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房屋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房屋的层数与房屋的耐火等级有关,如一、二级耐火等级房屋,原则上层数不受限制,三级耐火等级民用房屋,允许层数为1-5层,四级耐火等级的房屋物,允许1-2层。

经济性要求

房屋物单方造价一般与房屋层数密切相关,以砖混结构住宅为例,在墙身截面尺寸不变情况下,随着层数的增加,单方造价将有所降低。但到了6层以上时,由于砖墙截面尺寸的变化,层数增加使单方造价显著上升。一般情况下以5层比较经济。

在房屋群体组合中,个体房屋层数愈多,用地愈经济。把一幢4层房屋与4幢单层平房相比较,在保证日照间距的条件下,用地面积要增加近2倍。

4房屋竖向组合设计

当一个房屋不是单层时,就存在房间的竖向组合问题,各层房间形成不同的楼层。

4.1高度相同或、相近的房间组合

高度相同或相近的房间、使用关系也较密切时,考虑到房屋结构构造的合理和施工方便等因素,在满足室内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房间之间的高差,统一房间的高度。所示教学楼平面方案中,教室、阅览室、厕所,即是属于上述情况,而行政办公部分从功能分区考虑,平面组合时和教学部分应有所分隔,这部分房间的高度也可以略低一些,和教学部分之间的高度差可以用踏步来解决。

4.2高度相差较大的房间组合

(1)对单层房屋当高度相差拉大时,可以按照平面组合情况确定各空间高度。

(2)多层和高层房屋。高度相差较大的房间可以根据房间的使用性质分层组合,图是多层和高层房间组合时大空间的处理方法。

5房屋剖面组合方式

5.1单层剖面组合方式

单层剖面组合方式便于房屋中各部分人流或物品和室外直接联系,采光或通风较易解决。但其用地很不经济,道路和室外管线设施也都相应增加。它较适合于大跨度结构和顶部要求采光的房屋。如食堂、车站、展览大厅等。

5.2多层和高层剖面组合方式

多层剖面组合方式的室内交通联系比较紧凑,适应于有较多相同高度房间的组合,垂直交通通过楼梯联系。这种组合方式应注意上下层墙、柱等承重构件的对应关系。许多单元式平面住宅和走廊式平面学校、宿舍、办公、医院等房屋的剖面,多采用多层剖面组合方式。

有时由于城市用地紧张、规模布局等因素制约,也采用高层剖面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容积率高,有利于室外辅助设施和绿化等布置,但垂直交通主要靠电梯联系,管道、设备等设施较复杂,使其费用较高。主要适用于住宅、办公、旅馆等房屋。

6错层和跃层式剖面组合方式

6.1错层剖面组合是指在房屋物纵向和横向剖面中,房屋几部分之间的楼地面,高低错开。主要适合坡地上房屋或房屋体部之间由于房屋高度不同造成高差。如住宅、中小学等。错层之间高差可用楼梯或踏步来解决。

6.2跃层式剖面组合方式主要用于住宅房屋中。

这些房屋的公共走廊每隔1~2层设置一条,每个住户可用前后相通的一层和上下层房间,住户内部以小楼梯上下联系。其特点是节约公共交通面积,各住户之间干扰小,由于每户两个朝向,因此通风条件好,但其结构布置和施工均较复杂。

7门厅高度处理手法

在多层和高层房屋中常常设置门厅,但门厅高度往往和其它空间高度不一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常用方法解决。

7.1门厅设在主体之外,单独形成一个体部,此时可按需要高度确定其层高;

7.2门厅设在主体内,层高相差较大时,提高底层层高,这样做可能造成空间浪费;

7.3门厅设在主体内,层高相差较大时,局部降低门厅地坪标高,在门厅走廊衔接处设踏步;

7.4当门厅需要有高大雄伟的效果时,常将门厅做成2~3层通高。但应妥善解决防火分区问题。

8房建室内空间利用

8.1夹层空间的利用

一些公共房屋如体育馆、商场、候机楼等,由于功能要求空间大小不同,常采用大空间中设夹层的方法来组合大小空间, 从而达到利用空间及丰富室内空间效果。

8.2房屋上部空间利用

这种空间主要是指人们日常活动和家具布置以外的空间。

总结

房屋结构设计不仅要达到基本的设计要求和规范,还要能实现基本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注意参考相关规范和规定,综合考虑各种要素。使我们设计的方案能够符合要求。

房屋设计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平法建筑结构应用能力

平法,既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平法对我国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对传统表示方法进行大幅度简化,使其更具专业性和统一性,形成一套新型的结构设计表示体系。

平法制图规则,即是设计者完成结构施工图的依据,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施工图的依据。可以理解结构设计师在结构设计完成后,要按照“平法”的制图规则把设计意图表达出来,绘制结构施工图;而施工现场的监理、技术员、施工员要掌握“平法”的制图规则,才能看懂结构施工图纸,然后按照施工图表达的内容,建成高楼大厦。在房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结构师的工作是把对房屋设计的理念和意图表达在图纸上,重点体现在“制图”上,结构师的培养目标是“知识目标”;而技术员、施工员、监理员的工作是把图纸的内容变为现实,重点是在“识图”上,即能“看懂”图。技术员、施工员和监理员的培养目标为“能力目标”。

“建筑结构”课程是工民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主要任务是对房屋的结构体系进行设计,以保证房屋安全可靠。

“建筑结构”课程与“平法”技术,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建筑结构”是对房屋结构设计的一套理论,包含结构受力分析、公式推导、实验数据的统计、构造措施等,而“平法”是表达结构设计意图的手段,它更像一种“语言”把结构设计的结果向技术员、施工员表达出来,它是设计与施工的桥梁。所以“平法”应该是“建筑结构”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工民建专业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施工一线基层管理人员,如技术员、施工员、监理员等。中职培养突出“应用能力”和“技能’, 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能读懂图就更为重要。在中职教学中“平法”是“建筑结构”课程中重中之重,课时要达到一定数目,才能保证学生掌握“平法”的技术。

“平法”技术是对我国原有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做了重大的改革,目前设计、施工现场早已推广应用,而中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却显得滞后。

目前的建筑结构课程只是从结构设计角度确定课程内容体系,与中等职业教育工民建专业为施工一线培养人才的目标不符:在目前出版的大部分建筑结构教材中,课程内容都是针对结构设计能力选编的,结构课程几乎没有体现为施工服务的意识。

建筑结构课程内容理论偏深、偏难,应用性不足。主要表现为:知识偏深而知识面偏窄;公式推导过多而公式应用较少;侧重基本构件的设计和计算,对结构概念、形式、体系等陈述过少;对结构体系中简化计算内容过多,而对结构概念陈述较少。

建筑结构课程内容陈旧,难以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基本上是对现行规范的解释和说明,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教材中很少体现,特别是平法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较少,难以满足工程施工实践的需要。

我们学校工民建专业在通过施工企业调研,毕业生反馈中了解了“平法”实用性和重要性,及时把“平法技术”引入“建筑结构”课程之中,并作为教学重点,同时安排一周的识图练习,从施工现场取出一套施工图,让学生用“平法”制图原则来进行识图练习。

结构课课程中引入“平法”内容,并作为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重点,同时对结构课程的内容、难易程度进行改革,使建筑结构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应用,淡化公式的推导,加强公式的应用,加强结构构造要求。在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基础上突出平法技术的应用,把平法技术作为加强和延伸专业技能强有力的工具。

房屋设计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砌体房屋;抗震性能;构造柱;圈梁

中图分类号:TU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166-02

1 前言

目前,抗震设防区不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现象十分普遍,此类房屋在汶川大地震中很多损坏或完全倒塌。由于砖混结构中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砖墙,而砖砌体的抗拉强度很低以及极差的抗弯曲性能,建筑物在破坏力极强的地震力作用下,很容易破坏或者倒塌。图1和图2为汶川大地震中砌体结构破坏的照片,由图中可以看到砌体结构由于整体性不足,在地震下局部(图1)或整体出现垮塌(图2)而且极为脆性,房屋垮塌后都碎成了小块体。

实震和试验表明,通过增加构造柱和圈梁,可以改善砌体结构的变形性能,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在地震区砌体结构房屋设计应该特别重视构造柱和圈梁的有效设计。

2构造柱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指先砌筑墙体,然后在墙体两端或纵横墙交接处现浇钢筋混凝土形成的柱。在砌体墙中设置构造柱的重要目的是约束砌体、增强延性、提高房屋的变形能力。另外,根据实验研究表明,带构造柱的墙体的强度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唐山大地震中,构造柱被称之为救命柱。可以看出其对房屋抗震的重要作用。

2.1构造柱位置的设置

抗震区砌体房屋构造柱的设置应满足表1和表2的要求:

2.1.1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应按表1规定的部位设置构造柱;

2.1.2多层灰砂砖、粉煤灰砖房屋,由于块材表面光滑,砌体抗剪强度低,其构造柱的设置要求比普通砖多孔砖要更严格,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按表2规定的部位设置构造柱;

这次地震教学楼和医院破坏比较严重,建议在设计时:

1)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按增加一层后的层数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按外墙设置;

2)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按增加一层后的层数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按注1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两层时,按增加两层后的层数设置构造柱。

另外,对局部小墙垛宜增设构造柱,这样可以防止墙体在地震时过早破坏,而不能与其它墙体共同工作,从而降低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2.2构造柱配筋设计

2.2.1构造柱中的纵向钢筋属于构造配筋,规范只规定了最少根数和直径,一般选用延性较好的钢筋,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级,箍筋宜选用HRB235级。

2.2.2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采用240mm × 180mm,纵向钢筋宜不小于4 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尺寸宜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另外在挑梁下构造柱宜加大配筋,建议不小于4Φ14。

2.2.3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lm。

3圈梁

圈梁可以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可在房屋中和构造柱一起共同约束砖砌体,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和延伸,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不利影响,抑制地震时裂缝的开展。

3.1圈梁位置的设置

圈梁如果设置不当将不能达到增强房屋抗震性能的预期目的。地震区砌体结构房屋圈梁设置要求:

3.1.1对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和木楼、屋盖的砖砌体房屋,横墙承重时圈梁的设置要求如表3 ;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3.1.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砖房建议设置圈梁。为了使构造柱在楼盖标高处有牢固的支承点,规范要求现浇楼、屋盖在楼板内沿墙体周边加强配筋并与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3.2圈梁的构造要求

圈梁在构造中应做到连续、连接可靠、便于施工,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6、7度时不应少于4Φ10,8度时不少于4Φ12,9度时不少于4Φ14,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非抗震区房屋时不应大于300mm ,6、7度时不应大于250mm,8度时不应大于200mm,9度时不应大于150mm;

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4弱框架

在设计中如能合理设计构造柱和圈梁,使之在墙体中形成弱框架,将会较大地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保证弱框架得以实现,作者根据实际设计经验,总结了以下设计意见,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4.1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2对与构造柱相连的梁或圈梁,梁两端1.5倍梁高范围内宜加密箍筋,间距100mm。

4.3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4.4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设置,构造柱在层与层之间不要错位。如遇局部突出屋顶的水箱间、楼梯间等,当构造柱不是自下部建筑物直通至顶时,则可将突出建筑物的四角构造柱插入到主建筑物顶层的砌体内,并应与相应的圈梁锚固。

4.5从圈梁与楼板的相对位置看,圈梁可以分成板平圈梁、板下圈梁和高低圈梁,就所起的抗震能力讲,以板平圈梁最好,他不但直接将楼板箍住,形成一个封闭的受力体系,而且还可以通过楼板钢筋出头,与圈粱混凝土整浇一体。

4.6房屋外墙四角是容易损坏的部位,其构造柱的配筋和断面要适度加强。

4.7对由于地基土地耐力不大或土质不一致须增设基础圈梁,则不应小于l 80ram。凡内横墙与外纵墙的接头部位,未设贯通圈梁的,宜设圈粱拐角接头,拐角接头长度为Im,可从圈梁内甩出墙体拉结,也可按圈梁作法拐作lm。这样就保证了在房屋抗震时应力集中部位得到很好的拉结。

4.8加强构造柱与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的连接,凡遇构造柱的预制构件,为充分发挥构造柱的作用,可改预制构件为现浇构件,也可设置埋件将预制构件与构造柱焊接在一起。对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由于其可以不再单独设置圈梁,故可直接与构造柱相连。此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至少应有两根附加钢筋或一根附加钢筋和一根架立筋伸入构造柱内与之相连接。

4.9对于现浇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等钢性屋盖的砖房,裂度较高时易在屋盖的板底或圈梁底面下l~4皮砖范围出现周围水平裂缝。为此,可在顶层砖墙在灰缝中适当设置水平钢筋,提高其抗剪性能。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与唐山大地震不同的是,这场地震发生在抗震设防区,对结构在这场地震中破坏的研究分析以及对以后结构设计改进的探讨显得尤为有意义,本文详细探讨了地震区砌体结构的圈梁和构造柱的设计,希望对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施楚贤主编.砌体结构理论与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房屋设计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陈设艺术教学;现状;改革与创新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室内陈设艺术成为一门新兴的并且发展潜力巨大的专业课程,它进一步深化了室内设计专业,为教育者和学生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学习方向。

一、室内陈设设计的概念

在“轻硬装、重软装”的室内设计时代,人们对于房屋设计的要求开始向自然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室内陈设也从单纯的实用性需求,逐渐向艺术性、舒适性和功能性的综合性需求转变。室内陈设设计,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这种要求,充分利用设计学、心理学、色彩学、人文学等多种学科,提升室内陈列和搭配水平,从而给居住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与传统的室内装潢设计、室内环境设计等学科不同,室内陈设设计更加重视后期的设计工作和室内的文化氛围,它强调物品与环境的协调,强调最大程度地发挥室内陈列物品的作用和审美特征,进而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二、我国高校陈设艺术教学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刚刚开始尝试将陈设艺术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因此教学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教学中的实践内容不足。很多教师对于陈设艺术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往往还是按照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艺术背景、风格流派、艺术赏析、设计操作等课程的讲解工作,使教学工作停留在陈设艺术的理论表层,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一些实践课程的安排中,教师们又过分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限制了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发挥。另外,教学内容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不能适时进行教学内容的完善,造成学生在日后无法独立解决操作中的实质性问题。除此之外,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不高、校内教学基础设施薄弱以及环境条件与实际操作不符等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我国高校室内陈设艺术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陈设艺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为了提升室内陈设艺术课程的教学水平,高校必须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实现与国际艺术教育的接轨,获取社会最新艺术设计信息,并且及时更新学校的课程内容,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系,加快实现更具实践意义的教学。近年来,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训式教学法获得了来自社会、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下面本文就以实训式教学法为例,探讨高校内陈设艺术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一)实训式教学法的内涵。室内陈设艺术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目的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因此,对于陈设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加强陈设艺术的实训教学和实际操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训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以陈设环境的模拟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室内陈设的自主操作,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功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实训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实训式教学法,主要强调通过字画、工艺品、植物等物品体现室内陈设的装饰观赏价值,并通过对厨具、灯具、器皿等实用性工具的合理搭配和摆放,在满足器具使用价值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体现其美观性。1.实训式教学法强调多层次空间的构建。实训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空间构建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固定的房屋结构之中,综合运用陈设艺术手段,实现新的室内空间的生成。学生在模拟环境当中充分体验了空间的概念,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之下,理解地毯、家具、植物、水体等陈设对空间改变发生的作用,感受不同陈设的不同摆放,给空间带来的层次感和合理性,从而使空间构建这一抽象的概念,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2.实训式教学法强调室内陈设的主题性。室内设计强调空间主题的统一性,实训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树立主题意识,实现设计思维与主观情感的碰撞。实训式教学法格外重视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在优秀案例参观和讲解的过程当中,教师们会格外注重对于设计师设计理念的讲解,引导学生们观察一些细微的设计巧思,从而帮助学生体会优秀设计中不同设计部分呼应主题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3.实训式教学法通过陈设体现环境色彩。室内陈设是一门有情感的设计艺术,它为人们的生活服务,更加强调人情味。在实训式教学法当中,教师们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室内陈设的不同色彩,体现出室内空间的柔和感和亲切感,从而使房屋设计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比如,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鼓励学生们重视各种植物颜色的运用,由此给房屋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颖超.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教学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3):98-100.

房屋设计教学范文第8篇

房屋建筑学教材限于篇幅,部分章节内容只有文字介绍,而图形解释较为欠缺。如幕墙构造较为复杂,仅仅通过文字难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其细部构造,学生更多是凭空想象一知半解。另外,考虑到该门课程实践性很强,仅仅通过课堂和书本介绍,而没有从实际工程中了解各种细部构造的做法,学生对大部分内容理解不透彻。

二、“房屋建筑学”教学方式的思考及建议

1.由于“房屋建筑学”的内容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仅仅从书本的解释难以全面掌握。因此,教师需在平时注意搜集有关建筑细部构造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了解到各种细部构造做法的真实场景。此外,应加强与当地施工企业的合作,针对施工现场的内容,拍摄图片和视频等作为课程素材,还可带学生到现场观察,加深理解,增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将“房屋建筑学”的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加以整合。“房屋建筑学”教材中各部分内容较为独立,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难以整体把握,体会不到所学知识有何用处。可考虑在课程讲授开始即给学生下达课程设计的任务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生为解决设计中的问题,需主动地涉猎有关房屋设计的多种材料,这种有的放矢的学习方法也符合认识的规律——即先有问题,然后才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理论,有别于以往不设疑问,先学习笼统理论的做法。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教学过程中增设讨论课。目前“房屋建筑学”的教学主要以老师讲授灌输为主,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并不多,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为此,可考虑在课堂上增设讨论内容,给学生布置既便于自学又适于开展课题讨论的参考题或案例题,并给学生列出相应的参考资料,让学生针对某一专题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问能力。在讨论课堂上,老师的作用不在于讲授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样经过师生间的讨论交流,学生从辩论中思维得到了训练,学会的是思考,灵活地撑握书本里的知识。

4.改变“房屋建筑学”的考核方式。目前,“房屋建筑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而考试的内容更多是某些标准、规范等的记忆型题目,难以真正考查学生是否建立了该门课程的思维方式。因此,可考虑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与课程学习的考核整合在一起,以课程设计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增设答辩环节。通过老师提问,学生答辩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所涉及知识点的考虑是否合理。且老师的提问也不限于课程设计的内容,可提问学生对某一专题内容的看法,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三、结语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间的过渡课程。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专业性均较强,仅仅通过有限的课时难以将该门课程的知识点面面俱到。因此,结合先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侧重于培养学生建立该门课程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新力军。

房屋设计教学范文第9篇

工民建筑专业实际上更注重的是实践性,而学生在钢筋配置、房屋结构构造等方面接触得少,这些知识用纯理论教学方法也很难教授,就导致了学生对这些实际操作的缺乏。针对这些问题,很多学校对建筑结构教育实行了改革,推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方法相结合的模式,虽然不抛弃传统的理论教学,但在以往的教学内容上还是有所改变,同时把现代建筑教育运用到其中。

传统的理论教学改革主要表现在其内容上。对理论知识的教授不能太枯燥,要采取趣味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不能一陈不变,要及时进行更新,将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当前建筑结构的变化情况,告别落伍的建筑时代。

现代教育方法就是将多媒体设备运用到教育中。《建筑结构》课程中有很多复杂的公式运算和符号,而且算术公式复杂,如果将这些算术公式及推导运算过程使用多媒体设备表现出来,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又能将知识一目了然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一)把实践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建筑结构》课程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与力学、房屋构造等课程有着紧密联系,由于《建筑结构》对房屋设计的精准度有很高要求,如果学生完全缺乏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实践操作,就会很难拿捏其中的精确度。为了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建筑教育课程应该增设实践操作环节,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融合。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对其引入工程案例来实现。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的生活及工程案例来进行学习,他们在细心观察之后便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实践工作主要利用学校与建筑单位的合作来实现,在建筑单位的实习过程中,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对房屋构造的设计、屋盖结构的布置以及如何设计变形缝等操作。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建筑结构》的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教师的实践操作来带动学生实践《建筑结构》课程实践操作的实现靠学生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它也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现代化建筑类专业缺少的是新型技术人才,需要创造性和可行性,学生对房屋结构的设计不是靠盲目的空想,而是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他们要随时更新建筑类的教育信息,培养好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然后才能顺利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四)增设实践场地虽然学生可以到与学校合作的建筑单位进行实践,但是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来说,单一的实践场所都是有限的,学校必须通过增设实践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扩大实践基地规模,增加资金投入,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对我国《建筑结构》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传统理论教学存在的一系列弊端,针对这些文章给出了合理化建议。深度研究我国《建筑结构》课程的实践意义,提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对今后《建筑结构》课程的改革方向有很大帮助。

房屋设计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震区、加层房屋、优势、存在问题、鉴定与设计思路。

地震区的加层房屋要承受更大的外部作用,需要具备更加稳固的结构,以保障房屋使用的安全。笔者认为加强地震区加层房屋的鉴定监督力量,革新设计思路是保障其安全性能的重要方式。

一、加层房屋的优势

根据我国房屋建设现状来看,不能任意大肆的重建高层楼房,因此很多城市考虑采用房屋加层的方式,与新建工程相比,加层房屋有很多有利的一面。

1、通过采用加层的改建的方式,不仅能够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还能够缓解当前用房不足的矛盾。

2、通过进行调整和设计,可以使房屋焕然一新,改善市容。

3、可以利用原有的基础和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4、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提供土地利用率,同时减少住户搬迁和安置的费用。

5、减少场地挖掘,减少建筑材料堆放,减少运输和处理。

6、通过增加圈梁、构造柱、内外柱等加固措施,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受力情况,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年限。

7、在原有建筑进行加层改建,不停止原有建筑的使用(仅停止局部使用),不耽误生产、教学和工作。

二、目前地震区加层房屋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震区的加层房屋建设比普通地区的加层房屋建设要求更高,地震区处于地震带,极易发生地震灾害,如果加层房屋质量低劣,结构不稳定就有发生房屋坍塌的危险,损害地震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抗震横墙设计不合理

地震区的房屋一般都会设计一个抗震横墙,用以支撑整个房屋的重量,抵挡地震的摇晃力。但是,在进行加层建设时,设计师没有对抗震横墙进行改造,仍然利用原来抗震横墙的结构,房屋加层之后,自身的重量大大增加,原本的抗震横墙未必能承载加盖后房屋的重量,一旦使用时间过长或者地震侵袭,加层房屋就容易发生坍塌。

(二)横、纵墙改造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加层房屋会利用纵墙不承重潜力,将其作为新增楼层的承重墙,这种方式虽然有效的分散了新增楼层的压力,但是增大了横墙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原本横墙的承重作用。

(三)底层框架房屋加层可能造成两个横墙间距过大

底层框架房屋加层两个横墙间距过大主要表现为:底层框架部分横墙间距过大、上部砖混横墙间距过大。当底层设置为单元格式较大的空间时,上部承重横墙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四) 抗震设计不合理

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没有将地震区的加层房屋工程与非地震区的加层房屋工程完全的区别开来。缺少抗震概念,很多地方仍然采用非地震区的加层房屋设计思路,使之不能够应对地震区的地质情况与环境条件。

(五)没有充分的了解和利用原房屋的结构优势

地震区的房屋建设之初就加入了防震考虑,所以说,一部分的房屋是具备抗震能力的,还有一部分的房屋是不具备抗震能力的。但是设计者在设计时,没有充分的了解原房屋的结构情况,主观臆测的进行加层设计,缺少对原房屋优势的利用,这不仅仅增加了施工成本,同时原房屋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得不到改善,加重了加层房屋的安全隐患。

(六)加层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地震区的房屋加层设计应该注重轻、稳、固三个要点。很多的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一味的追求加盖层的美观性,对加盖层的房顶进行了复杂的设计,增加的加盖层的质量,而忽视了加盖层的稳定性,过大的质量会增加底层房屋和地基的压力,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另外,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对底层房屋的承重强进行改造,更是加重了底层建筑的负担,这样一来,加层房屋的稳定性与坚固性都会受到影响。

(七)加层高宽设计不合理

合理的高宽设计能够保持加层建筑的美观性,但是,一味的拓宽、加高加层建筑,就会影响加层建筑的稳定性,使其压力无法均匀的分散到底层建筑的承重墙上。一般来说加层的走廊、阳台不包括在其宽度计算中,这进一步加大了加层的宽度尺寸。

(八)建设材料选择不合理

加层建筑一般不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特殊需求会采用砖混建材,大部分采用钢结构材质。加层建筑需要应对风蚀、雨水侵蚀、阳光暴晒等恶劣天气条件,钢材就必须具备良好的防腐蚀性能,最好选择热传导作用较弱的钢材。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选择了比较劣质的钢材,不仅影响了加层建筑的稳定性、美观性,强大的热传导还降低了加层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

(九)质量鉴定有漏洞

加层房屋的质量鉴定是其安全保障的最后环节。工作当中,鉴定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鉴定步骤进行质量鉴定,鉴定技术使用不规范,存在随意性,有甚之与施工单位沆瀣一气,收受贿赂,对存在问题的加层房屋视而不见,将房屋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弃之不顾,严重的影响了地震区加层房屋的安全。

(十)加层不当,造成房屋间距过小

在进行房屋加层设计建设时片面的看重房屋的增加层数和加盖面积,扩大建筑面积,忽视日照间距、防火间距、抗震间距、卫生间距。环境质量与安全质量明显下降。

三、改善地震区加层加层房屋问题的措施

改善地震区加层房屋建设情况,对于地震区的人民和经济建设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关于改进地震区加层房屋设计建设的几点意见。

(一)选择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施工单位

地震区的加层房屋建设比一般地区更加复杂,对设计者、施工者的专业水平更加的考究,那么就必须选择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更高的施工单位,确保施工单位能够按照设计图纸开展加层施工,严格管理施工秩序与技术实施,保障施工安全与加层建筑的质量安全。

(二)制定实施更加标准、严格的加层房屋工程制度

地震区的建设部门要根据辖区内的加层房屋建设情况区施工条件制定更加严格的施工管理跳跃,提高施工标准,规范施工单位的建设行为,以历史上地震区的最高地震为抗震指标,坚持以“经济适用、安全可靠、潜力开发”为原则,为辖区内的加层房屋建设保驾护航。

(三)设计方案论证改革

在设计方案完成以后,有关部门要召集建设人员和施工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专业论证,及时的找出设计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作出修改,层层优化之后再确定最终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一经认定非特殊情况不得改变。

(四)加层房屋限高措施

在设计建设之前,建设单位要对原房屋的结构进行了解,记录原房屋的结构信息与周边环境信息,根据所记录的信息限定加层的高度,保障房屋加层后的稳定性,不要一味的追求加层的层数。

(五)处理好地基加固问题

加层房屋的原建筑地基经历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变化,地质结构有所改变,此时,建设单位就要重新勘测补充建设地区的地质信息,并根据的勘测到的信息实施加固施工,特别是地基中存在防空洞、地下室等情况,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完全依赖原地基建筑来承担加层房屋的重力。

结束语:

房屋加层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对于地震区的加层房屋建设来说,工程设计与质量鉴定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加层房屋建设时一定要注意其设计、选材、施工,保障加层房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汪恒在.房屋加层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住宅科技,1990/09.

[2]张振宁.建筑加层改造工程的设计依据[J].建筑设计管理,2013/01.

上一篇:建筑外观设计范文 下一篇:室内体育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