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实习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8 21:02:57

大二实习工作报告

大二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假期;社会实践;专业能力;培养;结合

[作者简介]田伟政,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植物栽培教研室主任,教授,湖南衡阳421005

[中图分类号]C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4-0187-03

二十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已不仅是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更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已为大家所认同,成为了各高校每年必须开展的一项思想教育活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深化,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亟待改进之处也日显突出,如何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真正“受教育”、“长才干”是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基层、在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就业,其与社会基层、与生产单位的结合更紧密,更直接,因此也更需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实际情况及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更要具有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工作能力。通过在校学习期间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则是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长才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和了解本行业的现状,使学生更成熟、更理智,从而成为合格的生产一线需要的人才。

针对笔者所在学院农业类专业在过去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结合得很不够、专业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指导教师和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象,我们对学院农业类的部分专业组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改革试点,组织大二学生开展了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通过三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坚持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我们认为,大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具有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功能,但更主要的还应将其看成是在校期间人才培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回顾以往的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其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各校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大多为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组织,教学部门和专业教师为参与(甚至没有参与)性质,从而使该活动未能与高校的专业教育和技术资源有效地结合,更没有纳入专业教育教学范畴;(2)参加学校组织假期“下乡”活动队的学生往往是集中少数的优秀生或学生干部,受教育的学生面十分有限,且有“乡村旅游”之嫌;(3)参加“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和效果检查;(4)由于学校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三下乡”形势出现,活动目标之一是以对社会、对农业的服务为主,学生下去若是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下乡活动,则大多定位于技术指导者的身份,而实际上许多大一、大二的学生其实并不能真正胜任这个任务,使每次活动的实际作用不大,并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生产问题,最多只能算是搞搞形式而已。因此可以说,这种只有部分学生参加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对广大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不能达到对合格人才在思想和专业能力上进行培养这一目标。

高职大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大学生通过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能按照社会的人才需求而健康成长。通过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人才培养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总之,高职学生的假期社会活动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最终目的。

二、明确与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时,应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社会实践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进而为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与专业结合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第一,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应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吸收实践新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二,学生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可以在本行业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自由驰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兴趣有重点的发展和学习,从而能增强学生在未来就业时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能力。第三,能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的条件下学好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有利条件,在结合本专业的假期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第四,通过与专业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充实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活跃教学气氛,拓宽师生的社会视野,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在学校课堂上难以掌握的技术,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第五,在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在对应的行业工作实践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意识,有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

因此,通过充分利用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职业院校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专业教师或企业人员进行指导的假期社会实践更具有行业针对性

为使假期专业社会实践能让学生深入接触和了解行业情况,增加对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使社会实践更具有行业针对性,同时也为保证社会实践的实效而不走过场,在进行假期社会实践中必须要有专业教师指导。

我们的做法是:放假前,组织学生进行会议布置、实践单位安排(选择校外实习基地单位、教师任技术顾问的企业、主动来校要求学生前往实习的生产单位为主,也可安排让少量的学生自行选择假期实践单位)、公布各位专业教师的专业方向和联系方式,各系成立由系主任和书记负责组织的假期实践活动机构,具体负责此项活动。

学生在暑假中根据安排或自行落实好专业实践项目和内容后,及时通过电话或网络(QQ或电子邮箱)向系里汇报,由系里帮助统一进行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定,然后告知学生和相应指导教师,让学生与教师取得联系。如在假期实践中,遇到生产实践中的某一专业技术问题时,可给学生指定对应

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在某生产单位进行调查性质的实践时,可请该单位的技术人员或负责人进行指导,系里同时对一些单位进行电话抽查和联系沟通。以此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落到实处。

由于这种方式的实践是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的,所以学生开学返校时带回的社会实践资料大多有较丰富的内容或具体的数据,能反映某地某企业、行业的一定生产状况或某一生产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比如在某养殖企业或园林企业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时,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企业的具体实际,在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的实践活动,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学生能学到真实有用的东西。

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加强广大教师对本行业、对社会的及时了解,提高自身能力。实践证明,凡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效果都比较好。

四、以教学的方式进行组织,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假期社会实践

我们通过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得出:要将假期社会实践摆在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的地位。要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群众、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要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纳入学生德育考评体系,制定详细科学的考评办法,分等级考评。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后每人应当写出一份假期社会实践报告,进行心得交流,同时报告成绩要记入毕业档案。

因此。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暑假专业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其具备制度化、经常化、教学必需化。虽然我们目前未将该内容计算教师的教学学时,但由于是以教学的方式进行组织的,在教学计划中将其视为教学必修内容之一,所以学生都必须参加,从而保证了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假期专业社会实践中去,保证了对广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培养机会都均等,而不是过去的那种只由部分学生干部组成的、只能有部分学生参与的暑假实践活动。

五、社会实践在活动前有周密的计划安排、活动后有检查评价和总结

为保证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在三年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活动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实践项目和内容有指导、暑假报告质量有要求;活动前有宣传发动、活动中有督促检查、活动后有检查评价与总结。因而做到活动的可操作性强,保证了社会实践的实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将这一活动安排在每届学生的第四学期结束前,因为此时学生已学完了许多专业课程,只要再经过一学期学业后就将进入毕业实习环节,开始步入社会进行“预就业”了。此时安排这一活动可为学生即将来到的“零距离就业”增加竞争能力。

我们教育学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个活动,要认清它的意义。这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了,要珍惜这次以学生的身份直接去接触社会的最后一个假期学习机会,要增加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毕业时的就业资本。所以,有90%以上的同学表示接受这种观点,并且愿意积极参加。

为做好活动前的发动工作,我们用半天时间召集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暑假社会实践工作安排与培训。在培训中对假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内容、方法设计、工作实施、时间安排和调查报告(或假期打工实习体会、专业实习论文)的写作进行讲授。

在时间上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不能少于十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内容上可以是在本行业生产单位打工;也可以是对某企业或家乡当地进行行业调查;也可以参与一项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为此我们对每个学生发给一份“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和指导提纲”的计划书。

在活动中,要求学生都要在系里指定下与相应专业方向教师取得联系,对个别在假期实践中未与专业教师联系并获得指导的学生,教师可拒绝为其进行暑假调查报告(或实践工作报告、专业论文)的指导修改,允许学生在半年后的寒假中补修该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学业任务。

在活动结束,学生返校时,要求开学后两周内上交一份有指导教师(或生产单位和技术人员)签名的报告,并附有教师评价意见。对于报告的要求是,文字只要求在1500字以上(不一定达到通常论文要求的字数),但报告一定要有实际的内容。不要求报告写得洋洋万言,但一定要有真实体会。

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践和报告总结后,许多同学除了得到不少的实践工作体会外,还学会了写调查报告(或对某一技术工作的总结报告),学会了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如笔者所在学院畜牧兽医、园艺、园林技术等专业的许多学生,通过在大二时的假期进行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采取了行业社会调查、专业打工实践等方式,在返校后反映收获很大,认为提前接触和了解了本行业的实践,同时也基本为三年级的专业课学习确定了自己未来发展的行业岗位方向,为未来的岗位就业增强竞争能力。很多同学找到了毕业实习单位,同时在二年级就落实了工作岗位。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假期在企业进行打工实习,做到实践学习与获得经济收入的双赢,在每年暑假的大二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专业实践。目前这种方式已逐步为学生所认同和欢迎,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一个成功经验。

大二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基层、在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就业,其与社会基层、与生产单位的结合更紧密,更直接,因此也更需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实际情况及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更要具有符合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工作能力。通过在校学习期间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则是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长才干”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和了解本行业的现状,使学生更成熟、更理智,从而成为合格的生产一线需要的人才。

针对笔者所在学院农业类专业在过去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结合得很不够、专业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指导教师和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象,我们对学院农业类的部分专业组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改革试点,组织大二学生开展了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通过三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坚持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我们认为,大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具有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功能,但更主要的还应将其看成是在校期间人才培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回顾以往的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其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各校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大多为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组织,教学部门和专业教师为参与(甚至没有参与)性质,从而使该活动未能与高校的专业教育和技术资源有效地结合,更没有纳入专业教育教学范畴;(2)参加学校组织假期“下乡”活动队的学生往往是集中少数的优秀生或学生干部,受教育的学生面十分有限,且有“乡村旅游”嫌;(3)参加“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和效果检查;(4)由于学校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三下乡”形势出现,活动目标之一是以对社会、对农业的服务为主,学生下去若是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下乡活动,则大多定位于技术指导者的身份,而实际上许多大

一、大二的学生其实并不能真正胜任这个任务,使每次活动的实际作用不大,并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生产问题,最多只能算是搞搞形式而已。因此可以说,这种只有部分学生参加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对广大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不能达到对合格人才在思想和专业能力上进行培养这一目标。

高职大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大学生通过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能按照社会的人才需求而健康成长。通过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人才培养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总之,高职学生的假期社会活动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最终目的。

二、明确与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时,应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社会实践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进而为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与专业结合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第一,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应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吸收实践新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二,学生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可以在本行业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自由驰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兴趣有重点的发展和学习,从而能增强学生在未来就业时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能力。第三,能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的条件下学好和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有利条件,在结合本专业的假期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第四,通过与专业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充实教学中的实践内容,活跃教学气氛,拓宽师生的社会视野,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在学校课堂上难以掌握的技术,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第五,在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在对应的行业工作实践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意识,有利于专业能力的培养。

因此,通过充分利用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职业院校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专业教师或企业人员进行指导的假期社会实践更具有行业针对性

为使假期专业社会实践能让学生深入接触和了解行业情况,增加对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使社会实践更具有行业针对性,同时也为保证社会实践的实效而不走过场,在进行假期社会实践中必须要有专业教师指导。

我们的做法是:放假前,组织学生进行会议布置、实践单位安排(选择校外实习基地单位、教师任技术顾问的企业、主动来校要求学生前往实习的生产单位为主,也可安排让少量的学生自行选择假期实践单位)、公布各位专业教师的专业方向和联系方式,各系成立由系主任和书记负责组织的假期实践活动机构,具体负责此项活动。学生在暑假中根据安排或自行落实好专业实践项目和内容后,及时通过电话或网络(QQ或电子邮箱)向系里汇报,由系里帮助统一进行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定,然后告知学生和相应指导教师,让学生与教师取得联系。如在假期实践中,遇到生产实践中的某一专业技术问题时,可给学生指定对应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在某生产单位进行调查性质的实践时,可请该单位的技术人员或负责人进行指导,系里同时对一些单位进行电话抽查和联系沟通。以此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落到实处。

由于这种方式的实践是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的,所以学生开学返校时带回的社会实践资料大多有较丰富的内容或具体的数据,能反映某地某企业、行业的一定生产状况或某一生产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比如在某养殖企业或园林企业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时,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企业的具体实际,在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的实践活动,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学生能学到真实有用的东西。

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加强广大教师对本行业、对社会的及时了解,提高自身能力。实践证明,凡有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效果都比较好。

四、以教学的方式进行组织,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假期社会实践

我们通过对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得出:要将假期社会实践摆在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的地位。要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群众、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要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纳入学生德育考评体系,制定详细科学的考评办法,分等级考评。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后每人应当写出一份假期社会实践报告,进行心得交流,同时报告成绩要记入毕业档案。

因此。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暑假专业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使其具备制度化、经常化、教学必需化。虽然我们目前未将该内容计算教师的教学学时,但由于是以教学的方式进行组织的,在教学计划中将其视为教学必修内容之一,所以学生都必须参加,从而保证了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假期专业社会实践中去,保证了对广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培养机会都均等,而不是过去的那种只由部分学生干部组成的、只能有部分学生参与的暑假实践活动。

五、社会实践在活动前有周密的计划安排、活动后有检查评价和总结

为保证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下去,在三年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活动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实践项目和内容有指导、暑假报告质量有要求;活动前有宣传发动、活动中有督促检查、活动后有检查评价与总结。因而做到活动的可操作性强,保证了社会实践的实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将这一活动安排在每届学生的第四学期结束前,因为此时学生已学完了许多专业课程,只要再经过一学期学业后就将进入毕业实习环节,开始步入社会进行“预就业”了。此时安排这一活动可为学生即将来到的“零距离就业”增加竞争能力。

我们教育学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个活动,要认清它的意义。这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假了,要珍惜这次以学生的身份直接去接触社会的最后一个假期学习机会,要增加自身的就业能力和毕业时的就业资本。所以,有90%以上的同学表示接受这种观点,并且愿意积极参加。

为做好活动前的发动工作,我们用半天时间召集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暑假社会实践工作安排与培训。在培训中对假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内容、方法设计、工作实施、时间安排和调查报告(或假期打工实习体会、专业实习论文)的写作进行讲授。

在时间上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不能少于十天的实践活动。在实践内容上可以是在本行业生产单位打工;也可以是对某企业或家乡当地进行行业调查;也可以参与一项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为此我们对每个学生发给一份“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和指导提纲”的计划书。

在活动中,要求学生都要在系里指定下与相应专业方向教师取得联系,对个别在假期实践中未与专业教师联系并获得指导的学生,教师可拒绝为其进行暑假调查报告(或实践工作报告、专业论文)的指导修改,允许学生在半年后的寒假中补修该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学业任务。

在活动结束,学生返校时,要求开学后两周内上交一份有指导教师(或生产单位和技术人员)签名的报告,并附有教师评价意见。对于报告的要求是,文字只要求在1500字以上(不一定达到通常论文要求的字数),但报告一定要有实际的内容。不要求报告写得洋洋万言,但一定要有真实体会。

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践和报告总结后,许多同学除了得到不少的实践工作体会外,还学会了写调查报告(或对某一技术工作的总结报告),学会了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新晨:

如笔者所在学院畜牧兽医、园艺、园林技术等专业的许多学生,通过在大二时的假期进行专业结合的社会实践,采取了行业社会调查、专业打工实践等方式,在返校后反映收获很大,认为提前接触和了解了本行业的实践,同时也基本为三年级的专业课学习确定了自己未来发展的行业岗位方向,为未来的岗位就业增强竞争能力。很多同学找到了毕业实习单位,同时在二年级就落实了工作岗位。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假期在企业进行打工实习,做到实践学习与获得经济收入的双赢,在每年暑假的大二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专业实践。目前这种方式已逐步为学生所认同和欢迎,成为了教学改革的一个成功经验。

大二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程置换

一、研究背景

2015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在“应用”二字,报告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上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未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将从高中、大专拓展到包括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这两个阶段职业教育的具体政策,教育部也正在进行专门研究制定。在这个改革创新的时期,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加出色的职业人才,提高就业率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根据计算机专业对技能要求高、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特点,如果能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定单式的培养出专门的计算机人才,对于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现在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进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案宗旨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在企业真正跟随工程实践过程,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将学生按照企业需求进行培养,从而改善传统教育模式“闭门造车”带来的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统一。

(二)合作模式

目前,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均有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先例,模式也日趋成熟,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短期实习实训、一年的实习实训、全程联合办学、共建专业等模式。现在我院计算机系一直都在和企业做短期实习实训,一般本科生在大三、专科生在大二进行半个月的企业实习。通过多年的校企合作短期实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短期实习因为时间限制,效果有限。现在试点是在一定范围内做一年的实习实训模式,即本科生试行“3+1”人才培养模式,专科生试行“2+1”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在最后一年(本科生在大四、专科生在大三)试行分流教学,一部分毕业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训、毕业实习、顶岗工作并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其他学生继续在本校接受常规教学。

(三)企业选择

校企合作的企业是方案成败的关键,如若企业选择不好,那么方案实施过程一定会遇到阻碍。校企合作企业应该具备确定的资质,必须是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企业文化深远、且县备一定规模,在业界有良好口碑的企业。当然还应该有优秀的培训团队、当前流行的工程实践项目。最后就是具有基本的实习实训和生活的物质条件了,如培训场地、实践环境、实习岗位、食堂、宿舍等。

(四)企业实习学生的管理

学生进入企业后的管理也是必须要注重的问题。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并不是学校就放手不管了,如果单纯由企业进行管理,难免会造成与学校之间脱轨,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采用的是学校与企业双重管理,学校派出教师与企业带队教师共同管理学生。

(五)企业实习学生的考核方式

由于现在是试点阶段,进入企业学生完成不了学院设置的全部课程,那么这些课程的成绩认定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根据与实习企业研究确定,合理的方式是采用课程置换方式。即用在企业期间的实训科目成绩替换在校没有学到的课程的成绩。实训科目成绩由合作企业负责考核,校方负责监督。

(六)与社会对接方式

实习结束经过考核,说明学生可以正常毕业了,但真正的考核并不是毕业就结束了,而应该是能否顺利、按意愿就业,即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零距离。经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在培训通过后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即进入企业工作,而且是比较理想的一线城市。这也达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也拿到了工作证。

三、校企合作的益处

(一)提高就业率

据统计,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高校扩招、毕业生自主择业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实施等。但其最根本原因,还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脱节,人才培养的目标未达成。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试点运行,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对计算机专业参与“N+1”模式培养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的形式,及时掌握方案实施的情况,以及学生对于企业实习的感受,学生普遍反应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增加了对所学专业的理解。由于在校学习时学生未能达到真正进行工程实践,所以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少认识,不知道自己毕业以后能做什么,对所学知识是否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到产生质疑。经过企业实习后,学生掌握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对所学专业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其次,在实习阶段真正从事工程实践,了解了企业软件开发流程和规范,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最后,通过实习学生能顺利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即实现了首次就业。通过对本次试点进行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跟踪调查,计算机软件专业3名专科学生,其中二人培训结束后去上海工作,另一人在哈尔滨参加工作,全部从事软件开发行业,真正实现了一手拿“毕业证”、一手拿“工作证”的目标。这说明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能够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增强教师业务能力

由于授课任务繁重,工作繁忙,教师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投入在学校教学任务中,与行业接触较少。虽然也有短期的考察、讲座等,但由于时间较短,而软件开发流程一般较长,教师无法跟随整个开发过程,企业经验难免不足。同时难以紧抓当前流行的最先进技术,造成了技术更新缓慢,跟不上社会需求的脚步。有了校企合作这个平台,教师就可以在跟随学生进行实习的同时,增进与企业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交流、沟通,掌握最新技术动态、社会需求动向,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质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首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由于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要长时间的占用企业资源,企业还需要指派专门人员指导学生,因此学生需要支付给合作企业一定的实习费用。当然,虽然学生付出了实习费用,但这于通过实习实训后,找到理想、称心的工作相比,付出是值得的。同时,实习企业培养出的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工作,能力得到了工作单位的认可,对培养企业来说,也提高了其在行业中的名气与影响力。

(四)促进学院长远发展

首先,随着就业率的提升、扩大了招生生源,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其次,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终旨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在这终旨之外,它还能反馈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使学院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行业发展动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做到紧随时代潮流,紧跟时代脉搏。再次,学院通过合作办学。得到了企业的技术支持,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不仅可以开阅师生的眼野,同时可以将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带到学院中,促进知识的更新换代。同时为学院带出了一支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可以聘请企业优秀人员来院开展讲座,或派出优秀教师去企业培训、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从而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找到突破点,找到科研的新方向,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或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工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这些对于学院本身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未来展望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收获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些不足。比如说在校企合作中时间的确定上。在毕业前一年进入企业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这个时间才进入企业,而学生在学校的前二(专科生)或三年(本科生)与行业没有关联,对自身定位也好、对未来规划也好,都停留在理想阶段,不能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学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果能早一点让学生看到未来职业前景,使他们在学校时就能打好基础,对于将来的企业实习更有好处。所以校企合作能不能不只停留在最后一年,而是适当提前更好。比如,在学生大一时就安排大概一周时间进入企业,进行认知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文化、先进技术、软件开发过程,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用实践动力指导学习。大二(专科生、本科生)、大三(本科生)时再安排半个月、一个月的短期培训,跟随小型项目,进行实践锻炼。大三(专科生)、大四(本科生)时再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进入长期培训。这样阶段性的进入企业实习,能够巩固实习成果,并且随时与科技前沿、行业动态接轨,对于学生的在校学习也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2〕孙士新,杜建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34-537.

〔3〕曾令涛,李大章.校企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前沿,2013,(8):14-15.

大二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长春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匀速上升的阶段,已有很多的开拓者走在创业的道路上,成为各大产业的缔造者。根据《201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在服务业中文创类小微企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充满生机。吉林省服务业企业1488家,同比增长80%,全市的固定资产新建设总额为4659亿元,同比增长10.5%,比全国高出2.4%.虽然中国各类产业崭露头角,但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还是较为落后,长春作为东北的重要经济部署地,其发展受阻的情况基本是我国的缩影。根据上述发展报告数据分析,文创产业发展受阻点主要为资源和人才严重缺失、市场集中度低、尚未形成高效顺畅的产业链、浪费严重等。在这些问题中,第一问题就是人才缺失。本文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宗旨,以扶持地域企业为目标,推动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培养一批能更好地服务、运营与管理各类企业的人才,提升文创企业核心竞争力,利用杠杆原理,促进各类企业综合实力提升,撬动东北经济复苏,赢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制订及推广

以长春建筑学院电商专业为例,推动教学环节改革,开展互动式微课平台,对基础课程进行基本调整。专业课程设计结合长春建筑学院专业的特色,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主要划分成七大模块,即APP页面设计、网页界面设计、电子商务设计、微信推广、电子商务活动和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模拟实训等,目前,试运行的为前五大模块。其中,可开设互动平台,比如互动式微课平台等,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APP页面设计和网页界面设计采用电商实训平台模式开展学习;电子商务设计与微信推广设计采用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模式;电子商务项目策划采用线上、下教育理念。2.1导入专业课实训模块,体验职场角色。该环节针对APP页面设计、网页界面设计。围绕电子商务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学院(艺术类学科为主)的特色,在大二、大三开设专业课程并导入实践平台。对于该实训平台,以提升学生技能为根本,以教学过程改革为主导,针对APP页面设计、网页界面设计两个实训项目,设定平台训练模块由视频微课、基本课程课件知识、线上测验、多模式训练、企业业务实战构成。此外,平台建立线上班级,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效果跟踪,并提供电子商务课程资源包、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等。2.2开展工作室模式教学。引进企业,利用文创学院提供的设施设备、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该环节对应的实训项目有电子商务设计、微信推广设计。通过加盟真实企业,让真实企业入驻电子商务工作室,为学生定期派发工作项目,并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监管学生;同时,培养骨干教师,更新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教学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师资水平。2.3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根据实训平台继续构建模块,构建内容为企业对接环节。该环节需要企业加入到实训平台中,在线上根据企业的要求,企业将自身本年度的项目进行分解,发给学生,学生将做好的项目回传,由教师与企业共同审定,并给予评价和打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实际项目方案,到企业中完成线下的实操过程。其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获得入企推荐,并进入企业完成大四阶段的实习,实习成绩优良者可留在企业任职,从而实现企业快速选择合适的人才。2.4建立创业实战。采用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培育,大力推进万众创新,实现创业孵化,学生通过平台报名选择基础创业实践或者自主创业实践两种模式。选择基础创业实践项目后,则获得学校为其提供的分销账号,以此进行线上营销推广,促成下单,实践之余,获得收益;选择自主创业实践后,则学生自行筛选销售渠道,各渠道展开销售,实践之余,获得差价收益。此外,吉林省高校的电商联盟是本平台的长远目标,该平台的推广使用将为吉林省内各大高校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实现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师生合作、大学生联合创业等多方资源联动模式,实现高校人才、企业人才共同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的大学教育改革与创新,营造万众创新氛围,推动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

3结束语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做好民办高校转型是其发展的根本。区域经济是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最好的依赖,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依靠合适的人才,民办高校培养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本文对吉林省内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采取了定量分析方法,对近几年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纵向观测,并以长春建筑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实例,提出了具体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检验理论,调整方案,得出切实可靠的成果转化,为其他相近专业提供借鉴。

大二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的英文“innovate”其注解为“makechange”(改革),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常规戒律,发现某种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新兴事物及新的思想活动。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激发广大民众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来建设创新型国家。金陵科技学院树立“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提升了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光电等一系列热门专业,是21世纪及未来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热门学科之一,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培养过程别注重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未来的工作中大胆进行科技技术创新,担当起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重任。金陵科技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决定的一项重大决策,以人为本;立足于南京软件名城的需求视野,为积极响应江苏省培养软件类卓越工程师及南京市建设“国际软件名城”的重大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以南京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二、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2016年,学校关于本科专业的人才能力培养修订工作以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为指导,提出并强调要大力发展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加强了对教学环节中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要求把实践环节体现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加强校企联合和校企共建实验室,树立牢固的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电子信息类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如何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国家科技创新的思想和应用型大学发展方向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学校花费了大量时间加强了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的第一步是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任务的承担者,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方面,金陵科技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教师的科研项目团队加入了学生的新兴的血液,可以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而且新思想的加入,可以碰撞产生很多新的火花。一部分学生加入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提出独特的创新见解;另外一方面,学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活动,动手能力和科研兴趣都得以提升,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学校还一直开展大学生导师指导制,每年经过严格的选拨工作,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优秀科技创新导师加入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队伍中。根据大学生人数配置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导师,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理解力、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通过科技讲座培养学生兴趣。大学生是现代科技创新的承担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兴趣也是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我校发展思路中进一步明确了办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到学校的事业发展中去。学校每年一定数量的科普宣传、教授面对面、专业认知实习、科技创新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活跃校内创新文化氛围,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要求本科生每学期参与2次以上的科技创新讲座,本项目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分享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分享科技创新的经验和成果,对项目开展、论文写作和专利申请等内容进行指导。在讲座举行后,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和老师或者项目负责人继续保持联系并交流,在大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大胆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3.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组成由以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团队,参加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比赛和技能竞赛。每年学校组成都有一定数目的学生获得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指导项目资助,在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互联网+创新创意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中美创客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竞赛和学习过程中,学校还大力注重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转换为创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开展进行过程中,进行论文指导和专利讲座,指导学生、申报专利(含软件著作权),在国家级期刊,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创业,了解学生学习与创业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三、经验和不足

在近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定的经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地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大一的学生重在积累和科研创新工作的启蒙,大二学生重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和科研创新工作练习,大三和大四学生可以结合专业兴趣开展一定的比赛来锻炼自己,大四学生可以面向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关键技术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和技术把关。当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一是观念的问题,现在高校和老师甚至是学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得还不够重视,总感觉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学习。二是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忙,大二大三学业学习时间比较多,没办法持续投入科技创新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学生转到卓越班学习后,抽不出时间进行工作,耽误项目的进展。大四学生要实习、考研和找工作,也抽不出时间来进行科技创新工作。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科研类高校,实验设施相对缺乏,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不足,希望未来可以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园。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项重要措施,总结了学校在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对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1.

[2]陈小虎,雍海龙,黄洋.新兴大学与转型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36-142.

[3]刘德才.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1-83.

[4]王强,高婷婷,曹永成.应用技术大学信息工程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5):21.

[5]包永强,梁瑞宇.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大学教育,2016,(4):163-164.

[6]黄景飞,刘忠.应用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51-52.

[7]艾红梅.以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J].亚太教育,2016,(9):194-194.

大二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6篇

1.建立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融合培养的实训教学方法。药学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本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实践“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行动为导向”的能力训练教学法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整个实训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学生,教师仅仅是出题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裁判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亲自处理一个能力训练项目,解决项目中的困难,通过讨论分析加深对实训原理的理解和实训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2.改革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方法。理论教学的学习以研讨理论的拓展性应用为主,实训教学以探讨实验结果的成因、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为主,从而形成了“项目化”实践训练方法,将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的实训课程或者单元课程以项目式结构进行课程编排,内容简洁精练,教师在教学中只对实训项目的工作报告和具体实践核心内容提出要求,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项目化训练,拓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教学与自学的高效转变,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3.开设增强毕业生行业适应性与岗位应用能力的创新教育方法。药学专业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大学生素质拓展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业教师以自身主持的科研项目为基础,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增强创新教育,搭建全方位的创新平台

1.创业学院筹建并招生,助推学生创业。深职院于2012年创建了创业学院,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实战型的创业人才。首批通过面试选拔出的大二学生可以辅修创业学院课程,成绩合格者颁发原专业毕业证书和工商企业管理辅修专业证书并获得“深圳市自主创业培训合格证书”。2.创新工程项目和实践教学基地双管齐下,在专业学习中增加创新教育。药学专业每年由专业教师指导3~10人申报学生创新项目,教师将现有技术服务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分化成若干个子课题,由学生组成团队参与科学研究,为学生提供实战项目,实现了寓教于研,教与学的高度统一。“深圳市致君制药实践教学基地”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为学校和企业共建创新型人才搭建了平台。3.学生毕业论文与企业技术创新高度融合。药学专业要求专业对口的实习,毕业论文的选题注重应用性,基本涵盖了专业的主要核心技能,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将论文选题与生产一线的研发、质量控制和销售紧密结合,更加关注本行业、本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沿课题,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4.成立产学研用指导委员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群,为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创业创新教育提供长期保障。当前,药学专业已与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海王星辰、一致药店、信立泰药业、海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深圳市粤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联大药房等企业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每年可以接收200余名药学专业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实践教学真正延伸到社会,实践与创新并举,顶岗实习与就业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了学生创新活动与创业教育。

三、注重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层次

1.完善“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标准评价体系,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多途径、多形式加强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技术更新,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锻炼,并参加国家组织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在社会服务和校企合作中成绩显著的教师,在出国进修、职称晋升和聘任等方面予以奖励。2.内培外送,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药学专业充分发挥金牌教师和教学名师的“帮辅”作用,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听课力度,鼓励青年教师通过相互听课、说课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等各种形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同时,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积极申请进修或到国外做访问学者,提高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平,在教师中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不断提高授课能力。3.锻炼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政府、社会、行业协会组织的各项社会工作,担任相关学会、协会、研究会要职,兼任政府、企业、团体的专家或顾问。

大二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93-02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的英文“innovate”其注解为“make change”(改革),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常规戒律,发现某种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新兴事物及新的思想活动。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激发广大民众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来建设创新型国家。

金陵科技学院树立“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提升了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光电等一系列热门专业,是21世纪及未来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热门学科之一,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培养过程别注重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未来的工作中大胆进行科技技术创新,担当起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重任。

金陵科技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决定的一项重大决策,以人为本;立足于南京软件名城的需求视野,为积极响应江苏省培养软件类卓越工程师及南京市建设“国际软件名城”的重大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以南京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二、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2016年,学校关于本科专业的人才能力培养修订工作以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为指导,提出并强调要大力发展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加强了对教学环节中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要求把实践环节体现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加强校企联合和校企共建实验室,树立牢固的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

电子信息类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如何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国家科技创新的思想和应用型大学发展方向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学校花费了大量时间加强了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的第一步是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任务的承担者,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方面,金陵科技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教师的科研项目团队加入了学生的新兴的血液,可以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而且新思想的加入,可以碰撞产生很多新的火花。一部分学生加入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提出独特的创新见解;另外一方面,学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活动,动手能力和科研兴趣都得以提升,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校还一直开展大学生导师指导制,每年经过严格的选拨工作,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优秀科技创新导师加入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队伍中。根据大学生人数配置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导师,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理解力、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通过科技讲座培养学生兴趣。大学生是现代科技创新的承担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兴趣也是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我校发展思路中进一步明确了办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到学校的事业发展中去。

学校每年一定数量的科普宣传、教授面对面、专业认知实习、科技创新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活跃校内创新文化氛围,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要求本科生每学期参与2次以上的科技创新讲座,本项目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分享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分享科技创新的经验和成果,对项目开展、论文写作和专利申请等内容进行指导。在讲座举行后,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和老师或者项目负责人继续保持联系并交流,在大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大胆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3.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组成由以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团队,参加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比赛和技能竞赛。每年学校组成都有一定数目的学生获得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指导项目资助,在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互联网+创新创意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中美创客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竞赛和学习过程中,学校还大力注重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转换为创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开展进行过程中,进行论文指导和专利讲座,指导学生、申报专利(含软件著作权),在国家级期刊,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创业,了解学生学习与创业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三、经验和不足

在近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定的经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地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大一的学生重在积累和科研创新工作的启蒙,大二学生重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和科研创新工作练习,大三和大四学生可以结合专业兴趣开展一定的比赛来锻炼自己,大四学生可以面向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关键技术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和技术把关。

当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一是观念的问题,现在高校和老师甚至是学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得还不够重视,总感觉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学习。二是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忙,大二大三学业学习时间比较多,没办法持续投入科技创新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学生转到卓越班学习后,抽不出时间进行工作,耽误项目的进展。大四学生要实习、考研和找工作,也抽不出时间来进行科技创新工作。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科研类高校,实验设施相对缺乏,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不足,希望未来可以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园。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项重要措施,总结了学校在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对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1.

[2]陈小虎,雍海龙,黄洋.新兴大学与转型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36-142.

[3]刘德才.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1-83.

[4]王强,高婷婷,曹永成.应用技术大学信息工程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5):21.

[5]包永强,梁瑞宇.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大学教育,2016,(4):163-164.

[6]黄景飞,刘忠.应用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51-52.

上一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在线销售实习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