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科幻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23:11:34

病菌科幻作文

病菌科幻作文范文第1篇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了。作文是说话,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足以引人入胜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学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考虑在内。

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题有生趣心自动

某年的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使众多的考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父母双亡”的故事。令人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即使是在瞎编,但其想像力也太贫乏了。然而,仅隔一年,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人们又突然发现孩子们的想像力其实很丰富。显然,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孩子自己“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

与我国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美国教师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比如:①当你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②任选一个洲,介绍这个洲的风土人情。美国教师出的作文题显然是必须查参考书,利用图书馆、电脑查询等多种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才有可能完成。奇怪的是,美国的小学生面对着这些“宏大”作文,不仅毫无难色,而且兴致勃勃。实际上,正是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的作文题,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是在满足心理欲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写作这一工具。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对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重归于好》、《空气的声声哭诉》、《病菌,不许你来探访!》等。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

让我们记住叶老先生的一句话——“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

三、情有感触言自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

四、学有所用笔自勤

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我还听说美国是没有“作文课”的!——没有专署于语文的“作文课”,他们几乎每个学科都要求写论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学科的论文,而“老鼠有决策能力吗?”显然是生物课的论文。那么,我么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可以和各科联合起来呢?我想,这是完全行得通的,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学生在上了自然课后,在自然老师的指导下,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组织材料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讨。学生上了数学课,让学生好好体会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练习是怎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推理解决问题,把自己求知的过程和巩固新知的过程写下来,这不仅是次绝好的思维训练,而且培养学生听课品质,深入领会到作文的作用,为学生写科学论文作好准备。

把写作任务交给全体教师,是习作教学的新理念。语文教师若能与大家一起合作,把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其实,那么作文教学将散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五、文有好评劲自足

病菌科幻作文范文第2篇

我要是有一个魔法袋就好了,遇到老师的提问,“嗖”地一声从魔法袋中跳出一个纸娃娃,给我送来答案;我要是有一个魔法袋就好了,遇到作文的难题,“滴”的一声从魔法袋中吐出一张美文卡片,为我解除烦恼;我要是有一个魔法袋就好了,里面装满了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知识,里面也装满了我感兴趣的、我喜欢的一切……可是,亲爱的同学,你能告诉我这魔法袋哪里有吗?――这不,老师给你送来了……

【写作导航】

儒勒・凡尔纳是世界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科幻小说近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他一生勤于笔耕,写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小说就有104部,从他35岁开始创作,到去世为止,平均每年要写3部作品。你可能会问,他哪有那么多的材料可以写呀!一个和你有着同样疑问的记者前去采访凡尔纳,凡尔纳没说几句话,只是把记者请进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里除了一张写字台和一把椅子外,其他地方都被大柜子占据了,凡尔纳指着柜子对记者说:“喏,你问我为什么在短时间内写出那么多作品,因为我有一个‘写作公司’。”记者满腹疑云地打开一个柜子,只见里面分门别类地放满了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从书报上摘录下来的科学技术资料。记者粗略地算了一下,仅这个柜子就大约有两万张卡片。

无需再赘述了,你一定明白了:要想写出好文章,没有一个“魔法袋”或没有一个“写作公司”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如何组建一个“写作公司”呢?

滚滚材源书中来。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将书上的相关信息进行摘录、归类,比如阅读一本满分作文书时,可以按照语言表达、内容结构、中心主旨等特色对相关的篇章或段落进行摘抄,以备日后模仿写作之需。此外,还要学会利用学校或社会的图书馆资源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图书馆都配备有自动查询机,可以直接输入书名、作者、分类号、出版社等相关信息,进行查询。

滚滚材源采访来。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地进行采访记录,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材料会更真实。实地采访可以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分工进行,然后再整合汇编,如以“三峡”主题为例,可以分为诗词组,即搜集与三峡有关的诗词歌赋;历史组,即搜集三峡的相关历史传说、逸闻趣事、名人典故等;摄影组,即现场拍摄大量的三峡风光、三峡风土人情等数码照片;数据组,即三峡、三峡大坝的相关历史数据;记者组,即探访三峡附近的居民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惯等。如果实地采访与图书馆查阅资料相结合,资料将会更翔实。

滚滚材源网上来。俗话说得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我们为苦苦寻找资料而伤神时,网络却告诉我们,只要轻点鼠标,世界尽现眼前。搜寻资料,搜索引擎不可少,如百度(www.省略)、谷歌(www.省略)可以供我们大范围扫描,而专题型的扫描则需要专业性强一点的网站,比如你想搜集关于29届奥运会的相关信息,则可以访问其官方网站(www.省略)或授权网站(2008.省略)。又比如搜集图片则可以去百度或谷歌的图片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大量你所需要的精美图片。网上搜集的资料可以在电脑上建立文件夹存储起来,也可以用U盘拷下来方便随身携带,还可以直接打印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搜集资料也是有程序可以遵循的,一般可以按照“确立搜集内容主题”“选择一种或几种搜集方式”“搜集整理”的过程来进行。有了滚滚的“材源”,写作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了。

写作时要学会引用“材源”。如一篇名为《尼罗河,一颗世界璀璨的明珠》的开头:尼罗河像世界上其他名川大江一样,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不知有多少诗人、游客和文学家撰文赋诗,对它大唱赞歌。中国伟大的诗人李白曾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千古绝句。真是无独有偶,万里之遥的埃及诗圣艾哈迈德・肖基也曾写下“尼罗河水自天降”的不朽诗句。看,引用关于尼罗河的诗句让开篇显得文采飞扬,大气磅礴,营造了一种文化的氛围,增加了文章的底蕴和内涵。

写作时要学会妙用“材源”。妙用不是抄袭,不是照搬,而是在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根据写作的实际对材料进行恰当的改编,使之更适合自己的风格或主题需要。如一篇名为《电脑的自述》的片段:虽然我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有时也会“生病”。像“熊猫烧香”“灰鸽子”“磁碟机”“机器狗”等侵犯我的“病菌”,它们不仅盗取我的资料和文件,还会将扰死机。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请及时去找我的“医生”――杀毒软件或电脑维修人员哦!这一段话让文章幽默风趣,活灵活现。病毒名称都是来自于网络,都是最新的最流行的,小作者以“我”的口吻道来,妙用材料,角度新颖。

此外,写作时还需要注意结构的严谨,段与段之间的连贯;语言也应该通俗易懂,可以借用多种表达方式,避免枯燥的说教;在角度上,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描述,显得亲切些。相信有了“魔法袋”,你的作文会精彩无比。

微格素材

数尽则穷,盛满而衰

[出处]

南朝・齐・张融《白日歌》(节录):“向日向日,舒天昭辉。数尽而穷,盛满而衰。”(看那太阳呀看那太阳,照得满天光明。天数达到极点时就将完结,事物异常鼎盛时就将衰落。)

[哲理链接]

病菌科幻作文范文第3篇

“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成了目前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底下的最直接原因,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是很难共处的两个词。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对此,本文将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一、腹有诗书文自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了。作文是说话,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足以引人入胜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学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考虑在内。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二、题有生趣心自动某年的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使众多的考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父母双亡”的故事。令人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即使是在瞎编,但其想像力也太贫乏了。然而,仅隔一年,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人们又突然发现孩子们的想像力其实很丰富。显然,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孩子自己“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与我国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美国教师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比如:①当你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②任选一个洲,介绍这个洲的风土人情。美国教师出的作文题显然是必须查参考书,利用图书馆、电脑查询等多种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才有可能完成。奇怪的是,美国的小学生面对着这些“宏大”作文,不仅毫无难色,而且兴致勃勃。实际上,正是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的作文题,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是在满足心理欲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写作这一工具。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对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重归于好》、《空气的声声哭诉》、《病菌,不许你来探访!》等。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让我们记住叶老先生的一句话——“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三、情有感触言自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训练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会就班级垃圾桶里的一块面包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怎样以理服人,来劝说不爱惜粮食的人,再进行写作。使他的学生完全摆脱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无病。他的作文课上不是写招领启事就是做商品介绍,不是转述通知就是写报道,写海报。也就是说他为他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读者群,学生作文有了交际对象。他真正把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在课堂上创设了迫切需要言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心理,表达当然不成问题了。再比如对于让学生介绍怎样去自己家这么一篇作文,若只是按一般的教学,要求学生把地址,路线,交通工具等说清楚,学生往往很容易草草了事。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则使我大受启发:老师说:每一个同学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近来,我突然萌发一个愿望,开始它只在我心里一闪,像交响乐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仅发出微弱的音响;现在这音符发展了,强烈了,壮大了,终于成为激烈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时时在我心里激荡。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说,您说呀!”大家叫起来。“我非常非常想去你们家玩。”学生听了,个个流露了出“欢喜”的神情。“可我怎么寻找你们的家呢?”正在学生为难之时,老师说:“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你们……”还没等我说完,他们就热情地吵断了老师的话语。于是,老时便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您这样寻找我的家》。他们恍然大悟,随即便摸纸拿笔,跃跃欲试。老师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说:“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到时,我按你们指点的路线寻找,丢失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教师了。”一阵欢笑过后,大家在轻松、激动、兴奋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动笔了。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了水融的境界。学生就是这样极其乐意地开始了介绍。在这种高昂的情绪中,他们也必定会想法设法让自己的语言详细具体又明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开始了真切地表达。依样画葫芦,我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故意设计一个意外,告诉学生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取消春游活动,学生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表达自然成了一种需要。然后,我让他们充分表达想法,又顺势让他们写出《我们为什么要春游》,此时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希望,带有些许悲壮,带着不吐不快的激情,写下他们情感激荡的作文。这样,一篇篇论据翔实,说理充分,情理并茂的作文就在老师设下的“圈套中”自然而然地诞生了。总之,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需求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验生活,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四、学有所用笔自勤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我还听说美国是没有“作文课”的!——没有专署于语文的“作文课”,他们几乎每个学科都要求写论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学科的论文,而“老鼠有决策能力吗?”显然是生物课的论文。那么,我么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可以和各科联合起来呢?我想,这是完全行得通的,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学生在上了自然课后,在自然老师的指导下,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组织材料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讨。学生上了数学课,让学生好好体会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练习是怎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推理解决问题,把自己求知的过程和巩固新知的过程写下来,这不仅是次绝好的思维训练,而且培养学生听课品质,深入领会到作文的作用,为学生写科学论文作好准备。同样,上音乐课,把听到的各种声音写下来,把自己听到的每个音符、每段旋律的感受写下来。美术课是关于线条和色彩的,是强化规范训练学生视觉的最好途径。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一起训练学生观察形体、色彩能力,并使这种能力自觉地迁移到写作中来。体育课需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教会学生练习各种运动方式,语文老师也可和体育老师一起,让体育老师讲清运动的具体动作后,让学生说一说,再做一做,加深印象,然后作一次小练笔,描写一下体育课所掌握的一次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按顺序地说清每一个动作及要领,进行中有何得失,有什么感受。把写作任务交给全体教师,是习作教学的新理念。语文教师若能与大家一起合作,把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其实,那么作文教学将散发出更迷人的光彩。五、文有好评劲自足作文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而应立足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写作档案是体现了先进评价观念的一种评价方式。杜威说:“教育即成长。”建立写作档案的评价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它不但记录了学生的写作体验,而且使学生能够具体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习作档案建成后,再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班报、校广播台、市广播台、杂志报刊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往后作文的强大动力。参考书籍:1、《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叶澜2、《从孩子的作文看美国的小学教育》高刚3、《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5、《语文课程标准》

病菌科幻作文范文第4篇

少年立志想当“淘粪工”

郑渊洁小时候喜欢独来独往,不爱和小伙伴玩儿,也不怎么爱说话,书是他生活中的唯一伙伴。郑渊洁对于书、对于写作的热爱缘自当教师的父亲――郑渊洁两三岁了,父亲还常常抱着他看书。看着父亲总是不断地看啊,写啊,儿时的他就喜欢上了书,还渐渐对写作产生了一种崇拜心理。

在郑渊洁刚刚对书萌发兴趣时,父母便给他买了大量的课外读物。虽然郑渊洁上学时数学成绩比较差,但父母没有要求他在学好数学后才可以看课外读物,也没有规定他考了多少分后才可以看课外书。父母给予他的是一种宽松的家庭环境。

那时的郑渊洁不喜欢学校,甚至非常怕去学校。后来,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独具慧眼的语文老师,是这位老师发现了郑渊洁潜在的才能,点燃了他写作的热情。

郑渊洁在北京市马甸小学读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教语文的赵老师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作文题是“我长大了干什么”,同学们有的写长大了想当科学家,还有的写想当作家、画家、音乐家,可郑渊洁写的是,他最大的理想是当淘粪工。那时媒体正在宣传劳动模范时传祥,他的职业是淘粪工,郑渊洁是他的“粉丝”。赵老师看了以后,对郑渊洁的作文大加赞赏,认为他写得好,有个性,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将这篇作文推荐到校刊上发表了。

那是一本油印的刊物,其他同学要花6分钱去买这本刊物,赵老师却送给郑渊洁两本,并让他站到讲台上领奖。这给郑渊洁带来很大的信心,因为校刊刊登的都是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和老师的文章,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作品也能在上面发表。就是赵老师的这些鼓励,让郑渊洁爱上了写作。

然而,郑渊洁的求学经历并不顺畅。在小学四年级时,因,他中止了学业。后来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遂平县五七干校,上了干校的子弟学校。可是上学后没多久,他却被学校开除了。原来,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为“早起的鸟有虫子吃”,郑渊洁却改了题目,写成了“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老师认为他故意捣乱,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他脑子有毛病。郑渊洁感到自己受到了羞辱,就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拉炮是一种鞭炮,爆竹的两边有两根绳子,双手拽住绳子往两边拉,爆竹就响了)。由于这次事件,郑渊洁被学校开除了,这也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疤”。被开除后,父亲在家教他。郑渊洁后来回忆说:“那时靠背诵《共产党宣言》,我认识了很多字。”

插上童话的翅膀起飞

1970年,刚满15岁的郑渊洁成为福州军区空军的一名新兵,在那里学习维修歼击机,5年后退役。后来,有一个飞行员读者给郑渊洁写信说,你在《舒克和贝塔历险记》中对飞机的描写很到位也很专业。郑渊洁自豪地说,经他维修过的歼击机至少有20架,他对飞机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飞机的原因。

退役后的郑渊洁回到北京,在一家工厂做工人,业余时间写作并尝试以此谋生。他的处女作发表在1977年第4期的《汾水》杂志上,并在次年1月领到了10元钱稿费,这相当于他当时工资的四分之一。后来,他还尝试过写诗歌、小说、科幻作品甚至歌词等,但都感觉不是很得心应手。直到1978年,他终于摸到了“童话”的门前。那年12月,郑渊洁用4天时间完成了13000字的童话《小蚂蚁在诚实岛的遭遇》,并将这篇童话处女作寄给了一家出版社,结果还是收到了退稿信。不过,母亲没有对儿子失去信心,她找到了《山西青年》的副总编杨宗,经过几翻周折,改名后的《黑黑在诚实岛》终于在1979年9月15日出版的《儿童文学》杂志上发表了。

后来,郑渊洁的童话作品屡屡问世,但让他声名鹊起的还是那本童话《皮皮鲁和鲁西西》。那个本性善良、有同情心但性格顽皮、爱恶作剧的男孩子皮皮鲁,在1981年2月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皮皮鲁的知名度远远高于郑渊洁本人。有时候郑渊洁参加社交活动,朋友介绍他的名字时别人无动于衷,但补充说“皮皮鲁是他写的”时,对方立刻异常热情,弄得他又喜又忧。尽管媒体从1984年开始称他为“童话大王”,但郑渊洁个人更喜欢的称谓除了本名之外就是“皮皮鲁之父”了。如今,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为受法律保护的注册商标。

童话大王的另类家教

众所周知,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儿子有着一套另类家教。他用童话的形式写出了400万字的童话教材教育儿子,其中包括了法制篇《皮皮鲁和419宗罪》、创新和怀疑篇《脚踏实地目空一切的贝塔》、哲学篇《鲁西西和苏格拉底对话录》、性知识篇《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道德篇《罗克为什么不是狼心狗肺》、安全自救篇《再送你100条命》、史地和艺术篇《309暗室之木门》、金融篇《点铁成金术》等。孩子成长需要学习的几乎所有东西,都被他编到童话故事里面去,让儿子郑亚旗百听不厌。

如今,儿子郑亚旗已经是一家报社技术部主任,郑渊洁的家教自编教材也从2004年7月开始在《童话大王》上连载。对于自己的教育模式,郑渊洁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说:

“我从来不鼓励家长们完全效仿我的教子方式,因为类似尝试没有可重复性。这就像丁俊晖的父母几乎倾其所有把儿子培养成台球明星的事例一样具有风险性。

“有人建议我把当年自编的教材整合出版。可是,我认为,那400万字中应该有可以参考借鉴的部分,但总体上说针对性很强,属于‘独门秘笈’。每个孩子生来都隐藏着不同性格基因以及天赋,应试教育的弊端主要就体现在抹杀个体特质的发展。如果我的教材通用的话,与学校里发的那种又有什么区别呢?

“积极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建立在融洽的沟通和彼此理解的前提下,关键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互动。目前很多做家长的都忙于生计、事业,用在和子女沟通上的时间实在有限,又怎么能及时了解掌握正处于性格养成期的子女内心的波动呢?正由于互动,这套教材在形成过程中也根据亚旗的身心发展节奏与状况不断地调整、修正。从此层面看,可以说这本‘秘笈’就是亚旗用他的成长经验‘写’的。我只是个引导和记录者而已。”

病菌科幻作文范文第5篇

一、观察生活世界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也有这样的表述:“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里其实已经表明:要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应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观察能力作为前提。具备敏锐、深刻的观察能力的人,才能对事物看得全面、精确,才能更好的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学生作文时无话可写、言之无物、空洞乏味、个性缺失的毛病,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弱甚至没有,对自己熟悉的生活不重视,对生活的体验程度肤浅,对生活中的细节缺乏关注。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验,这里的“行万里路”其实就是通过游历来观察世态人情、人间悲喜。苏辙曾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评论司马迁:“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虽说是在评论司马迁文章之气,但“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游”是新鲜有滋味的生活,也是其观察的重要内容。而今“行万里路”对学生来说可能不容易做到,但如果学生对家人的故事、校园的文化、社会的风采能够细心的观察,就已经在为作文甚至人生搜集素材和积累经验了。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联系,认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成为有心人,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才能真正完成个性写作的第一前提。有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如梦江南(节选) 王琦

两三位游人匆匆而过,那把雨伞却依旧缓缓而移,木制的伞柄,绣花的雨布。那绣花应是最巧的花了,仿佛让人看到那双纤纤玉手正在一针一线地比划着、飞舞着,绣女脸上泛起了红晕,汗密密的渗在发问,一件精美的刺绣又完成了,不知会引起多少赞叹。那位女子的步伐细碎而轻盈,宛如走在云端,如此精致的鞋子,现如今很难买到了,那衣服也是量身订做的,飘逸的神韵是如此动人。女子如云的黑发盘在脑后,簪子发散着幽幽的光亮,明亮的眸子宁静深远,宛如无波的湖面,女子是祥和的,就像这江南的雨;女子的笑容是荡漾的,一笑仿佛鲜花在瞬间开放。似乎平和与宁静是江南女子的特征,也似乎只有这特征才配得上这如梦的江南,女子和江南一样,都是一个美梦。

这篇文章不得不说观察得非常细致,江南女子的一针一线,一颦一笑跃然纸上,令人心动。虽说是高中生,但能作这样观察的还在少数,因此这样的文章我觉得应该大加提倡。如果学生都能将目光放开,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主动去搜寻精彩的瞬间、生活的色调、生命的意义、社会的变革,那么还怕无米下锅、无物入文吗?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出发,如成长的烦恼、同学的情谊、成败的体验、集体的力量等;另一方面还可引导学生去关注并思考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比如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压力、就业难题、庸俗文化泛滥、贫富差距加大、精神家园丧失……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为什么不能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反映在学生的笔下,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结论呢?

二、阅读丰富心灵

人类获得知识的来源一是生活一是书本。如果说观察生活是当下,是亲身参与或体验,带有一定的局限,而阅读书本则无比自由,打破时空,超越自身。一个人的写作素养不是凭空养成的,而是在静静的广泛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形成。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在大量阅读并吸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读书讲究博览,这早已成为定论。虽然精读和背诵很有益处,但如果没有“读万卷书”作为依托,精读和背诵必然也会受到很大限制。即使像王勃、李白、苏轼这些世所罕见的文学天才,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也是在大量阅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人生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感悟,通过对芸芸世界无常命运的超脱,并最终回归到天地自然,才有他们的不朽之作。因此,广泛阅读也是个性化作文的必经之路。

阅读不能局限在课内,而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课外阅读,甚至明确规定“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英国作家约翰逊说:“为了写作,一个作者的绝大部分时间要花在阅读上,一个人要翻遍半个图书馆才能写成一本书。”我们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但要写出像样的文章,不读书或是少读书是行不通的。

可以说阅读帮助学生丰富生活,开阔视野,积累素材,提升思想。一部凝聚着作者人生经验、心灵感悟的作品,是将他的思想和智慧呈现到读者面前,面对这样的作品,我们只有认真的阅读,才能有所领悟和收获。也只有经过一个认真的心智活动过程,从语言到情节,从结构到人物,从思想到文采,从创意到风格等等彻底弄个明白,才能接近作者的精神世界,思想认识才能逐步提高,语言功底才能日渐深厚。书读得多,读得深,读得透,在写作上才能有好的思想,好的内容,好的语言。有学生在读了《西游记》之后说:“《西游记》中的三个徒弟,在我看来,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没有诱惑无法显示出坚持的可贵,没有犹豫无法彰显出坚持的艰难,西行的八戒,虽动摇的最多,却也坚持到了最后。”(郝晓光)读了《呐喊》后有学生说:“‘呐喊’这两个字,并非只是振臂高呼而己,也包括了喊过之后对于国人的麻木而感到悲哀的意味。因为,‘呐喊’还可以这样理解‘口内口咸’,也就是喊完之后痛哭流涕而至嘴中感到苦涩的咸味。”(沈霖超)读了韩寒的小说后有学生说:“读着读着,我们开始有一种要学习并超越他的冲动――我们,是否也该像韩寒一样,用文字,用思想,对这个世界咆哮――用我们最有力的声音。”(张亚琴)阅读让学生有这样的领悟和智慧,能展示出如此的个性,算是有功了。当然广泛的阅读还应该包括从网络、影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力量和智慧。如果人长期进食少,定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健康;如果学生长期不读书,必然也无法获得作文的营养,更不用说个性作文了。

除了广泛阅读,我们觉得还应该让读书成为学生和观察一样的自己的日常习惯甚至嗜好。鲁迅曾说有两种读书,一是职业的,一是嗜好的。前者“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痛苦的”。而嗜好读书就全然不同,他做了个精彩的比喻,“就如打牌,天天打,夜夜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是“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同样,嗜书者“在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一个在每一页都能获得趣味的嗜书的学生在自己写作时会觉得言之无物,缺乏个性吗?

三、学会独立思考

观察是发现生活,阅读是积累知识,思考则是对生活体验和知识素养的深化。如果说观察还只是停在现象的表面,阅读也只是在学习他人的思想,可能会被他人思想淹没的话,思考则是保持自身独立人格重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是思想者和学习者双重参与的过程。而现今学生作文中有些看似自己的观点,实则人人皆知的道理,原因正是缺少独立思考,缺少自己的思想,不思考或是少思考浅思考是没有成效的。

个性化写作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个性化写作就是要促使学生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思想者。思想是立文的根本,也是立人的根本。有思想的作文才有内容,有深度,有个性。思想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质量,因此,提升思想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途径,主要应在思想的灵活性、独特性、深刻性、严谨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思想的灵活性就是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古人所说的“一树梅花万首诗”就是这个意思。如作文题“窗外”,可以对“窗”进行灵活性处理,发散性思考,常见的有教室或房间窗户,其他特殊的可以是汽车窗、火车窗、飞机窗甚至潜艇窗,或是心窗,天窗,铁窗,防盗窗,鸟窗,windows视窗甚至UFO的窗子……这样思路就可以很开阔了。思想的独特性要求丢掉常规,超脱普通。如在上文所提到的“窗”的选择上若是写铁窗,就可以细致描绘一个囚犯的心理;若是写UFO的窗子,就可以虚构一个科幻故事。这都是较为独特新颖的构思。思想的深刻性是指思考问题的深入,抓住规律和本质。还是拿上文的“窗外”来举例,有学生写了司马迁和李陵两人都被关在铁窗里的各自心理活动,互为补充,这就比只写铁窗中的司马迁来得更为深刻,更有感染力。思想的严谨性是说思考符合规律,概念明确,判断恰当,结构严谨等,此方面的道理较明白,不再赘述。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发现不少学生对当前的教育体制、素质教育、男女关系之类敏感的话题发表的看法较有思想,甚至有些能对历史的沿革、文化的继承能发表独到的见解,对生命的体验、人生的感悟也能有深入的剖析。如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评述:“精卫是只傻鸟,它不晓得填了东海,水便流到别处,又是一片海。可是我还是想见到流水改道,东海挪位。”“我不将苦难当作高贵来看。高贵的,到底是忍受它们的人。”(陈恺)有学生对张铁林、斯琴高娃等明星改变国籍发表自己看法:我爱中国,那是一种对母亲般的爱;我也向往美国,那只是一种好奇的想法。不管我身在何处,都永远是堂堂的中国人。(陆芳勤)有学生对淤泥也发表感叹,写出它的独特:“藏身于深处/不见天日/相貌虽丑陋/不知其奉献何其大/践踏于人群/不闻赞美/身影虽渺小/不知其美丽环于身”。(顾倩莹)还有学生对影子也进行思考,写出它的美丽:“影子常把发霉的记忆底片拿到阳光下晒干,不奢求一影成三,只是想建立属于自己的阳光地带。”“它爱阳光却从不会正视阳光,默默地,等下一个晴天。影子是最靠近路的,所有的血迹斑斑,坎坎坷坷,它总是悄悄地铺平。”(吴雨靖)思想的光芒得以闪现。

四、表达自我真情

具有个性的人,必然是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人,个性作文也就是“有我”和“着我色彩”的作文,表现“我”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状态,写“我”的喜怒哀乐,抒“我”的爱恨情仇。以“我”为本,尊重自己的主观意愿;以“真”立言,听从自己的心灵话语。

冰心曾说过:“真的文学,是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叶圣陶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陈日亮在评论王立根的《作文智慧》这本书时指出:“所谓作文智慧,智性慧心首先必须出自本性和真心,否则就会落入耍笔墨,逞巧慧。这弄得好也可能博得几分彩,但弄不好的肯定是大多数。”有一次布置了一篇“又是春天”的作文,按说春天给人的是百花盛开,温暖和煦的美好形象,当然也有学生写春天黛玉葬花的情节或是其他悲剧故事,这已经是突破常规了,但有一位平时作文很一般的学生却别具匠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春天是怎样的天气变化大、易生病菌而让自己不断感冒,深受其害,以致于现在一到春天就心惊胆战的事情,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因为是亲身经历,而且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文章显得与众不同,个性鲜明。

作文应该将矫情和伪饰过滤掉,将真情和实意保留。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自我表达机会,我们发现学生在网络上灌水、写日记、给同学写信或者在同学毕业册上留言等等,常常比交给教师的作文精彩得多,有个性得多,因为此时他们无须承载什么健康的思想、高尚的主题这些内容,而是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在自由的状态中,学生更愿意写出真实的“我”。班上有一女学生很有个性,非常喜欢篮球,对篮球比赛和一些运动员的情况了如指掌,在随笔中有很多篇都在写篮球。学了《鸿门宴》之后竟然将项羽和科比进行比较,称赞其都是孤胆英雄,但科比似乎比项羽多一些团队精神,因为科比助攻的数据也非常可观。应该说这样的比较似乎比较牵强,但不得不说是写出了自己的心得。在此后又用诗词的形式对NBA巨星乔丹进行评论,《永遇乐 乔丹怀古》:“花甲篮坛,英雄无觅,芝加哥处。叱咤赛场,光辉已被,岁月冰封去。斜阳脉脉,公牛犹存,昔时乔神曾驻。想当年,闪转腾挪,赢得荣誉无数。几多春秋,王者归来,演绎空中漫步。急流勇退,群雄四起,王朝已落幕。可堪回首,后生可畏,风采今日不复。凭谁问,乔丹老矣,尚能饭否?”(陈瑛)这样的球迷是极具个性魅力的,这样的文章也是带着自身特色的。像这种真实的“我”、个性的“我”的出现是多么令人欣喜。

五、养成创新意识

敏锐的观察、广泛的阅读、深刻的思考、鲜明的自我已经将个性支撑起来,如再辅之以新颖的形式,则会使文章更能吸引人打动人。作文中的创新主要是从立意、选材、构思、结构、文体等方面来考虑,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标题应抢眼,讲究美感别致;开头应新颖,讲究先声夺人;结构应清晰,讲究整齐严谨;结尾应点睛,讲究余味无穷;语言应精炼,讲究生动传神;形式应脱俗,讲究耳目一新等。

写作是充满创新性的心智活动,是个体单位的脑力劳动,只能依循个人总体思维意识去活动,去创造。“一切文章写作的天性就是独创和出新。它是既不能踩着别人脚印走,也不能踩着自己脚印走的。这样,它就必须是反模仿,反模式,反复制的;它也不能进行‘标准化、流水线、成批量’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但如果带着创新意识去仿有时也能收到奇效,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春游后,有学生竟然仿照《腾王阁序》写了篇《游春赋》:“吴中宝地,锦绣故园。岁和气清,春风拂游人之面;落英缤纷,彩蝶舞碧泽之畔。会此时也,徜徉于虞山之间,泛舟于尚湖之上,亦以快哉!我辈同游,共享青春之甘美;携手放歌,同唱造化之浩大。白衣青衫,同学少年,纵扁舟而临水色,驭彩骏而撷幽兰。观大泽之阔则慕沧海之广,赏白鹭之秀则思鸾凤之艳。姜尚何人,且吟愿者上钩;一杆直线,钓得八百周室。观之青史,英雄几人;少年得志,必在今朝。愿同游诸君,乘风破浪,直挂云帆,驾骐骥,御长风,览尽长安之花,位列凌烟之阁,此人生之乐也。”(于阳)这样的文章虽是模仿,但比起众多流水账式的游记不知要精彩多少,创新的意识不容抹杀。

在后来的一次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虽说是老生常谈,但要求写出个性,写出创意。有一位同学来了个自传,也非常精彩,不妨一看:

春辉自传 钮春辉

春辉余者,年十九,铜罗人也,生于乡闾。辉少笃学,以勤勉闻于乡,或曰:“此子当可待成器也!”

辉性温文冲淡,不露喜怒,故与人交,鲜有不和者。然修竹纤绵,终不低头,柔铁绕指,仍存刚性,辉亦决不可轻侮,尝有市井少年唬之曰:“钱来,不则吾将殴汝。”辉奋起而击,终慑退之。

辉嗜书。常语曰:饭可一日不食,书不可一日不看。最爱武侠、玄幻,读之尝废寝忘食,得凤歌之大作《昆仑》,引为至宝,通宵达旦而拜读之。故时人谓之“书痴”、“书狂”。为书痴狂,幸何如哉!与辉交且善者,皆书中蛀虫,相与评论江湖,纵谈古今,岂非人生一大快事哉?

辉为人狂狷不羁,常因不修边幅,为同窗长辈所笑,而自曰魏晋遗风。自辉任一班班长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清静无为,殊无建树,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实为渎职。然辉以一人之力,独当一班搬水之重任,风雨无阻,寒暑不断,一日不敢有懈怠,谨以此略表歉疚。

辉所学甚为驳杂。善好古文,唐诗宋词略有涉猎,二十五史亦浅读之。辉之读书,只观大略,不求甚解,故虽有广见而无辟论。然终探骊者众,得珠者一二,此亦不为憾事也!

及辉长,勤奋无少加,然则于学业进境日少,颇有江郎才尽之叹。古语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此非天意哉?然则阿Q之崇高精神不可不扬之,常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器晚成”等语自勉……

这样的文章其实已经具备了细心观察、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书写自我的基本特点,并能够求新求变,展现出了较高的写作能力和独特的写作个性,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学生在碰到任何一个题目时都能有一种创新意识、个性理念,那么该会有多少让人惊喜的作文出现啊。

病菌科幻作文范文第6篇

从文艺青年到科普作家

看张之杰之前的教育履历,很难想象他和“作家”这个职业会有什么关系。台师大生物系本科毕业之后,在“国防医学院”生物形态系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任教职,担任组织学等课程。张之杰的人生,似乎应该继续朝着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的方向发展才显得顺理成章,但他并没有这样选择。“当时我跟我的指导教授,也就是系主任关系不和,于是很想离开。我很清楚地记得,他拿着烟斗一直敲桌子,说,‘你是学生物的,你离开学校,不教书,不做研究,你还能做什么?’”虽然的确还没想清楚接下去要走什么样的路,但张之杰说,自己就只是想离开。彼时他是《科学月刊》杂志的作者,杂志社的人得知他即将离职,遂邀请他到《科学月刊》担任副总编辑。于是,1974年秋天,在结束了4年的专业领域研究和教学工作之后,张之杰来到了《科学月刊》,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接触科普写作。

张之杰坦言,自己一直有个文学梦,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文学家。因此,当他到了《科学月刊》工作,写了一些科普文章,开始有人将他定位为“科普作家”时,他曾经相当厌恶。“因为科普作家是很不受重视的,我在写科普文章的同期,还写了一些其他的文学作品,常会被人提及或评论,而所写的科普作品却鲜有人问及,不管你写得多么认真,都没有人注意。”曾经自诩为“文艺青年”的张之杰,坦言“那时候内心冲突蛮大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就不太在意这些称谓了。“文学的东西我没有放弃,一直都在写,但慢慢也知道自己当不成好的文学家,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也认命了,我就是一个科普作家。”但所幸有了这略微无奈的“认命”,才让他在研究和写作的道路上做了取舍,坊间也才得以出现那些妙趣横生的科普作品。

写作中有取舍

张之杰在《科学月刊》工作的第二年,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科普书《生命》。虽然之前从未从事过科普写作,但他并未遇到困难,“那本书我是用文学的笔法介绍生命现象,因为那些知识都是我很熟悉的,加上我一直都很热爱文学,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所以写起来没有什么困难。”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张之杰发现,科普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表述自己不甚了解的事物,“包括我在做编辑的过程中,看过很多稿件,有些作者对某个东西不太了解,就那么硬着头皮写,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漏洞百出。”因此张之杰一直告诫年轻人,也告诫自己,不懂的东西就不要写,要写就只写自己熟悉的事物。

张之杰说,要想成为一个科普作家,首先得先成为一个作家,作文写好了,才有可能把科普文章写好。科普必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不像科幻能够超越于现实之外,天马行空地幻想,因此科普文章的体裁比较受限制。比如小说需要有人物、情节、冲突等元素,但由于受到科普写作所需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各种情节设置无法施展,因此很难成就一部出色的科学小说;而诗歌的字数太少,很难将科学知识交代清楚,只有散文比较好操作。张之杰的科普文章主要以散文为主,在坚持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和正确性的同时,用文学的写作手法对其进行“包装”,这样即使是专业性很强的知识也能让人读起来很轻松、很有趣。

随着在科普领域中尝试和探索的逐渐深入,张之杰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写成科普文章,“比如我在‘国防医学院’担任的主要是组织学课程,整整教了四年,应该对这门学问比较熟悉了吧?可是至今我从未写过一篇关于组织学的文章,为什么?因为这门学问是将人体的组织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不搭配图片,根本解释不清楚。即使搭配上图片,读者缺少背景知识,还是解释不清。类似的知识,我认为就没法写成科普文章。”

对于科普写作的内容,张之杰有着自己清晰的取舍标准,在以往的采访中,他曾经说过:“我不是专业学者,在治学上只好扬长避短。我的‘长’是常识驳杂,洞识力较强,‘短’是读书不多,学殖不够深厚,因此尽量做些文献较少,或跨学科的题目,或大陆学者不便做的题目。”十几年来,张之杰一直遵循这样的取舍原则,而有舍才有得,理智的态度也让他在学术研究和科普写作方面少走了不少弯路。

找寻科学与艺术的契合点

自从离开高校,张之杰就一直忙于编辑工作,直到199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学术研究。或许是因为心中一直以来的文学梦,刚开始探索学问的时候,张之杰选择的方向是民间宗教、民间文学以及文学,但到了1996年便只研究科学史。再次在自己的研究和写作中进行取舍,张之杰秉持的依然是那个原则:不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宗教、文学我是可以研究,但毕竟我的知识背景不够深,所以不可能研究得多深入。相反,对于科学史,我是学科学的,又从小就很喜欢文史,所以科学史应该是我比较擅长的领域。”

张之杰对于科学史的兴趣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那时《科学月刊》开设了“中国科学家列传”的专栏,由两位台北医学院的学生撰写介绍中国历代科学家的文章,时任《科学月刊》副总编辑的张之杰也由此对科学史产生了兴趣。虽然直到20余年后才开始正式研究科学史,但经过多年的积累以及对这一领域的专注,张之杰很快就在科学史研究中收获了成果,甚至找寻到了跨学科研究的契合点。

查阅近几年张之杰所著的书籍,最具代表性的《画说科学》(重印改名《科学风情画》),就是科学与美术相结合的作品,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领域,在张之杰的笔下却互为补充,呈现出别样的乐趣来。例如《科学风情画》中的一篇散文《哈剌虎剌草上飞》,张之杰对章怀太子壁画《狩猎出行图》中蹲坐在马上的动物按图索骥,认出是沙漠猞猁(狞猫),篇首引言写道:“沙漠猞猁的英文名caracal,源自突厥语karakula(哈剌虎剌)。在印度和波斯,自古养来助猎,此物善跳跃,可跃起捕捉飞鸟,故明代称之为草上飞。”通过生动的语言,将古代画作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表达出来,读者从中更能领略到当年狩猎出行的热闹场面,张之杰的这个手法可谓另辟了科学史写作的蹊径。

这一富有创意的发想,是张之杰在工作中偶然获得的。锦绣出版公司出版过很多大部头的美术图书,还曾经从大陆引进《中国美术全集》,主持编务的张之杰也就有机会一览中国历代名作,“那套书有60本,以图为主,而且包含了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等好几个方向,我挺有兴趣,就开始看。”后来锦绣还出版了总共150册的《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作为总编辑的张之杰自然也需要一本本地把关,这么看下来,美术方面的知识就越积越多,从而收获了不少心得。因为早已对科学史感兴趣,张之杰就将科学史和美术史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将心得体会写成论文,再把论文改写成通俗的科普文章,从而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妙趣横生的《科学风情画》。

由于是在学术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张之杰的科普作品实际上就是他个人的研究成果,“我把探索学问的过程写下来,比如有时会碰壁,有时会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样文章读起来就会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张之杰的作品与一般的科普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因为近十几年的科普写作主要仰赖自己的学术研究,所以最近他尚无新的科普写作计划,“我的写作没有压力,不是为了什么目的,所以什么时候会有新的成果出现,我也不知道。等哪天遇到什么机缘了,我还会继续写下去。”

选段:

经常翻阅画册,不期然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历代仕女图所画的美女,全都是单眼皮,双眼皮的一个也没看到。

这是为什么?我开始思索。单眼皮是蒙古人种的特征之一,其起因是由于上眼睑的上方脂肪较多,形成一道褶襞,将上眼睑盖住。这样看来,古代的汉人是“纯系”的蒙古人种?

——节选自《科学风情画》

同类推荐

推理的迷宫

作者:威廉姆·庞德斯通

译者: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日期:2005年5月

本书搜集了经典的思想实验和哲学沉思,这些问题触及逻辑推理和语言的终极界限。作者向读者证明,它们不是脑筋急转弯那么简单,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涉及密码学、决策论、亚原子物理和计算机编程等领域。

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谢延光

出版社:上海译文

出版日期:2006年4月

病菌科幻作文范文第7篇

作为一本科学传播期刊,讲述科学事件本身似乎才是正道,但众小编一商量,能讲“不明觉厉”的名词不算本事,要是能通过几个社会事件胡侃什么是科学精神才更好玩儿,于是大家决定每年的12月号都要“不务正业”一把。

温故2013,《科学Fans》决定“反科学”。

神侃篇

待你诺奖及身,住我隔壁可好

每到诺贝尔奖颁奖之时,除了有人猜今年谁应该获奖之外,用诺贝尔奖批评中国基础教育的人就更多了,似乎不这么批判一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XX专家。这个时候最好玩的是,还会有这么几个人跑出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告诉你中国的基础教育制度应该向美国学习……

你说扯淡吧,好像不是,因为美国毕竟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可仔细求证却发现,美国的基础教育评价在全世界排名20开外,再一看美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超过一半的家伙其基础教育阶段是在别国经历的。其实吧,我个人经历了N年的折磨并“活着”走完了中国家长认为你必须经历的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与大学),很是不认同中国基础教育的模式,但拿一个诺贝尔奖作为评价教育得失的标准也忒没有科学精神了。

好吧,打住,回归到关于教育与诺贝尔奖的闲扯上,至于我到底想说什么,请结合自身经历,积极发挥想象力。

求求你,表扬我

前几天和朋友闲聊,听他说了这么一个事儿:有一天,朋友孩子的老师让孩子写一篇关于做家务的作文,并反复强调要真实。第二天,老师点名让他孩子在班上诵读,结果,孩子读到:回家后我要帮妈妈洗衣服,妈妈说滚一边玩去,我说老师让我做的,我妈说你们老师×事儿真多……

我不知道,这事儿的最终结果是不是朋友被叫到了学校,但这确实是我听到的最真实的作文了!

我家女儿读小学四年级。我对孩子写作文的态度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求使用四字成语、比喻句、表达什么主题思想。可是,在女儿的心里,字数写得多意味着写得好,常常显摆式地告诉我写了多少多少字,对写作文,女儿一直都很有热情。

前段时间,女儿回来告诉我说,老师弄了一篇范文叫她们抄写。我觉得不太妥,然后去看了看女儿的作文本,上面每篇作文都有红字修改的地方,在落款处有女儿同学的名字:某某某改,甚至某同学还特别批示了一句:结尾要点题。

我对此感到一丝不安。

我对此很是纠结,是告诉女儿写作的意义并非为了取悦他人获取高分么?显然,对女儿来说,获得最大的认可是来自于学校,来自于她的老师、同学,而分数是老师衡量的砝码(毕竟学校每学期都有评比),而老师的认可带动的是同学的认可,女儿生活的圈子就是这样。我很是无奈!

甭管什么超人、奥特曼、蜘蛛侠,还是范海辛、绿巨人和恶灵骑士,外国的英雄都是成年之后才出来打怪兽的,就连名侦探柯南也是7岁正太的躯体装着17岁少年的心。只有我们的葫芦娃、哪吒一出生就开始打妖怪。我们把很多大人应该承担的东西强加在了孩子身上,甚至树立这样的榜样!另外,还给孩子们灌输大人们的是非观: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总之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调皮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从小到大,隔离出来的藩篱不知几重。

社会永远比故事要来得复杂,可我除了在家里能尽量不对孩子发出指令性的标准还能做什么呢?我不想女儿以后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样的人是需要很多勇气并付出代价的。哪怕是能获得诺贝尔奖!

成人规则下的孩子长大后又有多少机会获得诺奖呢?基础教育阶段的娃,又有多少人搬砖式地寻章摘句是为了写下一篇大人满意的作文,并心底里默默祈祷:求求你,表扬我。

周期式的关系

从小缺少表扬的我们,骨子里总渴求得到别人的认可,而认同的标准越高渴求度越大,最常用的就是“消费”古人。比如四大发明的造纸术,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六位(释迦牟尼位列第七,都跑到蔡太监后面去了),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

可你不知道的是,蔡伦凭借为皇后诬陷其他嫔妃上位,皇后死后他立即又傍上了另一个皇后,妥妥的皇后控啊!正宫窦太后无子,指使蔡伦诬陷章帝妃宋贵人。挟邪媚道”,通令她自杀。宋贵人所生太子刘庆被贬为清河王。窦后又指使人投“飞书”(匿名信)诬陷章帝妃梁贵人,强夺其子刘肇为养子并立为太子。章帝于公元88年卒,10岁的刘肇登基,为和帝,由窦太后听政。蔡伦因功被提拔为中常侍,随侍幼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干石,地位与九卿等同。

永平九年(公元97年),窦太后卒,和帝亲政。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和帝立邓绥为皇后,蔡伦立即投靠邓皇后。邓绥喜欢舞文弄墨,蔡伦为投其所好,甘心屈尊兼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

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渔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于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受到和帝称赞,造纸术也因此而得到推广。

我们总以为亲戚朋友甚至隔壁i-家的大姨妈的侄女婿是有地位的人,那么我们也就成了有地位的人,一如那位出门总要把猪皮在嘴上抹上几下以示锦衣玉食的没落八旗子弟,只是自欺欺人罢了,这难道是我们从小获得自我认同和自信出现偏差带来的“后遗症”?

话说有一次,宋江被山贼抓了,捆在柱子上,他看看四周,大声说:“没想到我宋江居然死在这里!”一位喽啰大惊:“莫非你就是东土大唐来的宋三藏?”宋江:“呃?这个,我……”众喽啰听了全都围了过来:“是宋三藏?我要肋条肉!”“帮我片块臀尖!”“我也要吃!”……宋江:“你们把书看混了!……啊……你大爷!”

有时,我们对认同感的追求进入了一种“病态的狂欢”中,虽然我们明知唐三藏和宋江是两码事,但我们总会考据出两人就是同一人或者总是有“周期式的关系”——比如今年的诺贝尔奖的新闻里,就会发现这样的明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汉森的岳父系著名华人经济学家,又或者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是中国女婿。

好奇心与找丈夫

成王败寇、鸡犬升天,显然我们是“重利轻离别”的“短视”商人,急功近利而漠视身边的“百宝箱”,更为可恶的是嘲笑甚至会阻止别人看似“越位”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超越了他们自以为“圈子的规范”。“木秀于林”,我们更注重论调的统一,而国外注重的是自我价值,甚至在某个时候他们的行为看上去更“无聊”。

今年,可以说是搞笑诺贝尔奖的悲喜年。与此奖失之交臂的研究当中,最出名的一个莫过于“沥青滴落实验”,没有之一。这个实验从1927年开始进行,至今已经进行了86年。2013年7月11日,该实验的模仿版本——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沥青滴落实验有了重大成果:人类终于拍摄到了沥青滴落下来的画面。

此时,圣三一学院的实验已经进行了69年。2000年,澳洲昆士兰大学的原版实验中,第8滴沥青滴了下来。(大概是因为实验太漫长,人们松懈了)本来要拍下这个画面的摄像机发生了故障,没有拍下画面。于是,澳洲人失去了看到实验结果的机会。现在,他们可是学乖了,架了三台高速摄像机全程录像,还把片段公开到网络上,只要有进展,马上就会被看到。

这惊心动魄的第9滴,大概会在今年年底落下。可是,悲剧发生了。2013年8月23日,约翰·梅史东教授——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物理实验的负责人中风去世。老爷子眼看就能看到这第9滴沥青,可惜没撑过去。他主管这个实验52年了,错过了5滴。

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往大了说,它能够用来测算沥青的黏度。往小了说,这是一个绝佳的科普手段——它能够如此直观的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有些东西,例如沥青,看起来是固体,但它们同样会流动。有什么比一个进行了八十多年的实验,更能激发人类的好奇心的?(援引自果壳网)

而我们的好奇心是什么呢?总不至于是写作文的时候要结尾点题吧。

妈妈教导女儿:选择丈夫是一辈子的大事,要多长几个心眼。你看你爸,什么都会修,汽车、电器、水龙头都是自己修,连衣柜坏了,他也能自己修……女儿:我明白了,找老公要找老爸这样会修的。

明白你妹啊,如果你也找个像你爸这样的丈夫,你一辈子也别想用上新东西!

文/达叔(《科学Fans》话痨主笔)

碎谣篇

气温很“丰满”,体感很“骨感”

2013年的夏天,不知道你所在的城市是不是被放到火上烤,反正《科学Fans》众编辑所在的重庆已经创下新的连晴高温纪录,以至于当大家伙儿听说还有。高温补贴”这种东西时,都留下了两行热泪……我们终于能够理解当科技水平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为什么要摆下祭坛求雨。

不过,在高温之中也不是全然没有乐趣,且不说热到能煎鸡蛋的操场上还有英姿飒爽的“骚年”踢着足球,单是拿着温度计检测室外温度也成了一件乐事——因为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的温度不怎么一样。于是,各种谣言就出来了,说什么当气温超过37℃时气象台不能,因为这样会导致XXXX……

事实上呢?气象台比窦娥还冤。

气象局的阴谋?

对于气象局阴谋论这个问题,首先我要普及一个基本概念——气象观测是个庞大的系统,并不是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站、一个站只有一个人,然后这个人要投骰子决定晚间气象预报的时候怎么说。

2010年时,全国仅地面气象台站就有2000多个,区域自动台站有30000多个,此外还有其他很多诸如高空气象站、雷达站、酸雨观测站、大气成分站、沙尘暴观测站等等。仅以北京一个市为例,自动观测站就有200多个。其他大城市(比如直辖市与省会)或许不会有北京这么多,但也少不到哪里去。

回到“气象阴谋”本身,既然有人觉得这是一个阴谋论,那我也就先用阴谋论的逻辑来解释问题。我们可以想想:一个城市里,如此多的站点,每天定时把如此多的观测数据通过各部门层层上传,其间要经过多少人之手?如果谁要刻意瞒报的话,那还得把所有这些人全部私下买通以免露出风声,这样子的封口费有多高?这么多年来气象系统内部居然没有一个叛变的?

再说了,现在官员之间的监督这么认真,谁要作出这种决策,万一被死对头抓着证据,偷偷晒到微博上来怎么办?到时候舆论聚焦、网民声讨之后,领导的前途俱毁,谁又愿意来承担这种风险?(成人的世界真复杂呀!)

最后,抛开阴谋论回到气象本身:我感觉有40℃以上好不好,人家真的好热啦!大哥(或者大姐),你感觉要是准,还要温度计干吗?

话说回来,感觉嘛,可能也有些理由,比如:

人对高温的耐受程度与湿度有关

当温度较低时,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要降低1℃。也就是说,冬天时,湿气越大你就觉得越冷,正所谓“阴冷”(重庆人民发出哀怨的声音!冷不说,湿度还大,最关键是这儿还没暖气)。温度较高时又相反,比如你在28℃时,如果相对湿度能到90%,那你会感受到34℃的痛苦,正所谓“闷热”(重庆人民再次中枪,已经无力发出呐喊)。

所以,很有可能在某个三伏天,因为湿度比较大,你会觉得热到无法忍受,而实际上观测出的温度并没有你感受到的那么高,因为观测温度是独立于湿度的。

气象观测标准

气象观测站的温度计一般在百叶箱里面,要保证不受阳光直射、离地面有一定距离,这样测出来的才是“气温”(你的感觉只能是“体温”,就是体感温度)。有些网友们自己拿个温度计,到室外对着大太阳直晒,甚至放在地上,这测出来的温度当然要高很多了,地表温度本来就比气温高很多嘛,太阳直射下的温度和有阴凉遮蔽的温度也是“冰火两重天”。

气象观测站的选址

这个地点选择可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严格规定的。具体标准太多我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下。我就举其中一个例子:如果周围有障碍物的话,那离障碍物的距离,应该在障碍物高度的10倍以上,这是为了尽量避免大型建筑物、火车、水库等,对于气象观测数据的干扰。所以一般气象站不太会建在城市中心,而会在建筑物比较少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气温肯定跟你在城市大马路上的感觉是不—样的。

归根结底一句话:咱对气温的feel,真的就只是feel,虽然咱的feel是有理由的,但也就只是feel而已。

六月飞雪?

今年夏天,当N多中国人民在感受高温酷暑的同时,网上居然爆出宁波六月飞雪的新闻,这得有多大的冤情?

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这种浪漫主义的表述,我没有任何意见,毕竟“六月飞雪”这种古代文科宅男激扬文字的传统,我们还是要继承的。但是我还是要贱上两句:夏天是不会下雪的,那是冰雹啊喂!夏天下冰雹很正常,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充足的水汽与强对流空气(就是暖湿空气迅速上升)。

夏天虽然近地面很热,但是高空依然很冷。当遇到强对流空气时,近地面的湿空气随着对流迅速向高空抬升,在高空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不断兼并一些温度低的小水滴,冰晶慢慢变大,形成冰粒。冰粒在空中就像屎壳郎滚粪球一样越滚越大,也越来越重。重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已经托不动它了,就开始自由落体,砸到地面上就是冰雹了。

所以下雪是不可能的,“六月飞雪”其实是把冰雹和雪混起来了。

冰雹和雪的区别,主要是形成过程不一样,冰雹是水汽先凝结成水、再凝结成冰晶,而雪是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

从直观上来讲,雪的质地较为松散,质量也更轻。假如高空有水汽凝华成雪的话,下降速度会比较慢,来不及壮大就融化了,不可能降到地面上来。所以我们在夏天看到的雪,其实只是比一般的冰雹更小一些的小冰粒而已,本质上还是属于冰雹。

人工降雨怎么闹?

经常有人问我:都热/旱成这样子了你们怎么还不人工降雨啊?

哎哟大妹子,因为人工的能力有限(人工降雨不是龙王打喷嚏,更不是整个巨型花洒淋水),很多时候有人工也降不了雨啊。

简单点说,首先天上要有云,而且不是一般云,必须是能下雨的云;然后气象部门的人才能往天上发射炮弹或者火箭,把化学制剂打到天上去,轰击云层产生强大冲击波,使云滴发生碰并,变成雨滴落下来。这活儿一般由气象局里的“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负责,简称人影中心,听起来像是很牛逼的谍报部门。

当然,理论上来说,也能用飞机飞到天上去直接播撒制剂,但是这样成本太高,所以现在一般还是用炮弹。

听起来很简单对吧?不就是向天开炮吗?

其实没那么容易啦。

首先,一般大旱缺雨需要人工降雨的时候,本身整个天气大背景就是缺乏水汽的,要找到能下雨的云飞过来哪那么容易?其次,就算云来了,也未必朝着你希望的方向飞。

后一点不太容易理解,我举个“栗子”(呀,错了,其实是例子),比如我的家乡,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旅游胜地洋溢着神秘的少数民族风情堪称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云南……它不分春夏秋冬四季,而是分雨季(5~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4月)。雨季的降水,要在水库里储存起来,等到旱季的时候用。很多时候,虽然雨季降水也还充足,但是未必降在水库附近,雨水储存不起来。云南是喀斯特地貌,雨水落下来很快就流走了,所以即使在降水不少的年份,依然需要人工降雨。

云来了以后,先判断是否值得打炮弹上去,有的云你打了也不会降水,打也白打。然后要预测云的方向,它是不是在往水库方向飞,如果它飞着飞着拐弯走了的话,那你即使打着它也不能把雨下到水库里。

气象局里在雨季都有人值班,要经常注意雷达回波,如果云来了,我们的人影好男儿就立马整装待发,穿着迷彩服拿着对讲机开着皮卡车载着一车炮弹领着两个民兵气势汹汹地往水库进发,好威风,感觉要上战场!

当然预测未必全中,有时候扑个空,去了以后云已经飞走了,或者拐弯跑了,就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继续看雷达回波,等待下一个机会。

这还算好的,比较纠结的是云突然停了或者原地打转,你也不知道它到底还往水库飞吗,只好去水库守着。长的时候要等几天,走又不敢走,怕错过了,下次再来还不知道猴年马月,窝在皮卡车里守着一车炮弹对着老天发呆骂娘,好惨。

有时候轮到值班,正吃着饭,突然电话来了,说雷达回波显示有一大波降雨云正向水库长途奔袭而去,麻溜儿放下筷子就得走。有些正在值班的气象汉子,在街上走着,接到电话要赶紧去降雨,只能一边往单位走去开皮卡拉炮弹一边给媳妇儿打电话请假。

有时候“”下雨,我就会脑补气象汉子和媳妇的对话,补着补着,就开始想家了。

文/大脸(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后)

转基因背后的傻谣言

自打人类开发出了转基因技术后,又一个(为什么要说又)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在中国人的谈资中,这种技术成为“口水率”很高的科学话题,并影响了很多人,尤其是网络空间里,诸如转基因食物致人丧失生育能力,转基因生化武器之类的言论传播已久。

谣言乱飞的节奏

我随便说几个关于转基因的事儿,看你躺枪否。我们吃的圣女果是转基因番茄;炒菜的食用油来自转基因花生与黄豆;糯玉米是孟山都的生化武器;打豆浆的黄豆会引发不孕……在今年的夏天,中国绝大多数大众媒体都法国专家关于转基因试验的消息——转基因玉米导致试验小鼠患癌。

在“是中国人就转”的号召中,对转基因的恐慌开始蔓延,各种杜撰的阴谋论横行。在这种情形下,相信普通人在QQ群看见任何“转基因致癌”以后就会不自觉地“点赞转发”,却压根儿不会去考虑这种无源信息是否靠谱(你如果未经求证就去转发了,我至少可以认为你缺乏科学求证的精神)。

事实是什么?圣女果是番茄的原始品种,人家可是最根红苗正的番茄却被一次次地“黑”成转基因水果,那些大个子番茄反而是N年的历程中被选育的后代;美国栽种的玉米面积中超过85%是转基因玉米,但它们真的不好吃(转基因的目的是抗虫抗病变,不用施加农药),最终全部被加工成畜牧饲料;黄豆虽然大面积被转基因,但致癌说的根源是恶意造谣,那个傻缺的东北大豆协会致癌声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本土大豆育种水平差,出油率低……

什么是转基因?

植物的各种特点,如抗特定病虫害,降低重金属吸附,抗某种特定病菌或者不容易倒伏,先天富集维生素A等等,其具体的表达方式均受到某一个基因片段的影响。人也是一样,你的双眼皮,他的浓眉毛,还有你同桌让你晕厥的狐臭,其实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其实是通过中华稻与野生水稻杂交的过程,获得野生水稻不倒伏(野孩子的身体倍儿棒)与中华稻的高产量(大家闺秀但身体差)的基因表达,这其实可以勉强称之为转基因技术(袁隆平公开表示自己支持严格监管之下的转基因技术)。

我这里顺便“忽悠”你一下,如果我告诉你说脐橙是转基因水果,证据就是肚子底下那个恐怖的肚脐眼是转基因的后果,你会怎么想?或者你可以回去忽悠你妈妈试试,她会不会苦口婆心地告诉别人:以后不要吃脐橙,会让人绝育。可事实是什么呢?全世界的脐橙只有一个祖宗——巴西一座圣母院门口的橙子树,因为一个不小心基因变异而产出了带肚脐眼的橙子。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里,新西兰人选育了新奇士,美国加州人选育了纽荷尔,中国奉节人选育了奉节草堂脐橙……至于以前的太空玉米、太空萝卜就更扯淡,期望通过宇宙射线诱发植物种子里某段基因产生变异,这好比用机枪扫射无数发子弹去打一个躺着的人,让玉米、萝卜躺枪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我们到底关心什么?

我们讨论转基因技术的时候关心什么呢?绝育?是滴,转基因玉米不能留下种子,但有机会去问问农民伯伯,他们种地的各种种子都是自己留下来的吗?

首先,种子是会退化的,同一块田里的农作物之间完成授粉,久而久之就相当于“近亲结婚”,质量就可想而知;其次,杂交水稻也是不能留种的,因为它是以雄性不育系作母本,虽然其可育,但自交以后就可能无法分离育株。再说了,就算大家吃的小米(粟),七代不去照应,它就会退化成狗尾巴草(毁三观不是,小米其实是狗尾巴草)。还有一种说法:当我们吃下转基因食物以后,我们的基因就被转了。那回过头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吃猪肉就要变成猪八戒,吃鱼就要变成美人鱼呢?童话都不敢这样写!

法国专家的转基因致癌试验的报道更是漏洞百出。其所选择的试验白鼠本身就是易患癌症的品种(请注意,癌症的关系与个体基因关系很大,基因好比癌症上膛的子弹,环境诱发则是扣动扳机的那只手)。在国内洪水一般的报道中(CCTV也未能免俗),大肆渲染转基因玉米让小耗子患癌,却全部忽略了原文一个细节:在连续24个月的饲养中,饲养转基因玉米的试验组与普通饲养的对照组小白鼠,其癌症发病率几乎相当。

至于说美国人也很少吃转基因玉米的人基本上就属于用心险恶了,美国人很少吃转基因玉米是事实,可玉米在美国作为粮食消费量仅占粮食整体的2.5%。美国人一年里玉米都吃得少,更何况转基因玉米?美国佬又不是墨西哥大叔,拿玉米饼当顿。

厘清了几个关于转基因的事实,我们不妨想一下自己遇见转基因话题的时候干了什么。吃圣女果的时候被家里老人训斥?爹妈忐忑地寻找食用油桶上有没有转基因标示?可是,面对任何一条谣言的时候,有没有人尝试过去求证一下事实?或许,讨论转基因的时候乃至于传播无源信息的时候,我们只是图个嘴上痛快——是中国人就转。

当然,前面废话了这么多,我并不是说转基因就没有风险,我对转基因的态度也十分谨慎,但这种技术的风险并不是导致人不孕不育,更不是生化武器,而是对环境与自然的潜在风险。比如棉铃虫,虽然中国现在种植的棉花超过90%为转基因棉花,通过结合一种细菌的基因,使得棉花具备Bt蛋白以杀灭棉铃虫,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再播撒农药,但问题也有出现,就是棉铃虫已经出现抗药性。不过,世界各国对于转基因技术都非常慎重,但这种慎重同样是建立在技术、伦理风险之上,至少已经投产的技术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技术验证。

文/彭一平(本刊主编)

吐槽篇

老实说,我真的是一个影迷,因为我具备了一个影迷都有的悲剧特质,比如——从每部影片筹备阶段的新闻放出开始就眼巴巴地盼着海报和探班照;有了海报和探班照就开始盼着预告片;有了先行预告片就开始盼着二版、三版、剧场版;所有预告片都看了就等着正片上映;然后看完正片了要么爽到再看个三五遍,要不就被雷到回去吐槽骂娘睡不着……最最悲剧的是,一旦有自己心目中的男神女神主演,就算是烂片也要去看……大家都知道电影票不便宜的,对吧?

2013,这是烂片扎堆的一年,也是沙里淘金的一年,不过重要的是,电影这个东西本身构成的元素很多,即便是整体很糟糕,也可能值得说道说道。所以,请看一个影迷的点(吐)评(槽)。

不靠谱小分队

这两年漫画电影独领,续集电影山头林立,然而续集这种事儿,不是个个都能像《教父2》或者《魔戒》三部曲那样续写辉煌甚至后来居上的,能保持水准是功力,越拍越离谱是常态,拍得烂尾更不稀奇。

NO.1《钢铁侠3》

国内上映日期:2013年5月

评星:

点评:的确,你没看错,真的只有两星,一星给了特效,一星是因为这个角色是漫威公司诸多漫画英雄中的重要成员,复仇者联盟三巨头之一,美国队长的好基友(队长是我的男神我会说吗?)。

也许会有人说,这个片子打得很好看啊,很热闹啊!孩子,即便是商业电影爆米花片,也不是打得热闹就可以的。作为娱乐电影,剧情可以老套但不能荒诞,节奏可以缓慢但不能凌乱,角色可以脸谱但不能离谱,很不幸地,这片子都占全了。

小萝卜(主演小罗伯特·唐尼)本色出演钢铁侠是他的翻身仗,这个经典角色成就了他好莱坞一线捞金王的地位,但是在片子里他的表现就跟法国街头演哑剧的蹩脚艺人一样,给观众的感觉可以套用《变形金刚3》里男主爸爸的那句话概括:“再靠近我就揍你哦,砂锅大的拳头你见过没有?”(周星驰串场中……)

虽然片中对于钢铁外骨骼的诠释还是—样的牛逼,或者说更加牛逼,但这在荒谬无逻辑的剧情映衬下,就变得有些浪费了。史塔克为了讨好“女盆友”小辣椒,居然把所有战衣一股脑当礼花给炸了,美其名曰升级换代,其实就是土豪败家烧钱,逻辑上已经死透了。

这个特效出色而剧情一塌糊涂,明显缺乏诚意的电影,依靠长久积累的粉丝获得了12亿美金的高票房,只能说不少人对钢铁侠那是真爱!

PS:技术影评请温习本刊6月号《铁皮铜骨不是梦——钢铁侯和外骨骼系统》

毒舌评(吐)电影

《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

国内上映时间:2013年4月

评星:

点评:超酷的,整个故事就是哒哒哒,轰隆,哒哒哒,哐当,轰隆隆,哒哒哒哒哒哒……110分钟,完了。

《生化危机5:惩罚》

国内上映时间:2013年3月

评星:

点评:游戏迷觉得这个系列影片并没有游戏感觉,体验不到游戏的精髓;影迷觉得这个片子没有电影的感觉,就是个游戏CG。

《金刚狼2》

国内上映日期:2013年10月

评星:

点评:狼叔跟女主角KISS,我在电影院里叫了声“糟糕”。原本看着正常的剧情就朝无逻辑、说不通、有毛病的方向狂奔而去。

成绩平平小分队

科幻电影不好拍,这个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因为科幻是需要强大的科学背景和优秀电影技术来支撑的,同时还得有一点,就是对于人类未来的思考,只有这些都很好地统一起来,才算得上优秀。有些电影是想拍得很严肃很正经的,这样吃力不讨好,但作为观众我想说:诚意可嘉,所以值得再期待。

NO.1《遗落战境》

国内上映时间:2013年5月

评星:

点评:地球又毁灭了,虽然近些年的科幻片里它时不时地就要毁灭一下。

恋人们蜜里调油的时候都希望世界上只剩下俩人儿,天天就在一起腻歪,如果真这样你试试?感情破裂了连分居都没有地方去。本片的男主角就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因为他在世界毁灭后遇到了前女友……

这个片子有个很神奇的特点,就是片中的每个科幻的设定你都觉得在哪儿看过,可又不大能说准;种种情节你也觉得看过,可同样又不好说跟谁谁谁长得像;这种似曾相识凑一堆,让整个故事离奇地换了个新面孔,可要说多新,眼瞅着又仿佛见过。

看电影的时候咱就在这样的小纠结中为男主角发愁,一直愁到结尾,刚惋惜他跟女主生离死别,结果原来人家有N个克隆体。悲剧瞬间变HAPPY ENDlNG,这不是欺骗观众感情吗?摔眼镜(3D的)!

除去这狗血到跟三流言情小说一样的剧情之外,不得不说影片视觉上相当棒,充分运用特效营造出一片非常出色的地球末日,苍凉孤寂,画面特别震撼,冲这个也得多给一颗星。以后遇到这样的片子就去看IMAX吧,别舍不得钱。

PS:技术影评请温习本刊7月号《月亮君的自白》

毒舌评(吐)电影

《云图》

国内上映时间:2013年1月

评星:

点评:这其实就是拖延症患者同时读着好几本书片段穿过来插过去最后都读完了发现原来照应挺多是一个作者写的故事。

PS:太穷了没法多请演员,于是一个大腕化妆N张脸。

《星际迷航:黑暗无界》

国内上映时间:2013年5月

评星:

点评:老品牌,新面孔,卷福变可汗,虽然失重BUG不能忍,但史波克齐刘海尖耳朵的萌度和凶狠反派可汗同学的脸长还是成正比的。

PS:进取号又被砸得像个破铜烂铁……

《重返地球》

国内上映时间:2013年7月

评星:

点评:威尔·史密斯为了捧儿子死卖力,可惜小史密斯同学没啥天分,这片子不痛不痒可有可无可看可不看。

PS:技术影评请参考本刊9期《未来的噩梦——生存战》

特别惊喜小分队

烂片的存在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的,因为只有阅尽烂片,才能知道佳片的可贵。这就跟《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美女要有衬托是一个意思。前面说了路人,现在我们来看美女……

NO.1《霍比特人:意外之旅》

国内上映日期:2013年2月

评星:

点评:这是今年国内上映的电影里我唯一打五星的作品,不服来战!

比技术:这片子是电影拍摄中48帧技术的首次运用,将电影画质进行了革命性的提升。因为彪得太决,大陆影院的放映设备都还跟不上,得在香港地区才能看得到真实效果。

比故事:原著那种给小正太小萝莉看的童话在比熊导演(彼得杰克逊)的掌控下变成了一个充满悬疑刺激的冒险故事,真心好棒!特效比之《魔戒》三部曲更加进步了,并且依旧老老实实地为剧情服务,点个赞!

比人物:矮人王子(演员)实际身高有一米九我会说吗?各种矮人各种萌有没有!巫师爷爷依旧英姿飒爽,抡起魔杖干架的时候真是老当益壮。下一部画着眼线的精灵王子也要出场了,更加期待啊。

好吧,我承认我是粉丝,所以拒不接受喷我偏心的指控,哦也!

PS:技术影评请温习本刊4月号《霍比特人:一场史前盛宴》

NO.2《环太平洋》

国内上映日期:2013年7月

评星:

点评:这个片子就是大机器人换着方法打小怪兽啊,节奏基本是打一打,歇一歇,再打一打,再歇一歇……

把这个片子都排进佳片序列里岂不是太坑爹了?

Easy,boy,如果你是一个死宅,你就应该理解一颗死宅的心。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就是一个死宅,整片里都弥漫着对日本机甲文化的热爱。导演本身有着良好的功底,再加上好莱坞超一流的技术,终于把三次元机甲电影从“奥特曼打小怪兽”的粗糙小作坊级别提高到了A级大片的水平。

除开直升飞机拉力BUG,以及剧情的过于简单,对女主角美貌值过低的评价,中国机甲死太快的腹诽等等之外,片中对于机械的表现令人称道,而张弛适宜的讲诉节奏也加分不少,看得观众相当舒爽。特别要表扬的是拉民·贾瓦迪的原声配乐,那简直是汽油呀,从观众耳朵里灌进去,马上就点了一把火,坐在影院里整个人都燃了1

我一共去看了四遍啊,跪求导演出续集,请务必让我大中华三只手小龙虾复活,令蓝翔技校挖掘机专业毕业生们一展身手!

PS:技术影评请温习本刊10月《人人都爱大萝卜——关于的那些事》

毒舌评(吐)电影

《地心引力》

上映日期:2013年11月

评星:

点评:有宇宙恐惧症的孩子就不要看了,因为效果逼真到让你们在电影院发病的话,打120还是非常麻烦的。

国内不好说小分队

哎,我要得罪人了。其实我虽然是一个喜欢吐槽的饶舌影迷,但是我是善良的,请看我真诚的双眼。

现在电影制作有种倾向就是粉丝电影和活儿糙。似乎剧情和制作怎么粗糙都没关系,因为总有粉丝会买单的。可劣币驱逐良币,如果观众不用兜里的钱来投票,烂片就总会大行其道。下面只挑几个片子聊聊。

友情提醒:以下点评可能过于刻薄,大概会伤到花花草草和粉丝们的玻璃心,如果承受力弱,请自动翻页。

毒舌评(吐)电影

《天机·富春山居图》

国内上映日期:2013年6月

评星:

点评:我一直以为周董的《剌陵》是国产烂片的巅峰之作,以至于我一想到它就感觉身上有道旧伤。看过这部以后,发现以前被刺那一刀其实对我来说伤害得没有那么深。我总以为自己轻松就能见识烂片极致,现在想想真是图样图森破(too young too simlole)。

《盲探》

国内上映日期:2013年7月

评星:

点评:一星给刘天王,一星给郑秀文,好歹俩人对手戏好看,插科打诨,耍宝卖萌,这些片断都很好玩。另外导演节奏掌握也很好。但作为侦探片只有一句评价:逻辑已死,请勿烧纸,要烧请把编剧烧过来。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国内上映时间:2013年9月

评星:

点评:目前技术流方面最牛逼的国产3D动作片,画面华丽到爆。虽然情节弱智到依旧需要对编剧实施火刑,但基本脱离了“烂”的范畴。唯一可惜的是几个主演面瘫症状还没有好就开始拍片了,这种敬业精神可贵,但是观众有点糟心。

《小时代》&《小时代2:青木时代》

国内上映日期:2003年6月8日

评星:

上一篇:智能科幻作文范文 下一篇:医院科幻作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