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6 21:42:11

变色龙教案范文第1篇

1学习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本篇巧妙的构思。

3认识沙俄统治的腐朽黑暗。

教学设想

这篇脍炙人口的小说短小精悍,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对话精采,语言生动风趣,寓意小中见大,内容深刻,讽刺力强。小说通过对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的丑恶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沙俄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对沙俄专制统治作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教学中要侧重通过奥楚蔑洛夫的六段对话以透视其性格特征、思想本质,据此以认识小说所要反映、揭露的东西。还注意了解小说构思要巧妙,故事波澜起伏,情节曲折跌宕。

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环境描写。

2奥楚蔑洛夫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契诃夫是俄国杰出的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一生写得有470多篇中、短篇小说。《变色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这篇小说风趣幽默,别具特色。它以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精彩的对话,刻画出鲜明的形象,反映了深刻的内容,有很强的讽刺力。

我提出几个思考题,供大家阅读中考虑。

①小说头一段写什么?第二段中奥楚蔑洛夫听到的叫喊声是谁发出的?

②文中描写了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对话?他的每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些对话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思想性格的什么特征?

③这篇小说的构思有何特点?小说反映了什么,讽刺了什么?

二、根据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对三个思考题的回答简要地写在笔记本上)。

三、分析文章第1、2段内容。

提问:文章头一段写了几个内容?反映了什么?

讲解:头一段写了两个内容:一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出场,交代了他的身份,“警官”,“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一是描写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广场上”,“一片沉静”,“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些描写反映了沙俄强化警察制度,加强专制统治,市面萧条冷落,死气沉沉的社会现实。

提问:第2段中写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这叫喊声是谁发出的?何以见得是这个人发出的?

讲解:这叫喊声是赫留金发出的。其根据是:①从后文看,赫留金被小猎狗咬伤了手指头,他正怒追这狗,边追边喊,他追上抓住这狗以后,才有人出来观看。②“哎哟……哎哟”,这是赫留金被狗咬伤的疼痛声。

四、分析文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前两次对话的内容。

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为什么“严厉地”说话?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在赫留金向他诉说了自己无端被狗咬伤,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后,他说了这番话。

奥楚蔑洛夫说话“严厉”,是要摆出一副他对此事定加“严办”的姿态。此外还另有原因。赫留金的诉说“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世界上也没个活头了”这里话中有话,“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让畜生乱咬一阵”,一语双关,赫留金在这里不仅是在骂狗,更是指骂如畜生一样乱咬人的人。奥楚蔑洛夫听了自然明白其意,他在挨骂,岂能不火冒三丈,但他此时却不好公开发作。于是,他窝一肚子火,冲着赫留金“严厉地”说话了。

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这次对话可以看出:①他惯于装腔作势,故作姿态,煞有介事地摆出一副一定要依照“法令”办事的公正姿态。“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要叫狗的主人受罚,“拿出钱来”。②他动辄显示自己的威风,炫耀自己的权力,大摆官架子。“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③此人专横跋扈,说话粗野。“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

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在有人说了这条狗“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这句话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①见风使舵,面目可憎。一听有人说狗“好像是“将军家的,他立刻摇身一变,改换说法,显出另一副嘴脸,另一样态度:刚才骂狗为“野畜生”,现在改口了,“它是那么小”;刚才说赫留金的诉说、要求“不错、不错”,现在转换了腔调,“它怎么会咬着你的?”“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句句替狗说话,句句指斥赫留金。②专横妄断,面貌可恶。”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他信口雌黄,胡言妄断,硬说赫留金刚才的话是说谎。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运用对话手法写一段你与父母的对话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奥楚蔑洛夫的后四次对话。

2巧妙的构思、辛辣的讽刺。

教学过程

一、分析文中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后四次对话的内容。

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三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在巡警说了自己“拿得准”这条狗不是将军家的这句话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①翻手云覆手雨,恬不知耻。一听巡警说:“拿得准”狗不是将军家的,他马上就摇身一变,舌头一转,改变了说法:“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②阿谀奉承,奴颜媚骨。提及将军家的狗,他的话是“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夸赞不已,媚态可掬。

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四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在巡警说了“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这些话,有人接着也说“没错儿,将军家的”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①讨好卖乖,巴结逢迎,奴才相十足。当他断定这条狗是将军家的无疑以后,他又是摇身一变,态度大改,当即吩咐巡警:“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一副向主子买好邀功的嘴脸,其态可鄙。②跋扈凶恶,粗野蛮横。他随口谩骂指斥赫留金:“猪崽子”,“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五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在将军家的厨师普洛诃尔说了“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人阿谀谄媚、讨好逢迎的奴才本性。“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在将军家的厨师面前,他显得是多么的恭顺服贴,应和不二。

提问:奥楚蔑洛夫的第六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通过这次对话可以看出此人思想性格的什么特点?

讲解:在将军家的厨师肯定了“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之后,奥楚蔑洛夫说了这番话。

通过他的这些话可以看出此人趋炎附势、奉承逢迎、献媚取宠的奴才本相。一听厨师肯定狗乃是将军的哥哥的,他的表情即刻变成满脸堆笑,“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他唱开了赞歌,献上了谀词,“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他连连夸奖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提问:普洛诃尔带着小狗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所谓“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的故事到此已是结束,而文章为什么还写最后一段?从全文看,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点包含哪两个方面?

讲解:文章最后一段写奥楚蔑洛夫在离开广场前对赫留金恐吓说:“我早晚要收拾你!”这里突出刻画出这个沙俄警官专横凶狠的丑恶嘴脸。

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本质特点包含两个方面:他是沙俄统治的爪牙,在上层权势面前奴颜卑膝,俯首贴耳;他是沙俄统治的代表,在广大群众面前专横凶狠,作威作福。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描写剥削阶级的“走狗”:“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两句话可以借用到这个沙俄警官身上。

二、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辛辣的讽刺。

讲解: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跌宕,戏剧性强,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奥楚蔑洛夫每次刚一作完他定要依法严办这狗咬伤人一事的表态,马上就出现新的情况,逼他陷于尴尬之境,而他就立刻摇身一变,调转舌头,作出相反的表态;他刚一作出这相反的表态,马上又出现新的情况,又逼他陷于尴尬之境,而他又立刻摇身一变,另是一套腔调。就这样,他翻来复去的改口,反复无常的变化。小说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描写,对这个专横粗暴、厚颜、见风使舵、奴性十足的沙俄警官的丑恶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幽默辛辣的嘲讽。

这篇小说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个沙俄统治代表人物的描绘,无情的揭露和讥刺了腐朽黑暗的沙俄专制统治。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化警察制度以图加强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而造成人民苦难重重,社会萧条残败,这正是作于1884年的《变色龙》这篇小说所要反映和揭露的社会现实。

布置作业

变色龙教案范文第2篇

“五步式导学模式”,指的是语文课堂的五大基本流程(模块),即导入学习目标自主前置性探究互助合作探究多维展示与高效点评当堂达标检测。这“五步式导学模式”的设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能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兴趣与需要,给学生带来理智上的挑战,并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和活动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下面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十九课《变色龙》的教学,谈谈中学语文课堂“五步式导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第一版块:出示学习目标。该板块的预期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具体要求是准确设定三维目标,简明解释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方法及达到的效果。设计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具体到《变色龙》的教学,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提出学习目标:1.学会认读和理解本文的生字新词;2.学会整体感知文章,快速概括文章内容;3.认识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运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4.感受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上四点学习目标可以在课前以讲学稿的形式发放给学生,也可以是在课堂上以电子稿的形式演示给学生或让学生齐声诵读出来。为了使“学习目标”的出示达到新颖、巧妙、自然的要求,可以采用“填‘三字俗语’,闯生动传神关”的方式。示例:照样子填空。

(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 )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 )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 )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 )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 )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填好并展示后,教师顺势导入:我们今天学习的小说《变色龙》就是以动物名为题,“变色龙”指什么动物呀?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呢?还是让我们快速走进课文吧!

第二板块:前置性独立学习。该板块的预期目标和价值取向是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独立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通过课前批阅“讲学稿”中“前置作业”或让学生对“前置学习”成果的简要展示等形式评价各小组独立完成讲学稿情况,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

《变色龙》的前置性学习可以这样设计:

(一)走近作者,拓展视野。

借助工具书、资料和课后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著作或者轶闻奇事。

(二)走近文本,学会读书。

1.基础导航

A.我会读:在课文中找出自己不会读或认为重要的词语,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进行注音、认读。

B.我会写:学写这些易错或重要的词语。

2.整体感知(前置学习的主问题设计)

A.小说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提示:谁,干了一件或几件什么事)。

B.紧扣“变”与“不变”,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题目“变色龙”原指什么?有何特点?在本文中又指的是谁?他共变色了几次?分别是怎样变色的?为什么会“变色”?在他“变色”的背后“不变”的(本质)又是什么?你能运用这种“变”中见“不变”的方法,分析他的人物形象吗?根据提示,阅读文章,填写下列表格:

3.疑惑平台(提示:能提出一个问题与能解决一个问题同样能显出一个人的能力)

第三个板块:合作探究与高效讨论。此板块的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团队互助精神、合作攻关的意识与能力。合作探究与高效讨论是“五步式导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确保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保证整个合作,讨论过程做到有序性,针对性和高效性。讨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科内一对一,强帮弱,“兵教兵”;二是组内集体讨论,交流学习经验,集中解决疑难问题,为展示做好充分准备。对讲学稿中绝大多数学生有疑难且合作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直接处理。《变色龙》的合作探究与高效讨论部分,可设计两个焦点问题供学生合作讨论。

焦点问题探究一:抓住“穿”与“脱”,品味本文细节刻画。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找出相关句子做批注,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焦点问题探究二:联系“作品”与“生活”,感悟作品的现实意义。

问题1.奥楚蔑洛夫代表的是哪一类人?假设他和赫留金,互换一下身份,结果会怎么样?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到相关依据谈谈自己的看法。

2.奥楚蔑洛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现实社会中还有“奥楚蔑洛夫”吗?试着说说《变色龙》这类经典名著的现实意义。

合作探究讨论时,教师要巡回检查各组的探究讨论情况,督查讨论纪律,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在讨论即将结束时,教师出示展示安排及要求。提醒敦促学生做好展示分工与组内预展。

第四个板块:多维展示与高效点评。该板块的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平等竞争和表达沟通能力。教师和小组长要组织好展示,确保人人有事干,控制好展示时间,同时要控制好展示的层次性、深度、广度和效度,切忌搞花架子,图好看。

展示要有层次性、多样化,可以是一个焦点问题合作讨论完毕后的当即展示,也可以是多个焦点问题合作讨论完毕后的集中展示。展示方式要多样有效,有立体感,可口头展示,也可书面展示,还可利用多媒体或展台作为辅助手段。要展示出规律方法,展示疑难,展示记忆方法,展示出个性化思考结果,为点拨提升打好基础。非展示同学要学会倾听,边听边记,认真思考,准备质疑、追问或补充修正。

师生的点评要繁简得当,能够揭示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要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善于总结规律方法,让学生全面、系统、完整地把握知识基本方法。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杜绝就题论题,搞好分类总结与提升,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焦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点评方式应多样有效,可一个问题一点评,也可多个问题集中点评,可以是学生点评,也可以是在学生点评基础上的教师再点评。学生展示完毕后,可以说,请××同学为我点评和补充。学生点评结束时,老师可说,“同学们,×××的点评,大家听明白了没有?谁还能为他补充?”

高效点评结束后,可适当设置“质疑追问与答疑总结”环节。鼓励学生用“这节课,我学会了……”等总提性语言。下课前,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

结合《变色龙》在“多维展示与高效点评”板块,可以让学生齐声诵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展示最精彩!”激励信心,提振精神。然后按照以下六个环节分层进行展示与点评:

展示一:紧扣变与不变,分析人物形象。

展示二:抓住穿与脱,品味细节刻画。

展示三:联系作品与生活,感悟现实意义。

展示四:我来质疑问难。

展示五:我来推荐作品。

展示六:我来总结收获。

第五板块:当堂达标检测。该板块的培养目标与价值取向是重点培养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五步式导学”模式,强调每堂课必须有总结,有对整节课的梳理,有对课程目标的回顾观照,有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同时强调每堂课必须有当堂达标检测,检测的方法应灵活多样。“讲学稿”上的“当堂检测”,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检测可以书面进行,也可以口头进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要注重实效。

《变色龙》的当堂达标检测,可以设计下面二个有一定坡度和难度的问题:

1.课文开头有这样一个情节,“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那么就是说,来这之前,警官刚刚“处理”了一件“案子”,根据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充分展开你的想象,设计一个场景,运用对话描写,想象一下奥楚蔑洛夫与他的助手是怎样对待一个卖醋栗的小商贩的?

2.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案件,带着巡警径自走了,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此时此刻,小说中的首饰匠赫留金、市民独眼鬼、厨师普洛诃尔会有怎样的反映呢?请你为上述三个人各量身打造一两句话,要求符合人物身份,突出人物个性。

学生在做“当堂达标检测”时,教师可以巡查学生自测的情况,也可以对已经做好的同学进行当堂批改,并做好批改笔记,以便随时掌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为课后辅导做好准备。

我在《变色龙》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课前为学生编印了“讲学稿”,在“讲学稿”中,将“五步式导学”的流程基本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上课在遵循“五步式导学”流程的基础上,适时抓住课堂上的情境,临时调整、补充一些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激扬学生生命力、学习力,通过检测,课堂达标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当然,通过教后反思,我觉得在学生前置性学习的辅导和合作探索中一对一的互助上还有更进一步落实的空间,这些都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变色龙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分类号】G633.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目前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阅读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阅读教学得不到教师的应有重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从而使得阅读在初中学生发展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对初中语文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亟待进行。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读书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是从目前来看,学生对于阅读的学习兴趣不高,普遍处于随意、被动的状态。

(一)阅读教学的步骤比较机械化、程序化

在很多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把一篇篇文章采取肢解式的方式进行琐碎的分析,往往没有引导学生领略文中的优美字句、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也就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那些韵味和灵气,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对一篇小说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在这过程中根本不注重文章字句的灵气、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深层含义等,从而不能赋予文章的生命力。只是简单的把文章进行一一的分析,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便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在这种机械化和程序化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并且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发展。这种教学手段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也阻碍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二)阅读教学的手段过于形式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先进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在某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中,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标准、一种时尚。因此在课堂上,运用最多的是多媒体课件。这不仅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而且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拓展和提高。众所周知,一篇阅读的生动形象性主要是利用教师语言教学的感染而传递到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受。而多媒体技术的滥用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使得阅读教学的手段过于形式化,不能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价值和作用。

(三)阅读教案设计过于艺术化和标准化

很多初中的语文教师认为教案设计的越好,学生接受的知识便会越多,因此使得教案设计过于艺术化,甚至把整堂课的发展情节也设计好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课堂的灵活性、复杂性以及差异性,整个课堂就像是教案的复制。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领略文章的韵味,而是被教师所设计好的问题捆绑,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将阅读教学过于理想化而忽略了实际情况,从而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与新课改的理念不相符合。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设置情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情景设置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是为了提高情景的真实性,教师可以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技术手段,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一课程的时候,如果学生无法对变色龙这一动物的特点进行熟悉的话,就不能深刻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可悲、可怜。因此,教师可以在对这一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变色龙的影像,让学生对于变色龙这一动物有所了解再对文章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依靠于变色龙的了解迅速进入主人公的角色。又例如在《雨说》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播放后关于孩子的影片,这样有助于学生知道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也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设计不同的课型,包括活动课型、自由阅读课型、探究课型、学法指导课型、阅读课型、文学欣赏课型、整体感悟课型、积累课型、单元组合课型以及思维训练课型等。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例如在教学类似于《星星变奏曲》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欣赏课型或者是阅读课型。而类似于《敬业与乐业》的文章,教师可以选择探究课型或思维训练课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没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积累,就无法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好习惯,让学生知道读书笔记可以有利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背诵和朗读的习惯,增加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阅读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推荐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还应该尽量的推荐反映现实,具有现实意义的书籍。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很多文章中以开放式的结局结尾的较多,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力。教师应该对此善加利用,通过各种情景的设置或者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到文章的灵魂。例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话是描写孔乙己的穿着与外貌:“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教师可以据此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孔乙己的长衫不见了,去哪里了”的类似问题。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因为文章中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而且还能提高同学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想彻底解决制约阅读有效性的问题,还需要初中教师进一步的摸索、研究,吃透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7):79-81.

[2]顾干文.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74-74.

[3]贾振兴.阅读教学学法指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5):361-361.

[4]赵继权.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6):82-82.

变色龙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为关键,不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具有直接的影响,还关系到学生认知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也可以净化学生的内心。学生可以经过大量阅读体会丰富的语言知识,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语文阅读能力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方法,指的是处理文字的能力和接收信息的能力。在生活当中,人们想要获取自身所需的信息内容,大多是通过阅读方法获得,如翻阅杂志、与其他人签署合同等过程中,均需要当事人进行阅读、进行揣摩。所以,阅读能力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令初中学生可以尽快适应社会,语文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内需加强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方面的能力。随着课程的改革,提升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变成初中语文老师分析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有些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质量有所下降,大多存有低效状态,十分需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形式化教学方式

当前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大量运用,许多老师均热衷于做课件,备课工作也变成了制作PPT。当然,有效使用多媒体可以令课堂更为生动有趣,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学习。可是假如仅仅为了追寻教学时尚,精简备课工作,则会出现本末颠倒的状况。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了解,而非为教学工作节省工作量。执着于多媒体并非对学生有利,这一形式化的教学方法成为了老师怠惰的方式。

2.阅读教学步骤程式化

当前在语文的阅读教学当中,繁琐的分析占据庞大位置,将美好的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老师极少引导学生体会文字、感受语言、领会情感,令语言文字中的感受化为乌有。比如,对一篇小说进行分析时,有的老师在设定情景、人物等方面并不在意,而是将完整的状况进行分化,将有些需要牢记的知识点以及抽象符号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如此乏味的讲解与分析中,逐步将原本体会到的完整情节与形象模糊掉,获得的仅仅是毫无价值的内容。

3.教案太过艺术化

有的老师太过注重编排教案,将教学工作变成个人想象,进行编排过程中,将自己幻想为学生,将会遇到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正确答案,并让学生进行记录。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参将学生思想进行统一,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建立。对于课堂而言,学生在提问时并不会依照教案进行。因此,在教案编排中需要有理有据,而非一味追寻完美和艺术。

4.阅读教学目标不坚定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依照学生的个性特征、阅读心理进行,可是目前大部分老师并未做到这一方面。教学当中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传授的内容也尤为繁琐,这会令学生产生困扰,降低理解能力,逐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老师并未展现出教学目标的导向与激励功能,未掌握到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以此令阅读教学失败。

三、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加强学生对阅读文字、词语、句子的积攒

文章由文字和语句共同构成,学生想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则需先对文字和语句进行理解。学习语文知识成为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对于文章内的中心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给予分析,如此更有利于寻求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也知晓作者的写作目的,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令阅读教学工作更为顺利。

2.依照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所有学生相互间均具有一定差别,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有些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较差,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这则需在教学当中依照学生内在的具体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适当引导,真正展现出学生的理解力。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需细心引导,让学生可以把控阅读内容,以此激发学生语文的阅读能力。

3.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有许多种,如进行比赛、创建情境、设置问题、电教形式等。比如,在契科夫的《变色龙》当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段变色龙的影片,有利于学生理解变色龙为了保护自己而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能力。以此让学生更加容易进入《变色龙》文章的情境当中,让学生更为理解主人公性格内的可怜、可悲、可叹之处,以免学生只是肤浅的认为文章中的主人公十分可笑。

4.老师需进行反思

只是单纯地进行学习或只是单纯地进行思考都不会有利于一个人的进步,所以在教学当中,需要培养老师对阅读教学的反思,才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在教学当中,需要不断对教学成果进行反思,找出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反思当中进行修改,透过反思和对比,加快自身的成长,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不但展现于教学效率当中,还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关键。在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老师的责任不可忽视,只有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岳二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08):33-35.

变色龙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在一定程度上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虚化不明确等问题,不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阅读兴趣低,导致阅读教学有效性低。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更有效的体现,但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我国现在小学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教学目标还比较单一,并且目标本身不明确。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大部分是要求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全面理解文章内容,但是这种教学目标在任何教学阶段都可以应用,学生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进而导致学生只是随便读读,阅读有效性降低。另外,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与教学要求进行有效的结合。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时只是在网上随便找的教案,不能与教学实际相关联,直接生搬硬套,致使教学有效性降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

(二)教学方式形式化

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学要求,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都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但是因为不能与教学实际以及教学目标有效结合,使得所有教学模式都流于形式,并不能提升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冰花》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搜集各种相关资料,然后在课上将学生分组来进行讨论,并且让学生谈自己对冰花的感受,最后让学生画冰花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来对“冰花”进行理解,但是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冰花”的认识上,不能对文章字词、语句等进行学习,并不能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改进措施

(一)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可以从知识、情感以及过程三个方面来进行目标的设定。第一,熟读课文,通过查资料以及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会本课存在的生字生词;第二,有感情朗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画面想象,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第三,熟读文中所写的几件事,采用不同方式观察了解“鲁迅伯父”去世为何这么多人来追悼,以及“伯父”所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句子的具体意思。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采取了三位一体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到课文字词语句的同时可以通过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到鲁迅先生生活背景的黑暗,以及“碰壁”的真正涵义,从而也就明白为什么“伯父”去世后那么多人来追悼,可以更好的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促进人前进的主要动力,想要提升语文阅读有效性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主要就是要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大这一特点,对所学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开拓,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找出变色龙的特点,然后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来扮演变色龙。例如教师说“现在我们这里就是在森林了,如果你是变色龙你会怎样呢?”学生回答“我就是变色龙,现在我在树叶上身体皮肤是绿色的,眼睛在观察四周有没有食物和天敌”。另外一个学生接着说“我是变色龙,我现在树干上我是棕色的,我发现前面有一只花蝴蝶,我要变成红色到花丛中觅食”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进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文章中,并对变色龙进行很好的了解,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选择合适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能否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提升的一大影响因素。教学方式的选择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来决定,阅读方式多样化,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这一课时,教师在正式讲课前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黄果树瀑布的视频,让学生能看到、听到文章所描述的景象,以此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后教师说“大家想不想了解黄果树瀑布是怎样的呢?那就阅读课文吧”,这时学生就会去积极阅读,并深刻领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合适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更好地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以新课改要求为主要教学指导方向,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联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低效”“无效”的现象,不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的探究[J].学周刊,2011(05).

变色龙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与措施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在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文辞修饰和段落语句,那么就无法透彻地理解作者写作的深刻涵义。例如,在小说的阅读分析中,教师不注重语句的灵气,深刻领会作者的心意和文章表达的深刻内涵,而只是简单地把文章进行分解成若干部分,让学生死记硬背文中的生词和优美的句子,学生就会在教师乏味的讲解和分析中逐渐失去兴趣。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抑制和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阅读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形成。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改变过去枯燥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一种时尚教学,在阅读教学中,鼠标可以替代粉笔,银幕替代黑板,音频代替教师。阅读教学的形象性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形象和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上,不只是体现在几幅画面上。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要使用合理,否则不但起不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作用,还会干扰教学的顺利进行,体现不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价值。

3.阅读教案过于艺术化。部分语文教师重点放在教学设计和教案上,在教学中,想“复印机”一样照本宣科,不根据课堂的真实性和差异性教学,学生也由此根本无暇参与文本阅读。教师仍然遵循老套的教学模式,用教学设计的方案一统课堂和学生思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不深刻,使阅读教学趋向于理想化而失去了真实性。脱离实际的教学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符合。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情境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发挥情景教学的优势,有效地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例如,在教授《变色龙》一文时,如果学生仅仅从动物的角度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就对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不清楚,认为作者只是介绍了发生在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而通过播放变色龙的录像,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将奥楚蔑洛夫称为变色龙的原因。这样的引入,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和富有感染力,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一个人渊博的知识是经过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文章,增加阅读的词汇量,学生就可在知识点允许理解的范围内会写、会读和会用。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搜集词汇、摘抄经典的句子。摘抄优美的句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长期坚持,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文学作品都有读者思考的“空白”,读者可以凭借着对文章的理解填补这个“空白”。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就是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文章的“空白点”就是学生对文章产生疑问的地方,也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和重点。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要想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讲课之前,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自或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讨论,理解词汇,组织造句。学生可以针对文本,确立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设置1-2个题目,小组通过深入探讨和思考,确定讨论题目的价值,写下问题的答案或者存在的疑问。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确立教学目标,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够设置试题和答案,那么本次的课堂教学目的已经达到,阅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得到解决。

5.将读、思、议、练有机结合。教学中的“读”要做到以读为本,读出语感,读出感情,读出体验。教师应正确、精心地设计文章的启发语、提示语和过渡语,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现实生活,去分析文辞和感悟文辞。“思”即问题的思索。学生并非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者,要对知识要进行思考加工,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还要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些疑问,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发问,有问题才能有思考。“议”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实现交流的有效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或者分组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表达出来,大家共同分享。“练”就是练习。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针对阅读的文章,找准文章学习的重点,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设置适当的与文章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6.开展实地调研,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是最有话语权的。因此要改变现在的教学现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开展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活动,征求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意见。具体的作法是教师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与学生开展访谈对话,听取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然后反思,制定改进教学的计划。

参考文献:

[1]乔朝霞.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学周刊,2013(8).

[2]朱卫强.新课改视阈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6).

[3]史振泉,韩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1).

[4]李家惠.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5).

变色龙教案范文第7篇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初中汉语教学也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体现出新型的教与学互动关系的理念和特征。

一、创新备课理念,把握课改目标

初中汉语备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教材学科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对汉语教学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甚至认为汉语教学没什么学问,只要会读会说汉语就可以去教汉语,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讲解好一篇课文之前,教师首先必须要彻底洞悉整篇课文的内容,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会遇到诸如课文背景及其延伸的相关历史等学科、语法、语调等的一系列难点,特别是把握一些细节知识更应充分准备应对可能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因此,假如教学是一片大的花园,教师作为园丁,得全面掌握生长在花园中的每一朵花的生长趋势和生长特点,以便更好地盛开朵朵灿烂的花,所以将栽培花园的方案系统性地在书面上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备课。我们应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备课起初,要认真通读,研究本学期使用的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系统要求并注意了解、掌握该教材与其前后两册教材的关系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二、细化备课方案,实现备课多元化

新课程下的教学特点可以概括为“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在备课时,要突出亮点,明确主次之分,细化备课方案。平时的个人备课,要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只是水平的实际,在反复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基础只是范围、能力训练要点教学方法,下面是现行初中汉语第六册的一篇课文《变色龙》的备课方案,仅供参考。

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明确学这篇课文是为了学到什么知识,应怎样面对课文内容才能学好)

① 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②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③ 体会这篇小说的讽刺意味。

教学重点、难点

(突出主次之分,并对重、难点之处加以强调)

① 洞悉奥楚蔑洛夫这种人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

② 了解、分析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形象。

③ 字、遣词。

教学课时

(教好学好这篇课文所用的时间)

4课时

教学手段、方式

(应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创设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

讲授、合作活动

教具

(可根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

教学内容、过程

(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应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加工和组合,创造一个动态开放、内容丰富、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亲身体验;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分享,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① 导读、历史背景(口授)

② 作者简介

③ 字词难点(板书)

④ 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过程:

教学评价(由重结果评价转向多元评价。恰当准确、激励性的多元评价,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发展,激励每个学生走向成功。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教案整洁、字迹工整、清晰,一律用钢笔书写,关键处可用笔标注。集体备课主要任务是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方法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进行认真研究,集体备课要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以达到集思广益,深刻领教标兵目的。

变色龙教案范文第8篇

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而从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阅读普遍处于被动、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从表面看,这似乎只是阅读问题,但实际上它还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能否提高的问题。目前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内容空洞、思维混乱、词汇贫乏等现象与阅读量少,阅读范围窄,阅读能力低是不无关系的。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日积月累。由此可见目前语文阅读的形势不容乐观。

1.阅读教学步骤过于程式化。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由“满堂灌”转向“满堂问”,或者是“满堂灌”加“满堂问”,琐碎的分析,一统天下,肢解了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老师不带领学生去咀嚼文字,品味语言,领悟情感,语言文字的那份韵味、那份灵气,自然就荡然无存。再如分析一篇小说,有些老师不去注重遣词造句的灵气,布局谋篇的匠心,呼之欲出的人物,极具人文的内蕴,只是简单地把完整的情节“肢解”为若干部分,把一些死记硬背的琐碎知识点和抽象符号硬塞给学生,学生在教师乏味的讲解和繁琐的分析过程中逐渐模糊原已感知到的完整情节与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无价值的东西。如此周而复始的课堂教学,当然也就遏制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这样过于程式化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影响其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发育,也因此扼杀了师生的独立思考,抑制和削弱了师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阅读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学手段也由传统的板书教学逐渐向多媒体教学转化。诚然,正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参与,因此,这是一种应当积极鼓励和发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有些教师却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时尚,一种标准来追求,也有部分专家和评委在教学观摩比赛中,把老师在讲述中是否运用多媒体手段作为是否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评判课堂教学优劣的一条标准,这是当今的一个误区,甚至是错误。

正是在上述错误的观念之下,在阅读教学中,鼠标代替了粉笔,屏幕代替了黑板,“播音员”代替了老师,每节课老师追求的是精致多变、颜色各异的多媒体课件,这必将导致的后果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致使学生感觉上课是在看教师利用多媒体演戏,从而失去了教师在课堂上应有的引导作用。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最新的科技手段束缚了鲜活的思想。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文本内在的形象反映在教师教学语言的形象和学生思维的形象上,而不仅仅只体现在几幅画面之上。教师需要做的是启动学生的思维运作,而不仅仅是视觉感官。多媒体教学的滥用实际上限制了文学最美妙的境界——想象。所以,过多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不但没有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反而干扰了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使得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该具备的作用和价值。

3.阅读教学教案过于艺术化。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过分迷信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规范,整个课堂一律是——教案“复印机”,否定真实课堂复杂性与差异性。教案的撰写和设计可谓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瑕,甚至是连学生的表情、想法都给一一设计好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几乎全是教师的假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学生根本无暇参与文本的阅读,被教师设计的一连串问题和“经验”捆绕,可谓“戴着镣铐跳舞”走入所谓新课堂。实际上,老师也仍因循老套,用教师和教材、教参预设一统课堂,一统学生思维空间,教师预设和布道独场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到位而忘记阅读教学的根本,或太过理想化而忘记真实。如此过分预设,而忽视生成,预设思维已成为教师惯性,这既不利于阅读教学,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新课改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究其原因在于教案设计过于艺术化。

二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情境的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中的不足。例如教学契诃夫《变色龙》一文,如果学生对变色龙这种动物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的特点认识不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对人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可笑”的层面上。一段关于自然界中变色龙的录像,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

在教学诗歌郑愁予《雨说》的时候,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当时诗人写作此诗的历史背景?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雨”的那份对当时孩子们的关爱?这时可以为学生们放几段春雨的片段,同时在放几段“”灾难不久后的关于孩子们的影片,这样有助于学生们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也有利于学生们体会诗中的那份关爱。教学散文王鼎钧的《那树》时,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那书的不幸命运?如何去感受作者在其中注入的情感?如何理解课文最后的那段蚂蚁王国的故事,体会作者的用意?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导入两组相对的图片,一组是葱郁的森林和被砍伐的树木,另一组是绿色掩映的村庄和一座座水泥高楼构筑的都市。让学生们去体会为何社会的发展最终是这样的结果?同时如果有条件(所处的环境有几十年的大树)可以向同学们讲述现实生活中的大树,也可以让学生们讲讲自己身边的大树,然后在和文中那树的遭遇对比,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在例如教学《心声》时,李京京的思想性格是如此的丰富,他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的精彩。这篇小说的结尾并没有讲明李京京以后会如何,这时可以让学生们尽情的去猜测。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强化课型创新。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重难点,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一些课型:朗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文学欣赏课型,活动课课型,积累课型,整体感悟课型,自主阅读课型,思维训练课型,探究课型,单元组合课型等。例如类似于江河先生的《星星变奏曲》这种内容、形式都很精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朗读课型、文学欣赏课型,面对梁启超先生的论证严密的《敬业与乐业》这类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思维训练课型、探究课型,如果时间上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小的辩论赛。当然教无定法,根据不同需要可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一种或几种课型,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可以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参加表演。可以让同学们自行组合,在进行表演。由于每个人的表演风格不同,使得每个组的表演都各具特色。可以让学生们加强对范进等人物当时的心理的把握。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阅读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模式是多种多样和灵活多变韵。可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和条件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和选择,但不管何种模式,其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用心灵感悟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第三,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厚积才能薄发”。叶圣陶先生也讲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我们要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进而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阅读理解文章。

另外,要有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其基本要求是:准确、流畅、有感情。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好的语感既可以增强对文章情感和技巧的感悟,又可以促使自我的书面语和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相比照,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良好的背诵习惯不仅可以锻炼出良好的记忆力,掌握丰富的知识。还可以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的文化内涵。

为学生们推荐阅读文章时不能只有《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抑或《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这一类的书籍,还应该为学生们尽可能多的推荐一些能反映现实社会、表现当今世界的新书。

第四,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文学作品中皆留有“空白”,可以允许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填充”。可以这么说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就有多少个空白点。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点”的过程。课文中的“空白点”简单说就是学生对课文产生的疑问,也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强化其中的“空白点”。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再创造的欲望。师生共同来填充这些“空白点”。真正意义上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体验。笔者在教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时,读到课文中“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这段文字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孔乙己的长衫为何不见了?”很显然,课文没有直接交代这个问题但当时的课堂气氛却是相当的活跃,学生积极地来填补老师提出的“空白点”。

第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上新课之前,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可利用这个时间,个人或小组共同学习,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玩玩文字游戏;针对文本,确立学习目标1-2项,并根据目标质疑,预设1-2个题目,小组探讨或个人思考,看哪些题目有价值,写下答案或注明疑惑。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确立目标,一起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如果确实有难点,再由老师点拨。如果学生都能设题、解答了,什么文本还弄不明白从考试的角度说,什么试题还能考倒?当然会玩转语文了。

第六,将读、思议、练有机结合。“读”要做到以下两点。要以读为本,正确流利地读,读出语感,读出感情读出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教师的导读方法应正确、灵活,要精心设计启发语、过渡语、铺垫语、提示语、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通过联系自身的原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去认识文本、感悟文本。

“思”即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非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在导读的过程中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思考。为此,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还应设计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辨。课堂上一定要引导学生质疑,要用老师的善问,培养爱提问、会提问的学生。质疑,对学生既是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又是对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师既是一种调研,以便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又是整合问题,确定,解决教学难点的必要环节。

“议”即议论、交流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是培养学生思辨、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全班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独特体会说出来,将自己的不同看法表达出来。

“练”即提倡多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这几年来,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读”与“说”的训练比较重视,但“写”的训练被弱化。应找准本课的语言训练点、培养点,设置适当的练习或小练笔让学生当堂完成,以深化理解。

变色龙教案范文第9篇

教学案在倡导有效课堂教学的背景下已成为多数学校进行教改的有效载体,教案、学案有机结合,完成了由单纯地注重教到教学并重的转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所以教师在教学案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对学生课前预习要做出导引,下面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从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字词释义、整体感知、局部揣摩和提出质疑等几方面谈谈如何利用教学案促进学生自主预习。

一.紧紧抓住五要素,完成对作家作品的把握

针对作家作品,学生面对纷繁的各种教辅资料,不会筛选信息,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从学习方法上要让学生明确作家作品应从名、评、时、地、著等几方面加以概括提炼,在问题设计上可以编制填空题,做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重。如学习《变色龙》可以这样设计学案:作者(契诃夫),(十九世纪末期)时期(俄)国(小说家、戏剧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巨匠)家,代表作有(《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务员之死》)等。

二.根据两方面内容,加强对写作背景的理解

针对写作背景,一定要结合作品主旨和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介绍,要做到简明,有说服力。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主旨是: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但是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抒发的情感是从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让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并根据本文主旨和表达的情感,用简洁、概括的文字表述出来,字数不超过150字。如宗璞深受“”的摧残,在写作时虽已过去多年,但心灵上的创伤仍无法愈合。作者的弟弟当时处于癌症晚期,命在旦夕,作者面对弟弟的英年不幸,雄才未展深感受悲痛(情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主旨和情感)于是写此文。

三.围绕音、形、义,加深对字词的识记

针对字词的学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可以将课后练习列举的生字和词语挑选出来,教师也可以补充书下注解中出现的或易写错的字词,让学生加拼音或写汉字并解释。二是让学生写出本课中出现的对你自己而言的生字或词语。三是可以列出本课中重点的形近字或多音字,不可太多。字的学习一定要结合音、形、义三个方面及具体的语境进行记忆;词的学习,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拆拼法、同意换词法、反义否定法、联系上下文等来理解,并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四.采用固定句型,整体感知课文

针对整体感知,教师要根据语文阅读规律设计整体把握的问题,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具体可通过“谁做了什么事”的陈述句式或教师给出范例,让学生模仿范例完成相关内容的填写等方式来进行。如学习杨绛的《老王》一课,可以概括为“记叙了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及与作者一家的交往。”再如学习何其芳的《秋天》,教师将第一幅画面概括为农家丰收图,让学生用四字词语完成其余两幅图的概括即霜晨归渔图和少女牧羊图。

五.采用多种方法,突出对语句的品读

语言的揣摩,是阅读学习的主体,可加强对语句的摘抄积累和品读感悟。一是让学生完成好词好句的积累,二是让学生找出精彩的语句,并从内容和形式(富有表现力的词、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两方面进行品析。如何其芳的《秋天》中“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形式),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写出了农家秋天的一派丰收之景(内容)。将看不见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安静的感觉。

六.不限制形式,让学生自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案要给学生质疑问难的空间,针对本文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或重点句段让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探究的意识。

变色龙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大胆探索与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取得了一些教学心得,现简述如下,与同行共分享。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前提。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组建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各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按每一个同学不同的语文成绩、不同的能力倾向与个性特点等进行分组,要求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例如,由谁“牵头”,由谁作记录,由谁代表小组发言等,并鼓励小组成员间适当轮换“角色”,从而为同学们创造不同的尝试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促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积极提升自我,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先为学生留下“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从课本、网络、电视、书籍等各种渠道查询和搜集变色龙的有关资料。上课时,教师引导同学们分组讨论和汇总,让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与课外资料了解变色龙的特点与生活习性等,从而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互相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开展有效教学

语文课堂是否优质高效,与学生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语文课堂的优质高效。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中的 “认真写好钢笔字”时,可以先在课堂上展示预先准备的钢笔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钢笔书法的同时,对于学写钢笔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趁热打铁,对同学们说:“现在我们进入三年级,也可以学写钢笔字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当教师得到同学们“能写好”的积极回应后,向学生出示一支钢笔。让几个学生走上台来,各自选一个不同的钢笔,站在讲台前举起笔,让同学们一起认识各种钢笔:“同学们,这是粗头钢笔,这是细头钢笔而我们现在要使用的,则是中等的普通钢笔。现在,老师把这支钢笔拆卸开来,让同学们认识一下钢笔的结构……”教师介绍钢笔的结构后,再出示几瓶墨水:“同学们,墨水有多种色彩,但我们一般使用的纯蓝墨水(向学生出示样品),就是这一瓶。同学们看老师是如何用钢笔吸墨水的,哪位同学来尝试一下?……在吸完墨水后,要把钢笔擦干净,拧上钢笔笔套和墨水瓶盖。哪位同学大胆走上台来,为同学们示范一下?”教师让讲台上的学生各就各位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进行讲解:“同学们,钢笔的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现在,请同学们摆一下姿势,让老师看一看谁的姿势最标准!”教师通过巡视纠正部分同学的错误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让学生模仿字帖认真写字。让同学们互相交换,看看临摹得像不像,并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一要专心,二要恒心,确保写好钢笔字。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质疑导学,开展有效教学

实践证明,质疑导学,可以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雾凇》这一课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雾凇,雾凇是什么样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继续发问:“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雾淞有什么特点?雾淞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词汇是描写雾淞之美的?……这么美的雾淞是如何形成的呢?课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雾淞的形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同学们,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雾凇的呢?假如你们看了雾凇的奇景,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通过质疑导学,引导学生一边解决问题,一边进行学习,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学生思维,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改进教学策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并通过质疑导学,开展有效教学,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J].课程·教材·

教法,2006(26).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囚绿记教案范文 下一篇:卖报歌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