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乐表演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实践

时间:2023-02-27 16:52:34

农乐表演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以朝鲜族农乐教学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延边大学为研究载体,深入研究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教学实践及人才培养方式,为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音乐院校打造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特色教育体系提供了成功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乐;文化传承;教学体系

1引言

“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朝鲜族民间艺术。2006年,朝鲜族农乐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乐艺术登上了音乐文化遗产传承的舞台。人类的音乐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促使在高等音乐教育领域中各音乐院校要培养传承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专门人才,这样,珍贵的历史文化才能得以延续,民族的精神文明才能得以保留。我国东北地区一直是民族音乐文化特色显著、民族音乐资源丰富且具有地方民族艺术传承优势的区域,作为该区域传承音乐艺术的重点高校——延边大学,自建校以来,长期教学坚持朝鲜族“农乐”传承表演教学实践以及科研探索,培养了大批“农乐”表演人才。

2以传承“农乐”祭祀乐舞文化遗产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祭祀乐舞是世界性的音乐文化现象,存在于世界多个国家地区,虽具体风格略有差异,但都是传统的乐种。这是在延边地区发展、传承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丰富的表演形式蕴含了音乐、舞蹈、文学等中华文明元素精髓,是延边地区珍贵的文化艺术瑰宝,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朝鲜族人民艺术创造的智慧。“农乐”表演篇幅很长,其传统的传承方式就是依赖于民间特定的师徒关系,以口传心授为主。口传心授主要是通过民间老艺人,但是随着老艺人的过世,如果不及时对“农乐”艺术进行承接,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都会随着老艺人的过世而消失于世间。但是随着当代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信息科技不断高速发展,古老的“农乐”传承方式在现今社会文化环境变迁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农乐”真正得以繁荣是在20世纪80年代,延边大学崔敏浩教授考察了韩国八道农乐后邀请了许多农乐表演艺术家来学校授课,其中,象帽舞传承人金明春老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了传统农乐踩地神表演艺术,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喜爱,后来有更多的艺术家在授课时加入了延边歌舞团农乐演员的表演片段和部分曲目,如《庆丰收》《丰年谣》等。延边大学成立专门的研究农乐表演艺术和重点曲目的教学,聘请了金明春、李京洙、金春花、宋雨罗等许多艺术家参与了农乐表演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逐步加大对农乐表演艺术教学、科研的力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比例,同时,引入了更多的朝鲜族民族民间音乐,依照当时的教学计划进行。其后,许多汉族民族音乐学家和少数民族音乐学者共同努力,出版了诸多朝鲜族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著述和乐谱,以文本形式记录并传承农乐艺术,为以后高等音乐院校民族音乐专门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一边学习一边教学一边传承,在教学中逐步深入了解农乐艺术精髓,在科研中逐步加大对农乐艺术的挖掘、整理力度,深入探索其民族艺术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舞台表演,传播农乐艺术文化。

3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艺术教育体系构建

延边大学农乐表演相关专业的设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单单学校本身的任务,这项重要举措体现了国家意识层面的变化发展以及高等音乐院校宏观战略布局的改变。

3.1办学目标与发展定位的宏观设计

由于农乐表演艺术是我国延边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延边在办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教学,建立和充实朝鲜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为了进一步完善其教学机制,学校还成立了朝鲜族音乐研究部门,专门开展对农乐艺术的深入研究。在办学理念上,学校坚持继承传统、学习民间、服务社会,注重民族性、传统性、创造性,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纳入高等艺术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在办学宗旨上,突出了“民族”二字,注重传统音乐的学习与研究,并以民族音乐多元化发展为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农乐表演艺术被引入到高等音乐院校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仅有的口传心授、自生自灭,一传一等分散、零散、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教育传承方式,将农乐表演艺术以录音、录像、曲谱、教材等永久性传承方式加以挖掘、整理,使得更好地传承。接受学校正规现代大学制度宏观背景下的学生们一方面得到了高等音乐院校一致性的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传授,另一方面,针对延边大学农乐表演艺术教育体系的具体实施,能够接受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并获得国家认可的统一正规学历教育认证,这使得农乐表演艺术传承发生了质的改变,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体系宏观战略设计的一项重要举措,值得其他院校参考借鉴,为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起到了示范作用。

3.2农乐表演艺术在教育体系构建中的教学解析

延边大学农乐表演艺术在教学方式、教学规则以及教学结构方面都有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措施的创新,在经过学科专业的前期建设论证,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讨论,最终为农乐表演艺术确立了传统传承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新音乐教育体系,在课程专业设置、教材建设以及师资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在按照国家教育体制统一教学管理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教育实施计划的基础上确保农乐表演艺术传统、纯粹、原生态传承的教育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学校从建立本学科开始力求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使得农乐表演艺术既传承了历史的优秀文化艺术精髓,又注入了现代文化艺术审美观念和教育思想。在具体教学过程实施中,没有完全依照现代高等音乐院校“标准化”的程序教学,而是将农乐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引入课堂,不仅仅是在课堂进行艺术表演,而是从根本上将这种传统的零散的传承方式在国家统一规范的大学教育制度下进行资源整合,能够达到二者互补,优势突出,课堂教学规范了原始传承的教学空间与程序,民间采风用科学的记谱以及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记录了原生态的音乐留存。艺术实践则是学院制度下整体性的学生课堂体验,这些举措既保证了农乐艺术的原汁原味,又统一建立在规范的大学教育制度下,为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农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在大的教育体系中建立了具有农乐表演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样,这一体系也是多门学科交叉,按照高等艺术院校统一学制的要求,直接应用于农乐艺术的具体教学中,对教学的有效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3多元化培养农乐表演艺术师资人才队伍

延边大学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一件实属不易的事情,也是需要多年精心发掘、培养。这里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本院专业教师的培养,在声乐、器乐以及理论研究等不同方向,安排教师们在教学第一线,科研与教学并进,多专业协调发展;第二是开展国内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以及讲学活动,邀请国内各大知名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的农乐艺术研究专家学者来讲学;第三是向国际范围拓展,聘请国际范围的农乐表演艺术专家来学院讲学交流;第四是将一批有专业实力以及培养价值的青年教师送出去,到外国进修,如韩国,了解更多的农乐表演文化艺术,为本专业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以及学科的长远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结语

延边是我国朝鲜族聚集较多的一个地区,在这里,农乐表演艺术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的传承,由于多民族共存的客观状态决定了民族音乐已经成为当地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要从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明流传的角度来看待当地朝鲜族农乐艺术的传承、教育与发展。高等音乐院校作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教育机构,作为现代民族音乐教育的主体实施者,在某种程度上教育的程度反映了国家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水平,不仅仅是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思维与民族意识的延续与传承。对于延边大学来说,传承延边地区的“农乐”就是在建立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建立新的音乐教育体系就是在用新的逻辑、新的范式去延续过去的优秀民族艺术文化。现在的农乐艺术进入课堂教学是突破历史,是高等音乐院校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尝试和传承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新的路径选择,这种体系的构建也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传承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北京:三联书店.2006.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崔敏浩.游戏和舞蹈:延边农乐的两种传统.韩中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

[4]宁颖.跨界民族语境中的"盘索里"表演——中国延边与韩国传统说唱音乐表演的历史性比较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学术论坛——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音乐文化论文.2011.

作者:王竞雄 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上一篇:钢琴艺术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下一篇:少数民族电影音乐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