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业发展的作用

时间:2022-08-26 09:41:19

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业发展的作用

摘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农业政策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通过特殊的融资方法和优惠的存贷利率来支持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就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金融;农业经济;作用;影响

农业政策性金融属于政策性金融。我国政府为实现农业高水准的发展目标,在农业生产、贸易等方面使用的金融支持政策。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和形式,可将农业政策性金融分为政府、半官半民、民间合作以及政策性金融性质。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

1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1.1支持农业发展的目标

农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资金流不足,严重限制了进步的速度。因此,做好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可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大量资金,进而确保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面临巨大的粮食问题,因此,农业平稳、健康发展才可保障我国社会及国家的稳定。现阶段,我国商业性金融资金流失过多,为防止该现象的不断恶化。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必不可少。农业政策性金融可有效缓解资金不足的现象,从而协助我国农业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1.2支持农业发展的工具

从农业政策性金融定位及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状况出发,国家应加强使用宏观调控方法,增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政策性担保,利息补贴等。由于农业金融存在效率低、信用不佳等劣势,以及自身无法吸收资金注入。因此,提高农业政策性担保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高农业借贷项目的顺利完成。

1.3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作原则

农业政策性金融从产生至今,在各类农业生产目标、业务空间和运行方式的应用上不断发生变化,从而更好地贴合当下农业发展进度和模式。另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时间、区域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出入。各地区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政策性金融的运作受到限制,无法自行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是隶属于国家政策性的独特金融方式,在运行过程中应明确定位,坚守保本、稳定等方针政策。

2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自身与信贷的矛盾

环境气候、生长周期等严重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另外,由于农贸市场自身价格弹性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劣势,导致农业投资回报不确定性较高。这也造成金融机构对我国农业信贷支持力度低,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2金融支持资源总量不足

经过我国农业相关部门的详细测算发现,我国现阶段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规模远远低于预期。我国农村农业金融体系增速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2.3金融工具单一

目前,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工具较为单一。在广大农村地区可供选择的金融项目大部分以存贷业务为主。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中被广泛应用的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尚未出现于农村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该现象不但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作用的发挥,而且对于农村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另外,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农村金融机构为规避信贷风险,从而降低信贷支持力度,造成最终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工具单一。

2.4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备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环境气候、自然灾害等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农产品存在风险高、收益低等特点。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尚未制定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因此,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概率较高。

2.5金融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实施初期,主要是通过改变传统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方式,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流。但由于相关政策尚未成熟,因此,导致农业政策性金融市场竞争力不足。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金融市场的垄断者,大多数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出。随着大量资金外流,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冲击。另外,虽然部分金融机构始终贯彻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关政策,但农户与机构间单纯的存贷业务无法充分发挥调控作用,对于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较为不利。

3解决对策

3.1增加新的金融业务

随着我国农业不断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银行,可通过增加新型金融业务,做好农业发展支持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转经营。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从传统的流通方面向新型生存方向转变。通过规划新型业务从而不断扩大农业政策性贷款范围,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基础建设业务,保证农业发展平衡,实现农业产业化。

3.2确保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

为增加新型金融业务,应不断拓展资金来源,保证多元化资金渠道。金融机构可通过选择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另外,还可选择新合作伙伴、拓宽境外渠道等筹集资金。

3.3构建并完善内部和外部的运行考核体系

我国政府部门应根据我国农业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农业金融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完善内部信贷管理体系和外部监督考核体系,可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对于农业政策性借款,相关部门应构建完善的信用等级评估机制,从而实现内部信贷管理的标准化。另外,做好外部监督考核体系,增强审计透明度。构建追究金融风险的制度体系,逐步提高金融风险意识。

3.4健全农业保险体制

不健全的农业保险体制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建立适合当地的农业保险体系,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另外,还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引入适合当地的农业保险险种,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优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我国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4.1合理配置资源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实施可有效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不断加强金融体系建设,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流,还可以有效促进农民生产收入,将农户闲散资金汇集,从而提高农业资源使用的合理性,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农业性金融必须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引导资金流向主要方面。另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应具有变动性,在农业支持过程后期中应及时撤出资金,并投入到其他农业项目中,从而提高其他项目的自身吸引投资的水平,提高农业政策性金融资金的再应用效率。

4.2完备金融服务

做好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借助金融体系,我国相关部门可实现对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

4.3优化金融体系

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为资金缺乏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不仅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服务,同时也指明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综上所述,我国实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农业政策性金融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支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应根据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充分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建议,进而为实现我国农业长期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冯庆俊 单位: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政府

上一篇:评书表演理论及技能研究 下一篇: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种植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