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对医院精神科病案的管理价值

时间:2022-07-08 09:41:25

电子病历对医院精神科病案的管理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电子病历对医院精神科病案管理价值,以期指导和提升病案科管理质量。方法随机选取精神科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病案117份,将其纳入研究组。另随机选择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诊治的精神科病案117份,将其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纸质病案管理,研究组使用电子病历管理。比较两组病案管理满意度、病案回收率/及时性、病案内容合格情况、病案复印情况。结果研究组病案管理总满意率96.58%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案回收率/及时l率88.03%、病案内容合格率95.73%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申请病案复印次数(4.09±0.19)次对于对照组(P<0.05),申请至收到病案时间(1.71±0.49)天、申请查看病案等待时间(1.41±0.16)天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子病历管理能提升精神科病案管理满意度,减少申请查看病案等待时间,增加复印次数。

关键词:电子病历;医院;精神科;病案;管理;价值

电子病历又称计算机化的病案管理系统或基于计算机的患者记录[1],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型病案。电子病历在我国开展较晚,大范围积普及不足10年。目前电子病历既包括传统纸质病案,又包括以往无法存储的声音、图像等,充分拟补了传统病案的不足[2-3]。精神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主要收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患者,治疗压力和难度较大。多数患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导致病案内容复杂多变。基于此,精神科病案急需寻找有效管理方法。某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精神科病案作为管理对象,使用电子病历进行管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院精神科病案,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117份为对照组。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117份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年龄21岁-70岁,平均(42.87±3.15)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3.87±0.39)年;疾病类型:首发精神病54例、抑郁症30例、双相情感障碍20例、偏执性精神障碍1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8岁-70岁,平均(42.81±3.18)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3.81±0.34)年;疾病类型:首发精神病53例、抑郁症30例、双相情感障碍22例、偏执性精神障碍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纸质病案,医生和病案科负责纸质病案书写和核查功能,病案科负责打印病案、核实病案和归档等工作。研究组在对照组纸质病案使用基础上加用电子病历。⑴培养病案科管理人员熟悉电子病历使用流程、注意事项和规章制度等。定期对临床工作人员进行电子病历管理培训,指导其熟练使用电子病历系统,保证每位患者的病案资料必须完整、准确客观。⑵细化电子病历工作责任。在电子病历实行过程中要将其责任细化到每一个病案科工作人员身上。每个负责人有不同的分工,如有负责扫描纸质病案,有负责将电子病历信息上传电子病历系统,有负责筛查电子病历内容和审核,有负责电子病历系统后台运行等,保证每个流程顺利高效的完成。⑶做好备份工作。电子病历系统毕竟是信息系统,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要做好备份和审核工作。病案科工作人员将电子病历备份(3份),一份将上传至病案系统,供医院和患者查阅和复印等。第二份备份至网络云,预防丢失;最后一份使用硬盘备份。

1.3评价指标

⑴病案管理:采用医院通用病案信息评价量表进行评定,指标有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管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⑵病案回收率/及时性、病案内容合格情况:使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合格。⑶病案复印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申请病案复印次数、收到病案时间、申请查看病案等待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使用SPSS18.00处理,申请病案复印次数、收到病案时间、申请查看病案等待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以(x±s)形式表示,两两进行t检验;而性别、医患矛盾次数、病案回收率/及时性、病案内容合格情况使用(%)表示,采用χ2比较,以P<0.05表示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案管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病案管理总满意率96.58%高于对照组68.38%(P<0.05),见表1。

2.2两组医病案回收率/及时性、病案内容合格情况比较

研究组病案回收率/及时性88.03%、病案内容合格率95.73%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两组病案复印情况比较研究组申请病案复印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收到病案时间、申请查看病案等待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3.1电子病历特点和意义

电子病历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纸质病案中所记载的内容,还包括很多声音、图像等[4-8]。相较纸质病案而言,电子病历内容更加完整,且信息技术便于存储,利用更加便捷,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能对医院患者进行总结,成为现代医疗原理的发展的必然趋势[9-13]。电子病历不同于传统纸质病案的书写模式,使用电子计算机输入,直接通过系统生成文字、符号和数据等,将患者病历信息记录下来,节省时间[14-16]。电子病历系统能对病案内容进行鉴别和审查,自动寻找错误,辅以人工检查,能减少病案错误率。同时,有研究报道发现电子病历能有效解决医疗纠纷[17],其记载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声音、动态等能作为判断纠纷的重要证据,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解决。

3.2电子病历对精神科病案管理的价值分析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电子病历管理的研究组病案管理总满意率、病案回收率/及时性、病案内容合格率较对照组高。电子病历出现在病案管理过程中是一次技术性飞跃,取代了直至病案管理成为当前管理主流。同时电子病历管理能提升服务质量,通过自动校正、人工后台审查能极大的减少了纸质病案中错误和漏写,使得病案管理满意度得到提升。信息化和计算机的使用能减轻病案科工作人员和医师的压力,促使病案回收率/及时性、病案内容合格情况提升。电子病历的使用和实行能够大大的节约医师的正常工作时间,使得医师有了更多时间与患者交流和沟通[18-19],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必要依据。研究组申请病案复印次数(4.09±0.19)较对照组多,而收到病案时间、申请查看病案等待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电子病历系统有申请复印功能,线上点击申请按钮能减少医院排队等待时间,有利于提升患者复印病案积极性,进而增加了病案复印次数。同时,电子病历处理速度较快,节约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能减少收到病案时间、申请查看病案等待时间,方便患者快速就医。目前电子病历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20]:⑴管理系统有待完善。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应用时间较短,发展不够完善,且管理标准欠缺,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解决。⑵安全隐患和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电子病历毕竟是信息管理系统,存在信息泄露和病毒感染的风险。同时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功能较多,要求使用者能熟练操作,并且要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但目前并非全部工作人员能达到要求。针对以上问题,首先积极完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其次是要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相关管理,明确各个部门职责,细化惩罚制度等,保证电子病历生产、输出和使用等过程安全。成立专门机构对电子病历进行管理,采用分级管理保密方式,规定有权限的人才能进行检查、修改等。综上所述,电子病历管理在提升精神科病案管理满意度的同时能减少申请查看病案等待时间,推荐使用。

作者:谢忠 王珍 吴猜

上一篇:法定数字货币背景移动支付风险分析 下一篇:电子文件归档新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