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探讨

时间:2022-04-15 09:22:46

围术期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性护理流程在围术期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78例围术期患儿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32例和观察组1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建立并运用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性护理流程。结果两组皮炎型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性护理流程的建立,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关键词:儿童;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围术期;护理流程;皮肤护理

医用粘胶是指用于将外部组件粘贴在皮肤上的产品,如胶带、敷料、电极片、造口袋、药物贴片等。2013年第45届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学会(WOCN)年会上由23名专家共识,将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AdhesiveRelatedSkinInjury,MARSI)定义为移除医用粘胶后,皮肤出现持续30min及以上时间的红斑伴或不伴有水疱、糜烂、撕裂、瘙痒或浸润等皮肤异常的症状[1]。随着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患儿携带的各种管路、外科伤口敷料、造瘘袋等常因固定需要频繁使用医用粘胶,加之儿童具有易活动、依从性差、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等特质,护士会增加粘胶的频次和量,更容易发生MARSI[2]。现阶段国内预防儿童MARSI的研究多集中于学龄期患儿、新生儿、早产儿等,且研究多局限于现状调查、预防措施、预测模型建立等方面[2-3],缺乏围术期患儿MARSI预防性护理流程。本研究建立并运用围术期患儿MARSI预防性护理流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手术的278例围术期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4岁;手术拟使用1种及以上医用粘胶产品(包括电极片、胶带、外科敷料贴、透明贴膜、尿管固定贴等);照顾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照顾者不固定;中途退出研究;入院时已经发生MARSI;有先天性皮肤系统疾病。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3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21年2~4月收治的14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两组使用粘胶厂家、型号无差异。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①应用粘胶:应用粘胶前选择合适的部位与产品,观察患儿皮肤情况,选择清洁干燥且不易活动部位进行无张力粘贴。粘贴后对患儿及照顾者进行口头健康宣教。②观察粘胶:护士每班查看粘贴是否牢固,根据情况选择去除后重新固定或加强固定。③去除粘胶:动作轻柔去除粘胶,用温水擦拭粘贴部位以清除胶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流程,具体如下。1.2.1.1成立干预小组由麻醉科医护人员3名、主治医生2名、营养师1名、手术室护士3名、责任护士5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1名、小儿外科护士长1名组成多学科团队,团队成员共计16人。麻醉科医生、主治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负责确定手术方案以及手术时间安排,与责任护士共同制订医用粘胶使用计划;手术室护士、麻醉科护士、责任护士负责MARSI预防性护理措施的落实,专科护士、护士长负责效果评价及质量控制。1.2.1.2设计MARSI评估量表研究小组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英国《预防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最佳实践国际共识(2019版)》[4]、美国《医用胶粘剂引起的皮肤损伤专家共识(2013版)》[1]以及《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学》《外科护理学》等教材和临床实践经验,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评估问卷,经4名护理专家(具有高级职称的护理学专任教师3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1名)审核修改后形成。包括两部分内容:患儿一般资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诊断、主要照顾者、既往病史、皮肤情况等;医用粘胶使用情况,内容包括粘胶类型、部位、时长、方法以及是否出现皮肤损伤、损伤类型、处理方式等。1.2.1.3干预实施由团队共同制订流程(见表2),并于2021年1月在临床实施,实施前由教学督导、护理骨干对全科进行业务培训,并将培训内容纳入季度考核。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运用自制MAR-SI评估量表、STRONGkids量表[5]进行评估。MARSI评估量表识别患儿发生MARSI的高危风险因素,分别在入院时、术后回病房2h内、术后无粘胶使用时或带粘胶出院时进行评估。STRONGkids量表评估识别患儿的营养状态与生长发育风险,4~5分为高风险,1~3分为中等风险,0分为低风险。高风险患儿需医生与营养师全面诊断,给予个体化专业营养建议及随访计划,启动口服营养干预方案直到进一步诊断。中风险患儿需要医生全面诊断,营养师提供专业营养建议,每周测量体质量2次,1周后再次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低风险患儿无需营养干预,定期测量体质量,1周后再次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具体措施见表2.1.2.2评价方法观察记录两组MARSI发生情况。MARSI分为三大类型,机械性损伤可表现为表皮剥脱、张力性损伤或水疱、皮肤撕脱;皮炎型可表现为皮肤发红、开裂、干燥等以及由剪切力造成的损伤(表皮层与真皮层分离);其他类型包含浸渍和毛囊炎[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两组MARSI发生率比较见表3。

3讨论

3.1围术期患儿MARSI预防性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针对儿童人群开展MARSI研究已有过诸多报道。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儿童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针对围术期患儿这一特定人群的MARSI研究仍然不足[9]。同时,国内MARSI研究起步晚,缺乏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质量管理流程[10]。因此,本研究重点针对围术期患儿,通过建立MARSI预防性护理流程,以责任护士为核心开展预防性护理,结合多学科团队优势,充分发挥各专业特长,由护士长一级质控,加速患儿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皮炎型MAR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保障患儿安全,减少住院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3.2建立并实施围术期患儿MARSI预防性护理流程的优势

MARSI在小儿外科护理中发生率高,与小儿表皮各层发育均不完善、手术引起皮肤肿胀、术后管路固定等因素有关。根据以往的研究,安全有效的预防MARSI措施,其核心点在于风险评估、选择产品、粘贴与移除技巧等环节的管理。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家庭参与式护理、多学科合作也作为影响患儿发生MARSI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围术期患儿面对手术恐惧、陌生环境、照顾者改变等,在围术期过程中容易产生害怕、抵触、焦虑等负面情绪[11-12],导致管道固定困难而增大医用粘胶使用面积。让照顾者直接参与调整治疗及护理计划,能够更有利于满足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减轻患儿的压力和焦虑[12-13]。此外,患儿在围术期的治疗不仅需要临床医师、护士的共同协作,麻醉科、手术室以及专科护士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研究团队增加多学科团队,从入院评估、术前准备、术中干预、术后效果评价反馈、延续护理等实施针对性的全流程管理,有效促进了患儿围术期预防MARSI各项措施的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

4小结

围术期患儿MARSI预防性护理流程的建立可降低MARSI发生率,促进患儿早期康复。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仅纳入小儿外科围术期患儿,具有一定局限性。今后还需扩大样本量,覆盖更多围术期患儿,如神经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手术科室,从而增加研究数据的可信度。

作者:邓馨悦 李虹霖 谢丽 朱丹

上一篇:统编教材名著类课文教学研究 下一篇:如何提升自闭症儿童课堂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