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产业取得成效与具体做法

时间:2022-03-30 17:05:56

家禽产业取得成效与具体做法

摘要:笔者从产业基本情况、良繁体系、经营主体、品牌创建、带动农户情况方面介绍了遵义市家禽产业的发展状况;同时从工作部署、产业链的完善、市场销售、家禽保险、发展模式方面阐述了遵义市家禽产业的主要做法,以期为促进遵义市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遵义市;家禽产业;经验分享

1发展成效

1.1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2020年,遵义市家禽存栏1993.17万羽,其中肉鸡存栏719.38万羽,蛋鸡存栏406.13万羽;出栏2842.1万羽,禽肉产量5.14万t,禽蛋产量6.6万t,产值达25亿元。蛋鸡规模化占比为86.84%,肉鸡规模化占比为71.87%。

1.2良繁体系有序进行

目前,全市现有种禽场3家,分别是贵州竹乡鸡养殖有限公司、贵州奇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沙种鸡场和贵州凤泰禽业有限公司。其中贵州竹乡鸡养殖有限公司原种场和贵州奇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沙种鸡场共存栏竹乡鸡种鸡10万套,年孵化鸡苗约1200万羽;贵州奇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沙种鸡场存栏其他品种肉鸡6万套,年孵化鸡苗约1000万羽;贵州凤泰禽业有限公司年培育销售青年育雏鸡约180万羽。

1.3经营主体培育壮大

全市经营主体有个数195个(企业和合作社个数),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分别为遵义市富华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贵州奇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安县利刚蛋鸡养殖贸易有限公司,其他企业105家,专业合作社90家,规模化基地189个(生态家禽为蛋鸡存栏1万羽或家禽出栏1万羽以上养殖场)。

1.4特色品牌蓬勃发展

近年来,当地打造培育了竹乡鸡、黔乡土鸡、乌鸡小厨丹霞红鸡、湄潭“徐陈板鸭”“娄山牌鲜蛋”等系列生态特色品牌,全市企业商标数共计28个。竹乡鸡于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2018年,“丹青竹乡鸡”牌乌骨鸡及绿壳蛋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2019年,贵州竹乡鸡养殖有限公司的赤水乌骨鸡及绿壳蛋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竹乡鸡、桐梓花秋土鸡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1.5带动农户(贫困户)成效显著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公司+村集体+农户(贫困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带动1938户,106544人;其中带动带动贫困农户9815户,26444人,实现人平均增收3200元[1]。

2主要做法

2.1强化工作部署

有关部门结合遵义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遵义市生态家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遵义市生态家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行动方案立足于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着眼于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谋划了肉禽和蛋禽的规划布局,实现多品种兼顾、全链条布局、广区域覆盖的目标,切实推进生态家禽产业高质量有序发展。

2.2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秉承全产业链发展理念,通过饲料兽药体系、生产良繁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屠宰加工体系、产销对接体系的构建完善产业链条。目前,全市有家禽饲料加工厂3个,兽药厂1个,种禽场3个;依托县级兽医实验室建成15套动物疫病防控配套体系;屠宰加工体系有遵义市隆禽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在建1家赤水奇垦家禽屠宰加工厂;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与重庆、成都等周边一二线城市和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倡导本地酒店、餐饮、食堂和学校使用本地优质农产品,扩大内销,鼓励企业参与各类展示展销,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打通线上交易通道,让产销对接渠道逐渐完善。

2.3强化市场营销网络

围绕省内省外两个市场分类开发,提高遵义市家禽品牌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要目标市场的占有率。依托上海对口帮扶渠道资源,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引进上海圣华集团在正安县注册成立遵义新景农业有限公司,建成年产30万羽鸡的养殖示范基地。该企业拿到了贵州省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活禽进沪许可,带动正安、务川及周边地区活禽直销上海。支持设立生态家禽产品展示直销专营店、专销区,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平台实体互补”的模式。目前,商品鸡已成功销往重庆、成都、贵阳、昆明等城市,种苗进入贵州、四川、云南、重庆、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白条禽入驻“饿了么”电商平台,绿壳蛋通过微信等平台销住全国各地。

2.4推行家禽政策性保险

在全面推行政策性家禽养殖保险的基础上,于2018年开始在遵义市的县(市、区)试点实施“家禽价格指数保险”,制定出台家禽价格指数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普通肉鸡和生态鸡的目标价格、个体重量、保险期限及离地价格确认,当离地价格(实际销售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由保险机构向养殖业主补齐差价。价格指数保险的实施,有效防范了家禽养殖的市场风险,有效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保证当地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2.5推广代养合作发展模式

探索推进家禽代养合作模式,并推广这种模式,以代养模式为重点发展产业。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养殖,由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签订代养合同,以“五统一”模式,即企业统一提供鸡苗、饲料、防疫、技术,统一按合同价回收产品,公司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户养殖场进行技术指导,产品按合同保底价回收,保证农户每羽鸡的利润,实现增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贫困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实施主体+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农业保险”等模式,引导农户通过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就近就业实现增收,带动农户(贫困户)发展家禽产业。

参考文献

[1]沈德林,张芸,李慧雯.贵州生态家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J].贵州畜牧兽医,2018,42(3).

作者:王梦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畜牧渔业站

上一篇:挖泥船深海挖管沟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谈房地产工程管理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