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茶文化对外传播价值

时间:2022-03-23 16:29:51

一带一路背景茶文化对外传播价值

摘要:雅安作为四川文化历史名城,其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由此形成的相关人文、旅游资源是雅安的城市名片和文化标志。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雅安茶文化资源、线性文化遗产茶马古道资源及其相关人文资源应通过复合型外语人才进行对外宣传,抓住“走出去”机遇,让世界对雅安作为熊猫故乡、世界茶源有更多的了解。简要分析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现状,并提出了培养策略,以促进雅安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雅安茶文化;对外传播;“一带一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

雅安市植茶历史悠久,据现存古碑和清代《四川通志》记载[1],公元前53年,约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雅安人吴理真在名山蒙顶山上培育茶树,开创了中国人工植茶的先河。以蒙顶山茶为代表的雅安茶文化植根于城市文明。分析我国现有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得出应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结论,以向更多国家和地区传播我国独具特色的雅安茶文化。

1雅安茶文化及其传播价值

1.1雅安茶文化资源构成及特色

雅安茶文化体现了雅安独有的城市名片。雅安有两千多年的植茶、制茶、饮茶历史,现有茶园面积6.7万hm2。蒙顶山茶“自唐朝列为贡茶,建立御茶园”[1]。公元813年,《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将吴理真封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至唐代以来,蒙顶山茶因其香味醇厚、色泽碧绿而深受王公贵胄的喜爱,并在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直至民国末期。这些历史文化及“皇茶园”遗址承载并见证了雅安人民所创造的丰富物质和精神财富,茶的历史也构成了雅安的城市发展史。

1.2雅安茶文化传播价值

历史上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交通网络并且线路不止一条[3]。它的主线以滇藏道、川藏道与甘青道三条线路构成,再加上众多的支线构成子交通系统。其中川藏道是三条大道中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和历史作用较大的线路[3]。那些印在古道上的背夫足迹,石头上凹陷的茶窝子、马蹄烙印,以及磨破的棕背篓、蓑衣,已然幻化成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茶文化与雅安这座城市的融合是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城市印记与社会文明的存在。

2外语人才培养现状与人才储备策略

2.1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有121所高校培养高端外语人才,共开办5种通用语以及44种非通用语课程,与“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使用的语言约2488种这一数据来看,相去甚远。我国约有3亿人在学英语,上海举行的国际研讨会透露,预计到2025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规模将突破2700亿元。尽管我国学英语的人多,但高端语言复合型人才依然匮乏,其中非通用语言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语种上的缺口都非常大。

2.2外语人才储备问题

首先,我国多语种语言服务能力欠缺,复合型人才匮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使用情况可分为:官方语言、通用语言和民族语言。以巴基斯坦为例,其官方语言是乌尔都语,虽然我国有几所高校设有乌尔都语专业,但巴基斯坦境内仅有8%左右的人口将其作为母语使用,而作为母语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旁遮普语,但目前国内并没有高校开设这一语言专业,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于2017年秋开设了旁遮普语的第三外语课程。一般高校培养周期为四年,所以从数量、时间上来看,我国语言服务能力在一定时期内都是欠缺的。其次,我国非通用语种师资力量不足且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数量、质量还有待提升。最后,我国目前人才结构发展不均衡,面临结构性短缺。我国目前既精通语言又了解对象国,且同时具备国际法律、经贸、金融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多语种人才匮乏。仅凭借语言类大学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飞速发展的需要。

2.3外语人才储备策略

2.3.1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缓解师资不足情况。为缓解非通用语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高水平外籍语言教师,通过联合培养、联合授予学位等多种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通过委托培养、访学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前往合作院校进行深造[4]。2.3.2高校语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设立多语种“N+1”专业,培养学生从单一专业技能人才走向复合型外语人才。例如专业为乌尔都语的学生,除了学习乌尔都语和英语之外,还鼓励其再学习一门相近的语种,成为“1+1+1”模式,从而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

3雅安茶文化的传播

3.1雅安茶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困境

从雅安茶文化传播的现状来看,地方政府、科研单位、高校、旅游景区、茶博物馆等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雅安茶文化,不过其传播主体、传播语言、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上都应该加以研究与拓展。蒙顶山茶因关注度和熟知度局限性,加之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也因缺乏多语种而无法将精髓传递给国际友人。雅安本地仅有两所本土大学,其一为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川农大),其二为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雅职院)。川农大外国语学院仅开设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朝鲜语、俄语这五种语言,雅职院仅开设英语教育专业,与上文提到的56种官方语言和数量庞大的非通用语言,相去甚远,所以雅安本地相关外语人才十分稀缺。

3.2雅安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与思路

传播文化,语言先行。首先要加快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人才培养的模式,可以将文化与通用语种结合起来,采取“1+1”模式,如“茶专业+英语”“茶专业+法语”“茶专业+泰语”等相结合,采取小班制教学。其次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通过网络教学、外教短期引进、交流访学等促进本地师资的培养。亦可由政府层面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引进高精尖人才,以名师带普通教师,以“1+1+1”的模式,即“茶专业+英语+泰语”“茶专业+法语+越南语”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雅安在初期外语人才引进方面,也可借助成都和重庆的高校资源来解决外语人才短缺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本地外语人才匮乏的问题,才能促进雅安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4小结

雅安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贡茶”历史文化与线性文化遗产茶马古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雅安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尤其需要依靠外语人才的力量。因此,应加强多层次外语人才的培养,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助推雅安茶文化走向世界,着力打造雅安“世界茶源”城市形象,将雅安建成“世界茶都”。雅安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和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邦明.宋育仁与民国《重修四川通志稿》[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1):84-86.

[2]张雅婷,陈海懿.《元和郡县图志》书名考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6):171-173.

[3]任敏.雅安市作为川藏茶马古道起点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研究[J].河南农业,2018(10):58-59.

[4]张婧瑶.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9):164-165.

作者:廖丹 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类招生模式分析 下一篇:车路协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