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讲解员气象景观讲解策略

时间:2022-02-24 11:11:51

乡村旅游讲解员气象景观讲解策略

摘要: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文章从乡村旅游讲解员和气象景观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二者的理论阐述,结合实例分析得到当前乡村旅游讲解员对于气象景观内容讲解的具体策略,以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升乡村旅游讲解员的专项内容服务讲解水平,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能够将本地区旅游资源与气象特色相结合,开发出相应的新型旅游资源的,便是乡村旅游的气象景观。乡村旅游讲解员在进行气象景观讲解时,可以呈现出讲解内容原生态、讲解手段交互性的策略特征。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提升乡村旅游讲解员的专项内容服务讲解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气象景观;讲解员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模式,通过到乡村旅游了解真实的风土人情、礼仪风俗,从而带动整个乡村的行业发展和脱贫致富。其中,乡村旅游讲解员是建设乡村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人们对乡村的第一印象。乡村旅游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涉及乡村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其中气象景观也是他们进行讲解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乡村旅游讲解员和气象景观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于二者的理论阐述,结合实例分析得到当前乡村旅游讲解员对于气象景观内容讲解的具体策略,以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升乡村旅游讲解员的专项内容服务讲解水平,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旅游讲解员及相关概念阐述

解说,翻译自英文interpretation。早在公元前460年,《哈利加诺斯的希罗多德》一书中就记载了有关于埃及金字塔的导游的工作记录。在公元2世纪的时候,罗马人发现荷马时期各地已经有解说者的身影[1]。16世纪60年代,西方贵族家庭的年轻人在外出旅游时总会有解说人员的陪同。1957年FreemanTilden在《解说我们的遗产》一书中对解说下了定义:解说是一种教育活动,目的在经由原始事物的使用,以指示其意义与关联,并强调亲身的经验和运用说明性方法或媒体,而不仅仅是传达一些事实性知识[2]。在中国最早倡议讲解服务的是南通博物苑的创建者张骞。他在1905年向清政府建议,在建设帝室博物馆时,要“遴派视察员、招待员,用为纠监导观之助”[3]。当前,我国学界对于讲解员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旅游管理专业,缺乏延伸和拓展。其中,在旅游管理方面的讲解员相关研究,又集中在博物馆及相关文创产业的讲解员管理建设层面,研究案例较为单一,研究重复性较大。讲解员作为面对面沟通交流的角色,在人际传播层面的价值可见一斑。将对旅游讲解员的研究与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勾连,是学科交叉发展的重要体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乡村旅游中的气象景观

前人在研究中曾对乡村旅游给出了清晰界定: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4]。在乡村旅游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礼仪习俗的关注以外,气象景观也是乡村旅游建设的重要范畴。国内学界对于乡村旅游的气象景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停留在微观层面,更多的是关注某地区的气候适宜度问题,这与本文所探讨的气象景观研究差别较大。相较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气象景观资源指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气象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一切能够引起人们进行审美与游览活动的大气现象及其衍生资源,包括自然气象景观、人文气象景观。也就是说,能够将本地区旅游资源与气象特色相结合,开发出相应的新型旅游资源的,便是气象景观。对气象景观服务的强调,其实也是看到了气象因素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影响。阴晴雨雪正在持续影响着乡村的旅游生态,对当地旅游资源、景观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气象对乡村旅游自然景观的影响,其二是气象对乡村旅游人文景观的影响。从乡村旅游的自然景观来看,山岳、湖泊、植被、动物等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要素,都离不开气象的影响。气象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例如,春季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适合在乡村踏青出游。而如果此时出现干旱(短期的异常干旱)可造成空气过分干燥、土壤水分亏缺,危害植物资源生长,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合理开发适宜季节气候变化的乡村旅游资源,便成了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例如,因为独特的纬度条件在三四月份会形成独特油菜花田风景的江西婺源,根据自身的气象条件,打造出了独属于婺源县的自然景观,也打响了当地乡村旅游的招牌。从乡村旅游的人文景观来看,当地的气象条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景观不同于自然景观是清晰可见的,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决定了当地原住民的生活习惯、状态、风俗等方面。北方人民爱面食,南方人民爱精米,这既是因为南北方种植作物的不同,更是因为南北方气候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人文习惯的差异。对于乡村旅游而言也是如此,在土家族、苗族聚集的地区,吊脚楼建筑别具一格,而正是因为这些地区潮湿多雨,当地人民才建造了这种建筑,这种建筑也成为乡村旅游中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在乡村旅游中,气象景观展现出了重要作用。那么在乡村旅游讲解员的口中,是如何去呈现这些气象景观,又如何将其与当地旅游产业相结合,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将是本文接下来进行论述的主要内容。

讲解内容原生态

乡村旅游讲解员是能够真正站在乡村角度,向旅游者讲解乡村历史和文化的讲解人才[5]。因此乡村旅游讲解员在讲解内容时不同于寻常的旅游讲解,其讲解内容既不是如同博物馆讲解员那般对古往今来的历史进行溯源,也不像自然景观讲解员一样注重对整体环境的阐述,更多的是针对乡村中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介绍。而在对这些对象的概述中,其展现出了独属于乡村旅游讲解员的特质。笔者在走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女儿城景区的讲解员后发现,他们在进行讲解内容培训时,相较于博物馆讲解员对内容上专业性和严谨性的重视,更看重的是讲解内容的本土化效果,也就是原生态。长期在女儿城担任志愿讲解员的L表示:“女儿城本身就是一个体现本地少数民族特色的景区,所以我们在向游客介绍的时候以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为主,其实也没有特别高大上的讲解内容。”在女儿城内有一家民俗博物馆,展现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土家族、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L表示,讲解员在向游客进行介绍时,会尽量避免书面化和烦琐的讲解用词,而是简单直白地把恩施少数民族生活状况介绍清楚即可。通过原生态的内容呈现,让游客直观感受到乡村旅游资源的“原真性”,从而产生对当地的留恋情感,成为回头客。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如果对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这既不利于构建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体系,也可能会降低乡村旅游的丰富性[6]。尽管都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动机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对乡野农村风光、生活和氛围的追求却是共通的,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应保持乡村旅游活动中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7]。乡村旅游讲解内容的突出特征亦是如此,讲解员只有重视原生态内容,在进行人际传播时注重对于接近性内容的传播,才能唤醒游客内心对“乡村”这一概念的深层认知,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起到较好的讲解传播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聚焦于对本土气象景观的传播,将会更加突出原生态的特征。乡村旅游讲解员在介绍当地气象景观时,往往是根据本地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结合气象特征进行说明讲解。讲解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内容上的过度专业化,而是将专业术语转换成口头语言表达给受众,从而达到讲解内容上的无门槛,让每一个人都能听懂相关的乡村旅游气象景观讲解内容。

讲解手段交互性

在讲解手段方面,可以看到如今旅游行业的不断革新。如今大部分博物馆都推出了二维码扫码自动收听讲解的服务,在讲解手段上呈现出了科技性的特征。反观乡村旅游的讲解员,其在讲解手段上展现出了与其他旅游讲解截然不同的观感。对于乡村旅游讲解员而言,其所进行的讲解内容传播属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同时,可以看到,就乡村旅游的需求方面而言,旅游者无外乎是以下几种需求:第一,对于田园风光的向往;第二,扩大知识视野;第三,各种类型的旧地重游;第四,复合型的旅游需求[8]。基于以上方面的因素,乡村旅游讲解员在使用讲解手段时,更在乎是否能够达到有效交流,也就是讲解的交互性。所谓交互性,其重点在于传播的传受过程中传者与受者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其中,传者指的是乡村旅游讲解员,受者自然是那些有着以上乡村旅游需求的游客。二者之间对于交互性的要求,自然决定了讲解员在进行讲解时多多注重与游客的互动交流。尤其是在讲解有关气象景观方面的内容时,由于涉及大量本土性、原生态的内容,同时,气象景观内容上具有聚焦性和专业性,这就决定了讲解员在讲解手段的使用上一定要注意旅游者的接收度。因此在讲解时更要注意与游客的直接交流,随时根据游客的反应和态度而及时调整传递手段。例如,在发现游客明显对某一讲解话题不感兴趣时,及时转换话题,直到发现游客的兴趣点所在。只有把游客的反应放在首位,站在游客角度调整讲解手段,才能够产生更好的交互作用,从而改善传播效果。综上所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传播是重点研究方向,而讲解员是在整个乡村旅游传播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灵魂角色。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深耕于基层和一线的乡村旅游讲解员。他们用多样化传播手段开展对乡村旅游文化的编码解码活动,让更多游客感受到乡村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中蕴含的独特魅力。本文重点探讨乡村旅游讲解员在乡村气象景观讲解层面的具体策略,通过实地考察与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发现,气象景观作为乡村旅游景观中的重要维度,同样是讲解员在进行旅游传播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探究讲解员在这一维度的传播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乡村旅游讲解员在进行相关内容传播时,主要展现出讲解内容原生态和讲解手段交互性的特征。此类特征符合乡村旅游传播的特点,也贴合了乡村旅游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本文仅对其气象景观的讲解策略展开了分析,在研究时也有不足之处,实地考察样本少、资料收集不全面等问题也持续存在。未来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乡村旅游讲解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努力。因此,对于乡村旅游讲解员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在具体传播过程中的讲解策略研究,是建设乡村旅游传播良性生态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5]刘立成,解辉.乡村旅游讲解员的历史演变及特征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19(7):43-45.

[2]徐柯健.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系统研究:以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百里峡景区为例[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建设: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十六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105-110.

[3]孙鑫.解说系统与解说员研究[J].学理论,2012(18):106-108.

[6]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125-128.

[4][7][8]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15-18,73.

作者:姜帆 刘立成

上一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索 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