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思维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的应用

时间:2022-01-28 11:30:10

茶思维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的应用

摘要:针对高校数学教学现状,对茶思维在其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总结数学教育解题模式的运用方法,旨在根据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科学化的教学指导方案,充分发挥茶思维在高校数学教育中的指导优势,从而实现课程教育改革及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茶思维;数学教育;解题模式

在教育改革及教育创新中,高校数学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茶思维的融入,可以将其蕴含的丰富哲理与其融合,逐步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增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但是,由于高校数学教学的特殊性,部分教育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茶思维融入的价值,导致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高校教育改革中,为了提高数学教育解题模式的运用效果,教师在教学指导中需要将茶思维与之融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理念,稳步创新教育模式,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

1茶思维的内涵及其运用

1.1茶思维的内涵

在茶文化中,茶思维是一种基于茶文化理解认知的思维观念,结合其具体内涵及认知理念,可以充分感受到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理念、内涵的融入,逐步完善教育理念的传承价值。将这种文化思想运用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之中,可以逐步完善教育指导方案,之后通过多样化教育资源的运用,细化教育整合机制,逐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以便充分展现教育指导优势,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1.2茶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数学课程的教学特点,通过茶思维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可以将教育内容作为核心,根据茶思维理念,进行教育方法的完善,之后再通过针对性教育指导方案的设置,让学生感悟课程价值,实现教育理念及教育价值传达的目的。在数学教育中,通过茶思维教育理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环境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最终使学生的心理、认知状态得到改变。

2数学教育解题模式构建价值及启发

2.1数学教育解题模式构建价值

根据数学教育解题模式的构建特点,通过思路、方法的运用,可以充分展现教育模式的指导优势。由于高校数学课程的特殊性,对学生的解题逻辑及数学知识有着较高要求,高校数学教育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将教育创新、教育优化等作为重点,之后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设置,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根据数学教育解题模式的基本特点,通过归纳演绎、分类套路及数形结合等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教学指导的目的。

2.2茶思维对数学教育解题的启发

结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特点,其经历了长久性的发展。在茶思维的背景下,通过采茶、制茶、品茶等工序的设置,可以加强人们对差文化发展过程的感悟,从而建立良好的茶思维模式。在实际的采茶过程中,人们为了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逐步提升茶的生产品质,会会根据茶的特点选择适应性的生产工艺。因此,将这种思维运用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将学生作为主体,利用茶思维的引导及运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针对数学难题反复的进行探索,最终获取有效的解题途径。而且,在茶思维中,人们通过反复品茶,可以充分感悟到茶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将这种思维运用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通过专项知识的反复分析、反复联系,可以逐步掌握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最终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避免数学知识混淆的问题,有效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

3.1教学模式单一

高校数学教学中,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这种学习背景下,无法提升探究兴趣,最终会降低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也无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经常遇到以下问题:第一,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活动设置及探究中,主要以传统手段为主,导致课程设计的适应性不足,这种情况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根据高校数学教育的基本情况,课堂上以灌输模式为主,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的主体性不足,而且学习过程中缺少互动交流,最终会降低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实现教育指导及教育创新的目的。因此,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在教学管理及教育创新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根据教育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将茶思维的融入作为核心,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建立正确的认知理念,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从而实现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3.2文化性不足

根据高校数学课程的教育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通过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充分展现课程教学的管理优势。但是,实际的教育中存在着文化性融入不足的问题:首先,在部分高校的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教育中并没有渗透数学文化,这种情况会使学生的能力出现偏差,无法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其次,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而言,在成长过程中对茶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加强对茶思维的认识,最终导致学习思维出现偏差。所以,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理念,之后通过茶思维与数学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在教育改革中,高校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通过先进思想的融入、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探究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教育体系的改革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支持,最终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茶思维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中应用

4.1加强对茶思维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提高高校数学的教育质量,在教学改革及教学创新中,教师需要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设置中融入茶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理念,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通常情况下,在茶思维与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融合中需要做到:第一,结合传统数学教育特点,在实际教育中,教师会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在课程教学中缺少创新,为了及时避免这种现象影响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认识到茶思维融入的必要性,根据高校数学教育的基本特点,逐步完善数学解题模式,使学生在茶文化结合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稳步增强课程教育的指导效果。第二,在茶思维应用中,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教育思维,全面分析茶文化与课程教学融合的价值,之后通过丰富性教育资源的运用,确定茶文化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之后寻找准确的融合点,稳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保障。

4.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根据高校数学教育的基本现状,在教育改革及教育完善中,教师应该结合当前课程教学与特点,在数学教育中融入茶思维。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而言,在成长过程中对茶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教师在实际的指导中,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理念,之后通过茶思维与数学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将茶思维于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融合中,学习氛围营造中需要做到:第一,教师在教学氛围营造中,应该根据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根据实际情况为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利用茶思维掌握数学知识所蕴含的价值,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第二,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营造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茶思维的运用,引导学生在问题分析中,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学习等方法的运用,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支持。

4.3利用茶思维进行解题教学

结合高校数学教育的接班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茶思维的融入,教师要及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通过多样化教学氛围的营造及解题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掌握针对性的数学教育解题模式,逐步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及教育创新的目的。首先,在高校数学教育中,教师在教育管理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模式,通过针对性解题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课程的教育效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展现教育思想的融合优势。应该注意的是,在茶思维与高校数学教育融合中,由于茶文化丰富多样,教师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设置中,可以结合不同的茶思维进行解题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学习的质量。其次,在进行某一题型的练习中,可以结合大量的习题对教师提供的思路进行反复训练。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强调创新。如,在茶叶生产及加工的过程中,生产者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便在突破传统工艺的同时提升茶叶质量,所以,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探究中,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这一思维灵活运用新知识,从而突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展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

4.4强化学生的问题反思能力

通过对高校数学教育模式的分析,为了更好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指导及教学改革中,应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之后通过先进教学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在茶思维与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融合中,应该训练学生的问题反思能力:第一,结合茶文化的基本特点,由于茶叶品种不同、产地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在茶叶制作的过程中,通常会按照相似的手法在细节上创新,这种理念与数学解题思维相似,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可以利用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对解题模式有一定的了解,之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探究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之后的问题探究中,通过多样化问题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最终实现知识拓展及人才培养的目的。第二,在数学教育解题模式设置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反思,根据数学解题模式的核心问题,利用茶思维进行教育内容与思想文化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综合角度上进行问题分析,逐步提升教育指导的针对性,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第三,在高校数学教育中,通过茶思维的运用,可以在优化课堂氛围的同时,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需求,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指导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分组模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互动交流、问题分析等,可以反复的进行思考,之后通过问题的总结,确定最终的解题思路,有效避免机械性的学习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5结语

总之,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在教学管理及教育创新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根据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将茶思维融入作为核心,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建立正确的认知理念,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实现茶思维与数学教育解题模式的融合,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学生对茶思维的认识,之后通过教学氛围的营造、解题模式的创新及多样化互动教学模式的设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从而实现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伟.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思维能力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7):175-175.

[2]杨志慧.茶思维下云计算视阈下高职共享课程资源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茶叶,2020(08):239-240.

[3]李海权,李春霞.从茶文化看对分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3):156-157.

[4]王福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243-243.

[5]郭素霞.浅析茶文化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方案[J].福建茶叶,2020(10):244-245.

[6]邓清,夏小刚.数学思维视域下"教表达"的再认识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9(05):47-50.

[7]汤志芬.数学与茶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浅谈[J].考试周刊,2019(46):106.

作者:翟丽娜 单位:衡水学院数计学院

上一篇:化学清洗工艺技术研究 下一篇:思政元素在英语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