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事故常见原因分析

时间:2022-01-11 17:23:42

化工安全事故常见原因分析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化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化工生产水平的提升。但由于市场原料多样化和生产范围广以及化工生产自身生产特点等因素,导致现阶段的化工企业产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合理优化化工生产体系结构,并采取科学的环保安全设计,确保企业在实现经济收益的同时,保证相关生产人员的安全,提升化工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不断提升化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安全事故;生产风险;安全教育

近年来,随着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完善,基于设备生产结构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然而生产技术及市场模式的飞速发展仍然催生出一系列安全事故。不可控性工序以及环境因素所诱发的化工安全问题,仍然是现阶段化工生产中面对的主要挑战。因此挖掘出安全预防工作中隐藏的危险因素,及时应对现阶段化工企业生产中人为因素、设备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所诱发的安全隐患,并采取预防性强的管理策略,确保化工企业的日常生产与管理处于安全的市场模式中。

1化工安全事故预防的必要性

1.1降低社会危害

科学发展观中指出,化工安全问题是行业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化工安全问题预防不仅能有效落实安全生产理念,而且能够实现社会和相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化工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从整体来说,是中国现阶段化工行业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由于化工生产涉及大量化学物质,而由于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可控的物理与化学现象,如果未能进行科学的化工安全管理工作,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火灾、爆炸等化工安全事故,严重污染周边建筑区域的生产环境和生物链的稳定性。而且当化工安全问题发生时,周边人们的心理负担会影响社会生产秩序的稳定。因此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杜绝安全生产环节失误,防止故障操作等造成的社会危害,采取科学的化工安全预防措施,才能尽可能地降低对社会的危害。

1.2增加企业稳定收益

化工安全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不仅符合化工行业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保证化工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安全防护过程中,化工生产人员不仅要针对现阶段的预防安全隐患进行严格的排查和定量分析,而且需要及时地调整安全预防制度。事实上,基于社会可控性的安全预防措施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发展的稳定性,提升化工生产的社会影响力。而且高质量的化工安全措施必然会提升企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可替代性。现阶段化工生产企业对相应人员的安全培养力度和安全上岗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安全责任意识也越来越受重视。基于社会安全问题和企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制度必然会给社会带来更好的保障,增加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稳定性。而且现阶段技术以及设备的安全更新力度越来越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不可控性化工生产的危险因素,确保企业的发展处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稳定收益。

2化工安全事故常见原因

2.1化工原料复杂性

化工原料化学性质多样,许多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是造成化工事故频发及给人员和环境带来危害性的原因之一。依据对化工事故原因分析发现,部分化工生产原料自身具备的辐射性强,可挥发性大,且在化学工艺生产中稳定性较差,导致化工安全状态极其容易改变,从而增加了现阶段化工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由于化工原料的研究工作已经进入了常态化,而且国家相应部门在对化工生产企业流程和相应化工生产原料的安全控制上,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环境安全生产体系[1]。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安全体系的构建受到企业利益的牵制,部分企业未能严格地按照化工原材料的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生产,企业会因人力成本和原料生产成本而降低安全生产标准,致使出现设备损坏、产品泄漏,进而引发一些不可控的化工安全生产事故。

2.2人为因素

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需要安全部门、环保部门以及企业事故检测部门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然而在实际化工生产事故预防以及调研工作中发现,化工企业在安全事故预案保障体系的制定以及相应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未能够做到责任到人,而且安全管理部门的招聘门槛较低,部分化工企业的岗前培训以及执政上岗的管理工作严重缺失。国内现阶段的化工企业在生产流程以及安全事故的管理缺失,导致生产人员错误操作几率很大。化工企业在生产环节中,在设备维修保障方面也存在严重的操作疏漏。部分企业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未能与相应的安全管理部门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安全事故预案的制定与实施、监管、反馈没有形成闭环管理。由于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过于懈怠,当出现安全问题时,危险物质与设备的处理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常常导致二次安全事故频发[2]。

2.3设备因素

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对化工产品需求量的增长,多种化工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被广泛的投入在实际的生产环节中。然而对相应企业生产环节设备选型以及技术实施过程中发现,无证实施和缺乏安全监督管理证明的设备也被应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大幅增加了风险发生概率。基于防爆型电器和设备选型的静电处理、线路实施以及防火设备的管理入库等工作,不符合化工生产和储存项目的监督管理标准。而且在相应安全部门实施方案过程中,设备选型不严格、审查与管理工作混乱,安全监督不符合安全生产方案标准。在化工生产期间,由于设备型号和使用技术精密度不够,器械在气压、温度、湿度等环境下容易停止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频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化工安全事故预防管理策略

3.1规范设备选型标准

化工生产设备的选型必须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性建设目标。在现阶段,设备选型不仅要符合化工企业生产设备的选择标准,满足进厂材料和手续审批流程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国家环保安全政策的要求以及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例如,在进行厂房构建以及设备选型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和城市人员密集型要进行充分考察,确保企业的建厂和设备选型,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和周围人员人身健康的危害,并且加大在密集型区域的安全工作力度。针对火灾和爆炸事故原因,依据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的,严格依据国家对于生产设备选型及生产工艺实行技术的环境要求,基于化工企业厂房的固定标准与设备的使用标准,通过相应人员的上岗要求,强制规范防火、防爆以及原材料的管理分配工序。例如针对相应机械设备,电气线路以及防爆路线设置过程中,要与设备安全规范挂钩,确保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体现出防火、防爆、防静电的生产优势,进而有效地避免相应化学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完善安全监督体系

化学安全事故防范和监督工作必须要立足现阶段的生产实践。首先,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要从化学原料和产品的分类运输与存储中着手,确保生产过程中相应化学原料的化学性质及运输策略符合国家的安全存储生产标准[3]。同时,针对化工生产实际场景,构建起对化学品的分级监督管理模式,并从相应企业的日常管理着手,来进行危险因素的分类识别和实时性控制。此外,化工企业要构建起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团队,从安全设备操作以及机械设备的变化着手,定期对原料存储使用及生产设备进行维护。

3.3加强安全责任意识培养

安全责任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安全措施落实的重要保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严格规范生产工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生产管理者和生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重要的企业生产内容,企业要从生产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对相应部门进行安全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例如对安全生产人员进行安全责任考核和淘汰,确保安全生产人员能够高效执行安全措施,确保安全应急预案的实施,并建立起高质量的安全预案模式。同时,企业可以开展一周一次的安全专业培训工作,针对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从设备管理工序、流程、人员投入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安全事故的总结。安全生产人员和安全责任管理者提交详细的安全分析报告,并基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提出预防安全生产意见与规划。化工企业应加大安全条例、安全管理措施的宣传和教育,进行安全制度的专业性培训和安全生产,确保安全化工生产意识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落实,防止因安全意识不够到位而造成的责任缺失和安全隐患。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相应风险转移手段和赔偿管理来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化工企业能够及时性的转移安全管理预防风险。

4结语

化工生产在安全生产环节的强化中,要从化工管理者和生产工艺的安全管理角度着手,加大对原材料的保护和设备安全管理力度,进而确保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只有实现安全风险预防工作与安全事故处理措施的高效执行,才能有效降低不可控性安全隐患对化工安全环境的破坏,增加企业在化工市场竞争中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商志雷.化学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J].化工管理,2020(15):75-76.

[2]王俊.化工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8):169,175.

[3]徐海波.化工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化工管理,2018(17):219.

作者:徐刚 单位:南通方鑫化工有限公司

上一篇:急诊护理应用急诊分诊管理控制价值 下一篇:水资源管理及水利信息化技术运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