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

时间:2022-10-21 11:43:24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

摘要:选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国际贸易争议的处理———仲裁”为工作案例,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情景演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感悟中国传统经商之道———“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传统价值观;课中分析国际贸易案例,感悟诚信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分角色情景演练———以“模拟仲裁庭”的形式,使原本形而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者实践能力的提高,“模拟仲裁庭”的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课后,学生继续在线完成相关任务,巩固国贸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对“贸易强国”和“中国梦”的认识。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仲裁;高职

1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贸易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商务实践技能的高素质综合技能型人才,坚持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结合多种教学模式配合应用,如“翻转课堂+PBL”和“翻转课堂+CBL”,通过课堂情景式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协作、思辨、语言表达等能力,同时辅之以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案例选用意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作为外贸人才的储备军,他们日后在从事外贸业务操作中不免要与不同风俗、不同、不同文化习俗的外国人打交道,少不了接触西方的自由思想和没落文化,意志力薄弱和缺乏批判思想的学生极有可能被西方思想动摇,这些错误的理论和思想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是违背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原则的,而在课堂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取得外贸事业的成功关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凝炼特色,以生为本,立德树人”,需要将思政教育真正的落在实处,落在知识点上,而选取“国际贸易争议的处理———仲裁”为思政案例,能较好地将思政元素———“诚信、贸易强国、文化自信、中国传统价值观、经商观”有机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一方面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争议仲裁案例,感悟中国国力的强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仲裁案中的话语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课前通过在线上平台课件以及视频资源,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教师从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锻炼了学生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体现课程思政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求;另一方面,此案例将翻转课堂+PBL(问题导向)———提出三个疑问“何谓仲裁?有何特点?笔者公司是否应该出庭?”与翻转课堂+CBL(案例导入)、情景演练等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悟诚信、严谨细致等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模拟仲裁庭的形式寓教于乐,引导辩证讨论,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得学生和教师能够频繁互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课程思政教育实现方式探索

本教学案例注重发挥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翻转课堂使得学生课前对课外学习资料阅读自学,课中知识点检测讨论,教师再针对学生自学薄弱环节讲解,学生与老师形成互动合作,课后教师布置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如图1所示。图1教学案例具体而言,课前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学,提出三个问题:“何谓仲裁?有何特点?我公司是否应该出庭?”由此引出“仲裁”是解决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常言道“和气生财”,国际贸易进入新时代,和谐才能真正生财。和气生财、共享共荣才是各国追求的归宿,当进出口贸易因为不可抗力或者交易的一方认为对方未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而引起的纠纷时,与其采取强硬的诉讼程序,友善和气地与对方进行协商调解,将双方的争议交付仲裁解决,以义制利控制逐利贪欲,化解矛盾,建立和谐关系,有助于国际贸易健康发展。课中通过分析具体案情,巧妙寻找适合的切入点———中国国际话语权地位的上升,例如通过模拟仲裁庭的情景演练,使学生融入仲裁真实情景,从中感悟在进出口贸易中,针对关键性条款例如“价格、品质条款”,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尤其要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出口国规定的品质标准的各种修改和变动情况,以免引起争议,造成损失,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巧妙的融入课程,润物细无声;同时,依托于国际贸易实务本身知识点的固有思政要素,进行挖掘延伸讲解,例如为了避免后续争议,外贸业务员应认真谨慎对待合同中涉及的商品品质条款,强调专业严谨细致的国贸专业业务素养,诚信是买卖双方最重要的品质,只有双方秉承诚信的理念,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商品质量条款交付货物,交易才能顺利进行,增加诚信内容的讲解;同时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做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课后采用多维度评价,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实现以评促学。

4课程思政改革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4.1课程思政融入职场假设,创设教学情境

本案例将仲裁板块融入模拟仲裁庭的情境中,教学设计源自职场假设,教师以学生未来职场活动为背景,按照“案件受理、组成仲裁庭、开庭、裁决工作”等流程设定教学任务,使得职场与课堂有效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2课程思政巧妙切入,润物细无声

结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情特点,从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等方面,将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潜在的融合起来,巧妙寻找适合的切入点,例如通过模拟仲裁庭的情景演练,使学生融入仲裁真实情景,感悟中国国际话语权地位的上升,强调国际贸易工作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突出强调中国经商之道与中国优良传统美德,打造民族品牌,引爆共鸣的触发点。

4.3课程思政结合教学案例,提升文化自信

本案例的教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关注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诚信为本的精神,同时在案例介绍环节,注重中国知名公司如“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的介绍,让学生思考中国公司在国际所处的地位,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宣扬民族品牌。

4.4课程思政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运用翻转课堂的优势,课前教师选取每个模块的重点知识,恰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制作若干短视频或微课视频供学生线上自学,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其直观化与趣味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关注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5今后的改进思路

5.1国贸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有机融合,实现协同育人

当前,在国贸专业课讲授的过程中,对学生多采用灌输式教育,生硬的将思政元素嵌套在教学内容中,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够创新,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缺乏知识的交流,如今应当加大思政教师与各专业教师交流研讨的机会,定期开展跨专业的交流研讨活动,建立教学促进小组组队活动,让思政课教师帮助专业课教师从专业知识中挖掘合适的思政元素,融入日程的教学活动中,形成育人合力。

5.2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当前,暂未形成系统化和常态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制度,课程思政融入的多与少更多依靠教师个人的自觉,部分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积极性不高,应当将教师、学生都纳入评价体系,实现多方评价的局面,同时依据教学过程、效果和思想引导效果这几方面将标准量化,更直观地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进行衡量和反馈。

5.3加强国贸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打造兼备课程

思政和国贸专业能力的教师队伍高校应当树立培训意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讲座、线上线下课程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将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重大会议精神传递出来,增强教师对于国贸课程思政的基本认知与认同,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建立起国贸课程思政培训体系。

5.4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寓教于乐

以此文的课程思政为例,为保证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应当将更多精力放入课前准备中,对课堂教授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全面的学习,挖掘各个知识点的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会贯通于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具备信息化教学相关素养和能力,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例如计算机操作能力,微视频录制以及教学设计能力,以更新颖的动画视频形式将思政教育生动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6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国际贸易争议的处理———仲裁”为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思政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等方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多维度评价相结合,将“诚信、民族自信心、贸易强国、文化自信、中国传统价值观、经商观”等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实践、协作、思辨、语言表达等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苏琴.“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9,17(36):76-77.

[2]王卓如.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J].长江丛刊,2020,(33):123-124.

[3]黎凌宏,邓志军,杨勇,等.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究———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9,(21):195-196.

[4]黄翔.“互联网+课程思政”在高职国贸专业中的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1):24-26.

作者:王卓如 何雁 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上一篇:城郊学校诊断式管理机制与创新 下一篇:5G时代背景有线电视传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