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思考

时间:2022-07-13 05:12:15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思考

摘要:可靠性作为机械制造工艺的核心指标,是机械设备制造能力、加工成效的重要保障。为稳步提升机械制造的可靠性,健全技术研发与应用体系,文章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理顺思路,明确方法,旨在构建标准化的技术体系,稳步提升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促进机械制造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可靠性;基本特点;提升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制造规模、经济产值稳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机械制造技术体系的成熟,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在机械工艺方面与日、德等国仍有较大差距,为改善这种局面,加速实现机械制造技术体系的完备化,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做出适当调整,有针对性地强化工艺设备的技术稳定性。

1机械制造技术概述

通过分析机械制造技术的机理内涵与主要特性,引导工作人员逐步准确把握机械制造技术的特性,对工艺可靠性的提升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从整体上,促进了机械制造技术框架的构建。机械加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了产品规划设计、零部件加工、加工成果检验以及设备维护保养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机械制造工艺在应用的过程中,受到工序设置、技术偏差以及机器损耗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机械制造容易出现偏差,不仅影响了机械制造的整体运转成效,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机械制造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成本,对于整个产业活动的开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应对这种局面,在机械制造工艺体系健全与完善的过程中,有必要从多方面进行充分的考量,借助技术体系的完善与健全,稳步提升机械制造工艺的稳定性,实现机械制造工艺流程的理顺、技术参数的明确,以此为切入点,有效消除机械制造工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设备磨损、工序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2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分析

机械制造工艺在开展可靠性提升之前,往往应着眼于技术特性以及技术应用场景,对工艺可靠性的主要表征做出针对性的把控,以此细化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提升要求,为后续工艺可靠性策略的制定以及完善提供了方向性引导,保证了相关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2.1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影响因素

现阶段,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较多,相关技术工艺活动在工艺标准、设备检修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机械制造工艺的不可控性,造成机械制造误差较大,加工质量不高。对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梳理,有助于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准确把握技术应用重点环节,细化工艺管控流程,以实现各项机械加工技术的合理化、平稳化应用。基于这种认知,工作人员需要准确把握机械和制造工艺可靠性影响因素,通过对各类因素的评估、研判,实现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针对性提升。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机械制造工艺标准,工艺标准不统一、不规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影响了机械制造工艺的联系性与系统性,使得不同机械制造设备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导致机械设备工艺误差较大,无法顺利完成机械设备加工处理任务,使得整个设备加工处理的误差较大,影响了机械制造的水平成效。机械制造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故障的概率较大,无形中降低了机械制造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日本以及德国等国相比,机械制造工艺体系尚不健全,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强调机械制造的生产加工能力,忽视了对设备常规性的检修与维护。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使得机械制造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出现了较严重的磨损,进而削弱了机械设备的运转成效,极易出现差品率增高的情况,提高了制造加工的成本,同时也对机械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市场占有率的保障产生了消极作用。

2.2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特点

从实践角度看,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表现出系统性、综合性等相关特征,对这些特征的把握,对于后续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提升有着极大的裨益。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贯穿机械制造设计研发、加工制备以及维护管理等各个方面。例如,在机械设备设计环节,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各项技术标准,进行机械设备尺寸规格等参数的灵活调控,势必降低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导致部分机械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发生加工误差的概率相对较大,在增加后期设备维护管理难度的同时,还产生了额外的费用支出。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提升环节,基于可靠性因素的多元化,在应对环节,往往要求工作人员采取综合性的技术举措,将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管维部门更好地融入机械制造工艺稳定性提升中,通过技术体系的完善、管理要点的明确,以持续强化机械制造工艺的稳定性,打造综合性的机械制造工艺稳定性提升方案,形成全方位的技术联动,逐步在机械制造企业内部,打造出全过程管理机制,定向实现工艺稳定性的强化。

3提升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策略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提升,要求工作人员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框架下,通过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内涵、可靠性的系统梳理,逐步细化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强化策略,通过技术资源以及管理资源的综合化应用,稳步实现机械制造工艺水平,营造平稳、高效的机械制造工艺运行场景。

3.1开展定量分析工作方案

细化定量方法:工作人员在机械制造工艺稳定性提升过程中,需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式,机械制造企业应在实际操作环节,需要从实际出发,联合不同的工作部门、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环节存在的影响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因素,借助定量分析的基本方式,细化机械工艺可靠性的提升策略,以持续提升机械制造工艺得到合理化应用,有效解决机械制造工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参与机械制造工艺稳定性的提升过程,以充分解决工艺研发、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类问题,稳步推进高效机械制备工艺体系的完善。

3.2控制机械制造工艺故障率

机械制造工艺在规划、加工以及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涉及较多的技术环节,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诱发工艺故障的概率较大。在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提升过程中,相关企业、工作人员应建立完善的故障评估与应对机制,通过技术体系的科学化、细致化构建,工作人员可以精准评估机械制造的整体能力,有效解决机械制造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风险隐患,实现机械制造设备的平稳运转。例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综合评估各类要素,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强化管理制度,以确保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确定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故障隐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举措,开展机械设备潜在故障的排除工作,以推动各类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转。

3.3提升机械制造工艺的修正性与遗传性

机械制造工艺在研发、使用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连续性,为给予这种技术特性,机械制造工艺稳定性在提升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从实际出发,从机械制造工艺内在联系性、稳定性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调整。具体来看,机械制造工艺在稳定性的强化环节,工作人员需要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确立完整的技术方案,通过技术方案的定向升级,对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做出必要调整,以稳步强化机械制造工艺的稳定性,使其更好地满足机械加工任务的开展要求。从以往机械制造工艺的使用与创新技术来看,工作人员在稳步提升机械制造工艺稳定性的前提下,需要认真考量各类要素,通过分析、评估不同技术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积累工艺经验,着眼于机械制造工艺的使用场景,有针对性地调整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方案,以确保机械制造工艺的实用性,强化设备工艺的耐久度,以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机械制造工艺的使用需求。

4结语

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提升,对于机械制造产业的升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地推动机械制造技术体系的现代化、体系化,本文着眼于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通过系列举措的制定以及执行,实现机械制造工艺的调整,使其技术运行状态、技术应用场景更科学,确保各项技术的精准使用。

参考文献:

[1]徐留明,柳晶.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2):99-100.

[2]吴成贵.浅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8):113-114.

[3]刘波.机械制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探究[J].农业装备技术,2020(6):116-117.

[4]章磊.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分析[J].内燃机配与配件,2020(8):56-57.

[5]王仁粮.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创新性运用[J].环球市场,2019(6):65-66.

作者:王冠明 单位:季华实验室

上一篇:机械自动化技术对机械制造的作用 下一篇: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