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应用

时间:2022-07-08 09:56:15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应用

摘要:园林植物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造成园林绿色植物生长缓慢。因此,相关园林工作者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生物技术方案,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病虫害进行防治。本文主要探讨了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进行园林植物养护管理过程中,各类植物病虫害不但会抑制园林植物的生长,还会对城市周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采用了先进的生物技术方法,对病虫害进行了有效的防治。本文结合甘肃省定西市植物病虫害管理措施进行简要的说明,并介绍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1生物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主要作用

1.1能够全面掌握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

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不但可以防治相关害虫类,还能够通过此技术方法保证生态系统内各项植物的生态平衡,从一定程度上维护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状态,最后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1]。

1.2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与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相比,生物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如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喷洒化学农药对相关病虫害进行防治,该方法会改变生物周边的环境,增加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且化学残留物还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而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生物自身和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对相关绿色植物的病虫害进行防治,不但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较好,而且还较少的使用了对生物有害的化学农药,减少了相关农药残留物在植物中的成分,保护了生态环境。

2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

2.1园林病虫害种类多样

在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过程中发现各地的植物病虫害各不相同,类型不一。本文简要说明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炭疽病4类植物病害的主要特点。

2.1.1锈病

该类病害主要是在植株浸染之后对园林植物进行侵害,植物叶片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黄褐色斑,植物叶片逐渐发黄并褪绿,且叶背有黄褐色团状集聚。

2.1.2褐斑病

受感叶片最开始会在叶片之上产生不同的圆形、椭圆形斑点,有同心纹落,后期叶片病斑处会出现黑色发霉异物,病斑相互连接形成大片不尽相同的斑群。

2.1.3白粉病

受感园林植物幼叶呈灰色,叶片形状扭曲,并在植物叶片组织上形成一层白粉,严重时可以造成植物逐渐枯萎、花瓣较少甚至不开花,随之成长状态蔓延到花茎、花柄等相关部位。

2.1.4炭疽病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开始阶段叶片表面逐渐褪绿并迅速扩大范围,最后形成大面积的病斑,病斑边缘呈深褐色,中部颜色较浅,叶片上面还存在大量黑点,嵌在植株上不易脱落。此外,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害还有很多种类型,在春天气候变暖时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包括蚜虫、红蜘蛛、介壳虫、梨网蝽等。相关园林工作者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2]。

2.2病虫害破坏了园林植物生长环境

部分园林工作者不能顺应时展潮流,通过喷洒化学农药进行杀虫灭菌,这种方法会造成植物生长周边的土壤和水分发生污染,植物的自身免疫力也会不断降低,从而给园林植物生长带来危害。同时,大量喷洒农药还会破坏园林的生态环境,长此以往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3.1通过基因生物技术手段培育优质植物种子

相关生物科学家应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探讨,制定优良的基因生物方案,把植株内的生物基因进行重新系统整合,从而获得较好的基因。目前,重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2种,即杂交筛选和基因工程,2种有机生物的完美结合,加大了园林等相关植物的抗体基因,使得植物在抗虫、抗病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以后的农业和园林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3.2采用微生物先进技术配置农药

利用生物资源和生物农药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主要技术手段,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相关生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真菌对病虫害产生抗体进而防治病虫害。比如,如果相关植物在成长发育阶段病虫害在植物表面寄存,由于病虫害在细菌和病毒的抑制下不会大量繁衍蔓延,细菌病毒等抗体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就可以逐渐消灭病虫害。另外,生物农药被应用后对土壤和水分并无影响,不会产生相关负面作用。

3.3通过人工诱杀防治病虫害

首先,园林工作人员应栽培可以杀害病虫害的植物,如捕蝇草和除虫菊等。捕蝇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它的茎非常短小,在叶片的顶部有一个捕虫夹,这个酷似“贝壳”的物体可以分泌大量的蜜汁吸引相关植物害虫,当害虫进入时,捕虫夹迅速地将害虫夹住并吸食;除虫菊具有一种独特的作用,其花朵内部能分泌一种黏稠液体即除虫菊脂,这种分泌物可以快速地杀死各种植物病虫害。其次,可利用榕管蓟马的防治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榕管蓟马抗药性非常强,具有生长周期短、扩散途径广泛、繁衍能力较强等特点,通过园林工作者的有效管理,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集中灭杀。最后,利用板吸引植物害虫,达到消灭虫害的目的[4]。

3.4提高生物技术水平,自主创新研制生物农药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制安全环保的生物农药。首先,相关部门应在充分了解动植物生长特性的前提下,从动植物体内提取有利的成分,研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对植物危害较小的生物农药。其次,相关科研人员要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方法的同时,研制最优质的病虫害生物农药。

3.5提高综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在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在防治工作开展之前对相关园林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保证相关人员在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可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其次,定期集中举办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培训讲座,邀请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先进管理理念的生物专家为基层工作者进行系统的讲解,并对相关病虫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做到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病虫害管理知识。最后,为相关人员设置一些学习课程和相关病虫害实际操作的案例,对掌握较为透彻、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进行奖励,并为其提供深造的机会,进而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之间应加强学习和探讨,不断交流园林植物的生长特点和成长环境,对相关植物存在的大量病虫害进行了解,做到资源共享,在为园林植物提供更好环境的同时,防止各类病虫害的发生。

4结束语

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植物相关特点,采用合理的防治方法,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促进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锦源.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J].新农业,2020(21):21.

[2]崔迪.生物技术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C].2020:724-733.

[3]古宁宁.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J].新农业,2020(18):68.

[4]谢文.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9(6):41-42.

作者:周海 单位:定西市安定区园林绿化站

上一篇:数字媒体时代美术教育探究 下一篇:小微企业风险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