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时间:2022-10-30 11:06:28

如何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统一要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无可厚非,但课堂中学生表演的神态,讨论的效果、时间安排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在教学中为师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关注学生;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

1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珍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而目前存在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统一要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结果在实际阅读中,学生不认真读,不求甚解。

2案例描述

我执教过一节语文阅读课《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精神。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静内急”的心理,为学生个性化体验创造条件。由于故事内容离我们太远,因而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二战的资料和被占领国人民同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

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二战的资料,了解被占领国人民同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然后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课题“生死攸关的烛光”的意思,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半截蜡烛只是一件不起眼的日用品,而在课文中为什么与伯瑙德夫人一家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假如是你,你会把绝密情报放在什么地方?激发学生思考,引起争论。接着让学生深入探究,看看这一家人是怎样 化险为夷的,其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轻轻地”、“娇声”等词语及相关句子。但有些学生表演时,却嘻皮笑脸。结束时,师生讨论课后题: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什么?结果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些学生认为伯瑙德夫人和雅克会夸奖杰奎琳,因为是杰奎琳救了全家,还有的同学认为……后来学生的讨论局限在对“多瑙德夫人三口”的称颂与赞美中。最后课堂气氛在赞美声中结束。老师本想再问一下,你知道我国抗日战争中,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故事?但时间已现仓促。

3分析与反思

从以上案例的记录可以看出,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无可厚非,但课堂中学生表演的神态,讨论的效果、时间安排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

3.1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感悟,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读、说、演等形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是一篇情节曲折的故事,教学中我并没有把这种紧张气氛渲染出来。故应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从一个细小的语言中,从一个特别的动作里去体验。例如:“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把蜡烛吹熄”一句,让学生抓住“急忙”和说的话,体会伯瑙德夫人的镇静和急中生智;从描写雅克的段落中体会他的从容镇定和冷静;从杰奎琳在蜡烛越来越短的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她娇声的说:“……”重点体会“娇声”一词,让学生通过读杰奎琳说的话来感悟她的勇敢镇定。

在表演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当时的情景去体验,这样可以避免有些同学的嘻皮笑脸。

3.2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教学中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然后让学生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最后合作汇报形成自己的认识。

但为师者,往往希望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传达给学生,于是课堂上教师问的过细,过碎,一步一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堂课下来,老师累;而对学生的过高期望和缺少宽容,则让学生感到更累。本课在讲解时应紧紧抓住“危急关头,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展开,让学生自己去找相关语句,去阅读理解。这样学生自己有了充分的思考阅读空间。学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所以,作为教师应适时隐藏教师角色,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自读感悟,提高个性化阅读。

课堂上通过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二战的资料和被占领国人民同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然后加以补充使学生了解了“二战”,从而激发了学生想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是如何保护秘密情报的,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采用自读感知,小组合作抓重点语句感知,有感情的朗读感知,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母子三人是怎样利用机智勇敢沉着的品质去面对危机时刻,想尽各种办法保护来保护这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提升了文章的思想,使学生明白了他们都有一颗爱国心。加上让学生想象,使学生真正体会母子三人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3.4拓宽阅读空间,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外延,增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让学生结合“大语文教育”的开展,借“蓓蕾读书工程”的东风,扩大自己的阅读量。让学生及时进行资料积累:可以是诗句也可以是名言,还可以是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提高了自己个性化阅读的素养。让学生感到课本之外还有精彩的世界,从而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3.5寓情于读,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实现学生与文本间的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的读、快乐的读,从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例如读了陶渊明、李白、屈原、鲁迅等名家名篇就会与他们对比产生共鸣与提高。让学生真正做到想作者之所想,思作者之所思,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以上案例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中为师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上一篇:对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探讨与分析 下一篇: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