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方法,丰富活动,养成习惯

时间:2022-10-30 11:04:44

传授方法,丰富活动,养成习惯

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期。在阅读初期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内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已被激发的阅读兴趣要保持稳定、持久,并得以巩固,教师必须“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否则这种阅读兴趣就会如昙花一现,对阅读能力的发展起不到作用。

1.笔读、精读和诵读

笔读是指在读的过程中圈划、批注、摘记、写体会等,也就是用笔记的形式巩固和反馈阅读所得。所谓精读法,是指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诵读是把精读的感受用有声的方式表现出来。通常我们会把这三种方法在讲读课文、课外摘录、课堂朗读这三个渠道上分别体现出来,但把三者结合起来训练更能加深理解,增加积累,体验阅读的乐趣,领悟做人的道理。我常通过作文教学、语文综合活动,加以有机结合训练,开展比赛、展示等活动,如让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一段美文进行赏析、体会、朗诵,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较好的阅读训练效果。

2.浏览和速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都精读。但有时候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要教会学生略读的本领,即浏览和速读的方法,以便学生在书海中泛舟采撷,游刃有余。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如可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的印象,借此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寻找可用的资料。还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技能,在阅读中练习扫读、跳读。这样一定强度的训练能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从而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巩固课外阅读兴趣。特别要做到的是:教师还应该在阅读课上着重训练学生浏览和速读,并在读前设疑、读后解疑,以培养学生吸收、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听后说”“读后说”

这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法。在读后或听后复述大意,简说要点,回答问题,说读和说听交互使用,阅读内容不断扩展,阅读兴趣也不断趋向稳定、巩固。这种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锻炼了注意能力和思维能力。采用这个方法更需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这个训练要求,一定要找机会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一纸空话。可不定期地利用课堂上几分钟的时间,搭建一个“今天我来说书”的趣味性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形成“读后说”“听后说”的能力,不断提高阅读兴趣,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二、课外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检验他们的阅读成果,不仅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巩固和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

1.建立“读书积分卡”

为了促进孩子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对孩子的读书活动进行量化,我成立了读书会,给每个会员建立了“读书积分卡”。以学校推荐书目为主进行阅读,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目阅读,学生读书积分成绩由老师认真核实。学生每阅读一万字的内容,可积10分。并制订“读书星计划”,学生积满50分,可获得一颗读书星,获得30颗读书星,将荣获“班级读书大王”称号,可获得老师赠送的精美图书。

2.开展信息会

其内容包括好书介绍、读书报告交流、社会热点讨论、阅读专题展览等。如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好书介绍”栏目,经常结合课文的学习,介绍相关的书籍给学生,如学习《狼和小羊》时安排《伊索寓言》简介,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介绍与之相关的名著《水浒传》等。有时还结合时代介绍杨红英的马小跳系列丛书,引导学生或去图书馆借阅。这些活动引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寻找资料、发表观点的能力。

3.游戏和表演

具体形式有猜谜、成语接龙、填写对联、童话表演等。如我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在课上组织“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读书意义的名人名言,在课上全班每人说一句进行“开火车”的游戏,并制作书签,写上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同学间互相赠送。这个活动生动有趣,因此让学生铭记在心,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4.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

(1)摘记本——每生准备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8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同样,学生要精心制作每一页版面,做到图文并茂。

(2)剪报本——每生16开白纸自己装订成几个剪报本,可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把自己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每张报都要尽量做得精美别致,比如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

三、增强阅读意识,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又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2.养成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在某一时间内阅读,如:每周安排一至二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进行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效率。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每天的课外作业中,布置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作业,并且坚持在第二天进行检查讲评。

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养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可以说是影响人一生的发展。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是一个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过程。我相信,只要学会阅读的方法,丰富阅读活动,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的提高将指日可待。

上一篇:教研活动重在一个“研”字 下一篇:小老师的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