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30 10:51:48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让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代替以端坐静听为主要特点的单一学习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探究式学习具有创新性强,参与面广,实践率高的特点,无疑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学习愉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探究方法;氛围营造;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174-01

在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氛围营造是探究学习的基础

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氛围的支持,同伴的理解与帮助,老师的认可与赞许都可能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要创造和谐的教学关系和浓厚的读书氛围。

1、建立平等对话,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切实改变角色,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俯下身来,要参与进来,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这就是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对话,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其实,学生的探究意识是很强的,只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去关注,去引导,去培养。有时候教师不经意的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都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探究意识。

2、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探究学习的主要表现是进行思考,产生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之上的,而人的思考与人的生活积累与知识积累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读书自然是增长见识,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不仅是要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的读书资源,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读书环境。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非常重视语文学习资源的合理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语文社会资源的主要方式。这些认识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思考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益。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拓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增强实践活动的灵活性与及时性。

二、发现探索与合理质疑是探究学习的重点

语文学习是情感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而实现交流与对话的桥梁就是文本,如何和作者进行交流,进行对话,那自然离不开通过发现向文本质疑。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说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来的问题不合理,让课堂教学陷入困境。其实要让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质疑的方法。

利用好奇心,质疑问难。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好奇又是孩子们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动力。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抓住标题质疑问难。有些文章的标题就耐人寻味,如《全神贯注》一文,看到这个标题,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谁全神贯注,怎样全神贯注?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研读文章。

抓住重点词句质疑问难。有些文章,一些句子情感丰富,含义深刻,要让学生留心这些词语、句子,去从中发现问题。

联系生活质疑问难。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比较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理解文章,体会情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利用合理想象质疑问难。合理的想象有时会引起我们思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利用合理想象,引发思考从而向文本质疑。如在教学《散落的钞票》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当钞票散落时你就在场,此时你会怎样做?这时学生就会对“怎样对待钱”这个问题产生思考,而提出合理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如果说营造良好氛围为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那么能否解决问题就决定着探究学习成败。因为学生所发现的问题不仅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同时又是他们求知欲的表现,如果不能很好的满足,那会让学生信心而来,扫兴而归,淡化探究的意识。

1、读思结合,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以读为基础,让课堂中充满朗朗的读书声,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学生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认真诵读课文感悟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特别是叙述精彩的部分要组织学生精读,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展示读,比赛读。在用朗读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激发思考,从而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很繁杂,教师不可能组织全班同学逐一解决,我们可将一部分权力放给学习小组,因为学习小组内的成员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合作默契。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最多的问题,合作小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探究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尊重个性理解,提高探究效益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即使是学生的理解与我们自己的理解不太一致,我们也应保护学生的这种个性理解。因为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思维模式在不断地推进探究学习。

总之,探究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不仅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它需要我们教师去精心地组织与引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探究的意识,确保学生探究学习的效率。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育对于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校长与教师沟通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