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消除高职新生的自卑心理

时间:2022-10-30 09:44:16

如何有效消除高职新生的自卑心理

摘 要:自卑心理是高职新生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矫正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一般来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有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措施和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同时,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关键词:高职新生;自卑心理;干预;调整

自卑心理,一般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和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相对本科生来讲,高职新生的自卑心理要普遍些、严重些,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其未来的成长和工作。所以,我们要深入剖析高职新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从他们入学起就加强心理干预,使他们保持一种自信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高职新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导致高职新生自卑心理的因素有多种,既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对此,我们需要从多方位去深入分析。

1.学习成绩不佳,得不到教师肯定。高职新生的高考成绩一般都比较低,而且成绩低不是一次低、一时低,往往是中学期间一直低。所以,这样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赞扬,得不到同学、家长的肯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他们在以后的成长中仍得不到肯定,这种心理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高职新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要大于本科生,自卑心较重,认识不到自身发展的潜力,缺乏向上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对学习无兴趣。

2.家庭生活的影响。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在家里受宠,而成绩差的孩子则不被家人信任,常受家人责备,得不到赞扬。父母恨铁不成钢,能平心静气地接受孩子不理想成绩的比较少。同时,成绩不佳的影响会延展到生活的多个层面,使学生在多个方面都被家人否定。另外,由于有些家长不够民主,稍有不满意就对孩子破口大骂甚至动粗。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孩子自尊心的塑造,致使学生对自我评价较低。

3.经济因素的影响。许多高职学生来自家村,家庭经济困难,接受不到优质教育,他们只有选择到高职院校读书。进入城市,一是和同学的横向比较,窘迫的经济状况容易让农村学生感到自卑;二是城乡的纵向比较,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农村学生感到压抑、自卑。于是,这种极大反差会造成学生入校时就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4.展示自我的机会少。由于学生上学期间一直以读书为主,接触的其他东西很少,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拓展。学生从学习成绩上不能证明自我,肯定自我的途径就难以找到。因此,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总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得到肯定。如果学校不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其他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拓展,没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就容易对自我评价低,从而形成自卑心理。

5.心理不成熟,社会阅历浅。高职新生的社会实践比较少,因此普遍比较单纯,心理成熟度低,遇到困难容易焦虑,自我难以调整。特别是上大学后,一下子从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之地,一时难以适应新环境。走上社会后,由于社会阅历浅,对社会许多现象看不透彻,难以理解,所以会产生焦虑心理,对外界事物既好奇又紧张,不知如何应对。

6对未来过度担忧。高职学生往往对自己的高职生身份不认同,认为自己“非正规大学生”,学历低,无法与本科生竞争,将来不好就业。即使就业了,工资标准也低。不少高职学生一上学就想“专升本”,以为只有“专升本”才能被社会接受,试图通过这条路肯定自我。而“专升本”的名额毕竟有限,能够“专升本”的学生不多,所以学生上高职后感到前途渺茫。

二、高职院校解决新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措施

高职新生自卑心理产生的时间往往比本科生早且持续时间长,如果不及早调整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家庭。由于高职新生自卑心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学校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加以干预。

1.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对于自身生理原因引起的自卑心理,让学生理解一个人无法掌控自己的身高长相,但可以提高自身素养,为他人、为社会多作贡献,从而获得社会较高的评价。对于经济因素造成的自卑心理,让学生认识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中国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未来中国会进一步发展,每个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经济问题。对于学业不佳造成的自卑心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个艰苦的过程,要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知识水平。

2.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高职院校应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教师不能被动等待,因为学生可能羞怯或者自我意识不到,不主动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心理咨询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特别是新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切实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还可以举办专门针对新生的心理讲座,如学习适应问题、常见行为问题、交往情感问题、生命意识问题等,及时有效地帮助新生克服不良心理问题。

3.增强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克服新生不健康心理,需要心理健康教师和其他教师共同承担、协同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到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增强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必要。学校应多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学培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心理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积极地解决和处理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4.学生评价标准多元化。在中学阶段,学生以成绩论成败。进入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应多元化,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平台,使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能力,如举办运动会、歌唱会以及各种技能大赛,还可以与社会通过网络平络,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无限的,每一个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都能发现自我闪光点。

三、面对自卑心理,高职新生的自我调节方式

消除自卑心理,除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外,高职新生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高职新生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自我心理调适。

1.悦纳自我,丰富自我。自卑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我认识失真。所谓认识失真,是指歪曲现实、丧失客观性的不合理认知。克服这种心理,需要重新评价自我。要学会发现自身优势,即使有不足之处,也要能够认识“你有不如别人的权利”。同时要树立理想信念,不断地丰富自我,提高自身知识素养以及技术能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德行的青年。这是高职生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

2.理顺关系,和谐相处。与他人和谐相处,会使自己身心愉悦,有效摆脱敏感、抑郁、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改变过去对自身的过度关注,学会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不过多计较自身得失。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学会换位思考,能体谅他人、宽容他人;学会感恩,能感受到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从而懂得如何帮助别人,报答社会。

3.接触社会,扩大生活圈。学生的学习生活长期局限于校园,接触社会的机会少,一是会感到现实与过去自己了解的相差甚远,有些迷茫;二是由于自己一直处于学习阶段,没有对社会作出什么贡献,便感到自己对社会无足轻重。高职教育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学生在此期间应多参与社会实践,以对中国现状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应有为社会多作贡献的豪情壮志,对社会贡献越多,越能获得社会肯定,社会价值越高。而社会价值高,自我价值也会提高,对自我就有认同感。

4.消除职业忧虑。不少学生从踏入校门第一天起就担心未来的就业,对未来悲观失望。教师应通过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用工状况,认识到学校的培养机制与社会的用工机制是相适配的。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就业率往往高于本科生,收入也不低于本科生。从职业发展的空间看,高职学生多是从基层做起,与本科生相比实战经验丰富,技术熟练度高,更有利于技术创新。所以,学生应该消除职业忧虑,而将重心放在掌握过硬技术上,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璐.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与矫治[J].高教高职研究,2007,(8).

[2]张玲等.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责编:思 源

上一篇:通过语文教学促进生活化科技教育的策略 下一篇: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