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浅析

时间:2022-10-30 08:40:50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浅析

摘要: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在结合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科技发展的内在西素来理解,分析了中国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认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对科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国对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更多的反思与新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近代 科学技术 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144-02

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成果,尤以宋元时期为最,为人类文明做出伟大的贡献。但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曾经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却逐渐衰落。而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科技迅猛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科技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什么中国近代的科技会滞后于西方?这个问题首先由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提出,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的序言中说“在人类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国人是有过贡献的,而且贡献是伟大的”但是“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了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对此有学者指出。由于缺乏逻辑严密的科技理论体系,因此中国历史上的科技从严格上讲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其落后于西方也是必然。还有的认为民族危机成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源动力,要不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到了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人还不会放眼世界,引进西方科技,中国科技的进步恐怕还被蒙蔽在愚昧无知当中。

但缺乏逻辑严密的科技理论体系只是科技落后的表象,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而民族危机也只是外在原因,不是其根本的内在原因。因此笔者试图从科技发展的内在因素,即科学精神来对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展开分析。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和起源

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者们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求真、探索、批判、怀疑、宽容、无功利等各种精神素质的总和,是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体现人们的共同信念和价值标准,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之所在。

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中国与古希腊都拥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但在古希腊却能孕育出对古代世界和近代西方科技产生深刻影响的科学精神,这不仅是因为希腊人拥有发达的逻辑思维和理性的自然观。最主要的还是“他们热爱自由,不肯屈服于暴君,其民主体制年轻而富有活力;他们热爱生活,天性乐观,他们祟尚理性和智慧,热爱真理,对求知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忱”

二、科学精神要求有相应的人文精神

近代科技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其中包括中国人伟大发明的贡献,但它的思想根源或精神文明的财富却来自于古希腊的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产生又得益于人文精神的影响。

何为人文精神?这个词用英文写做Humanism,通常译为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根据词义解释以及学界的研究,通说认为,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和肯定,是人类对自我的关怀与维护。狭义的人文精神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而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根据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的研究,Humanism一词源于拉丁文的Humanitas,而Humanitas又源自于希腊语enkykliapaideia,译作“全面教育”。古希腊的教育十分注重对人的智力、情感、体育等方面的全面培养,因为古希腊人认为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因素。著名的智者派代表普罗泰戈尔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所以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所以不存在的尺度”。由此可见,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存在与价值的。

西方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正是体现了西方世界对希腊学术遗产的继承和对人文精神的弘扬,其在文学与艺术领域里都有充分反映,如著名诗人但丁的作品《神曲》就将人放在重要位置,将教会打入地狱;意大利画家乔托打破传统绘画风格,创造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雕刻家吉伯尔提和多那台罗开始研究人体结构……这说明人类开始关注自我,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视野的扩展是革命产生的诱因,近代科学诞生于科学革命当中,而科学革命则首先是一场观念的革命。正是因为人文精神在西方深入人心,才使科学精神得以大力发扬,在科学精神的推动下,西方人创造出了改变历史进程和人类生活的近代科技。

三、近代中国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

科学精神体现人们的信念和价值标准,是人们对科技的价值观。中国与西方的差别是因为不同的价值观而产生的对科技的不同态度。从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笔者认为可从中国对科技的价值观来进行分析。

价值观(一):中国的科技以“统治者为中心”

在中国古代,虽然科技也曾达到世界顶峰水平,但科技发展的动力来源却只是封建统治之需。为了实现思想专制、维护政治稳定,中国的天文学、数学、建筑学甚得封建统治者重视。在统治者大力宣扬的中国传统思想中,“天”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天文学因此受到很高的礼遇。由于数学与天文学的内容密切相关,天文学的发展带动了数学的进步,许多科学家同时兼有天文学家与数学家的双重身份,如祖冲之。此外,围绕统治者需求而修建的万里长城、历代皇宫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发达。相反只要封建统治者不提出要求,科技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在明朝,由于统治者恪守旧历法反对新历法,导致天文学陷于停滞,同时数学也随之而止步,甚至连宋元时期已取得的杰出成就都未能继承下来。同样,中国的四大发明虽然对世界近代文明和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中国,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只是为封建统治和封建迷信服务。中国人虽然享有四大发明的专利,但并没让中国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而在西方却成为了传播信息的有力工具,成为了征服世界的强大武器。

价值观(二):中国的科技以“学而优则仕”为价值取向

由于封建专制统治,中国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学而优则仕”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除了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之外。教育模式在统治者的严格规范下,人们的思想自由被极大禁锢,导致人们视野狭隘,对科技没有全新的要求,知识的存在也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利欲之需,因此人们一味地醉心科举,穷其毕生精力研究学问也只是为了追逐功名利禄而并非带着一种探索世界,获得真理的思想动机。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说,科学的诞生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惊异”,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困惑和惊奇,有了惊异也就感觉到了自己的无知,自知其无知者为了摆脱无知就求知识,求知并非为了实用的目的,而纯粹是一种对智慧的热爱。第二是“闲暇”,知识阶层不用为生活而奔波劳碌,从事繁重体力劳动而没有闲暇的人是无法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的。第三是“自由”,科学知识是不以别的什么目的而存在的,纯粹是是为了自身而存在,它是一门自由的学问。由此可见,科学就是研究与探索,不仅要有充裕的时间、充分的自由,而且还必须带有非功利性。但在中国,由于专制统治根深蒂固,传统思想深入骨髓,科技是不可能在“惊异”、“闲暇”、“自由”的这片土壤中诞生,它只能以“统治者为中心”而带有功利性地产生于中国。

四、结语

事物的内部矛盾才是真正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科学精神的缺乏是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内在原因,而中国与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又是导致科学精神是否产生的内在因素。西方的科学精神受人文精神的影响,科技是“以人为中心”,以“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为价值取向,而中国却以“统治者为中心”以“学而优则仕”为价值取向。就今天来看,中国仍受此价值观的影响,比如,学术界存在的各种学术腐败现象。《中国青年报》(2009年12月18日)上一篇题名为:《院士是“院仕”,一种必然的结局》的报道,告诉了人们“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现象是一种必然。这是受中国人骨子里‘官本位’文化的影响。”笔者认为,“官本位”思想的产生与“统治者为中心”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

科技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科技的发展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取决于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者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素质,它是科学活动的灵魂。科学精神的培养,不仅要求端正价值观,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还要求有充分民主、自由的社会环境。科学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的科技要想有一个长足的进步需要有更多的反思与重新的认识。

上一篇:浅论我国健康保险发展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论孝文化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