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433”发展战略 促进文县旅游快速发展

时间:2022-10-30 08:38:13

落实“433”发展战略 促进文县旅游快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248-01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前景最广阔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目前,国际、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陇南市旅游产业的开发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比重也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旅游开发的意义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2015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0.8%。旅游能够达到“开发一方景区、繁荣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作用。具体说来,旅游的作用主要体现三点:一是拉动经济发展。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1.34亿人次,外汇收入达1137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 “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二是旅游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较大,发展旅游业是缓解此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截止2015年我国在旅游行业直接就业人数达2798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近8000万人。三是旅游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影响区域环境。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很多国家在发展旅游时,都很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陇南市文县旅游资源概况

文县位于甘肃最南端,与川、陕交界处,是甘肃的南大门,也是“大熊猫的故乡”。属长江上游嘉陵江西源的白龙江、白水江水系,属亚热带半干旱性气候区,全县总人口24.45万人, 212国道穿境而过。境内的洋汤天池、白马藏族民俗风情村、阴平古道、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一批旅游景区(点)闻名遐迩,地处九寨沟黄金旅游线上。主要景区(点)有:

1.南线旅游风景区

东起四川广元至碧口--小九寨生态旅游区、红庙、南山寺、抗日八角楼--大坝风光--库区山水--让水河--店坝对村沟生态游区--摩天岭三国古战场--凋楼河大熊猫、金丝猴栖息地--清凉寺--大岭当梁云涛--凤凰山雄姿--白水江大桥。全线沿途共12个以上主要景点。

2.中线旅游风景区

碧口白龙江大桥--楼沟滴水观音--玉垒雄关--姜维城(水库已淹没)--关头坝大桥--青龙湖--骆驼山、碟子大的天、明代古本栈道--城关文昌宫--文昌楼--玉虚山园林--五里关--睛霓瀑布--南山基督教堂--西园春色、早鱼场--白马河风情--白马藏羌村寨--邱宾坝大熊猫驯养声、羚牛等珍贵野生动物。全线主要景点18个以上。

3.西线旅游风景区

文县城出发--高楼山峻岭--九曲十八弯--洋汤天池、生态公园、五指洞、跑马坪、尖山卓笔--白龙江三国古栈道等20多个景点。

三、在旅游规划上,突破行政地域,抓住发展的政策机遇,与周边市县同步规划建设大景区,促进文县旅游业发展

根据《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甘肃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及陇南市、绵阳市、广元市、阿坝州等市州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1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陇南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将陇南市文县的旅游发展也融入到相关发展规划之中去,利用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九寨沟县搭建好的旅游发展平台来规划发展文县的旅游事业。

旅游发展要全国一盘棋,抱团谋划、组团发展。单独发展规模小、没有大的发展前景。文县(包括陇南市)在旅游规划发展方面立足自身旅游资源,积极向周边市县的旅游发展规划靠拢,延续周边市县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发展文县的旅游市场。

在文县规划旅游项目时,紧紧结合广元市旅游发展规划,建设蜀道文化旅游通道:白龙湖-碧口水库-苗家坝水库一线水上观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阴平古道-摩天岭沿线恢复开发建设,与唐家河风景区连成一线,促进三国古道大景区建设;开发建设文县碧峰沟自然风景区项目;立项建设文县铁楼至平武公路,连通文县跟平武县,与绵阳市共同建设国家级白马民俗风情风景区;立项建设余(家湾)凡(昌)高速公路,连接武罐高速公路与武九高速公路,使得九寨沟至文县至广元市高速直接相连,建成新九环东线、广(元)九(寨沟)旅游大通道,带动陇南南部旅游大发展;立项建设文县天池至堡子坝公路,开发建设文县五花山旅游项目,这样将文县天池、黄林沟、五花山等景区置于大九寨旅游经济圈之中,促进文县旅游大发展。

四、加快构建文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文县各项事业的整体进步

加快构建完善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既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旅游强市的现实需要。先进旅游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要实现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必须强化政府主导,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先期导向性投入,以推动城市旅游配套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1.建立健全组织保障

加快构建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关系城市建设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全市上下各方面的积极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合力推进,切实把我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2.合力营造城市旅游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是人们对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要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旅游特色,合理配置城市旅游资源,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3.建立完善旅游交通集散网络

公路交通是游客通达的主要载体。为适应这种需求,我市公路枢纽客运要在现有数量和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布局,按照进得来、出得去、走得通的原则,大力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在未来几年内,陇南交通将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公路、铁路并进的大交通,成为陕甘川综合交通枢纽,使我市的旅游交通由保障型向快捷型发展,进一步显现交通对旅游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4.大力实施城市旅游信息化工程

旅游信息化是推勇糜蜗执化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以推进旅游管理信息化、数字化为目标,今后几年力争构建信息应用广泛、网点布局合理、城市数字化管理良好的目的地管理体系。

5.建立健全旅游应急救援系统

旅游救助是针对城市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故灾难等突发性事件,相关管理部门为游客提供的医疗救助和紧急救援等方面的服务。一个旅游城市拥有及时有效的旅游救助服务,有利于增强游客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更好地维护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及早谋划,完善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和应急救助系统,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通过应急系统加以预报、监测和,让出行者了解各种安全信息,增强安全应急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的救援信息通道;完备的救援预案、救援设备;坚强的救援力量、畅通的救援渠道等。完善城市卫生医疗体系,规划建设卫生咨询中心、120急救中心和核心旅游景区急救站医疗体系。

旅游业的发展,不是单一的一个地方,不是一个地区的某一个方面,而是集成了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只有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共同发展了,旅游业也会整体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2]《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甘肃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陇南市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

[4]《四川省绵阳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广元市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四川省阿坝州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一篇:怎样培养儿童画速写 下一篇:夏威夷让流浪汉活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