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来了,你我同行

时间:2022-10-30 07:27:05

奥运来了,你我同行

刚刚烤制出来的法式面包,散发着浓香的咖啡,炉灶上的“意式蘑菇粥”,台案上一盘盘美味的西式菜品……学生们认真地实践着西餐的“煎炒烹炸”;身着整齐西装的服务员用流利的外语向来宾介绍着每一道菜,热情的服务让每一位宾客叹服。

这景象可不是在某家西餐厅,其实是天津商业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合作学院的实习餐厅。身穿整洁西餐工作服的不是职业厨师和服务员,而是即将赴北京奥运会当“大厨”的大学生志愿者。现在他们正在加紧备战,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到来。

奥运志愿者王思锐说:“指导我们进行专业训练的是美国和新加坡各地的老师,我们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这些甜点,就是说在奥运会开幕的时候,作为奥运志愿者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奥运服务,做出更多的贡献。”

奥运倒计时一分一秒的走着,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北京奥运会的祝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其中,奥运志愿者的身影无疑成为奥运筹备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将超过悉尼和雅典奥运会,达到10万人。作为奥运会志愿者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者们更是铆足了劲,准备为祖国的百年奥运梦想添一道光彩。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志愿者”是一个强大支柱,没有“志愿者”,奥林匹克的一系列活动就无法进行。正如罗格主席所说:“志愿者是奥运会的基础”。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也正是靠他的朋友和同时期各个体育协会首脑的支持,通过他们的类似于志愿者性质的工作,创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敲响重开奥林匹克时代钟声”。

作为与奥运零距离接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比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赛事的同学来说,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自然更深一层。亲身服务于奥运会,他们不仅能受到奥运精神的洗礼,还能以此建立奥林匹克校园文化,从而把奥林匹克这一世界性文化融入人生哲学,甚至会受益终身。

奥运风的吹来给了大学生们一个成为志愿者的机会、一个审视价值观的机会。在开展奥运活动过程中推崇的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让大学生们学到了“德育课”上学不到的东西;让他们增添社会责任,让他们打开心扉,找回本应属于他们的祖国主人翁的“义务感”。

在奥林匹克大课堂中人们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世界公民的博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尊敬其他民族,以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别人和自己,虚心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丰富自己,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国际交流真正得以实现。也使全世界的青年有机会了解各国文化,建立全球视野、跨文化视角及深化对世界的认识,这也是作为“奥运志愿者”这一工作不同于其他志愿者身份的魅力之处。

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清华大学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一个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这和奥林匹克主义有相似之处的人生哲学。有志愿者提出要抓住北京奥运志愿服务这一契机,开始“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实现奥林匹克精神,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大学生这支奥运生力军不会辜负祖国的重托,将全身心地投入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祖国争光。北京奥运的志愿服务,也将会影响一代大学生,它将使奥林匹克文化在大学校园扎根、开花、结果。

上一篇:中职职业指导应“全程化” 下一篇:研究生学制改革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