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尽早完善跨省高招制度

时间:2022-10-16 02:43:07

需尽早完善跨省高招制度

每年6月,人们最关心的教育问题莫过于高考,而在高考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当属高校招生工作。今年也不例外,只不过这次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地方高校跨省招生比例上。

地方高校由于依靠地方财政支持,跨省招生计划受到地方主管部门的严格限制,特别是一些原部属院校归地方管理后,跨省招生比例逐年锐减,属地省市生源比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市场地区分割之势愈演愈烈。此举违背了高等教育开放性的要求,有悖于教育公平原则,不利于地方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的成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全国地方高校跨省招生录取制度不健全,加之地方政府狭隘的教育发展观,致使各省市为提高本地高考升学率,萌发“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人为割据招生市场。

这种所谓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也许会让地方高校和属地考生在短期内受益,但如果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地方高校跨省招生意义非凡。最主要的是有利于优化生源结构,提升高校育人质量。高等学校人文荟萃,国内和国际许多名牌大学的声誉是由各种文化互相融合而积淀起来的。地方高校跨省招生,将使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集合在一起,有利于多地区、多民族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大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跨省招生还有利于调节地区间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提升高校办学效率。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各地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同,造成部分专业在当地过剩或紧缺,而通过跨省招生则可以适当缓解这种压力。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各省在高等教育上横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减少重复办学,节约办学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同时,通过跨省招生,把地方高校纳入全国统一的高等教育招生市场,有利于破除地方保护,促进地方高校提高办学质量。

跨省招生同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观念认为地方高校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就是培养本地学生,而没有看到所培养的外地学生毕业后参加本地经济建设同样是服务当地经济。此外,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资源的流动,生源交流可以促进地区间的人才流动,还可以形成高校广泛的校友资源,这些都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不难看出,出台和完善地方高校跨省招生的有关规定非常必要。且在制定相关规定时要注意几个原则。首先是教育公平原则。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教资源相对集中,经济落后地区的高教资源相对分散与稀少,但经济发达与否与人口尤其是高中毕业生总数往往不成正比。在目前地方高校招生计划下,高中毕业生较多、高教资源较少省份的考生就处于一种不利地位,而发达地区的考生则相反。因此,这种地域分割行为只会加剧社会活动中的“马太效应”,加大省与省之间人口素质的差距。因此,在制定相关规定时应充分考虑到教育公平。

另外一点就是对等招生原则。在地方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的现状下,应确保各省地方高校跨省招生规模基本对等,招生的结构和质量均衡。只有这样才能使地方利益不会因为高校跨省招生而受损,才能保护地方政府及地方高校积极开展跨省招生的积极性。

(本文作者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

上一篇:农村职教发展需信息化 下一篇:美国西北大学:后来居上的“开放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