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之家”成长记

时间:2022-10-30 06:57:50

“爱心之家”成长记

在贵州边远山区,有这样一个群体,感动了当地百姓和无数网友。他们立足于高校,以网络为平台,定期从高校乃至社会选派志愿者以支教助学的形式援助教育匮乏的贫困山区。

他们是“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的志愿者们。

诞 生

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的诞生要追溯到2006年。时为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王远贵、张行巍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贵州红板小学:背着柴火和土豆上学》。帖子讲述了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学生的艰苦情况,并向网友们求助,希望能为红板小学的孩子和老师募捐一些物资。

王远贵对帖子里讲述的情况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从那片大山里走出来的。2007年2月,借着寒假回家的机会,王远贵一行到红板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该校当时七个年级,共有学生222人,而教师却只有6人。在了解该校师资状况后,王远贵他们不由得感叹:西部农村教育的未来在哪里?

开学后,王远贵和张行巍在学校举行了一场募捐,为红板小学募集到一批文具和课外书,并通过网上发帖,介绍了两位志愿者前往红板小学支教。

2008年4月,经过近一年的准备,王远贵、张行巍决定召集同学组建“爱心之家”支教团在暑假期间亲自前往红板小学支教。“那时候我们都觉得,把公益当作事业来做,也是一种成就。”王远贵说。当年5月,“爱心之家”的成员就增加到了8人,“爱心之家”支教团队宣告正式成立。

阵 痛

“爱心之家”的成立,可以看作是王远贵等大学生志愿者正式走上民间公益道路的标志。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对民间公益的艰难有了切身的体会。

2008年11月,“爱心之家”和其他公益组织一道发起“暖冬行动”,在武汉、贵阳、南阳三地为贵州山区的孩子募捐冬衣、冬鞋。活动十分顺利,总共为孩子们募捐到9吨的物资。

“爱心之家”的8位成员一起凑了2000元钱作为送物资到山区的路费。这笔钱最多只够4个人前往,但是大家都想亲自把冬衣、冬鞋送到孩子的手上。无奈之下,只能抓阄来决定,王远贵、张行巍等4人“幸运”地获得了前往山区的机会。

为了节约路费,王远贵他们坐最便宜的绿皮火车,从武汉到贵阳花了20多个小时。为了节约运费,王远贵让在贵阳工作的哥哥借了两辆货车,把这批物资运到山里。从山区回到学校后,“爱心之家”团队每个成员兜里都只剩二三十块钱,啃了一个星期的馒头。“因为没钱,当时我们所有人都把烟戒了。”张行巍说。

这一次经历让“爱心之家”的成员认识到,民间公益并不是仅靠爱心和热情就能支撑下来的。而作为学生,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在空闲时去打工,每个月赚三四百块钱补贴“爱心之家”的经费。

看到“爱心之家”维持得如此艰难,有人给他们支招——在网上募捐。“你们实实在在地做公益,接受捐赠也是应该的。”在很多人的劝说下,“爱心之家”开始考虑上网募捐。

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上网募捐有很大的风险。“我们是民间组织,没有登记注册。”王远贵在查阅相关法规后发现,纯民间组织公开募捐和接受捐赠有涉嫌非法集资的风险,最严重的后果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爱心之家”不得已放弃了募捐经费的想法。

从2008年4月到2010年6月,“爱心之家”为贵州山区输送了80多名支教志愿者,募集的各种物资价值近20万元。这两年中,“爱心之家”的所有远行费用都靠成员打工维持。

破 茧

2010年6月,“爱心之家”的第一批成员全部大学毕业了,他们各奔东西,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大学里的学弟学妹接过了他们的公益大旗。

王远贵和张行巍都进了公司,成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可是2011年3月,王远贵突然辞职回到贵阳,重新投身“爱心之家”的公益事业。王远贵的举动遭到家人强烈反对,他对家人说:“公益总要有人来做,而且我在做公益的时候心里最踏实。”

再一次投身公益事业,王远贵得到了一些帮助。上海的刘女士每月资助他3000元,作为生活费和“爱心之家”的办公经费。贵阳的爱心人士台俊峰免费提供一套40平米的住房,作为“爱心之家”的办公场地和成员的住所。

虽然有了经费和场地,由于没有募捐资格,“爱心之家”只能靠偶尔收到的一些个人捐款,再尽力节约办公经费,来支付志愿者的生活费。一个月后,王远贵就感到难以为继了。

为了找到固定的经费来源,王远贵辗转联系上了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对方愿意向“爱心之家”提供定向资助,但要求“爱心之家”先成为正式登记的公益组织。

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民间组织进行社团登记前必须先挂靠一个主管单位,接受登记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共同管理。而且,即使找到挂靠单位,如果同一个行政区域内已经有同类的社会团体存在,新的社团也不能登记。

按照这些规定,大多数民间社会公益团体很难具备社团登记条件,更何况在注册登记之前,还需要提供验资报告,证明社团拥有至少3万元的组织资金。这对于经费本就困难的民间公益组织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2011年8月,贵州省志愿者协会在得知“爱心之家”支教团的事迹后,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吸纳“爱心之家”为团体会员。“爱心之家”支教团正式更名为“贵州爱心之家志愿者支教团”,以协会的名义接收捐助。

身份问题解决之后,王远贵松了一口气。其他的民间公益组织得到消息后,纷纷联系王远贵,希望能跟“爱心之家”合作。与此同时,在媒体的帮助下,中央民族歌舞团青年独唱歌手阿娜丹加入“贵州爱心之家”,免费担任爱心大使。

重 生

“爱心之家”加入贵州省志愿者协会后,在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志愿者协会、贵州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等各级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支教公益事业步上新的台阶。

2012年5月,贵州爱心之家募资设立“爱心之家桑梓奖学金”,旨在鼓励和激励成绩优秀的三好学生,教育贵州山区儿童从小懂得帮助他人、长大后回馈家乡、回报社会。

同年12月,贵州爱心之家荣获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志愿者协会“贵州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奖和贵州都市网“贵州十大公益组织”奖。

至今,“爱心之家”共向贵州山区派遣支教志愿者300多人次,有志愿者会员3000余人,共募捐价值80余万元的文体用品,支教助学帮扶点覆盖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毕节市黔西县、金沙县,铜仁市江口县,安顺市关岭县,黔东南州黄平县共计36所乡村小学,直接或间接帮助了16000余名学生。如今,“爱心之家”已建立了完善的支教接力机制,保证支教活动的长效性,成为了贵州公益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上一篇:民间志愿者组织正在兴起 下一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