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探讨

时间:2022-10-30 06:35:33

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探讨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情况,掌握其学习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上学期我以七年级5个班学生为对象,对他们进行学习习惯方面的调查,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为265名。

调问卷查共25道题,按题型大概列为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从调查中显示,约占9.43%的学生对新课都作预习,77.36%的学生有时有预习的习惯,而13.21%的学生从来都没有这种习惯。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能每天带齐的还不到总人数的70%。新课前都有复习习惯的学生只占7.55%,从来都没有复习习惯的占16.98%,而75.47%的学生有时有这种习惯,也没有形成规律。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是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

2.学生课上听讲、思考问题的习惯

从调查中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不高,其比例还不到40%。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约占20.75%。遇到疑难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老师、同学,约占5.66%,从来不主动的占43.4%,这反映了学习能力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生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学生课后作业习惯

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通过调查,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健康,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并不很高。学生独立作业方面:能独立完成的占32.08%,未独立完成的占67.92%;对批改后错误的题目能及时订正的占49.06%,能按时上交作业的同学较多占75.47%。学生作业的习惯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有序训练很有关系。这一方面我们还需加强管理才是。

4.学生考试前复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调查表中清楚地显示出:能自己自觉经常复习的近占16.98%,有时会在考前复习的同学占66.04%,碰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的占25.86%,而极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这个习惯,而是通过问老师、同学等方法来解决。但也说明已养成不懂就问这个习惯。考试测验时,81%的学生能独立思考,认真答卷、实事求是、不偷看、不作弊。成绩不理想时,53.6%的学生能分析原因,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努力,46.4%的学生任之听之,不去查找原因。成绩不有39%左右的学生不敢告诉家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日本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我认为初一年级学生应分为分三个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成绩优秀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类学生有预习、听课、笔记、复习、考试、作计划等基本学习习惯,对于他们更为关键的是思维拓展,知识面扩展。作为老师在日常的辅导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一)培养他们抓要点、多思、善问的习惯

学生在听讲过程中要注意老师所讲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把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点,扣住知识点去理解记忆并运用。遇到课上没听明白的问题,要求他们下课以后要找老师或同学询问,把知识点消化吸收。

(二)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

培养和鼓励他们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要先把问题想好。“想”是“说”的先导,只有“想”的周密,“说”得才有条理,才透彻。

(三)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研讨,使自己在叙述、解释、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调整看法,实现对知识的科学构建。在平时辅导中注重他们的解题思路、让他们试着当老师,和其他同学互相讲解,从而学会不同的思维方式。

(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要做到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在生活和实践中验证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学习经验、方法的习惯

学与思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平时学习中要培养他们探索方法、摸索规律,并对自己学习中的经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巧妙方法,处处留心、时时改进。

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学生取得很大的进步,李唯由年级第二十九名上升到第四名。魏文旭由年级第九十四名上升到年级第十四名等等。

二、成绩中等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类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学习习惯不好,对于他们最重要的是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作为辅导老师在日常的辅导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一)先预习后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帮助他们认识课堂的重要性,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争取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做好课堂笔记,并把自己在课堂上没听懂、没理解的内容用着重号标明,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下课后及时复习,及时整理。

(二)基础知识巩固的习惯

识记重要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到具体的运用计算,争取做到基础知识牢固、坚实。

(三)作业、考试的习惯

培养学生每次作业都要先复习再做题,切忌抄袭,遇到难题要多思考。

(四)自己做学习计划的习惯

学习主要靠自觉自愿,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为自己安排学习计划,每个人的成绩程度、科目所差情况不同,课余时间也不同,每人做好周计划,并按计划完成本周学习,请家长协助监督。

三、成绩较差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这类学生基础差,有时学习欲望也很强,但是由于听不懂课,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所以学习兴趣持续性很低,对于他们最主要的应该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为老师在日常的辅导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一)注重学习的习惯

他们主要是小学阶段养成教育不足,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放纵自己、随心所欲,没有规范性,所以我们应该从这方面入手转变他们的思想,多和他们谈心,首先让他们接纳我们和我们做朋友,然后从思想上采取积极的教育让他们从心理认可,引导他们注意学习,愿意学习,把心放到学习上。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习惯

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往往概念不清,记忆的知识混乱,辅导过程中多去考察知识点的记忆情况、变形试题检测,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三)预习习惯

在每次课之前协助他们预习,让他们把其中重要知识点记录下来,留出一定的空隙用以在课堂上听课时做补充,并把重难点习题做记录以便复习巩固。并识记其中的概念、定理、公式以及单词、短语、句子。

(四)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帮助他们认识课堂的重要性,争取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做好课堂笔记,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并把自己在课堂上没听懂、没理解的内容用着重号标明,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下课后及时复习,及时整理。

(五)作业、考试的习惯

做作业时要注意作业本工整,字迹清楚,解题过程要详细每一步都标明这样做的依据,作业时禁止翻书本、笔记。作业前要先复习,有不会的作业后复习再做。

(六)自我约束的习惯

由于他们的基础差、习惯不好,所以在学习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有一定的克制力,帮助他们养成遇事等几分钟再去做,克制情绪激动。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古语所说“习惯成自然”,让我们的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自然是我们任课老师所希望的也是我们所奋斗的目标。

上一篇:基于电子教育时代的职教体育教学中的多媒体技... 下一篇:浅谈营养袋侧柏育苗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