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课堂渗透乡土气息

时间:2022-10-30 06:32:10

让地理课堂渗透乡土气息

摘 要: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常与学生实际脱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开发者,乡土地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以《工业的区位选择》为例,笔者尝试了如何将乡土地理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乡土地理 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203-01

在新课程下,教材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学科专家能够进行统一开发的只能是那些最为基本的共同学习领域”。面向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常是照本宣科,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体验脱节,过多强调学科体系。通过硬性灌输向学生“传递”知识,机械训练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和规律,学生往往兴趣乏乏。

1 传统教学方式的缺憾

笔者按传统的方式上《工业的区位选择》这节内容,先让学生读“图4.2”,了解工业的区位因素;再提供列表,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比记忆五种导向型工业的主导因素、布局原则及其典型的工业部门。利用教材案例,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分析鞍钢和宝钢的工业区位条件,从而检验学生对区位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引出工业区位的变化,重点学习环境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一节课下来,教学完成的很顺利,但仔细思考,缺憾不少。

与学生实际脱离,高一学生对工业的印象往往还只停留在产品这具体成果上,对生产过程没有直接的感受,学生索然无味。学生被动学习,思维含量很低,学生学习工业的区位因素,只是跟随教师的要求而读图,并不理解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脱离了学生实际的教学,导致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探究。

合作学习流于表面,似是而非。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但脱离了实际体验的讨论,学生往往流于表面,就材料论材料或是利用教师灌输的套路式的分析方法,找到一些较明显的区位优势,没有自己的解题思路。

2 结合乡土,重新上路

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体,如何激发学生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教师必须面对的,笔者考虑不妨乡土地理上入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界定: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开发者,生活中的地理事象,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面对不同的区域差异“必须强调开发主体的多元化,给予地方、学校、教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教师应当探索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的需要。

知识在具体情境中才有确定的意义。学生最熟悉的是自己的生活环境,与乡土地理联系紧密,恰当运用乡土地理的要素、景观、主要事物,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以此为出发点,笔者搜集了常州地区一些知名企业的资料,挑选与本节关系密切的作为课程资源,设计了一些活动,进行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活动一:假如我是投资人

作为一名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的投资负责人,你有意在常州武进高新区(投影地图)投资建厂,想初步了解该地区的投资环境。

(1)在考察时与政府接洽过程中,你最希望从政府的介绍中获取哪些信息?

(2)简要说明你的理由(你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过渡:工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众多的,但是工业生产的目的是尽可能获得高的利润,所以工业会选择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这也是工业布局的经济原则。工业布局中有共性的因素,但不同的工业类型布局时有没有差异呢?

活动二:假如我是总经理

(1)江苏省天目湖啤酒公司地处江苏、浙江、安徽交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紧邻上海、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啤酒主要由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制成。在其成本构成中,一般麦芽占13%、大米占3%、包装物占50%以上、啤酒花占0.6%、水占0.4%。

(2)黑牡丹(集团)常州荣元服饰有限公司,长期、大量招收女工(初中以上学历,18~40周岁)。服装生产成本中:原材料支出约占43%、工资占40%、折旧率占4.1%……

问题:你最关注哪项成本,为什么?针对该工业的特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布局该工厂?

上面两个例子因为与乡土结合,又有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讨论热烈,学生争抢发言的情况,教师只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

上述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理解工业分类和相应的布局原则。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区位分析能力同时顺利导入“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这一重点学习内容,考虑并设计了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评价中天钢铁的区位条件

材料:坐落在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中天钢铁集团,南依312国道、北枕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西临沿江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穿厂而过,距上海、南京航空港150公里。集团目前拥有总资产120亿元、员工10000余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50%以上。生产过程全部采用PIC控制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一家涵盖多元产业的国家级钢铁企业联合集团。生产所需煤炭主要来自山西,铁矿主要从巴西、澳大利亚进口,产品销往江苏、浙江等地。

通过“活动三”这乡土案例的分析,强化学生分析工业区位条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看待地理事象的思维。一时学生情绪高涨,合作讨论时议论纷纷,参与面广。回答问题时,语言虽然有待进一步规范,但明显思路清晰。

3 自我反思

教材的权威性不容置疑,但提供的案例脱离学生实际时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单纯按照教材内容教学,会发现学生的分析基本是套用老师教的套路,没有自己的思路,看似掌握,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是掌握了材料的分析方法,而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

开发乡土地理作为教学案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之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又能实现培养“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这一情感德育目标,能力提升也快。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高考中对于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试题中与注意地域实际运用地理原理的试题,关注时事热点的考察相应增多,与生活越贴越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不再适应时代。师生都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更应避免培养出新一代的“赵括”。

上一篇:勇于减负,大胆放手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问题式”教学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