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养猪发生胃肠炎的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30 05:52:21

农户养猪发生胃肠炎的防治技术

在农户养猪过程中,猪胃肠炎是常见的疾病之一。猪胃肠炎是猪胃肠黏膜表层和深层组织发生严重炎症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是因猪采食了腐败变质、含有毒素的饲料,或饮用了不洁净水等饲养管理不当所引起的。在治疗消化不良时如果用药不当,也会使胃肠壁受到刺激从而导致胃肠吸收大量细菌毒素,进而发展为胃肠炎。此外,营养不良、长途运输和滥用抗生素均能引发该病。

一、发病原因

1. 饲料配制不合理,饲料发霉变质,饮用水不洁,饲料与饲喂方式突然改变等,会使猪的胃肠受到刺激,从而引发胃肠炎。

2. 农药、有毒植物、真菌毒素、化学毒物等有毒物质的刺激。

3.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腹泻、猪痢疾、仔猪白痢或黄痢、球虫病、蛔虫病等,均可继发胃肠炎。长期滥用抗生素,使胃肠道菌群失调,也会引发该病。

4. 一些内科病,如肠便秘、肠变位、肾脏疾病等,也可继发胃肠炎。该病仔猪多发,成年猪较少发生。

二、临床症状

患猪体温升高为40~41℃,脉搏加快,食欲减退,口腔干燥有舌苔,排稀软或水样便并混有血液,有时大便失禁,及尾部粘有粪便,猪体消瘦脱水,眼球下陷,手触可发现皮肤弹性下降。

三、病理变化

急性胃肠炎患猪最初胃肠黏膜肿胀、潮红,表面有浆液性或黏液性渗出物,最后黏膜出血、糜烂,甚至坏死。有的胃肠黏膜覆盖一层灰黄色或黄褐色假膜,剥去可见到黏膜肿胀、充血、出血、糜烂。也有的胃肠黏膜覆盖有多量脓性渗出物。胃黏膜上有大小不等的溃疡,黏膜从糜烂到穿孔。肠壁坏死,形成黄白色或黄绿色干硬伪膜,剥离后可见溃疡。

慢性病例胃肠黏膜覆有灰白色黏液,胃肠壁变厚,肠腔狭窄,呈食管状外观,粗细不均。也有的猪胃肠壁变薄,黏膜面平滑。胃肠黏膜变性后萎缩、脱落。

四、治疗方法

1. 在发病初期猪体尚未脱水时,用液状石蜡50~100毫升对水内服,从而清理胃肠道。再用磺胺脒0.1~0.3克/千克体重,分2~3次内服,或用磺胺脒5~10克、小苏打2~3克混合内服,每天2次;也可选用土霉素,按10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每天1次,连用3~5天,从而达到消炎抗菌的作用。

2. 如患猪久痢不止,则用鞣酸蛋白、次硝酸铋各5~6克,每天服2次,同r用庆大霉素、痢菌净、恩诺沙星等肠道抗菌药物按量给药,或选用药用木炭进行治疗。

3. 当患猪病情有所缓解后,可以用胃蛋白酶、乳酶生各10克和安钠咖粉2克,混合后分3次内服,增强治疗效果;也可用大蒜1头捣成泥状,加白酒20~30毫升和适量水一次性灌服。

4. 如猪脱水较重,可用300~500毫升5%葡萄糖生理盐水+5毫升10%维生素C+5~10毫升10%安钠咖,混合后静脉注射,1次/天,连用3~5天。另外,可用硫酸庆大霉素,4000国际单位/千克体重,交巢穴注射,1次/天,连用2天。

五、预防措施

1. 保持猪舍卫生、干燥、温度适宜和通风良好,合理配制饲料,禁喂发霉变质饲料,饮用水要清洁卫生。饲料与饲养方式改变时要逐渐过渡,不能突然改变。一旦发现消化不良患猪要及时治疗,防止转化为胃肠炎。

2. 经常观察猪群,发现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痢疾、球虫病、蛔虫病等疾病要及时确诊和治疗。在猪群中不能滥用抗生素,以防破坏胃肠道菌群。

上一篇:初春为肌肤注入正能量 下一篇: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