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双慧眼,寻求课堂练笔的契机点

时间:2022-10-30 05:51:10

用一双慧眼,寻求课堂练笔的契机点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之一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有鉴于此,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把“写”挤进课堂,课课练笔,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贴近孩子; 感情喷涌; 补充认知; 想象; 我手写我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92-002

如何提高低年级孩子的写话质量呢?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呢?我想,只要老师借助教材,深入文本内容,用一双慧眼,在文本中寻找到适合孩子的契机点,打开孩子文学思路的阀门,孩子们想说的、想写的,就如“不尽长江滚滚来”。

一、寻求文本中孩子感情的喷涌点

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说过:“客观世界通过感官反映在人脑中,产生了思想感情或某种看法。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看法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文章。”也就是说,孩子们只有先受到“情”的刺激,才会想说想写。当学生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相通相融时,学生就会和文本共鸣,那么,此时的练笔只是顺水行舟,真是“情到深处自然鸣”了。

教学案例一:《北风和小鱼》

师:小小的鱼居然不怕厉害的北风,那么刚才得意的北风现在会怎么样呢?

出示句子“北风气极了”,引读。

师:想一想,北风气极了,心里会怎么想?

出示“北风气极了,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_。”(练笔)

生: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你、你竟然不怕我?

生:我的本领那么大,你竟敢挑战我?

生:你这小不点儿竟然不怕我,你一定是吃了豹子胆!

……

师:北风是怎么做的?(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师:这一次,北风是怎么吹的?(猛吹一口气),谁来吹一吹?(指名吹)

师:是啊!这就是猛吹一口气,你们觉得北风厉害吗?(厉害)

(点击出示“鹅毛大雪图”)

师:看,你看到了什么?(这个练笔是建立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师:对,这就是鹅毛大雪,好大的雪!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师: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又会怎么想呢?

出示“北风得意极了,心里又想:“__________。”(练笔)

生:瞧,你这小东西,还敢不敢和我作对呢?

生:哈哈,我是最厉害,没有人敢和我作对。

结合课文的中心,这段文本的教学难点是引领孩子体会北风情感的变化。孩子们有了情感的酝酿,在想象“北风气极了”、“得意极了”的心情时,就很真实地揣摩到北风自大蛮横的心理,练笔显得水到渠成,学生写得十分精彩。

二、寻求文本中孩子的智慧碰撞点

一个人对自己周围事物已有的认知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设计的课中练笔如果建立在孩子的生活积累上、对世界的认知上,那么写,将如溪水流淌般自然流畅。

教学案例二:

师:秋姑娘给大雁写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屏显文字)读吧。

师:大雁为什么秋天到了,就要向南飞?

师:因为大雁是候鸟,天气冷了,它们要到比较温暖的南方去过冬。像这样的候鸟还有燕子、黄鹂。(语速缓慢)

师:大雁南飞的路途遥远吗?危险吗?让我们一起和大雁南飞吧!(课件演示:大雁南飞图)

师:大雁飞过广阔的平原,飞过茫茫的大海,他们整齐地排着队伍,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一字形,他们勇敢的向前飞行,飞越过崇山峻岭,飞越过冰天雪地,这一路上充满了多少的艰辛和危险啊!(配乐)

师:小朋友,你们想对大雁说什么?(练笔)

生(纷纷举手):大雁,当心从天上掉下来的冰川!

生:大雁,当心猎人的枪杆!

生:当心寒流的袭击!

大雁为什么要南飞?秋姑娘为什么要叮嘱大雁路上多加小心?孩子们不清楚“大雁是候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徙”,缺少科学的认知,另外,孩子还不知道大雁南飞的辛苦。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这位执教老师注意到了学生认知的缺失,他语速缓慢,吐字清晰,毫不避讳地讲解了这个科学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画面和音乐的结合,设置情境,把学生带进大雁的队伍,随着大雁一起南飞。他们感受到了大雁的辛苦和历经的磨难。

三、寻求文本中孩子的想象联翩点

喜欢想象,酷爱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老师借助教学文本,开启了孩子想象的天智大门,让孩子们思接千载,写就是锦上添花,顺势而为。

教学案例三: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睡了,这时候,天空中最美的就是那闪闪烁烁的星星了。仰望繁星满天,小女孩说了什么?(出示内容)

点名读。

师:看,小女孩在干什么?(出示图画)

师指着画面,用柔和的语言轻轻地叙述:你看她,仰着头,伸着手指,数呀数呀,看呀看呀,天上的星星怎么数也数不完!小朋友让我们帮帮小女孩数数星星吧!仔细看,咦,星星在向小女孩眨眼睛呢,在向小女孩说悄悄话呢。

(画面显示闪闪烁烁的星星。配乐。学生一片沉静。)

小女孩有许多好奇的问题想问星星?你们猜是什么问题呢?(练笔)

生纷纷举手:天上的星星怎么这么多呀?

天上的星星,你们为什么眨眼睛呀?

天上的星星,你们在天上冷吗?

师:小朋友们,听了小朋友们问了这么多奇妙的问题,老师觉得,你们就是文中爱幻想的小女孩,现在谁来读好这段话?

执教老师在设计小练笔之前,先出示夜空繁星的画面,接着让孩子轻声哼唱《小星星》,渐渐地,孩子们恍如身临其境,都化身于文中的小女孩,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数着繁星,于是他们就有了种种的好奇和联翩的想象。其实这样的好奇和想象,都是孩子曾有过的生活经历,也许只是画面不同。所以此处的“读写结合点”就以孩子曾有的想象经历为基础,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闸门,天真好奇的问题就如泉涌。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让我们备好孩子,依托文本资源,潜入文句,,激发孩子倾吐的欲望,“课课练笔”一定能让孩子乐于“我手写我心”。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2]《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S]

上一篇:培育合作文化 加强合作育人 下一篇:角色扮演在培养汽车导购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