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原则与策略

时间:2022-10-30 05:17:10

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原则与策略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语言能力中重要的一项。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本是基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理念编写的,它所提供的阅读量较少,对于阅读策略的指导几乎没有涉及,因此,教师会在课内、课外为学生提供一些教材文本以外的阅读材料,内容包括对话、短文、绘本、故事、海报、新闻等,作为阅读教学的补充。这里,笔者将课内阅读定义为课堂四十分钟以内进行的教材文本以外的文本阅读,而将课外阅读定义为四十分钟以外学生自主进行的文本阅读。

一、研究此问题的几个出发点

1.英语阅读与母语阅读侧重点不同。

这里所说的母语阅读与英语阅读仅指小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进行的阅读,而非广义的母语阅读与英语阅读。阅读者在用母语进行阅读时,更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前因后果进行探究、了解,品味作者所使用的叙事方式与文字风格,进一步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或思想。而阅读者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则侧重于更有针对性地了解文本内容的主旨、细节,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其中一些生词词义进行推测。因此,有些母语阅读的原则、方法、策略对于英语阅读而言只可借鉴而不可套用。

2.英语阅读的主要功用。

通过对比小学生课内、课外母语阅读与英语阅读的不同侧重点,笔者试归纳了英语阅读的主要目标:首先,是在有一定量的生词及新句式的条件下,阅读者可以大致了解文本的意思,并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猜测某一单词或某一句子的意思;其次,通过一定量的阅读,阅读者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以较高的正确率完成相应的阅读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第三个目标,即阅读者能够欣赏文本所使用的叙事方式,领悟其文字风格及内涵。下文将提及的原则及策略都是建立在这样的目标基础之上的。

3.英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存在的不足。

(1)课内阅读文本内容散乱无章,缺乏坡度与系统性,而课外阅读则处于一种盲目、低效的状态,且缺乏合理、客观以及对阅读者有激励作用的评估方式。

(2)阅读者对阅读有着不同程度的畏惧。

(3)阅读者缺乏阅读技巧。

(4)课内、课外阅读呈一种假性衔接的状态,即,课内与课外阅读从文本内容上来说似乎有着一定的联系,比如都有相同或相近的话题,但从坡度上而言是起伏的、杂乱的;从评估方式来说,没有形成体系,课内要求紧而课外要求松。

二、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原则及策略

在解读上文提及的一些问题之后,笔者试图归纳出一些小学英语课内课外阅读衔接的原则及策略。

1.有序性原则及策略。

在小学英语课内、课外阅读的目标考量上,应坚持理解为主、赏析为辅的原则。即,侧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能力;对文本中细节、重要信息迅速准确捕捉的能力;能根据上下文情境理解生词或新句式含义的能力;归纳文本主旨的能力;以及理解文本中隐含意义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赏析文本的用词、表述方法,并从中学习英语写作的一些最基本、最初级的技巧。

针对这一原则,在课内阅读中,教师可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课堂限时阅读,并针对目标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在课外阅读中,可适当地使用更有趣味的阅读文本,如,可引导学生阅读小学生英语报刊,也可给学生一些自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自选文本进行阅读。自选的好处是,学生可根据自己现有的水平与兴趣进行阅读训练。但教师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在选择阅读文本时注意选取难度稍高于自身水平的文本,若发现所选文本过难或过易,要及时调整。

第二,要避免选择中英文对照的文本作为自由阅读的材料。因为一个人在面对一篇母语与外语对照的文本时,会本能地选择阅读母语,或读过母语后再读外语。这就影响了英语阅读的效果,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者不是真正读懂了文本,而是看过母语,完全、清晰地了解了全部内容甚至细节后又将英语文本扫描了一遍,这样的阅读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这样的策略,可逐步形成课内、课外阅读的良性衔接,使得这两个时段的阅读内容不至于有太多的无效重复。

2.相关性原则及策略。

在小学英语课内、课外阅读文本内容的考量上,应坚持相关性原则。即,课内、课外所使用的文本材料必须要有相当一部分与教材提供的文本内容相关。这里的相关指的首先是主题要相关或相近,比如,都是以“问路”为主题,或都以“校园生活”为主题,等等;其次指的是课内、课外的阅读文本必须要在词汇、语法、句式上与教材提供的文本保持一定频率的重复。比如,教材提供的文本主要的语法是过去时,那教师所选取的课内、课外补充阅读文本就应该也有过去时的出现。这样,课内、课外的补充阅读文本对教材所提供的文本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补充,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上考量,有较强相关性的文本在坡度上也比较容易控制。当相关或相近的主题不断出现,同类的词汇、句式不断复现,包括文本后所附的阅读题也有相近的结构与内容,一则可强化学生对某一类型文本的理解,二则可强化教师针对这一类型文本所做的阅读技巧指导。

根据相关性原则,在课内、课外阅读中,可将教材提供的文本作为一个范本,以此为依据选择补充阅读文本。将那些相关性更强的文本留在课内使用,相关性较弱一些的文本可用于课外阅读,相应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课内阅读中可多强调学生阅读的准确性和正确率,而课外阅读的要求则可适当放宽。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文本都不可随手抓来便用,而要有系统。要想使文本更有系统性,可采取主题式编排法。具体做法为:以教材提供的文本为范本,选择相关主题的若干篇文本,形式可包括对话、短文、绘本、故事、新闻、海报等;每篇设定需用时,确定好难度系数;若有特别需要解释的词汇可附在文本后面;每篇都附上相应的阅读训练题;几篇文本之后再附同类型单词、句式的归纳总结(这部分内容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最后再附上一篇相关的更具趣味性的阅读,如一篇幽默小故事或是脑筋急转弯或是智力思考题、微型小说等。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坚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即,在运用主题式编排的一系列的文本中,选定难度、长度适中的一篇,在课堂上进行精读精讲。

另有一点值得特别关注,即,选择绘本作为课内或课外阅读的文本时,要注意文字所占的比例。低年级可选取文字量少而画面占主导的绘本,中高年级则要选取文字量稍大的绘本。否则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特别是到了高年级,不可再全然依赖画面的提示,而要真正读懂绘本中的文字。同理,要尽可能少选那些阅读者已知内容的文本,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三只小猪的故事,等等,因为对这些故事的内容阅读者都完全了解了,再进行英语阅读便不是真正读懂的,这样的阅读效率不高。

3.指导性原则及策略。

从阅读技巧的角度考量,课内、课外阅读中都应坚持指导性原则。即,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

要想提高阅读水平,大量的阅读训练是必需的,但阅读教学中若只重量不重质,结果只能是使得阅读者陷入阅读的瓶颈,即,虽经大量的阅读,甚至还加上相关词汇的背诵,但其对文本的理解力、对细节的捕捉能力、对文本主旨的概括能力始终无法提高。这就是缺乏阅读技巧指导造成的后果。

小学英语课内、课外阅读中的技巧指导可侧重于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文本的题目或起始句(段)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第二,扫读全文,迅速确定文本的大意。第三,根据思考题的提示细读文本,准确找出相关细节。第四,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某一生词或新句式的含义。第五,逐步记住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第六,通过精读文本,重点记住其中旧词的新含义、新用法。第七,根据文本中每段的关键句归纳文本的主题。第八,根据文本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确定作者的意图、立场与观点。

这些阅读技巧本身也是有坡度的,教师的指导可从最简单、最基础的方面入手。阅读指导虽多半在课内进行,但却可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更充分的落实。

4.合理、多样评估的原则及策略。

从评价阅读效果的角度来考量,在小学英语课内、课外阅读中要坚持合理、多样评估的原则,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首先必须改进课内、课外阅读的讲评方法。

课内阅读中,除了教师讲评之外,还可引导学生合作阅读,完成相应的思考题,这类思考题在设计时要侧重其主观性,即少用Yes/No便可作答的问题,多采用Why,How开头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开放式答案。

课外阅读中,将硬性的规定与自由选择相结合。可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教师规定的文本,在此基础上再自由选择阅读的文本。课外的阅读在评估上难度更大一点,要解决这一问题,与其采取“堵”的方法不如采取“疏”的方法,即,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允许他们自由阅读时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估。比如,在教师指定的文本中选读;自由选读指定文本以外的自选文本;做关键词卡片;变笔头完成练习为口头复述;等等。但课外阅读的评估须与课内阅读的评估结合使用。比如,课外阅读时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但课内阅读的要求相应要提高,以此检验教师自选的阅读文本及阅读方式是否真正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效。若有效,可再适度放宽课外阅读的自由度,若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则要减小课外阅读的自由度。

总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要遵循有序、相关、指导等原则,并依据原则,结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水平、阅读态度、阅读状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作者单位: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上一篇:雨天,是摄影的好天气 下一篇:关注不同教学目标下的英语绘本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