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用药三大误区

时间:2022-10-30 04:04:10

感冒用药三大误区

误区一 把抗生素当感冒药用

据统计,到医院就诊的感冒患者中,70%以上都同时用了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根据病因,临床上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由不同的病毒所致。病毒经飞沫传播,当疲劳或受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在体内迅速繁殖,释放毒素而致病。抗生素不能抵抗病毒,只有当合并细菌感染,引发如咽喉炎、肺炎等时,抗生素才有治疗作用,否则会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并有可能发生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

上海市卫生局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才能使用抗菌药物。这是保护患者的有利措施。

但对于一些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或肿瘤化疗后较虚弱者发生感冒时,临床医生会考虑到这类病人抵抗力差,容易并发感染,可能会慎重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误区二 用药不专一

铺天盖地的药品广告令大家对各种感冒药的商品名称耳熟能详。被鼻塞、流涕、头痛折磨的感冒患者,总想达到所谓的“速效”而将不同品牌的感冒药乱吃一通。其实,在一次感冒过程中频繁换药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诱发药物过敏,导致肝、肾、胃等脏器的功能受损等严重后果。各种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但其成分大同小异,目前也并没有所谓的特效药,速效是相对而言的。感冒的病程一般为7~10天,药物并不能缩短病程,仅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感冒引起的各种症状。

误区三 不把感冒当成“病”

和一些患者不同,另一些人迟迟不就医、不服药,症状很严重也要“自己扛着”。这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放大了药物的副作用,把药品说明书上提及的药物副作用误解为服药就会发生的“必然事件”;另一种则是认为感冒药都没有效果,认为自己身体“扛得住”就可自愈。这两种心态可以理解,但对感冒有些太“轻视”。

感冒加重可转化成全身性疾病,病毒与合并的细菌感染可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多种疾病。急性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等都是感冒常见的并发症。而流行性感冒危害更大,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他人。

感冒初期,首先要注意休息,多吃新鲜蔬果,大量饮水,注意个人卫生和保持居室通风,一旦出现较严重的流涕、头痛、发热、咽痛等症状应积极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相应使用感冒药、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以免耽误病情。

上一篇:紧急避孕药,为何有时不灵 下一篇:中国重视药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