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

时间:2022-10-30 03:55:33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为该病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7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钛螺钉固定法6例,可吸收螺钉固定股骨头15例,6例患者因骨片较小不能固定而改为摘除,合并采用重建钢板固定髋臼骨折3例。结果:27例骨折患者愈合情况良好,无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功能评定为优12例,良9例,可6例,优良率为77.8%。结论:对于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应该根据分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根据患者自身病情选择手术入路。

[关键词] 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骨折;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168-02

近年来,意外突发事故的增长使骨折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是一类较少见的严重损伤,已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院对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27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计27例,均为本院收治经诊断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22岁~52岁,平均35.8岁。患者伤病情况:交通事故伤26例,另1例为意外坠落伤害。右侧共计18例,左侧9例。合并胸部损伤1例,腹部损伤1例,颅脑损伤2例,股骨干骨折2例,髌骨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股骨远端骨折2例。患者股骨头受伤到手术时间间隔情况:0~6 h者17例,7~12 h者6例,13~48 h者4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采用Pipkin病理分型,其中Ⅰ型11例,Ⅱ型10例,Ⅲ型4例,Ⅳ型2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患侧朝上,弯曲髋关节约30度。术前根据患者病情和分型采取不同入路方式。PipkinⅠ、Ⅱ型患者采取Watson-Jones入路:显露患者臀中肌后外旋下肢,于粗隆间止点约1 cm处切断部分臀中肌,关节囊前侧显露,切开关节囊后外旋内收下肢,将股骨头脱出髋臼,取除游离骨片。PipkinⅢ、Ⅳ型患者则采取Moore入路:分离臀大肌,距止点约1 cm处将外旋肌肉群部分切断后缝合牵引以保护坐骨神经,于后上方剥离后显露关节囊,将其切开,屈胯、膝约90度并内旋患者大腿,将股骨头与关节囊后方脱出髋臼,再取除游离骨片[1-2]。复位:首先固定骨折片,采用3.5 mm钻头钻孔,攻丝后使用埋头器进行扩孔,深度应大于6 cm,拧入可吸收螺钉或金属钛螺钉,长短应合适,一般使用相同方法再拧入1颗螺钉。本组患者中采用钛螺钉固定法者6例,可吸收螺钉固定股骨头者15例,6例患者因骨片较小不能固定而改为摘除,合并采用重建钢板固定髋臼骨折者3例。

2 结果

27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中,2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6年,平均3.2年。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均良好,无感染状况且无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令人满意,X线检查结果达到预期效果。功能评定结果:优12例,良9例,可6例,优良率为77.8%。

3 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骨骼中主要的负重关节,具有较强健的稳定结构,当人体下肢呈弯曲状态和内收位时,如果遭受强大外力可令其受到严重损伤。本组研究对象中,26例患者发病为车祸所致。临床上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分型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入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不同类型病情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是保证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3]。另外,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也十分重要,有资料表明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早期解剖复位和固定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此类患者多合并颅脑、胸部、腹部等损伤,大多数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也要对受伤其他部位做出及时处理,而对于严重患者,应尽早手术。

根据患者的受伤机制,结合髋关节的结构解剖分析,预后的质量主要与早期诊断是否准确和早期实施手术是否恰当密切相关。一般脱位整复后的相应治疗实际上就变成了对股骨头等骨折进行治疗。但是,股骨头坏死率、不愈合率和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要高于单纯的股骨头骨折治疗。因此,骨折脱位经整复后的骨折情况是否得到及时愈合和股骨头是否出现坏死等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髋关节骨折脱位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和缺血性股骨头坏死依旧是临床上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4]。资料表明,髋关节后脱位并骨折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高达80%。

由于可吸收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直视下的可操作性,所以本组研究中,部分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来治疗股骨头骨折。随着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螺钉在患者骨组织中1年以内可以得到完全吸收,如此可以避免再次手术取钉,也避免破坏股骨头部位的血液供给。除此之外,可吸收螺钉不会干扰放射成像,对于后期患者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不会产生干扰,因此临床上已经成为治疗股骨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材料[5]。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术后愈合十分缓慢,患者应较晚负重,有助于避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症状发生。患者术后要遵医嘱进行收缩练习和负重锻炼,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华斌,林昂如,欧阳淦权,等.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6):581-582.

[2]蒋煜青,谌业光,谢伟文,等.股骨头骨折分型与改良Hardinge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2):139.

[3]程维,李长有,李晓华,等.可吸收螺钉在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6):635.

[4]王雁录,王伟亮,王春生,等.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1):56.

[5]王树金,朱东波,邱锡定,等.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7):686-687.

(收稿日期:2011-03-31)

上一篇:产后出血防治方法及原因分析 下一篇:家庭冷暴力对抑郁症患者自杀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