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探究

时间:2022-10-30 03:26:01

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探究

摘 要:加强在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发掘农村旅游景观的价值,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完成。

关键词:旅游视角;乡村景观;吸引力

1 乡村景观吸引力的基本理论

关于乡村景观吸引力的理论有很多,比如景观美学理论、旅游美学理论,景观感知理论,旅游者感知理论,推拉者感知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乡村景观的美学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发现乡村景观的多重价值,避免单一化和趋同化。在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过程中,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但乡村景观却越来越商业化和无序化,传统地域性景观却遭到人们的冷落,对一些传统文化保护也不够,这是因为大部分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再加上长期贫困导致。所以需要我们将乡村景观吸引力的基本理论进行推广,为促进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作贡献。

2 对乡村景观新引力带来的意义

2.1 有利于贯彻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乡村景观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重要道路,它加快了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

2.2 以城带乡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调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农村和城市之间人口流动,不仅增加了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内消费,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先进技术和信息向农村流动,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2.3 乡村景观吸引力提升途径

乡村景观是具有一定美学特质,特别是一些别具风格的乡村景观对人吸引力非常强,能够促进乡村景观吸引力提升的主要是吸引力生成平台、吸引力转化平台和吸引力生成平台。对这三个吸引力平台分析我们发现,一般自然性、乡土性和民族性的乡村景观对游客有巨大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非物质景观的保护,要将带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发扬光大,将推动乡村景观吸引力提升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乡村景观多样性奠定基础。

3 乡村景观吸引力的优势

3.1 全国各地景观多样性

我国拥有广大国土面积,经纬度跨度比较大,各地受气候地形影响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再加上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又是农业国,安土重迁思想也让许多的景观能够长时间保存,这就为乡村景观多样性创造了良好前提基础。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又有自己不同文化,我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发展乡村景观的独特旅游资源。

3.2 具有广阔市场

由于城市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压力也逐渐增大,让人们越来越喜欢传统和自然美,这就为乡村景观吸引力不断增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人群基础。国家也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注重解决三农问题,农村旅游业发展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途径。再加上我国乡村旅游景观多样,各地旅游景观独具特色,而且很多地方处于为开发和开发不完全状态,这就意味着我国乡村旅游景观拥有巨大资源优势,市场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4 乡村景观开发会给当地带来的问题

第一,旅游项目单一,缺乏特色。许多农村景观往往是一个名人故居或者是一个自然景观,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当地往往从事观光和餐饮项目,缺少与当地文化结合,这就缺少趣味性和文化气息,很难吸引人们第二次到来。第二,政府缺乏引导,乱开发现象严重。一些政府在乡村景观开发时经验不足和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完全依赖资源进行开发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这就限制了乡村景观深度挖掘,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不能对整个景区进行合理规划,单纯为了利益进行乡村景观开发,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进而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生活。第三,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水平较低。许多农村景观开发的比较早,所以景观比较粗糙,娱乐和住宿条件也不高,这样就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甚至使游客产生厌恶影响客源。所以在开发农村景观时,要注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质量。最后,过度商业化和破坏生态环境。随着农村景观不断开发,无论是政府还是当地居民都将乡村景观作为增加经济收入的手段,这种心理让乡村景观的文化气息越来越差,商业性越来越明显,让乡村景观吸引力变差。过度商业开发以及游客增加,造成景区环境破坏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环境和生态平衡。

5 结语

乡村旅游业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探究,为我们科学分析乡村景观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发挥乡村地域特色和提高景区质量有指导意义,让我们在乡村景观开发中更加科学和合理。

参考文献

1 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2 陈瑜芳.社会景观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 学,2013

上一篇:论农民职业教育“云”课程的内涵及其建设理路 下一篇:“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