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万的学习经验

时间:2022-10-30 03:10:53

从一到万的学习经验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才如林,学者如云。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学习经验。

一目十行

语出《粱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代刘克庄诗云:“五更三点结漏,一目十行读书。”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书籍浩如烟海,要浏览大量书报,确实需要点“一目十行”的本I。

二分群书

梁启超把每天所要读的书分为二类,一类是一般的,粗读;一类是有价值的,细读;格言还要精读。这种主次分明的读书方法使他获益不浅。

利用“三余”

三国时代的有名教育家董遇常教导他的学生要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宋代文豪欧阳修也有“三余”,他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尔。”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学习是何等重要!

读书“四到”

宋代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胡适又加了“一到”,形成了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四到”法。边看、边诵、边写、边想,才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贵在“五用”

鲁迅先生把上面的“四到”,再加上一个“脑到”,归结为“五用”。他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

学避“六蔽”

古人认为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愚人、荡人、贼人、绞人、乱人、狂人。孔夫子曾经对弟子们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七焚七录”

明代末年大学问家张溥的读书法奇特,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然后把书稿烧掉。再抄再读再焚再抄,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

“八面受敌”

这是宋代全能大文豪坡发明的极优读书法。他每读一本书,都有计划地分作意义、故实、文物等几个方面,每次钻研一个方面,步步深入,效果显著。东坡说:“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方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辨明九事

近人陈中凡钻研古籍,造诣极深。他总结为辨明九事:“一曰别真伪;二曰识途径;三曰明训诂;四曰辨章句;五曰考故实;六曰通条理;七曰治经宜知家法;八曰治史应详察史实;九曰治诸子应知流别。”

十目一行

一目十行的浏览可以博学长识,而十目一行的专注,使人精深。清代学者陆世仪就是用了“十目一行”读书法取得成功的。

百家百遍

韩愈之所以成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是从小就“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读百家之书,还要熟读百遍。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坡也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日记千言

韩愈自幼苦读,日记千言。叶奕绳谈到他学习的方法说:“每读一书……每日必十余段,少亦六七段。”

万卷万里

杜甫深有体会地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汉代文史家司马迁总结的治学经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读万卷书可接受先人的间接经验。我国地大物博,行万里路可以壮志知情,获得直接经验。两者结合,可使人的认识升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上一篇:直击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 下一篇:有时无用胜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