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贲门癌手术入路的选择探讨

时间:2022-10-30 02:47:57

80例贲门癌手术入路的选择探讨

喻建荣摘 要 目的:讨论贲门癌外科治疗手术入路选择,提高临床贲门癌手术效果,使贲门癌外科治疗更加合理。方法:对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10月6年外科手术治疗80例贲门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左胸入路75例(93.8%),经腹入路4例(5%),胸腹联合入路1例(1.3%),手术切除率分别是97.9%,25%、100%,手术切缘癌残留分别是1.3%、25%、无残留,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是1.3%、25%、无吻合口漏。结论:贲门癌手术入路选择对外科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术前应根据X线上消化道造影,上腹部CT及患者年龄、心肺功能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贲门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加上肿瘤生长浸润对其手术入路的选择有时难以把握,笔者对我院6年间80例贲门癌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的选择,使贲门癌外科治疗更加合理。

资料与方法

本组80例,男67例,女13例;年龄32~70岁;病史1~10个月低;首发症状吞咽困难或不畅占大部分,其次有上腹部疼痛不适,吞咽疼痛,呕血黑便等。

对80例贲门癌患者,我们根据其年龄、重要脏器功能、胃镜及上消化道X线检查结果、肿瘤范围大小、估计有无肿瘤浸润,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并对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结果进行总结,见下表。

讨 论

贲门癌(胃底贲门癌、贲门部胃癌、下段食管贲门癌、食管贲门交界癌等 )

是指齿线上、下2cm以内的原发肿瘤,不涉及或很少涉及食管壁。

1998年国际胃癌联合会与食管疾病国际学会定义为贲门区域癌,解剖学上5cm以内的食管及胃发生的肿瘤分为三型:Ⅰ型:食管下端腺癌起源于食管的特异性肠上皮化生区域并向近端食管浸润。Ⅱ型:真正意义上的贲门癌,是指发生于解剖学上贲门及食管胃结合部的肠上皮化生区域,又称为结合部癌。Ⅲ型:贲门下胃癌并从下方累及食管胃接合部食管远端,贲门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加上肿瘤生长浸润,对其手术入路的选择有时难以把握。

本组资料统计显示贲门癌手术入路选择,对贲门癌外科治疗有明显的影响,可准确显示病变长度软组织块影贲门癌可向胸部及腹部转移,但以腹部转移为主[1],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显露较好,肿瘤切除率较高,从原则上讲是贲门癌手术的首选入路,但由于其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恢复慢,尤其不适用于高龄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

本组资料显示经胸入路肿瘤切除率为98.7%,手术切缘距离易达到根治要求,发生切缘癌残留机会少,吻合口漏发生率低(隧道式吻合)。经腹手术损伤小、失血少,正中切口若同时切除左侧第7~9肋软骨在不开胸的情况下也有较好的暴露[1]。可有效清除腹腔淋巴结,同时便于联合腹腔脏器切除,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可增加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的手术机会。自消化道吻合器用于临床以来经腹贲门癌手术切除病例明显增加,使原来经胸或胸腹联合入路手术切除的病例经腹切除成为可能。但由于手术野显露不佳,手术者顾及吻合口张力,是肿瘤浸及腹段食管的病例切除范围受限易发生切缘癌残留,本组经腹入路手术切除率,癌残留率分别为75%、25%,比经左胸入路高。目前上消化道钡剂仍有重要参考价值,贲门癌采用三重造影,腔内超声显像可对肿瘤大小,及其浸润、转移情况作详细的观察。CT能够显示肿瘤与临近脏器的浸润关系对肿瘤能否切除提供重要资料[3]。另外术前选择部分病例行化疗、放疗或介入栓堵治疗可提高部分晚期病例的切除率,结合本组病例及

参考文献对贲门癌手术入路选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对于高龄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腹入路。②术前X线报告腹段食管浸润长度在3cm以内的病例经腹入路探查。③术前根据临床检查资料,可能行联合脏器切除者经腹入路。④术前估计肿瘤不能切除者而行化疗、放疗或介入栓堵的病例,治疗结束后可经腹探查.必要时改用胸腹联合切口。⑤对贲门癌或胃上部癌其范围大于5cm,低分化,Borrunn Ⅳ型的病例应采用经胸或胸腹联合入路。⑥术前X线报告腹及食管浸润长度在3cm以上的病例,经腹入路切缘有癌残留(术中冰冻病理报告)吻合困难者应改用胸腹联合切口。⑦年轻、心肺功能正常之贲门癌病人尽量选择经胸入路。

参考文献

1 冯守山,等.100例贲门癌淋巴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90,28(9):544

2 陈志新,等.切除左肋软骨改善经腹近端胃或全胃切除的手术显露.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8,7(4):255

3 陈玉泉,等.外科治疗贲门癌1450例临床分析.癌症,1997,16(4):290

上一篇:阑尾炎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下一篇:双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