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的影响

时间:2022-10-30 02:19:37

摘要: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按照血脂检查结果给予标准调脂治疗,干预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总数、软斑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麝香保心丸;内膜-中层厚度

中图分类号:R543.5 R28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4.038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4-0457-01

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损害血管的一种主要病变之一。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位置较深,不易直接观察和检测血管粥样硬化情况,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脏冠状动脉、脑血管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间接明确心脑血管的粥样硬化程度,且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属于无创、安全的检查,所以临床上运用观察颈动脉斑块和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来评估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麝香保心丸对心血管系统的缺血损伤保护作用已有报道[1,2],本研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使用麝香保心丸12个月后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的变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5月收住我院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80例,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血糖、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等检查,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等。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90例,男69例,女21例,年龄58.7岁±1.5岁;干预组90例,男71例,女19例,年龄59.2岁±1.7岁。两组患者在体重、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均根据血脂检查结果,按照血脂调控指南使用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2粒/次,3次/日,连续口服12个月。所有入选患者一年后均复查颈动脉彩超,观察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和IMT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t检验, P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斑块总数、软斑块总数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行彩色超声检查,对照组共发现斑块179个(软斑85个,硬斑94个),干预组共发现斑块184 个(软斑89个、硬斑95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连续规律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总数、软斑块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麝香保心丸其主要成分是麝香、蟾酥、人参、苏合香、牛黄、肉桂、冰片[3]。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已有报道,其不仅能改善微循环和细胞代谢,同时还能降低血中血栓素A2(TXA2),抑制血小板的聚集[4],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作用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起到缓解冠脉痉挛,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5],还可以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浓度,抑制氧自由基,从而减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壁炎症和内膜增生,减轻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6]。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2个月的治疗,麝香保心丸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颈动脉内皮细胞,明显抑制、逆转了内膜中层的增生。麝香保心丸明显减少斑块形成总数,且增加了他汀类药物的稳定斑块作用,减少软斑数目,这种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可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防范心脑血管急症发生,在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起到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维琥.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麝香保心丸的作用及临床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12,15(12):71-72.

[2] 于洁,高传玉,蒲娟娟.麝香保心丸对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6-8.

[3] 李伟英,沈建平.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4-115.

[4] 杨广龙,万书平,周会霞,等.麝香保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3):288-289.

[5] 曹政,谢华强,陈平英,等.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及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038-1039.

[6] 于洁,高传玉,任颖.麝香保心丸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9):852-853.

上一篇: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82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发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