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胶囊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18 04:55:05

摘要: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心肌梗死(MI)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二级预防加用脑心通胶囊;对照组为常规二级预防。并随访2年。 结果 观察组在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心电图改善,血脂改善,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终点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心肌梗死;二级预防;脑心通胶囊;内膜-中层厚度;斑块

中图分类号:R542.2 R28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4.017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4-0416-03

由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因此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优先考虑该疾病的预防[1]。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延缓和逆转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防止斑块不稳定等所致的急性冠脉事件,从而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残率、病死率[2]。现对我院1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常规二级预防同时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脑心通胶囊在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8月―2011年4月发生AMI 4周后的门诊或住院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1例,男45例,女26例;年龄35岁~70岁,平均56.3岁;其中高血压10例,血脂异常5例,脑梗死2例。对照组71例,男51例,女20例;年龄38岁~72岁,平均57.4岁;其中高血压9例,血脂异常6例,脑梗死3例。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疾病分布、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糖尿病;合并房颤;严重肝、肾、呼吸功能不全者;各种血液病及出血性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3级以上者;恶性肿瘤。

1.3 终点事件观察 急性心肌再梗死;急性左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心源性死亡;脑卒中。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二级预防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3粒,每日3次。对照组常规二级预防。

1.5 观察指标 服药前后及期间常规测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行心电图、颈动脉彩超。对服药后两组心绞痛发生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血脂改善情况、颈动脉斑块数目大小、终点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服药后填写心绞痛量表及生存质量表并记录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疹、瘙痒、腹泻等)。

1.6 疗效判定标准

1.6.1 心电图标准 显效:心电图各导联ST段、T波恢复正常或心电图明显改善,如T波由倒置变为直立等;有效:心电图虽有改善但未达到标准,如下降的ST段回升>0.05 mV或抬高的ST段下降0.05 mV~0.01 mV,T波由倒置变浅或低平,或由低平变直立;无效:心电图无改善[3]。

1.6.2 血脂标准 显效:TC下降≥20%或TG下降≥40%;有效:TC下降10%~20% 或TG下降20%~40%;无效:实验室检查无好转或未达到上述标准。

1.7 血管超声检查 使用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 MHz~12 MHz的线形探头。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部,头后仰并偏向检查侧的对侧,先将探头置于颈动脉起始处,逐渐向上搜查,依次做纵切和横切面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沿血管长轴测量管腔内膜-中层厚度(IMT),在此处及前后1 cm处测3次其厚度,计算平均厚度值。另外在此基础上计算各颈动脉斑块平均数(即各组所有斑块数目之和与患者人数之比)及斑块总积分(以改良的Crouse评分法计算:IMT>1.2 mm定为斑块形成,将各个孤立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得到的两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即为其斑块总积分)。由同一位熟练医师负责对患者于入选时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检查。

1.8 随访 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2年随访,第1年每个月1次,第2年每2个月1次,前后共18次,随访内容包括试验药物服用情况、副反应、基础病及合并疾病的情况、病例有无脱失或中途撤出等。

1.9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配对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 果

2.1 随访情况 观察组无心绞痛症状者65例(91.5%),出现心绞痛者6例(8.5%),其中心绞痛影响日常生活者2例(2.8%);对照组无心绞痛症状者60例(84.5%),出现心绞痛者11例(15.5%),其中影响日常生活者5例(7.0%)。终点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出现急性心肌再梗死1例(1.4%),严重心功能衰竭2例(2.8%),心源性死亡1例(1.4%),脑卒中1例(1.4%)。对照组急性心肌再梗死5例(7.0%),严重心功衰竭4例(5.6%),心源性死亡2例(2.8%),脑卒中4例(5.6%)。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1)

2.5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5.6%),其中皮疹1例,牙龈出血1例,胃肠道反应2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4.2%),其中皮疹1例,牙龈出血2例,胃肠道反应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脑心通胶囊为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改善血小板聚集,减少冠心病患者内皮炎性反应,调节血脂,稳定斑块之疗效。多项临床观察证实脑心通胶囊能明显降低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对动脉粥样硬化亦有作用[4-7]。并具有改善心室重构,减低左室舒张末内径,改善心脏舒张功能,抑制心腔扩大的作用[8,9]。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发现,常规二级预防联合应用脑心通胶囊能够明显减少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改善心电图,降低血脂,减小颈动脉IMT、减少平均斑块数、减少斑块总积分,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且临床使用中未发现明显副反应。

参考文献:

[1]Howson CP,Reddy SK,Ryan TJ,et al.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developing counteries[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8:1-5.

[2]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71-888.

[3]Bryant ML,Bridges EG,Placidi L,et al.Antiviral L nucleosides specific

for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1,45(1):229-235.

[4]李响铃.脑心通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166-167.

[5]郭宝珠.步长脑心通治疗11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8):12-13.

[6]韩锋.步长脑心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129-130.

[7]王岩,郭华庆.步长脑心通胶囊调脂作用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10.

[8]赵玉霞,刘运芳,刘艳.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斑块兔TLR-2和TLR-4炎性信号转导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2):1071-1073.

[9]董波,于永慧,刘忠志,等.脑心通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兔血管MCP-1基因影响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5):411-412.

上一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焦虑... 下一篇: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