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实物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30 12:31:06

中医院实物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医院实物资产管理包括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结合中医特色,做好中药管理是中医院实物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及时供应有质量保证的物资、加速物资的周转、节约不必要的物资消耗、减少费用浪费现象,并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中医院实物资产分类

(一)固定资产即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图书除外),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可分为五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其它设备。

(二)药品 属于中医院重要的流动资产,占所有流动资产的比例往往高达60%以上,有数量大、占用流动资金较多的特点。按照性质分类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西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中医院的药品中中药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医院不仅应编造采购计划进行采购,根据中药的真伪、霉变、虫蛀、掺假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进行品名、价格等方面的严格验收,还要按规定做好中药保管、调配中药等工作。

(三)库存物资 即为正常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储备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多次使用不改变其实物形态,而其单价值又低于固定资产起点的实物资产如医疗用品、棉织品等。卫生材料是指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经一次用其价值即转化为费用的物资,如脱脂棉、纱布、一次性注射器等物品。其他材料是指医院为了保证医院正常工作需要而储备的除部分医用低值易耗品、医用卫生材料以外的其他公用物品,如办公用品、清洁用品及其他用品。

二、中医院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 主要包括:一是采购过程不规范。固定资产的采购不按照预算进行,不报采购计划,不经过审批手续;采购部门在招标过程中上不公开拟采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量、质量以及招投标的时间、地点;不公开定标,对评标的方法事先没有进行缜密设计,定标时也不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评标、决标,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大;忽视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由于大部分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进库房而直接被使用科室领用,验收环节显得至关重要。二是使用、保管不到位。医院在固定资产买回以后就弃之不顾,不懂得集中管理、调剂余缺、资源共享,致使固定资产因使用不当受损,在有效使用期内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造成大量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损失和提前报废,个别甚至被私人侵占。三是核销处置不当。使用寿命到期时,固定资产面临如何处置的问题。很多医院的固定资产因为平时使用保管不当而加速折旧,提前报废。在报废过程中,对盘亏和报废处理的不及时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账卡形同呆账。

(二)药品管理 主要包括:一是设施设备简陋,药品保存乱差、药学专业人员匮乏。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县及县以下的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机构由于中药管理要求特别较为严重。二是采购渠道混乱,供货资质不全。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医院为了追求利润,谁的货便宜就买谁的。因此出现购药渠道多而混乱,有的药品购进无发票,有的无供货方资质证明,有的从不具备资格单位进货。三是验收药品把关不严。按规定,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医疗机构不能仔细认真对药品产地、规格、批号、效期等项目核对,而只注重药品数量、价格不出差错就行了,这会使不合格药品有机可乘,给药品使用带来隐患。四是药事管理组织图有虚名。按照要求,医疗机构需成立药事管理组织,建立档案,开展日常工作。虽然医院药品管理组织与多项药品管理制度公示上墙,配备了档案盒,但其内容空虚,华而不实。既无药剂人员健康体检材料及资质证明,又无药品养护记录。当然还普遍存在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流于形式和抗菌药物滥用较为严重的情况。

(三)库存物资管理 主要包括:一是库存管理未受到重视。由于医院行业性质的特殊性,容易造成管理松散,大量积压,物资去向不清,存在大量浪费。二是采购工作未实行统一的集中招标、集体采购制度。三是入库以后,库存评估缺少,造成很多物资因疏于管理而过期、变质和积压。四是物资管理中,账簿记录不及时,造成账、物不一致,资产管理状况混乱。

三、中医院实物资产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固定资产 具体表现在:一是建立预算制度。编制有关固定资产购置的年度预算,建立严格的采购审批、定标、验收程序,规范采购过程。二是明确岗位分工。即对固定资产的取得、处置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三是定期盘点制度。定期实地盘点固定资产,保证账实相符。四是账簿记录制度。医院应针对固定资产分别登记固定资产总账、明细分类账和登记卡,详细清楚地记录其类别、使用部门等具体情况,保证其的增减变化都有据可依、有账可查。五是处置制度。包括投资转出、报废、出售等一系列的处置要有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并做到及时入账。

(二)药品 应在出台规范细则,硬性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组织管理,搞好用药环节,做到多措并举,依法监督,具体要求:一是严格管理药品的采购活动,实行采购业务的预算管理。在采购预算范围内进行采购行为的申报、审批和实施。对于超出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另按规定处。医院应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药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及质优价廉的原则。二是加强采购药品的验收、检验与监督,严格药品进库的验收。仓库保管员对采购药品要按照采购计划仔细地逐批逐品种验收,并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质检。药品进库后,要分类存放,编码定位,建立药品效期表,做到先进先出。对质量可疑的药品抽样送药检部门检验,鉴定不能使用的要及时报废并清理。药品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用药科室,检查了解药品质量和管理使用情况。三是定期盘点清查。药品除了建立必要的账、卡详细记录药品的进出情况外,还必须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三)库存物资 具体表现在:一是重视和加强对领导、职工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训,在医院内形成对库存物资重要性的共同认识,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和忧患意识。并通过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对物资管理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二是加强对库存物资的购入、保管、领用、使用等环节的控制。对于经常使用的物品,采用集中招标的方式成批购置,既确保质量又降低采购成本。仓库保管员严格按照采购计划把好物资入库关;入库后及时将物资分类登记,勤于保管维护,防止物资损失、浪费,提高其利用率;出库要办理出库手续;物资发放、增减及时报告财务部门,规范流程,保证账实相符。三是形成定期盘点制度,仓储部协同财务和物资管理部门负责人等一起对库存物资进行清查盘点,核实物质的实际库存量,保证物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与物资的账面记录核对,做到账实相符。对查出的问题.应查清原因,按规定及时处理。四是建立健全库存物资账簿核算制度,定期核对账物,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财务部门设立各类物资总分类账,物资管理部门设立各类物资的明细分类账,详细记录各种物资收、发、存的数量、单价、金额,仓库部门详细登记每种收、发、存数量、型号和规格。每月月末,总分类账、明细分账和相关仓库账卡应核对相符,如有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

综上所述,在中医院实物资产的管理中,只有领导重视、要全员参与、部门协调,才能对采购、入库、在库、出库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中医院实物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臧素洁、宋承木:《医院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卫生经济》2000年第8期。(编辑 杜 昌)

上一篇:平衡计分卡在高校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