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琴曲中历代的珍存

时间:2022-10-30 12:23:06

明代古琴曲中历代的珍存

明代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琴家辈出,纷纷著书立说,据现有可查的文献资料,自明洪武帝开始,冷谦著有《琴声十六法》、《太古正音补亡篇》。一些手写谱集由于数量极其有限,久已失传,现无从考证。随着明代出版印刷事业的空前活跃,现我国可考的第一部刊印琴谱――朱权的《神奇秘谱》问世(1425 年),就陆续有许多琴谱集的刊印,如嫩仙撰《五声琴谱》、龚经编释的明刊本《浙音释字琴谱》、黄献辑《琴谱正传》、汪芝编成《西麓堂琴统》、肖鸾编成《杏庄太音补遗》、严天池《松弦馆琴谱》、明潞藩王朱长E编纂《古音正宗》等,众多琴谱集均是编者经过精心校对和筛选之后,收录了明代以前的大量传谱,这对传统琴曲的保存和对古琴音乐的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存的明代琴谱集有四十多部,笔者根据查阜西先生的《存见古琴辑曲谱览》中所收录的琴曲为基础,加以分类整理。本文对这些谱集所收录之明以前的琴曲①归纳为:“一曲一谱”,即一首琴曲只在一部琴谱集中出现过的表格;“一曲异谱”,即相同的曲目出现在不同的谱集中。琴曲的节奏、调性、段落、谱式、指法等随着明代琴乐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版本中有不同的体现。

一、一曲一谱

经过笔者运用归类法统计研究,明代所刊谱集中,属于一曲一谱性质的琴曲共有76首。

宋代琴曲较多,共有22首,占总数的30%。包括《琴谱正传》的《奇品商意》;《西麓堂琴统》的《梅梢月》、《太簇意》、《夷则意》、《无射意》、《大吕意》、《夹钟意》、《仲吕意》等。

春秋战国时期有4首,占5%。包括《风宣玄品》的《归耕》;《西麓堂琴统》的《列女引》、《逍遥吟》、《逍遥游》。

汉代有3首,占4%。分别是《西麓堂琴统》的《凤求凰》;《太音补遗》的《秋塞吟》(搔首问天);《古音正宗》的《碧天秋思》。

晋亦有3首,占4%。分别为《西麓堂琴统》的《长侧》、《短侧》、《孤馆遇神》。

唐代有2首,占3%。《西麓堂琴统》的 《凤翔千仞》;《五音琴谱》的《水仙曲》(搔首问天)。

另外,有四十首是明代以前创作的,但具体创作年代至今无法得到确切的定论,因此把这一类琴曲归为“明代以前”这种说法,占有总数的一半之多(54%)。《发明琴谱》的《盛德颂》;《风宣玄品》的《一撤金》;《风宣玄品》的《昭君出塞》;《西麓堂琴统》收录的数量最多,有《达观操》、《流觞》、《飞电吟》、《商歌》、《春江晚眺》、《瀛洲》、《一叶知秋》、《蘧栩吟》等32首;《藏春坞琴谱》的《神品慢角意》、《神游八极》。

由此可见,除“明代以前”琴曲以外,明代琴谱对于宋代的古琴资料搜集比较齐全和详尽,而距明代时间较为久远的琴曲收集不多。如图1所示。

一曲一谱比较图(图1)

二、一曲异谱

1.琴曲数量

明代所刊谱集中,属于一曲异谱性质的琴曲共有158首。

宋代琴曲最多,共有56首,占总数的35.4%。其中有一部分作品可确定其作者,很大一部分在现有的古琴资料中,仍无法查证,里面收录了许多琴家的优秀作品,如《忘机》(刘志芳)②、《神品角意》、《凌虚吟》(毛敏仲)、《列子御风》、《山居吟》(毛敏仲)、《禹会涂山》(毛敏仲)、《樵歌》(毛敏仲)、《黄云秋塞》(黄鲁直)、《神品碧玉意》、《泛沧浪》(郭楚望)、《潇湘水云》(郭楚望)、《泽畔吟》、《神品商角意》、《庄周梦蝶》(毛敏仲)、《楚歌》《思贤》、《雪窗夜话》(赵普)、《佩兰》(毛敏仲)、《鹤舞洞天》(苏轼)、《复古调》、《妙品清商意》、《苍梧怨》(紫霞翁)、《双清传》(宋石杨休或宋高太素)等。

“明代以前”,但具体创作年代至今无法得到确切的定论的曲目为33首,占总数的20%。如《广寒秋》、《天风环佩》、《南薰歌》、《天台引》、《师贤》、《蕤宾意》、《G乃》、《汉节操》、《古神化引》、《关鸠曲》③等。

隋唐时期的琴曲有11首,占总数的7%。有《遁世操》(许由)、《小胡笳》、《颐真》(董庭兰)、《春江曲》(唐郭元振或虞文靖)。

隋唐以前包括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汉代、晋等时期的琴曲53首,皆是许多杰出的古代琴家的作品,是一笔宝贵的琴乐遗产。如《广陵散》(嵇康)、《华胥引》(伶伦)、《古风操》(周文王)、《高山》(俞伯牙)、《流水》(俞伯牙)、《阳春》(师旷)、《玄默》(师旷)、《别鹤操》(陵穆子)、《蔡氏五弄》(蔡邑)、《八公操》(淮南王刘安)等。

本文把作品年代或作者存在两种可能性的琴曲另外归出一类,如:《小胡笳》,东汉蔡琰或唐董庭兰;《慨古》,明代以前或宋毛仲翁;《大胡笳》,东汉蔡琰或唐董庭兰;《八极游》,黄帝或唐吕纯阳;《飞鸣吟》,南宋郭楚望或明朱权;《秋鸿》,明代以前或朱权;《平沙落雁》,唐陈子昂或宋毛敏仲或明朱权;《慨古》明代以前或宋毛仲翁;《飞鸣吟》南宋郭楚望或明朱权,有9首,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明、宋之间,并且其中有4首皆与朱权有很大关联,是否有抄袭他人或把别人作品更名占为己有之嫌疑,尚待考证。

2.《关雎曲》

A、题解

在所有琴曲中,《关雎曲》的明代版本数量最多,有22种:《浙音释字琴谱》、谢琳《太古遗音》、《新刊发明琴谱》、《风宣玄品》、《琴谱正传》、《西麓堂琴统》、《步虚仙琴谱九卷》、《杏庄太音补遗》、《五音琴谱》、《重修真传琴谱》(西峰琴谱)、《玉梧琴谱》、《琴书大全》、《文会堂琴谱》、《藏春坞琴谱》、《伯牙心法》、《太古正音琴谱》、《理性元雅》、《乐仙琴谱》、《古音正宗》、《徽言秘旨》、《义轩琴经》。可见,此曲从明代之初到明代末都受到人们的青睐。它是一首琴歌作品,歌辞选材于《诗经》中首篇《关鸠》。杨抡《伯牙心法》曰:“关鸠者,美文王之得贤后而作也。言后妃之得。”这首诗歌脍炙人口,通俗易懂,内容题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因此深受后人喜欢,流传最广。(不包含查阜西《存》中整理的黄士达《太古遗音》)

其中,《浙音释字琴谱》、《谢琳太古遗音》、《黄士达太古遗音》、《西麓堂琴统》、《杏庄太音补遗》、《重修真传琴谱》、《玉梧琴谱》、《藏春坞琴谱》、《杨抡伯牙心法》、《理性元雅》、《乐仙琴谱》这11部琴谱中有关于《关雎》的题解。对该曲的作者和曲意作了注释。如《浙音释字琴谱》中写道:“希仙曰,是曲也,祖自周公,乃后人增益而作。按祖王谱夫此曲,以关睢乃诗之首篇,南国被文王之化,将以兴,文王后妃善匹善处,乐乎和平,实乃人伦之首,纲纪之大也。噫!和乐之意,为何如哉?”

B、标题和段落

对《关雎》附有小标题的琴谱《浙音释字琴谱》、《西麓堂琴统》、《重修真传琴谱》、《理性元雅》、《古音正宗》这5本,其余的琴谱均没有。小标题把该曲的段落和每个分段所表现的意思更加清晰、明确地表现出来。如《理性元雅》中的标题为:“一、关睢善正;二、大闲周召;三、即物与人;四、举德称行;五、风化天下;六、相与和鸣;七、礼正婚姻;八、德伴天地;九、配享周宗;十、睢鸠和鸣。”

不同版本的《关雎》,由于编者的不同喜好和理解而被分为不同的段落,其中《浙音释字琴谱》(九段);《西麓堂琴统》(八段);《重修真传琴谱》(十段);《理性元雅》(十段);《古音正宗》(九段加尾泛);谢琳《太古遗音》无标题,两段;《新刊发明琴谱》无标题,八段加泛起;《风宣玄品》无标题,十段;《琴谱正传》无标题,七段;《步虚仙琴谱九卷》无标题,九段;《杏庄太音补遗》无标题,八段, 加泛终;《五音琴谱》无标题,十段;《玉梧琴谱》;无标题,八段;《琴书大全》无标题,十四段,加结尾;《文会堂琴谱》无标题,八段;《藏春坞琴谱》无标题,八段;《太古正音琴谱》无标题,十段;《伯牙心法》无标题,十段,有尾声;《乐仙琴谱》无标题,十段;《徽言秘旨》无标题,十段;《义轩琴经》无标题,十段(原谱失去首页――查自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第总127页)。

《关雎》各琴谱段落、年代排序一览表

由此表可看出《关睢》一曲1550前的十段以下为7首;1550后的十段以下(含十段)6首;1550后的时段以上(含十段)9首。因此可以判断该曲段落在明代随着琴乐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多,十段者多无标题,说明发展到明中后期,明人对该曲已经甚为了解而无需标题。可见人们对《关睢》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

C、歌词

《关雎曲》是取材于《诗经》中的《关雎》,这是一首情歌,描写一个贵族男子爱上了一个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是对爱情的美好歌颂。在这些琴谱中有四部琴谱附有歌词,《黄士达太古遗音》和《谢琳太古遗音》的歌词相同,其他皆不同。歌词中所表达的意境与诗《关雎》是一致的,如《发明琴谱》中的第一段:“关关鸠,在河洲。关关睢鸠在河洲,窈窕淑女兮君子逑。声应气求,睢鸠,生有定偶常并游。常并游,雌雄相应的声和的柔,睢鸠,偶常并游,雌雄声友的和柔。势如的有别,冠於毛传首,忆忆周文王后妃有圣德,宜相配逑。”

D.小结

题解具有诠释乐曲的作用,经过资料搜集,有《关雎》题解的谱本集越来越多,且均有各自的表述,为收集者对该曲的理解;标题在明代中后期呈简化模式,段落却越分越多,音乐更为细化;录有歌词的琴谱均为明代前期的谱集,中后期的琴谱都没有歌词。种种迹象表明,《关雎》在明中后期的传播更为广泛,人们对该曲的了解越来越深,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琴人对古琴音乐的审美逐渐转向重琴曲而轻琴歌。也由于印刷业的发展,使得明代出现了许多“一曲异谱”现象。进而,证实了古琴音乐经过明前期的整理学习阶段和中期的发展阶段,达到了后期的繁盛阶段。

三、历史价值

在八部收录有古琴曲的曲谱集中,有63曲被收录在《西麓堂琴统》,足见《西麓堂琴统》谱集的重要意义。《西麓堂琴统》为明嘉靖年间(1522-1566)琴家汪芝辑。汪芝,字时瑞,号云岚山人,安徽歙县人。自幼爱好音乐,尤擅弹琴与音律之学,立志搜集、整理古谱。他博采诸家,搜奇汇精,历时30年,终于编成此书。全书共十册二十五卷,其意义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明代的琴谱中,这是集明以前历代古曲数量最多的一本谱集。该书前5卷为论琴文字,有“节奏要诀”、“琴经须知”(即制琴尺度)等理论文章,主要取自南宋徐理《琴统》与宋以来所传《太古遗音》两书。后二十卷为琴谱,共收录了各家各派琴曲一百六十七曲。其中《徵意》、《羽意》、《广陵散》、《泽畔吟》在琴谱辑中各有两种不同的曲谱,因此将它们算作八曲。“历代珍存”共为234首琴曲,《西麓堂琴统》所占的比例是71.3%,足以证明该琴谱是明代琴谱中集古曲最多的谱集。

第二,为明人在古琴方面的人才的培养、琴曲的传承、大量琴曲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鉴定功能、启发功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特别是对琴曲的传承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中除注明抄自宋本之外,大部分是极为罕见的“太古遗音”。《西麓堂琴统》中,录有战国时期三曲,汉代一曲,晋三曲,唐一曲,南齐一曲,宋代十九曲,“明代以前”三十六曲,如《广陵散》、《神人畅》、《间弦明君》、《风云游》与宋人所作《宋玉悲秋》等。琴曲涉及到各个朝代,这对于“研究汉魏六朝以来琴曲创作的艺术成就,及作为鉴定琴曲创作时代的依据,均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由此,《西麓堂琴统》问世的年代可以算作为划分明代古琴发展史断代的重要依据,即1368年――1549年为中前期,1550年――1644年为中后期。

第三,琴谱集基本上是在明代中前期出版的。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前期琴人更多的是收集编印前人留传下来的琴曲,本朝琴人创作的还为数不多。如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主持撰辑的《神奇秘谱》所收的四十多首器乐化琴曲,多是唐宋以前的珍品。而到中后期,古琴在明展已然更加成熟兴盛时,琴谱集就更多的是记录本朝琴人的作品与论著。

总之,明代古琴音乐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丰厚历史遗产,并为之发扬光大,在中国古琴音乐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注释:

①本节的“琴曲”泛指所有的古琴音乐,包括带有歌词的琴曲在内。

②括号内为琴曲作者。

③在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中,《关鸠曲》被确定为“宋代以前”的琴曲。经过笔者的多方努力,至今为止仍然无法确定其具体创作年代。

参考文献:

[1]查阜西.《存见古琴曲谱辑览》1.958年9月北京第一版,2001年8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作者简介:

王雅晖,女,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论尚德义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织体技法及表现作用 下一篇:浅谈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