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实验,杨继栋

时间:2022-10-30 12:18:02

意境实验,杨继栋

先给我们说说“优易”设计工作室成立和发展至今的情况吧?

优易的雏形是成立于2001年的上海雨桦通信,主要涉及电子通讯、手机产品的设计。它当时更多的角色是设计实验室,是整个通讯产业的核心。在拥有了对行业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我们也经营与通讯技术相关的品牌咨询策划。从2009年,作为上海工业设计协会青年设计师委员会的发起人,一起组织参与了“晒上海”的系列设计活动。在此期间介于我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设计了一些“文创”类的产品。由此也使优易开拓了关于个人、家居产品的设计方向。目前设计团队经过了10年的积累与沉淀,将产品线更多地转向城市文化衍生品及关爱产品方面。

如果说电子产品标榜着设计的现代文明,那么文创产品更多追求的是设计的个体体验,而目前设计圈中亦有众多的设计师在尝试着花器、茶道等慢生活的产品设计,你又是如何看待这样的设计现象?

设计圈目前是有很多设计师开始做花器、茶道等慢生活的产品设计。很多设计师以前是做了多年的其他领域的产品,比如电子类产品。电子产品采用现代设计的标准,它需要和软件、硬件、结构工程等部门合作。在这其中设计师是一个参与者,思考过程中被抹杀了很多的个性。而当社会物质多元化后,设计师开始沉淀与思考自身的话语权,到了需要发声的时候。花器、茶道被选中也正是因为它是比较个人又可供把玩,花时间慢慢的品。这不仅是个人心境的反映,也是传递自身体验的一个介质;另外工艺上可控度相对高,避开了与其他部门纠结不清的技术问题。目前普遍问题在于产品生产代工,销售等市场环节,所以设计师现在能做的就是成为一个自我意识流的造物者,发掘此前被隐藏的设计个性,等待、寻求平台去展示,唯有用心的积累。

日前,我还听到这样的一个观点或者说是议题“手工艺拯救设计界”,您又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呢?

我觉得看如何定义手工艺本身,有的工匠是穷其一生创造一种“手工艺”,这和“手工”是两个概念。我认为“熟能生巧”才能称得上“艺”,手做的只能叫做“手工”。这里差别的就是一种专心、专职的研究精神,一种坚持、溯源的思想理念。如果我们今天说的是手工艺精神拯救设计界,我赞同,就怕只是做成了手工艺流程拯救设计界。目前的设计界需要“匠人”的精神,对设计的产品进行不断的琢磨,才有可能带来更多的设计共荣。

介绍下您文创系列的产品吧!

因为我来自江南京杭大运河畔,自小学的是国画,所以园林、盆景等造景方式对我的还是有极深的影响。从晒上海走出未的“画帘”反映的就是这样的一幅画,春光帘上移,画影景中游,在禁锢与自由之间的文人对自然的一种触摸方式。“祈福衣架”则反映了我对中国传统祈福文化在现代城市人居环境中的呼唤。“食景碟”也是直接将各种园林窗格的运用实则是对饮食文化与形、色之问的交互关系。“小鸟果盘”是我在澳洲期间,在海滩上见到与人亲近的鸟,想要留下人与动物之间祥和的瞬间。

去年在100%设计中展示的“永字八法”茶海算是个新近的作品。书法作为中国人传承文化的一个载体,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竖为弩(用力也)、钩为(跳貌)、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短撇为啄(如乌之啄物)、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这是书法的内核,由此产生的书法形式的创新,国人常常用“字如其人”未形容人的德行,也就希望通过读字来思考,在喝茶静心的过程中传达一种不断自省的中国式的生活方式。

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正是将不断被检验的传统符号转换到日常的生活体验中,并且用现代化的视角抒发对物的欣赏,引导一种有“意境”的生活方式。撇开产品,很多文学大师的作品中也不断引用大家熟知的传统符号,服装设计更是不断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我想传统符号在日用品中的演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创新过程。只是我们在市场的包容下,通过选择功能、造型符号、体验这几方面的组合,以CMF(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对色彩、材料、加工等设计对象的细节处理)方式,从中国古代文人意境的生活方式中寻找一种新的解读,去寻找符合当下人生活习惯的尺寸和符号的实验。这仅仅是个开始。

上一篇:古老教堂的现代篇章 下一篇:乐趣选择,帽匠Noel Stew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