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院应急管理论文

时间:2022-10-30 11:24:10

行政学院应急管理论文

一、大胆探索,建立应急管理教学的特色模式

行政学院教学培训有着鲜明的特色和规律。应急管理教学作为行政学院履行职能的重要方面,特色必须更加鲜明。青海省行政学院在学习借鉴国外和国家行政学院及兄弟院校应急管理教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省情,积极创新,努力探索建立应急管理教学的特色模式。一是确立学科建设方向。把应急管理作为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整体规划,并将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民族地区应急管理体系研究、青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研究、青海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研究、青海预防处置管理机制研究作为青海省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聚焦领域,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和团队。二是实施项目管理。把应急管理列为重点教学项目,围绕培训目标,打破教研部界限,成立应急管理教学项目组,改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形成了教师集体融入教学课题、全程参与教学过程、统一组织教学活动、科学评定教学成果的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组根据不同班次的培训目标,在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有组织的协调引导,整合公共管理、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以及信息技术等教研资源,发挥教师队伍综合实力,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三是采取现代化多形式教学。应急管理教学实践性强,必须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综合运用现代化的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突出操作性,注重实效性。青海省行政学院结合青海四大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案例,突出地域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特别是突出运用了桌面推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形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实现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共同提升,加深学员对应急处置中的程序运用、方法选择及团队组织等环节的理解掌握和实际操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创新教学载体,在青海省地震局等单位建立应急管理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增强培训效果。以“咖啡论坛”、学员论坛等方式加强学员之间应急管理经验交流,提高学员的参与度,深化对应急管理培训中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讨,增强教学的渗透力。四是构建特色教学体系。抓住应急管理教学课程体系和班次体系两个关键点全力推进。在课程体系上,着力形成专题讲座、体验教学、现场实践三个模块。专题讲座以基础理论、案例剖析为骨干,结合当前我国应急管理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发展变化,以反映应急管理研究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为主要教学内容,开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国外应急管理体制及启示”、“应急管理与决策”、“公共危机状态下的公关与沟通”等专题;体验教学以桌面推演、情景模拟为骨干,组织了“地震灾害应急处理”、“青海省处理民族宗教应急管理事件的启示”、“公共安全事件新闻会”等专题;现场实践以实地观摩、研讨交流为骨干。这些教学专题和模块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应急管理的基本要求、做法特点、经验启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应急管理教学课程体系,为学员系统把握、重点学习奠定了课程基础。在班次体系上,注重层次性、类别性,设置了政府主管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区县政府人员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等班次,在州厅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设置专题模块。同时,针对区县基层一线干部举办为期2~3天的应急管理实训班。另外,在党校、行政学院其他主体班次基本都开设了应急管理的相关课程,有效扩大应急管理教学覆盖面。五是打牢科研支撑平台。良好的科研支撑是做好应急管理教学的保证。青海省行政学院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应急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本省突发事件案例的研究挖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近几年发生在青海的“虫草事件”、“鼠疫事件”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藏区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玉树地震等的应急处置实践和经验启示进行研究,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应急管理案例和教学包,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开发了20余万字的应急管理培训演练脚本,编撰了10余个发生在本省的突发事件案例,用于教学和研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实了教学素材。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学科带头人第一时间深入灾区开展调查研究,相关课题组及时总结玉树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工作基本经验,形成《玉树地震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工作评估报告》重大科研成果,得到国内外应急管理专家的充分肯定,在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青海省行政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发展、相互促进,教学出题目、科研出成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科研咨询成果显著增多。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论坛、科技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应急管理文章11篇;承担应急管理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8项;多项应急管理培训成果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优秀成果奖,8篇应急管理调研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二、夯实基础,保障应急管理教学的基本条件

良好的保障是做好应急管理教学的基础。青海省行政学院从硬件、软件和外部条件“三大件”入手,努力夯实应急管理教学的基础条件。一是自力更生抓硬件。立足青海实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求硬件设施“大、全、洋”,只求实用、简便、有效。在办学经费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两年自筹资金220余万元,建成新闻访谈和会情景模拟教室和包括演练控制室、专项指挥部演练室、综合指挥部演练室在内的突发事件处置实训中心,在应急管理教学硬件设施上给予基本保障。先后利用这些设施成功举办了中德应急管理培训合作项目成果交流会、中美“应急管理专业演练师”培训班、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送教下乡培训班等高层次培训班。培训设施尽管投入不大,但综合性强,实用性好,以小投入取得了大效益,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二是立足长远抓“软件”。人才始终是支撑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青海省行政学院把应急管理教学队伍的培育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舍得在人才培训上下大力气,通过遴选学科带头人、组建项目团队、加强国内外培训、筹建应急管理人才小高地等方式强化人才培养,夯实软件基础。凡是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应急管理培训、研讨交流活动,都选派学科带头人、教研骨干参加。同时,聘请省内外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应急管理教学、担任特邀教授,充实师资队伍,弥补教学缺口,带动本院师资队伍的成长。三是把握机遇抓外部条件。紧跟国家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能力建设的工作大局,积极主动加强与省政府及应急管理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邀请应急管理部门相关同志来院指导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班次设置,参与课堂交流、学员互动、现场点评,为应急管理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保障条件。2014年8月,省编办批复“青海省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在青海省行政学院正式挂牌,为学院进一步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

三、服务实践,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教学水平

实践永无止境,发展永无止境。应急管理教学来源于实践,必须要服务于实践。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行政学院大有作为,应急管理教学不可或缺。下一步,青海省行政学院将紧紧抓住“青海省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挂牌成立的契机,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参照国家层面精品课评审标准,结合本院教学特点,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课程特色、教研一体化等方面综合考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学科体系,把应急管理课程作为学院的特色品牌课程,进行重点培育;把应急管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处置与应对、藏区社会安全事件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预防处置机制等作为核心课程重点开发,不断推进应急管理教学适应政府工作的需要,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同时,相应加大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改善应急管理教学设施,加强应急管理教学体系建设,强化应急管理教学人才支撑,努力建设应急管理人才小高地,真正使应急管理教学成为学院有特色、有水平、受欢迎、有实效的品牌课程,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好地满足改革发展稳定实践需求。应急管理教学培训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是一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推进的事业,有很大的开拓和发展空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一些重要问题。一是强化意识。从各级政府到民间社会,对应急管理的认识已经有较大提升,但远远不够。要将应急管理工作上升到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把握,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和宣传至关重要。二是学科建设。我国应急管理教育是在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虽然其在体系上依然属于管理学的范畴,但已经跨越了管理学(包括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法律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等学科,成为一门复合型的多学科支撑的新兴学科,需要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体系来研究和建设。这对于建立全国包括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在内的教学培训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拓展培训。现在我国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大多限于政府领导干部层次,就现实需要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长远目标而言,这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应急管理培训体系,行政学院的培训要积极探索向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应急产业管理者等各层次扩展,这会给行政学院的教学培训带来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此外,还有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与手段的拓展问题。四是教学与实践结合。一方面,教师缺乏应急管理实际工作体验和经验,对教学培训质量影响较大。应该创造必要的条件,使教师能够有机会作为直接工作者或观察者参与应急处置实践,同时要吸收实际工作者参与教学培训,特别是实训教学。另一方面,对于课堂演练与实际操作如何对接,还缺乏科学的考量,要在教学培训中进一步探索。五是技术支持。总体而言,地方行政学院在信息技术(视频、音像)、演练技术(应急处置各种标识制定)、物质手段(培训需要的各类器材)等方面都有较大欠缺,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帮助。

作者:武伟生

上一篇:中小学校应急管理论文 下一篇:电力应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