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Basic一堂课的启发

时间:2022-10-30 11:20:57

摘要:该文通过Visual Basic课堂实践教学的论述,认为计算机教学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适当地补充相应的知识内容。面对学友困难的学生时,应使整个课堂教学通俗易懂。

关键词:Visual Basic;启发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508-02

1 Visual Basic

1991年,Visual Basic(简称VB)面世,他是第三代BASIC语言,它不但秉承了BASIC语言的易学易用的优点,而且增加了图形界面设计工具。它简化了复杂的窗口程序编写过程,让编程者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问题的求解过程。

2教学过程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2.2数据的表示与处理”,在讲解完变量声明的方法以后,开始让学生上机操作书上的实践题目,第一个题目是:在窗体的Click事件中编写一段程序求5!(5的阶乘),程序代码如下:

同学们在VB中输入好这段程序后,运行程序,验证代码是否正确,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地做好。然后我提示同学们留意求5!程序代码中变量的定义语句,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完善下面一段程序:计算10! (10的阶乘),并上机运行。此段程序代码如图1、图2。

同学们对程序代码进行了修改,很多同学启动程序时,会出现图3窗口:

同学们很奇怪,都说自己的程序代码没问题,怎么出错了呢,于是我和同学们就有了如下的对话:

问:将变量x设置成什么类型了?

答:整型(Integer)。

问:整型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学生们忙翻书看。)

答:-32768~32767。

我提示同学们通过附件的计算器来算一下10!,学生很快算出了答案:3628800,我请同学们观察此数是否超出了整型的取值范围?

答:超出范围了。

于是我提示同学们变量x的类型设置有问题,应该将其设置为长整型(Long),同学们开始修改,后运行程序,结果正确。

然后,我再次让学生修改程序,求100!(100的阶乘),这时学生又发现出现了相同的问题,由于上次的经验,学生们很快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将变量x设置为单精度型(Single),还是不行,又设置为双精度型(Double),这时正确答案出来了。到这里,我让同学们总结一下如何设置变量类型?引导学生们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们明白针对不同范围的数据,应该设置不同的数据类型。本节课我原以为到此为止可以圆满结束了。

接下来,有位同学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把三个题目中的变量x都设置为双精度型(Double)呢?”,其他同学也回过神来了,“对呀,不管变量x的值最终是大是小 ,定义为双精度型(Double),都可以呀,而且不用那么麻烦地把变量类型改来改去。”我说:“你们说的没有错,只是这种做法不合理”,学生们很不服气,认为不错即是对的,我告诉同学们“很多问题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合不合理的问题,因为这节课时间到了,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吧。”

于是下一节课开始时,我先向同学们举了一个例子,假设同学们代表一家大酒店,而我代表是一家旅游公司,我向你们大酒店提出三天后将有30~50人的住宿要求,你们怎么做?学生们最终答到:空出50人住宿的房间。而三天后,我方只带了30人前往你方住宿,如果当时是旅游旺季,房屋紧张,你们酒店岂不是要有经济损失吗?学生们答到:还不是因为你们旅游公司没能给出一个确定的人数。我说没错,正是因为估计不足,才会白白空出房间无法供他人使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首先要将数据调入内存单元,然后才能进行各种操作。我们可以把内存想像成由很多房间组成的,假设将变量X设置为整型(Integer),它将占两个房间,若设置为长整型(Long)或单精度型(Single)则占4 个房间,而若设置为双精度型(Double)则会占用8 个房间。像同学们上节课所说的若将三个题目中的变量x都设置为双精度型(Double),那么前两个题目中会有白白占用的一些空间无法供其他数据使用。当然啦,我们现在所做的VB题目功能很小,可能体会不到空间的紧张,但是对功能强大的软件,空间占用较大,任何空间的浪费,都会降低软件使用的效率。所以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对变量类型的设置要根据情况尽可能的精准。

3 结束语

这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时时可能会出现让老师意料不到的事情。它时刻提醒着我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补充相应的知识内容。面对学生学习理解有困难时,我总是想办法列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事例,通过比喻或比较,达到让学生易于理解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 刘顺清,高秀娟.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科技论坛:教育科学,2007(18).

[2] 董加敏.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增强型报修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下一篇:CDIO理念在骨干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