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别角度谈特鲁别茨可伊的音位学研究

时间:2022-10-30 10:39:46

从个别角度谈特鲁别茨可伊的音位学研究

摘要:一提到“布拉格学派”,有些学者就对特鲁别次可伊的音位学理论就一概否定,认为他们的理论是完全错误的,没有可取之处。后来也有人走上另外的极端,过分地歌颂特鲁别茨可伊的理论,而对他的错误,缺点批评的不够。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先简述了该学派,尤其是特鲁别茨可伊关于音位学的核心概念,然后就其当时论述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最后希望读者用变化发展的角度看待音位学的发展问题,深入学习,实事求是的分析,这样才能使语言科学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关键词:布拉格学派;核心概念;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1,特鲁别茨可伊的生平简介及其音位学理论的出发点

特鲁别茨可伊1890年生于莫斯科。1908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先学哲学,心理学,三年级才开始学习语文学和文学,所以说特鲁别茨可伊的语言研究不是从很早就开始的)。1915年他开始在莫斯科大学研究比较语言学。1919年去国外。当时在学术上对特鲁别茨可伊影响比较大的是瑞士资产阶级学者索绪尔。他受到索绪尔的二分法和“区别”学说等理论的极大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位理论。特鲁别茨可伊沿用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理论,提出语音学属于“言语”,而音位学则属于“语言”。在此基础上,他又逐渐形成了“音位”的概念,以之作为语音系统的抽象单位来与实际发出的声音相区别。他认为“区别”造成特征,“区别”也造成“价值”和单位吧。语言中只有区别。在他的《音位学原理》中始终贯穿一条红线――这就是音位对立体系学说,他认为音位只有对立,才有区分词义的作用。一切都应从“对立”,“区别”出发。

2,语音学和音位学

特鲁别茨可伊同意索绪尔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交际集团共有的,而言语则是具体的言语活动,二者有异有同。语言是具体言语活动的基础;语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言语活动的需要。语言总是在具体言语活动中体现出来,没有具体的言语活动,语言也就不能存在。语言和言语互为存在的前提。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特鲁别茨可伊根据索绪尔的理论,认为言语活动(包括言语和语言)都有两个方面所记和能记。言语中的所记是具体叙述;语言中的所记是抽象的规则(句法的,词汇的)。言语中的能记指具体的音流(物理现象);语言中的能记指具体言语活动的语音方面的规则。这样看来,言语活动中表达的具体思维是无数的,但组成言语活动的语音规则是有限的;言语中的发音动作和相应因素是无限的,但由他们形成的能记单位―语音标准则是有限的。语言由规则,标准组成,所以和言语相反,它是个严整且稳固的系统。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这样,言语流中的但各成分才和该体系的个别成分相对应。由于语言过程的各个方面不同,所以其中每个方面都是单个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言语语音学说的是一门学科,研究语言语音学说的是另外一门学科。二者研究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具体因素,故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后者研究语音的分义功能,故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这样研究言语语音学说的学科叫语音学,研究语言语音学说的学科叫音位学。

3,音位和音品

特鲁别茨柯伊认为音位学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义的对立。两个事物不同,是因为两者相互对立,或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对立的关系。如果一个语音特征和另一个语音特征相对立,它就有分义作用,它就是语音对立中的一员。能够区分该语言中两个词的意义的语音对立,是音位学上的对立或分义对立。语言学中的每个词都可往小分割,不能再往小分割的单位都是由一系列发音器官的动作形成的,然而这些动作不是最小的音位学上的单位,音位这些动作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他们是一个整体。语言中不能再往小分解的音位学上的单位便是音位,也就是说音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位学上的单位。每种语言中的词都可以分解成音位。词是一个结构整体,音位就是这个结构整体的区分特征,所以语言中的音位数量要比词汇数量少的多。

构成音位学上的对立的任何一个音都有主要特征,所以每个音位必须是音位学上对立中的一员。这样也可以说,音位是该音形成时所具有的音位学上的主要特征的综合。言语中发出来的任何一个音都具有主要特征和不少非主要特征。所以一个音不能简单的看成是音位,只能看作是一定音位的具体体现。音永远也不能是音位本身,因为音位不包含非主要特征,而对音来说这些特征又必须要有,在言语中听到的具体音是音位的物质信号。能够具体体现音位的语流中的音不仅有音位学上的主要特征,而且还有音位学上的非主要特征,这样的音就是语言的音素。

现就上述特鲁别茨柯伊的观点,谈下自己的看法:

1,音位学和语音学的关系问题

特鲁别茨柯伊和索绪尔一样主张把音位学和语音学分开。虽然语音学和音位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还有争论,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音位学和语音学分家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我国大多数语言学家也认为把二者分开是错误的。对待这一问题我觉得不能只看表面,而应当看实质。问题不在于是否把音位学和语音学分开,还是把前者看成后者的组成部分,而在于如何对待二者的辩证关系。

特鲁别茨柯伊的音位学和语音学分家论的错误和索绪尔的理论一样是在于他将有分义功能的音位和它的物质基础-音素完全割裂开来,而不在于他把音位学和语音学分为两门科学。特鲁别茨柯伊认为语音学研究的对象是音素,而音位学研究的对象是音位。这样就破坏了语音学和音位学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语音体系中的音位非常重要,但脱离作为物质的声音,音位则失掉了客观基础,成了悬空的东西。

特鲁别茨柯伊的语音学,音位学分家的理论对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影响颇大。近几十年来美国“结构主义学派”不仅继承了特鲁别茨柯伊的一系列观点,而且还在他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们坚决主张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分裂开来。他们认为语音学只是对声音纯粹听觉上或物理上的描写,使人们知道如何发音,这只是一种艺术或技巧,不是真正的科学。他们说,一种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声音,而仅是声音的特征。

我们认为,广义的语音学应包括:语音学和音位学,也就是说音位学是广义语音学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又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统一体。

2,音位的问题

特鲁别茨柯伊关于音位的理论和其他欧美资产阶级语言学家一样是唯心主义的。他在分析语音时只谈区别,功能一方面,而音位的实质是什么,以及它的音响――发音特征等方面,则谈的很少。功能和体现功能的物质割裂开来,这样音位就成了非物质的东西。这里我们也应该指出,特鲁别茨柯伊本身不是一点也没有看到研究音位不能脱离物质声音的一面。他也对声音进行了描述,但他的目的只是想从这些描述中找出音位的区分功能。还是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所以特鲁别茨柯伊并没有走出唯心主义的泥坑。

结论

以上就是关于特鲁别茨柯伊音位学理论的部分认识,另外还加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音位学理论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壮大的,布拉格学派在从古典音位学到区别性特征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深远,对特鲁别茨柯伊音位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和缺陷,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言语的语言学导论》, 岑运强,2006年11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现在语言学导论》, 池昌海,2004年8月,浙江大学出版社

[3]《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1995年12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普通语言学教程》(汉译本),索绪尔,1982年,商务印刷出版社

[5]音位学学科发展评述, 顾世民,哈尔滨师范大学,2007年第4期

[6]《音系学基础》,王理嘉,1991年,语文出版社

[7]《音位学》,张春隆,白纯,199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如何利用微博辅助高中写作教学